03.08 为什么陈胜会被部下杀掉?

新青年必读


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月时间,就攻克多座县城。随后在很短时间内,部队就发展到了数十万人。

陈胜本来是一个贫困青年,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本人,也没有一个领导团队。队伍发展又过于迅速,陈胜几个月时间,就从一个一文不名的贫困青年,拥有了数十万大军。陈胜本人开始出现了骄傲情绪,在管理上则更加混乱。

大量投机分子进入陈胜的部队,他们并不是真心要帮助陈胜的张楚政权,只是想乘机捞好处。由于,陈胜本人没有足够的班底,他的军队内部离心倾向就越来越严重。到各地的大将都各怀鬼胎。

比如武臣自命赵王,韩广自命燕王,周市也找了一个魏国后裔为王,自己当上了相国….这些人全部乘机各地自据。陈胜为了控制不当,开始专门找人督察所有部下的过失,稍微有不合意的,就立刻严惩。这却加剧了部下们对他的离心离德,更加不再亲近和依附陈胜。

最后的结局就是,秦军在击败陈胜以后,陈胜在败退的路上,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死。陈胜起义全程也只有半年。历经了大起大落,没有自己的班底则是陈胜失败的最大原因。

打一个比方,洪秀全手下,没有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等数千核心骨干。突然就在一个地方带领数百互相不认识的散兵游勇起义,也不可能成功。


深度军事


因为陈胜这个人,性情忌刻,骄而无谋,对用人方面也是一塌糊涂,屈原所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

有一个成语叫做“夥涉为王”,其中的典故正可以说明陈胜是如何“骄”的:从前陈胜即位之初,有几个早年间的穷朋友来找他,想沾沾故友的富贵之气——这人只要是一富贵,什么乱七八糟的故人都会冒出来套交情,世情冷暖,想来大家也见得多了,不稀奇。

况且,陈胜当年在当雇农的时候,就跟这几位穷朋友承若过:“苟富贵,勿相忘!”当时穷友们还曾笑话过他,结果没想到陈胜还真富贵了。然而这几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也真是不识相,一见王宫里那富丽堂皇的劲儿,就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大放阙词:“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意思是:哦哟,我们小涉(陈胜小字)果真是发达了,穿上龙袍当了个王,还蛮像那么一回事嘛。

接着,他们又把从前与陈胜一起种地受穷沿街讨饭等革命家史全抖落了出来。

老友见面,当然要说些从前的事儿,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陈胜现在可是万人之上的王了,他怎能容忍自己这些丢人老底再被掀开,万一传出去,那王的面子往哪放?于是陈胜一怒之下,竟把这些老哥们儿推出去全斩了!

论恢宏大度,这一点陈胜就远不如刘邦了,刘邦就算当了多年汉王,后来又当皇帝,也从不失草莽本色,经常与老兄弟们在朝堂上开玩笑,后来还是在一场宫廷宴会上,沛县兄弟们闹得太过分了,有跳舞的、歌唱的,吵架的,甚至还有人拔出佩剑,在皇宫大殿柱子上乱刺乱划的。刘邦实在看不过去了,才拜托儒生叔孙通以古礼重新编排了一套简易版“汉朝仪”,这才渐渐有了皇家风范。

还有一次,陈胜的岳父来看他,他也嫌老婆娘家穷,竟像接见臣下一样接见了岳父,言行举止,极度傲慢无礼,岳父大怒曰:“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不辞而去。

另有陈胜的另一位老搭档兼首席名将葛婴,当大泽乡起义之初,陈胜便派葛婴独当一面,率军南征九江郡(治今安徽寿县),葛婴不辱使命,一直打到东城(今安徽定远),遇见楚国后裔襄疆,葛婴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愕然,只得杀掉襄疆,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但陈胜还是认为葛婴背叛了他,而将葛婴处死。

好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本是陈胜自己说的,可一旦真当上了王,他却又计较起自己的“种”来。陈胜之“骄”,可见一斑。

“骄”的最大恶果,就是使得众将离心,诸侯自立。你想想,一个如此薄情寡义之人,谁还会继续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帮他打天下——众叛亲离,也就理所当然了。

结果,当章邯的大秦正规军攻来,陈胜一败再败,最后彻底变成光杆司令了,他只得带着十几个随从,经汝阴(今安徽阜阳)逃往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


从这条路线看,陈胜应该是朝他发迹之地大泽乡而去,项羽是“死亦为鬼雄,不肯过江东。”可陈胜却没有这种气概,他似乎还想着东山再起呢!

然而上天没有再给他机会,一个寒冷的夜晚,陈胜的车夫庄贾偷偷钻进马车里,给了熟睡中的陈胜一剑。

陈胜在剧痛中惊醒,只见一张狰狞的脸庞,对他露出了死神的微笑。

这只飞的太高的小小鸟,终于振翅而亡,但它一飞冲天的勇气,堪比燕雀中的鸿鹄。


千古名将英雄梦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很难得到后人肯定的。陈胜却是一个例外,他发动起义后,获得了四方豪杰的尊敬。后来刘邦夺得天下以后,还追封他为“隐王”。司马迁专门把他列入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进入的“世家”。而农民起义的“义”字,也是因为陈胜的存在,才注入了非常正面的内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获得普遍赞誉的人,当初竟然是众叛亲离,还被自己的车夫给杀掉。那么,陈胜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

(陈胜剧照)

说陈胜众叛亲离,这话其实并没有夸张。他的那些将领中,北上征伐的武臣自立为赵王;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燕王;在魏国旧地征伐的周市,虽然没有自立为王,但依然背叛了陈胜,立原来魏国后裔魏咎为魏王。后来起义的刘邦、项梁众人,也都没人奉陈胜为王。

一般来说,一个将军是最受老家人拥戴的。老家子弟就是这个将军的嫡系部队。但是陈胜的家乡人都不拥戴他,显然陈胜没有嫡系部队。我们又知道,司机是领导最亲近的人,而陈胜居然被他的司机杀了。由此可见,陈胜确实已经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

那么,陈胜究竟为什么会混到这一步了?

一、陈胜过早称王,失去号召力。

陈胜当初起义的时候,是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的。虽然这样的混搭,风格非常违和。毕竟秦国和楚国是死对头,就算扶苏和项燕两人都活着,项燕也不可能辅佐扶苏。但是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受暴秦迫害的人,而且这两个人是皇家贵族或者是贵族之后。那个时代的人,尊卑观念是很强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养儿打地洞。扶苏项燕称王,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而陈胜这么一个泥腿子称王,大家心里都有些不服。

“不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也都觉得,“称王”这件專,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你拥有一支军队,占领几座城池,似乎就可以称王。显然这是一种暴发户的心理。武臣就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做了一件称王的事。武臣称王,也引起了连锁反应,陈胜的那些部下们都纷纷称王。

(吴广剧照)

二、陈胜贪图享乐,失去威信力。

陈胜发动起义,打下陈县后,在那里称王。

陈胜称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他派吴广率领主力军进攻荥阳,派武臣进攻原赵国地区,派周市进攻原魏国地区,派召平进攻原楚国地区,实施“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计划。

这个全国性的战略布局计划,不能说不好。但问题就在于,在这个计划中,没有陈胜什么事。他呆在陈县里,珍馐美食,丝竹管弦,整天饮酒作乐。要知道,后来的项羽,每次都是亲自率领大军前往攻城略地的。刘邦虽然贪图享乐一些,但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劝说下,也能够及时迷途知返,再次率军前往前线冲杀。

但是陈胜没有这样做。

陈胜没有这样做,产生两个恶果。

一是部下们心里不服。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后,派刘宗敏率军攻打山海关,当时刘宗敏就说,大家都是做贼的,为啥你要在京城享受,我必须去浴血沙场。李自成没有办法,只得亲自率队前往征战。刘宗敏这个话,实在是很好地道出了陈胜手下们的心声。武臣为什么在赵国故地才打下几座城池,就急急忙忙称王单干,就是心里不平的表现。

二是军队缺乏战斗力。陈胜派吴广进攻荥阳,在荥阳城下久攻不下,吴广还被人杀掉。这一点,固然与吴广能力不足有关系。但是,也是因为吴广号召力不强。如果当初是陈胜亲自率军攻打荥阳,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陈胜吴广起义)

三、陈胜薄情寡恩,失去亲和力。

陈胜早年说过:“苟富贵,勿相忘。”但是他的家乡人来看他,他却把家乡人关在门外。后来家乡人在陈胜出行时,站在路边喊陈胜的小名,陈胜才把他们领进宫中。后来,又因为这些家乡人对陈胜进行议论,陈胜不满,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陈胜显然没有处理好家乡人的问题。其实,只要陈胜给家乡人立下规矩,他们就不会乱说。就算乱说,有规矩在那里,陈胜处理他们,别人也无话可说。

陈胜对家乡人处理不好,身边部下也处理不好。一当了王后,他就高高在上,而且还派了两个人专门监视部下,有什么于他不利的地方,就严肃处理。这一方面是陈胜不自信的表现,同时,身边的这两个人也因此胡作非为。这更加增加了陈胜刻薄寡恩的形象。

陈胜甚至对吴广也不好,只是封吴广为“假王”,而且,后来在吴广和部下闹矛盾的时候,他还有借机除掉吴广的嫌疑。

所有这一切,都让陈胜严重缺乏亲和力。最终迅速众叛亲离,遭致失败。


张生全精彩历史


【陈胜:读书少、阅历浅、情商低、称王早、处事差、众叛亲离,被司机杀害。】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成果、严禁抄袭剽窃。

冷清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是由十个条件决定的,三个先天因素条件(出身、家族、智商),七个后天因素(姓名、性格、勤懒、学历、阅历、机遇),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

人的出身既生辰八字,家族背景,个人的智商,这些都是先天的,是一个人无法选择的,这三个因素就是天命,任何人也改变不了。有的人生在富贵人家,有的人生在贫穷人家,有的人很聪明,有点人很愚笨。

人的姓是父母给的,不好改变;人的名字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虽然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是你可以控制你的性格。

人的勤快与懒惰,决定你的办事能力。学历决定一个人读过哪些书,学习到什么程度。阅历是一个人成长的经历,经历的事情越多你的经验越丰富。机遇是人生成败的关键,你抓住某个机遇就成功了,放弃某个机遇就失败了。



陈胜出身在贫苦人家,也没读过什么书,长大以后给人佣耕。陈胜很年轻,估计30岁左右吧,没有什么复杂的经历,所以陈胜的阅历很浅,我们称作“涉世不深”。陈胜是一个勤快人,他的智商也很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具备了一定的成功因素。陈胜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

公元前209年,秦朝军队的大轮换,陈胜被征发为长城军团的戍卒,人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900名闾左戍卒,在秦军两个将尉的带领下,前往渔阳(北京)戍边,遇到大雨被困在大泽乡了。陈胜作为其中一个队长,抓住了这个机遇,开始谋划他的人生和900戍卒的命运。陈胜的办事能力很强,私底下搞串联,藏绢鱼腹“陈胜王”,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等这些准备工作完成了,陈胜、吴广领着一拨人,去给两个秦军将尉找茬,让将尉发怒鞭打自己,这时候借机杀掉两个将尉。然后鼓动大家,误期也是个死、造反也是个死,不如起来造反,或许还有条活路。陈胜对900名戍卒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不得了,把大家都鼓动起来了,他们打出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陈胜称将军、吴广称都尉。

起义军攻下大泽乡、蕲县,命令符离人葛婴攻击蕲县以东,陈胜攻占铚、酂、苦、柘、谯,一路有人加入,打到陈地的时候,已经有战车六七百,兵卒几万人。陈地是个大都市,陈胜在陈地召开了长老会议。当地的三老、豪杰说“将军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张耳劝陈胜不要称王,复立六国之后,结成反秦同盟。



在称王这件事情上,陈胜没读过书、人生的阅历浅、目光就短浅、分辨能力差,就左右了陈胜的意志,陈胜就称王了,国号为“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早称王是个麻烦,树大招风,必然招致秦军重点打击,张耳是对的。再往后,形势的发展是陈胜意想不到的,凸显出陈胜处理事情的能力很差。

第一件错误,葛婴到东城(项羽被汉军杀死的地方),不知道陈胜已经称王了,就擅自立襄强为楚王,后来听说陈胜已经称王,就把襄强杀了,去陈地给陈胜汇报,结果,陈胜把葛婴杀了。陈胜违反了“不知者无罪的原则”,这就让楚地的几十万人对陈胜有了看法,失去了楚人的信任。



第二件错误,武臣、张耳、陈余攻下赵地,武臣自立为赵王,陈胜听说后大怒,把武臣的家眷都抓起来杀了,这等于把自己原来的部下逼成对立面。正确的做法是,听从谋士的话,为了笼络人心,不但不杀武臣的家人,主动加封武臣为赵王,确认彼此的隶属关系,形成稳固的统一战线。

第三个错误,陈胜的老乡听说陈胜称王了,就找到陈胜想兑现陈胜当初的许诺“苟富贵无相忘”,陈胜没有马上答应要求。没有战功不能封赏,这是对的,但是,陈胜却没有处理好这件事。老乡就私下说陈胜的闲话,陈胜是我们的伙伴,把陈胜的老底给揭出来了。陈胜把这个老乡就杀了,从此陈胜的老乡就全走了,并且到处传播陈胜的劣迹,结果是陈胜众叛亲离。



周文攻打“戏”失败以后,在渑池自杀。吴广攻打荥阳不下,被田臧杀害。章邯秦军攻打荥阳,没有诸侯军队来救援,田臧被杀,陈胜撤出陈地。在下城父,陈胜的司机庄贾杀害了陈胜,向秦军投降了。尽管,追随陈胜的仓头军斩杀了庄贾,但是毕竟陈胜失败了。陈胜为什么会失败呢?读书太少、阅历太浅、情商太低、称王太早、处事太差,众叛亲离、被自己的司机杀害。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失败了,项羽、刘邦起来了。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先天的条件好,家族的势力大。天下反秦,项氏一族做大,项羽比起陈胜,人生成功的十个因素,项羽占了七个(出身、家族、智商、姓名、勤懒、学历、机遇)。刘邦虽然不是贵族,但是人生阅历丰富、情商很高、性格很好,人生成功的因素,刘邦占了九个(家族、智商、姓名、性格、勤懒、学历、阅历、机遇)。



项羽为什么失败,刘邦为什么成功?项羽24岁反秦,人生的阅历很肤浅,项羽的情商不高,项羽的性格很暴躁。项羽有的因素,除贵族出身外,刘邦都具备。而刘邦18岁为游侠剑客、35岁当亭长,刘邦的人生阅历太丰富了,项羽经历过的,刘邦都经历过;刘邦经历过的,项羽不一定经历过。刘邦的情商太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太强了,刘邦性格大度为人仁爱,这些都是项羽不具备的。

从陈胜和项羽的身上,冷清发现,一个人过早的出人头地,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可以提高个人的情商,可以提高个人的处事能力,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人生的丰富经历绝对是个人的丰厚财富,成功的格言就是,“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



冷清先生


我是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俺来回答。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纵观中国的历史,但凡第一个起事的人,最终都只是给后继者做嫁衣。

从陈胜揭竿而起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最后必定会败亡,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朝代到了末期,虽然腐败、民不聊生。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面对起义军来势汹汹的时候,往往会回光返照,做最后的奋力一搏。

而率先起义的第一波人,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狠狠的撞击着风雨飘摇的朝廷。末世朝代做出的最后反抗,在镇压起义的同时,也耗尽了自身的力量。与此同时,朝廷军队的整体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消耗,地方军阀豪强趁机崛起,他们成为第二波收割韭菜的人。

我再在从陈胜起义军内部说起。

陈胜的军队,起初虽然声势浩大,有着数十万之众。但是鱼龙混杂,陈胜又不懂军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起义军内部,其实是一盘散沙。

陈胜值得信赖的人,也就吴广、周文,屈指可数。后期吴广、周文战死,陈胜的主力军受到了重创,主力部队几乎被章邯消灭殆尽。这个时候,其他人趁机自立山头,孤家寡人的陈胜,灭亡是迟早的事。

再说陈胜这个人,虽然说出了“苟富贵,勿相忘”。可真当他飞黄腾达的时候,早就忘了这句话,给自己营造豪华的宫殿,想见他一面,很难。这种行为也很正常,暴发户的心态我们很多人都有。

陈胜的这种离群索居,不懂经营争取的思想,给我的感觉就是过一把瘾就死的心态。从起义开始就没有正确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形成人才的向心力,手下能拿得出的谋士武将,几乎没有。没有人才凝聚力的领导,只能昙花一现。


综上所述:

1.秦国实力尚存

2、陈胜自身因素,没有正确的战略计划、没有人才智囊库、开始享乐主义。

陈胜最终被部下杀掉也是合理结局。


贱议你读史


在大泽乡,陈胜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喊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脑海里常想象着伟大的陈胜在大泽乡呼喊出这句口号时的风采,想象他坚定的目光,想象他刚毅的神情,想象他振臂一呼的雄姿。这声呼喊如一道亮光,划破夜空;如一声雷鸣,振聋发聩;如一团烈火,点燃所有人的激情。人的心灵有无穷的能量,这能量聚集在大泽乡,九百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要把秦帝国这座雄伟山岳推倒。我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而陈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在短短几个月里,陈胜的势力便始滚雪球一般增长。他自立为王,建国号为“张楚”。很快,陈胜兵分五路,全线出击。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督诸将西击荥阳;第二路以武臣为将、张耳、陈余辅之,攻略赵地;第三路以邓宗为将,攻略九江;第四路以周巿为将,攻略魏地;第五路以周文为将,挺进关中。

秦在东方的势力几乎土崩瓦解,很多人毫不怀疑,“张楚王”陈胜很快就会攻下咸阳,这位平民英雄将成为新的国家统治者。

然而,“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盛极而衰,不仅是自然界之规律,在人类历史上亦屡试不爽。此时的陈胜王如日中天,然而,失败的阴云很快就会遮挡灼热的太阳。

在无限的权力面前,英明的陈胜王开始变得暴虐。史书称:“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比如大将葛婴政治觉悟差,当他收复东城时,尚未知陈胜已称王,擅自立了个楚王。尽管葛婴后来废掉这个楚王,仍被愤怒的陈胜处死。陈胜兴起虽快,根基却还浅,在这个时候就大杀功臣,不免令人离心,这是他走向衰败的开始。

打击之一:周文兵败关中

周文是陈胜麾下最有才干的将,颇晓兵法,曾在春申君、项楚手下做过事。陈胜颁给他一个将军印,令他讨伐关中。周文沿途收罗各地义军,军队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万,号称“百万”,有战车千乘。他越过函谷关,向关中挺进,直抵至戏(潼关东),咸阳为之震动。

与义军相比,关中秦军数量要少得多,秦二世急中生智,赦免骊山刑徒,编入军队,由少府章邯统领,与周文决一死战。章邯是秦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名将,以作战勇猛而著称,在之后的战争岁月里,他是东方义军的头号强敌。章邯临危受命,大破周文,保住关中。这也是陈胜政权由盛而衰的关键一役。

周文的西征军被章邯击败后,只得退出函谷关。章邯紧追不舍,一路追击至渑池。关中秦军不愧为天下劲旅,在渑池一役中,章邯霸气尽显,大破张楚兵团,周文战败自杀而死。

打击之二:部将纷纷自立为王,脱离张楚政权

首先,攻略赵地的武臣宣布自立为赵王。武臣自立为王,背后的策划者是张耳与陈余。陈胜虽然礼遇这两位知名反秦人士,但没委以重任,只让他们协助武臣。张耳与陈余没当上将军,只当了个校尉,对陈胜十分不满,便鼓动武臣脱离陈胜,自立为王。武臣禁不住诱惑,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以陈余为大将军。

武臣自立为赵王后,拒绝服从陈胜西进关中的命令,反而派部将韩广攻略燕地,李良攻略常山,张黡攻略上觉。不想韩广北略燕地,自立为燕王。起义军内部的权力之争加剧了,团结不复存在,反秦事业开始蒙上一层阴影。

另一位将领周巿攻略魏地。这一路进展也算顺利,略定魏地后,周巿继续北上,进攻狄县。当时狄县有个豪杰,名为田儋,是以前齐国王室贵族,他有两个堂弟,一唤田荣,一唤田横,都是一时之英才。田儋有英雄之志,他既有心反秦,又不想受制于陈胜的张楚政权,因此他设计杀死狄县县令,收其众自立为齐王。齐王田儋占据狄县后,大败前来进攻的周巿,之后又略定齐地。周巿回到魏地后,立以前魏国宁陵君魏咎为魏王。

新冒出的四个王,赵王武臣、燕王韩广是陈胜的部将;立魏王的周巿也是陈胜的部将。这些人都从陈胜阵营中脱离而去,单飞了。

陈胜手中还可以依靠的力量,只有老战友吴广。

打击之三:吴广之死

吴广是大泽乡起义的主谋之一,也是张楚政权的巨头。他以假王的名义督诸将进攻荥阳,却久战无功。荥阳不同于其他地方,非但是战略要地,而且守卫荥阳的敌将是李斯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其他地方的郡守、县令遭到义军进攻时,逃得比谁都快,但李由是秦朝丞相之子,他不能逃,也不能投降,因此荥阳的守卫非常顽强,吴广攻打四个月仍未能攻下。

没能攻下荥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广指挥有问题。其麾下将领对他是有意见的,认为“假王(即吴广)骄,不知兵权”。如今章邯大兵压境,搞不好大家都得完蛋。将军田臧与诸将商量,认为要险中求胜,必须先杀了吴广。只要吴广指挥,必败无疑。

诸将发动兵变,假称得到陈胜的诏令,诛杀吴广。可怜这位首义英雄,就这样糊里糊涂死了。吴广本是节制诸将,反倒被杀,陈胜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不过此时章邯大军将至,陈胜也只能先稳住田臧,授予他令尹之印,任命为上将。

田臧看不起吴广,事实证明他的军事水平,未必比吴广高到哪去。他留下部将李归率少数部队继续围困荥阳,自己亲率主力部队迎战章邯。双方在敖仓展开激战,田臧大败,战死沙场。章邯乘胜进兵到荥阳城下,大破张楚军,李归战死。

两路西征兵团(周文兵团、吴广兵团)先后溃败,其余几路人马又纷纷自立,此时的陈胜已是孤家寡人了。

最后的结局

张楚政权的形势不容乐观,章邯派部将进攻郯县,击破张楚将领邓说,邓说逃回陈县,被陈胜斩首示众。章邯攻势如潮,再次击破张楚将领伍徐的部队,兵锋已杀抵陈胜的老巢陈县。

张楚柱国房君领兵迎战,又被秦军杀得大败,房君战死。在章邯看来,这些义军不过就是乌合之众,人数虽众,岂有战斗力可言!秦军把攻击矛头对准驻扎在陈县以西的张贺,陈胜亲自出城督战,以鼓舞士气。然而章邯的铁军几乎是无法打败的,张楚军又败了,将领张贺被击毙。

与此同时,秦二世又派遣长史司马欣、董翳率一支生力军驰援章邯,章邯的力量更强大了。

看来,老巢陈县是守不住了。

不得已之下,陈胜被迫战略转移,他先前往汝阴,后又到下城父。不料这里竟成为陈胜的死难地。在秦军节节进逼下,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信心动摇,陈胜的马车夫庄贾就是其中之一。他竟丧心病狂痛下杀手,杀害陈胜,跑去向章邯投降。

陈胜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有两大原因:第一,主力(包括周文与吴广的兵团)被章邯摧毁;第二,部将自立离他而去,而深层原因,恐怕是他称王后便屠戮功臣,终令部将心寒,不能不想方设法脱离之。


君山话史


秦朝末年,残暴统治和严苛法令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老百姓的日子似乎冷雨敲窗。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因暴雨而延误了服役期限的一支戍卒小队伍中,屯长陈胜、吴广面临“失期,法皆斩”。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实现自我解放——在商议之后,打算反抗无道的暴秦。

在精心谋划之后,押送他们的队伍行进到大泽乡时,陈胜、吴广乘机杀掉押送他们的军官。事已至此,他们只有揭竿而起。“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一句让历史眼睛为之一亮的呼号,这是一句让历史流向彻底逆转的振臂高呼。陈胜的号召,像燃烧的火把,呼啦啦得到响应。陈胜很快建立了张楚政权,和暴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老百姓对新政权充满了期待。

然而,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多,陈胜就被其部下杀害,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

陈胜起兵之初,起义军的行进是非常顺利。按照《史记》的记载,在很短的时间里,陈胜的军队就接连攻克位于今天安徽省宿州市以南的蕲县、位于今安徽省濉溪县的铚县,随后往北攻取了今河南省永城市以西的酂县、今河南省鹿邑县的苦县、今河南省柘城县柘县,以及今安徽省毫州市的谯县六县。

开局良好,陈胜在对当时的局势研判之后,决定进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故陈国都城陈县,从而在今安徽、河南交界处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在进攻陈国之前,陈胜军已经拥有了数万士卒,千余骑兵,以及六七百架战车,可以说是很具威慑力。等陈胜攻入陈县时,郡守和县令早已经逃之夭夭,只剩下副官郡丞。势如破竹的陈胜,很轻松地破陈县,占据了这个战略要地。

在陈县,陈胜召集当地德高望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召开了一个务虚会,商议下一步的动向。有人说,将军您披坚执锐,讨伐无道国君,消灭暴秦统治,光复楚国的江山社稷,真的是劳苦功高,应该为王。是呀,一想就是这个道理。于是,陈胜便自立为王,建立“张楚”——即“张大楚国”。旗帜举起来之后,各郡县受过苦秦盘剥的小官吏们,都纷纷把刀刃对准了自己的郡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义的火把燃烧得越来越猛,陈胜很快成为天下义军的共同领袖。各地义军都以“张楚”为名号,尊陈胜为王。陈胜及其他义军很快占领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

势力日益壮大的陈胜决定一鼓作气,他准备向西进发,直取秦国首都咸阳。

一起谋划起义的吴广被陈胜封为“假王”,负责西进攻秦,吴广很快打到战略要地荥阳。同时,陈胜又派出数路大军向战国时期各国故地进发,占领被秦统治不久的故国失地。这时候,陈胜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势头正盛。

陈胜虽然具有虎狼之气、刚强坚毅,但是智慧、谋略和胆识的短板很快暴露出来。

假王吴广带着数十万兵卒浩浩荡荡攻向荥阳,没有想到秦军仍然很有战斗力,吴广久攻不下,士气大大受挫。接到报告后,陈胜派周文率领数十万人马迂回到荥阳后方,直取函谷关,逼近关中。

面临两面夹击,章邯给秦二世说:“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他提议把在郦山服役的犯人整建制交给自己带领,以抗击起义军。大敌当前,秦二世采纳了这个建议。章邯是一个会谋划、能打仗的帅才,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从前的囚徒们很能打仗。

半道上杀出了个程咬金。章邯的横空出世不但遏制了起义军的气势,而且章邯乘胜追击,继续东进。

这时候,吃了败仗的吴广内部出现了缝隙。他手下的将领田臧以骄横无理、不懂用兵之道为由杀了吴广。树倒猢狲散,吴广的义军土崩瓦解。

既有内忧,又有外患,陈胜和他的张楚政权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陈胜在年轻时曾对一同耕地的伙伴说过:“苟富贵,勿相忘。”这真还一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名言。在陈胜起义出现困局的时候,当年的一个同伴还真的来找他。但是已经称王的陈胜戒备森严,卫兵不让他进入。没有办法,这个昔日的伙伴大呼陈胜的名字。陈胜不得不自己出门,把他接入宫中。本来希望已经为王的昔日好友能够给他一些好处,没想到什么也没有捞到,他便妄言乱语,不把陈胜当回事。气头上的陈胜直接把他给杀了。

陈胜对当年伙伴如此残忍,手下一个个目瞪口呆。失人心者失天下,陈胜昔日的好友纷纷变心,慢慢远离。

此时,章邯一路高歌猛进,攻陷了陈胜的都城陈县。陈胜兵败逃亡到位于今安徽蒙城的城父,结果被

其御庄贾杀了。

我们说,陈胜气势汤汤,因为秦王失去人心。同样,陈胜之殇,也因为失去人心。


文踪旅迹


陈胜又叫“陈涉”,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和吴广两人领导了“大泽乡起义”,这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然而陈胜作为“大泽乡起义”的领袖,最后却被自己的车夫所杀,导致他被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前209年,这一年刚好是秦二世元年。秦朝征召陈胜和吴广等900余名贫苦百姓到渔阳驻防,在经过蕲县大泽乡的时候,被大雨阻断了去路,因此延误了驻防的时间,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按照秦朝法律,延误时间,不能到达目的地,会被杀头。情急之下,陈胜和吴广等人商量杀死押解驻防渔阳的军官,发动兵变,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决定推翻秦朝暴政。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接连攻占了大泽乡和蕲县,紧接着又攻克了五个县。起义军在攻克陈县以后,在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起义的队伍越来越大。

秦始皇在位期间,就从全国各地征集大量的农民服徭役。而秦二世继位以后,秦朝的苛政依旧残酷,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泽乡起义”的时候,由于全国各地受秦朝苛政的压迫已久,原六国后裔和贵族也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并自立为王,加入了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所以,“张楚政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项梁、项羽、刘邦等人,都响应了陈胜的号召,纷纷起义讨伐秦国。

随着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陈胜命令吴广为假王,决定“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推翻秦朝的统治。但是,吴广在进攻荥阳时,久攻不下,大军西进受阻。陈胜见形势不妙,于是派周文为将军,率兵绕过荥西进攻秦,周文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咸阳只有百余里的戏地。秦二世得知起义军兵临咸阳,急忙召集修建骊山陵墓的囚徒,临时组建了一支队伍,战斗力非常强悍。双方激战十余日,周文因为寡不敌众,拔剑自刎,陈胜西进再次受阻。

周文失败以后,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将领田臧因为吴广意见不合,他竟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了吴广,围攻荥阳的起义军全军覆灭。陈胜因此,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帮手。其实,陈胜称王以后,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陈胜在称王以后,有一个同乡去找他,因为叫了他的小名,陈胜身边的人为了讨好陈胜,说这人有损陈胜的威严。陈胜听后很不高兴,因此,将自己的老乡给杀了。很多人认为陈胜,随便乱杀人,而且还是自己的同乡,已经违背了当时“苟富贵不相忘”的誓言,很多跟随他的朋友都逐渐离开了他。所以,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纷纷称王,起义军很快被孤立。秦朝抓住机会进攻陈县,陈胜的起义军溃不成军,被迫撤出陈县。陈胜退至下城父,召集队伍准备反攻的时候,陈胜的车夫庄贾,因为被秦将章邯收买,杀死了陈胜。所以,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遂瓦解。

不过网上也说了他失败的原因,第一:陈胜称王以后,地位开始膨胀,有点瞧不起人了。以前说过的话“苟富贵不相忘”被他抛在了脑后,跟随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第二:为了防止他人犯错,陈胜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建立了督察机构。据说,只要这两人不高兴就会被抓起来,根本不用审判,两人就擅自惩罚,所以导致很多人不满。综合就这两点,人们开始背叛他。最后被自己的车夫杀害,也是因为陈胜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了。陈胜不像刘邦那么能容忍他人,且刘邦比较信任手下,打江山的时候,很舍得钱财,也有不离不弃的溥仪帮他出谋划策。然而陈胜一个也没有做到,不能团结人民大众,他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谋士说


陈胜吴广领导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虽然仅六个月陈胜就被车夫陆贾杀害了,但其革命首创精神还是有进步意义的,特别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成了后来人的精神支柱。陈胜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杀?其实是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共同原因。陈胜吴广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不甘心安于现状总想找个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农民共同特点是善良,纯朴没有文化,没有长远打算和规化,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口饭吃是最大梦想。有困难时能够同甘共苦,成功发绩之后人性的弱点便会爆发出来,意志消沉,贪图安乐,骄傲自满。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攻下蕲县,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乘势攻占重镇陈,陈胜在此地称王国号张楚。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为目标。陈胜地位变了成为爆发戶开始骄傲自满起来,他幼时伙伴来投,言语不当被杀掉。当初承诺"苟富贵,无相忘。"经不住权势和利益的诱惑。他手下将领功成名就之后也各怀野心。武臣北征赵地自立赵王成为割据一方的大王。武臣部将韩广率军攻下燕地也独立门户称燕王。周市攻占魏地没有独立却立魏国后人为王自己任相国自保。当秦将彰邯率军反击的时候陈胜成了孤军。他率义军英勇反击,但一帮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对手。陈胜率军退到下城父(安微蒙城西北)准备积蓄力量继续反击。不幸在退兵途中被车夫庄贾杀害。令人扼腕叹息。其实这不能算是陈胜一个人的错误,而是他手下众将领共同错误。




关东侠客


王侯将相虽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但有些人却终究没有称王封侯的命。曾经不信命的陈胜,虽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可终究还是没有长久富贵的命,在他刚刚尝到“富贵”滋味不久,便已经众叛亲离,成了刀下冤魂了。

陈胜与吴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公元前209年时,陈胜和吴广领着九百名戍卒前往渔阳,去承担戍边任务。结果,路上遇到大雨,延误了日期。

按照秦朝的法令,延误日期是要杀头的。结果,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商议后,决定铤而走险,索性揭竿而起,与暴秦对抗。当然,陈胜、吴广之流,虽然知识水平不高,倒也颇有谋略,用在鱼腹藏字的形式,宣扬“大楚兴,陈胜王”,博得了人们的信任。

秦朝的苛捐杂税和徭役负担,早已令人苦不堪言。所以,这些延期的人们,索性也就跟着揭竿而起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各地百姓也纷纷响应,一时间,陈胜和吴广的队伍,成了令秦朝惶恐的力量。


然而,陈胜的辉煌却并未能延续太久。在接连的错误决断下,陈胜自己也逐渐被孤立,还失去了吴广这位左膀右臂,最终起义军在章邯的打击下,屡屡挫败,导致自己也被车夫所杀。

陈胜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就是过早地陶醉于眼前的胜利。

大泽乡起义之初,形势发展非常迅猛,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然而,随着起义军队的壮大,陈胜竟然真的公开称王。

陈胜之所以被拥戴,主要是因为他宣扬着讨伐暴秦的口号。可是,一旦陈胜称王,便意味着他已经凌驾于曾经的生死兄弟之上。谁都不是傻子,陈胜的这一做法,说白了就是下一个暴君而已。

据说,在陈胜称王后,曾有一位旧友前来找他,但却没有“礼数”,在“宫殿”里随便走动。结果,身边有人向陈胜进言,说着会有损陈胜的威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胜竟然不顾旧情,把这位旧友给杀了。

陈胜这种蜕变,使得身边不少人都开始脱离队伍,以“众叛亲离”来形容,再也合适不过了。

陈胜吴广的失败,还在于并不具备与秦军对抗的能力。

乌合之众,鱼龙混杂,或许是对这支义军最好的总结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陈胜吴广等人的反抗精神,是绝对令人称道的。可是,作为领导者,陈胜和吴广都缺乏军事素养,更谈不上与章邯这种一流战将对战了。

公元前208年,陈胜派吴广等人去攻打荥阳,但久攻不下后,一些部将觉得是吴广指挥不当,索性假借陈胜的名义讲吴广给杀了。

此后,章邯又领兵挫败了各路起义军,直扑陈胜。后果可想而知,陈胜根本就不是章邯的对手,只能落荒而逃。吴广的被杀、陈胜的惨败,使得队伍进一步分崩离析,而部将造反也就是接踵而至的事情了。

但令陈胜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多去他性命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追随他左右的车夫。当陈胜逃跑到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时,一个叫做庄贾的车夫,把陈胜给杀了。陈胜死后,被葬在了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