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枝江的习俗有哪些?

ghchjbj


1.筛花生是枝江百里洲独有的一种生产习俗。筛花生用的筛子均为竹编,同时也有大小之分,但都以不漏花生米为宜。

2.打秧栽谷也是枝江重要习俗之一。在打秧栽谷之际,枝江人民会请一班民间艺人,在田边敲锣打鼓,喊秧歌。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几天几夜不哑。曲调主要是秧歌调,歌词灵活多变。



3.扬掀是枝江农村用于收获粮食品店的一种生产习俗,主要是清除粮食中的灰及杂物,使粮食干干净净入仓。

4.烧火土是枝江农民积肥的一种生产习俗。烧火土虽然在其他川渝地区也常见,但枝江在烧火土方面还是具有独属于自己的地域色彩。枝江烧火土的方法是:板田发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场子上,或就地取一层生土晒干,再将柴草晒干。烧的时候,先将干土堆成堆或长或方或圆,厚度约1尺,名叫“火土底子”。

5.枝江在饮食方面具有南方特点。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等杂粮。同时饮茶、饮酒是枝江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著名的有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


鱼沫50063939


枝江一带人生礼仪活动离开不开鞭放铳,不管红事还是白事,东家总要请两个专门放鞭放铳的人,称为“大炮手”。

铳,一种旧式火器。铳是民间铁匠锻造出来的,呈三角形并安着一根1尺多长的木把,一般有3个火药洞和引孔,外部有散热铁片,称为“3眼铳”,可放3响。

这事放铳一是图个热闹、气派,二是有驱邪压魔的祈望,放鞭放铳要讲规矩,否则会给东家带来不吉利的征兆,或大炮手本身招来挨打的麻烦。

大炮手要在客人到来之前赶到东家,在东家门前对外先放三铳以示报到,东家随即放鞭迎接,若是白事,孝子孝男还要给大炮手下跑相迎,茶烟之后,大炮手领来鞭和铳药,便一锤一钉一针地灌药、安引、逼门,放了又灌,灌了又放,履行他的职责。但什么样的场合,放什么样的铳,不须按规矩放,否则会得罪客人,东家也会不满意。

一、迎客铳

民间红白事,客人来一般要放鞭,只是鞭的长短不一,表示客人有个“响动”,此时大炮手先放鞭接,其间还要放铳,铳是在客人放鞭时放的,鞭是待客人的鞭放完时接着放,来客放鞭也有规矩,红事(生儿、婚嫁、做生祝寿等)一般站着不动原地放共,表示对东家喜事已定的祝贺;白事(指死了人)要边走边放,决在驱赶那收人魂魄的“催命鬼吏”,镇住那些危害人类的魑魅魍魉,尽快到灵堂为亲人悼丧,迎客铳不能对着客人放,只能顺着客人来的方向从旁边放。

二、坐席铳

乡间过事开宴席是要放铳的。一般由主持人即“支客先生”(过白事叫“督官”)通知“准备开席”。当支客先生喊“大盘走动”时,“迎台老师”(即吹打乐班)与大炮手会应声而动,大炮手一般要在放一挂长鞭之间放3—6铳。当听到支客先生喊“5碗菜”时,要放一铳,此铳一响,东家主人就要到桌席给客人下拜施大礼。当菜全部出齐,支客先生就喊“菜圆”,大炮手又放3铳,青示没有菜了,等这一发席上客人全部放碗,支客先生就会喊“拆空”,此时大炮手再放一铳,席上客人即下席散坐,下一发席的客人准备入席。

三、婚嫁铳

乡间男婚女嫁兴放铳。1、娶亲铳:娶亲队出发时,大炮手放一挂长鞭其间配铳,放完后迅速将空铳灌上火药,赶上娶亲队一道去在娶亲;2、过路铳:娶亲队伍走到转弯处或过沟过桥要放鞭放铳,意在驱邪压魔,求个一路顺风;3、和气铳:娶亲队在行进中发现前方有一支娶亲队或送葬队,大炮手里朝天放3铳,对方听到铳同时回放3铳,意在双方和气,大路朝天各人半边,互不干扰。否则不放铳的那一方将受到对方的各种阻挡,甚至引起打斗;4、把信铳:娶亲队离女方家不远处也要放3铳,意在告诉女家娶亲队到了,如果女家一切准备就绪,女方大炮手回放一铳,娶亲队方可进门。娶亲回来离家不远处也要放把铳,让家人亲友知道亲到了,准备迎亲;5、恭喜铳:娶亲队进到女方家门口,女方大炮手要放迎客铳,这时男方大炮手也在放长鞭其间放铳,表示对女方送恭贺,同时对女方大炮手表示回礼;6:交换铳:男女双方大炮手将空铳灌好,由男方炮手向女方炮手提出,互换铁铳并放了铳,意在双方大炮手之间和睦友好,暗示各方大炮手在失礼的地方互相谅解。随后,男方大炮手将灌好药的铳带进屋,先木把朝下,再木把朝上,并放在“结腊”的桌上,给妇方送恭贺。如不这样,人家就会说大炮手,不知“倒正”,这时女家帮忙的人递茶送烟给座位。不一会女方有专人给大炮手一人一盆洗脸水,洗完脸又会接到一碗鸡蛋茶(即荷包蛋),吃完鸡蛋当女方帮忙者接碗时,大炮手还要给他一个“红包”,名叫“利市”,这时大炮手才有了进出的自由;7、发亲铳:女方发亲时,男方大炮手从“结腊”桌上取铳,铳把上缠了经布称为“挂红”,铳下压有利市钱都归大炮手所得。走出大门和女方大炮手一齐放鞭放铳。当娶亲队上路后,男方大炮手再进屋将事先备好的烟、糖果送到厨房谢厨师,最后给女方父母叫“多谢”,然扣赶上队返回。

四、丧葬铳

丧葬事的迎客,拿席放铳和前面介绍的大同小异,这里只讲出殡铳。

出殡前,督官通知封敛,封敛分小封敛和大封敛。小封敛即亲友一律退出灵堂,由八大金刚及沫澡人用丝棉纸、高梁糊将棺木盖封严,大炮手在外放鞭放铳;大封敛先将棺盖揭在一边,孝子等亲人排队随迎台教师绕棺一周与遗体告别,大炮手此间放鞭放铳,出柩时大炮手进到灵堂,当棺材抬出大门,大炮手点燃鞭从灵堂放出,接着后面一人用扫帚将鞭渣子扫地出门,意在将灵堂内的一切瘟气轰走,扫除一切不净之物。


用户3476716840603


枝江节令习俗五侧 一、过 年 枝江一带人们称“春节”为“过节”。枝宜地区“过年”的时间长,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开始,经过“小年”、“大年”、“上九日”、“元宵”、直到二月初二“过把把年(也叫尾巴年)结束,甚至还可以延长到麦子黄,俗话说:“拜年拜到麦子黄”。“过年”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寿年丰,如意吉祥不倦的追求。 1、祭“司命老爷”(祭灶神)。腊月二十三日是“司命老爷”的生日。传说司命老爷原是凡人,有的说因其贪财,有的说因其贪色,于腊月二十三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堂憋死了。后来玉皇大帝封他做了灶王(即司命老爷),能主宰吉凶祸福,人们把腊月二十三作为他的祭日。让其“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为盼在“过年”期间一切吉祥如意,便在此日为“司命老爷”烧纸敬香,求其保佑。也趁此机会将灶前、灶后、壮上、灶堂打扫干净,使灶屋里清清爽爽。也有的用大鱼大肉做贡品,为次日“过小年”作好准备。 2、过小年。每年“过年”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腊月二十四称之为“小年”,民间把“过小年”当作“过大年”的准备阶段,在外面的家人要准备回家,年前的准备工作都要从这天开始,大户人家还要在这天酒后发放“长短工”的工钱或安排次年的去留,一般家家都要做几道好菜摆上桌,以示过一个美满的小年。 3、滥水节。从腊月十四到腊月二十七止为“滥水节”。传说“滥水节”期间,没有风水禁忌和动土的禁忌,人们就可以趁此期间,挖阳沟(实为阴沟)、填阶沿(台阶)、打阳尘(室内用长把扫帚打扫丝网子灰尘之类),以干干净净新面貌迎接大年到来。其间还要在腊月二十八以前,炒炸豌豆,炒苕金果,炒米子,摊“绿豆皮”(即用五谷杂粮闷湿后,磨成糊状,再将糊浆用锅摊成饼之类,切片晒干后食用),还要打豆腐等等。俗话说“炒(吵或闹)七不炒八,炒八过刀杀。”意思是腊月二十八结束一切准备工作,以图吉利。 4、辞年。在腊月二十八日以前,一般下辈要给上辈、姑娘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去糖果、烟酒之类的礼品,给上辈“辞年”,意表与前辈一起以礼福辞旧岁。乡间一般喜欢在这天讲“又是一年”! 5、团年。腊月三十,是全家欢乐的大喜日子。这天,全家人在一起团圆吃饭称“团年”。这日清晨,人们放“爆竹”(鞭炮)称为“接年”,“接年”后,妇人进厨房做菜做饭。男人们就要贴对联,贴门神,在室内贴年画,据说“门上贴红”能避邪恶,使室内室外焕然一新。这一天禁忌大得很,凡是不吉利的话都不能说,如“汤圆”要说“圆宝”,“龙”要说“包”,“蛇”要说成“溜”,“完哒”要说成“圆哒”,“睡觉”要说成“挖窖”,“啃骨头”要说成“挖兜子”(财),喝酒吐了要说“进了财”,不能拿针,意思是不能争吵。如果有说不吉利的话要想法“圆好”。例如一个小孩把洗脸的“洗”说成“死”,他说:“爹‘死’(洗)了妈‘死’了,妈‘死’了我再‘死’。”他爸听了就会一脚将洗脸盆踢翻,小孩说:“好啦,都‘死’不成了啦!”这样就圆好了。 饭菜做好后即开始“团年”。“团年”开始时,要放鞭炮,有铳的还放铳,随即烧纸燃香敬菩萨,敬“天地君亲师”灵位,席间先用酒饭为这家祖先“叫饭”,请已故的祖先回家团圆。“叫饭”即用酒杯斟上酒,把筷子的一端搁在碗上,家里的主人口里振振有词“三代公祖,老少亡人,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还用各自面前的筷子在各菜碗里点一下,以示“奉菜”。最后给每碗添上一勺饭,少顷,将酒点洒于地,将饭倒在一起后喂鸡,饭桌四周拨洒一口茶水,“叫亡人”结束。全家人便上桌“团年”了。团年的席上有鱼肉剁成的“年糕”,取意“年年高”,有鱼或肉丸子,取意“团团圆”,鸡肉鱼应有尽有,满满盛席。团年时,最忌讳的是缺人或说些不吉利的话,如果这里有个外人进门,则皆大欢喜,一定请人上席。传说团年时添人就意味着新的一年不是添子添生,就是添财进喜。团年结束后,家庭主妇还要用“团年饭”喂鸡,据说鸡说了团年饭能多下蛋,猪吃了团年饭长得快。如果家中有三弟四兄的,有的头天就开始“吃团圆饭”。


学者58541


辞年。在腊月二十八日以前,一般下辈要给上辈、姑娘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去糖果、烟酒之类的礼品,给上辈“辞年”,意表与前辈一起以礼福辞旧岁。乡间一般喜欢在这天讲“又是一年”


李晓慧8726


1、打栽秧鼓

枝江水稻区流传着打栽秧鼓的习俗,这种习俗就是在栽秧的日子里,请一班民间艺人,在田边敲锣打鼓,喊秧歌。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几天几夜不哑。曲调主要是秧歌调,歌词灵活多变。

2、泥仓子

泥仓子流行于枝江产稻区,栽秧的人们将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为“泥仓子”,在建国前,多为泥“老板的仓子”,即在“东道”请人栽秧快要完工时,人们将泥巴抹在“东道”身上,以此向“东道”祝贺,所裁的秧苗生长一帆风顺,直到收获满仓,五谷丰登。后来“泥仓子”演变为栽秧时人们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间掷泥巴,嬉闹,直至成为“泥人”。

3、烧火土

烧火土是枝江农民积肥的一种生产习俗。烧火土的方法是:板田发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场子上,或就地取一层生土晒干,再将柴草晒干。烧的时候,先将干土堆成堆或长或方或圆,厚度约1尺,名叫“火土底子”。

4、筛花生

筛花生是枝江百里洲独有的一种生产习俗。筛花生的筛子均为竹编,分大筛和小筛,大筛口径2米左右,呈天角形,形似竹箕,周边装上许多古铜币,两两根长竹篙固定,一头交叉,口沿朝上;小筛为0.5米左右的园形筛。大小筛的筛孔以不漏花生果为宜。

5、生活习俗

饮茶、饮酒是枝江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20世纪改革开放以后,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



田野0427


枝江历史悠久,周称丹阳,属楚,秦因“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枝”而得名,西汉元年始设县治,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枝江也是大溪文化的中心分布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三国蜀汉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里。


小军的生活回忆


枝江市属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北靠当阳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区、夷陵区,介于东径111°25′-112°03′,北纬30°16′-30°40′之间。境内地势由西北丘陵高岗,逐渐倾斜至东南部平原,有平原、岗地和低丘三种基本地貌形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枝江历史悠久,周称丹阳,属楚,秦因“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枝”而得名,西汉元年始设县治,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枝江也是大溪文化的中心分布区,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三国蜀汉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里。 枝江全市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55万人,下辖1个街道、8个镇。201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1.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28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5.10亿元。[1]连续4年被评为“宜昌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优胜单位”,连续1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排名连年进位。[2]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4]



薄荷糖168168


枝江市为现代典范号召农村随礼不超百元,红白事新生儿外不办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