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原子弹扔下45秒后爆炸,死亡半径45公里,轰6轰炸机是如何逃脱的?

chunqiuu


首先说下死亡半径45公里的原子弹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也就是到目前为止在地球上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会出现。

为什么说以后也不会出现呢?那是因为原子弹是一种裂变弹,同等体积重量下威力比聚变的氢弹小得多。也就是说以后也不会有人造如此威力的原子弹,太低级了,就类似于现在不会有公司开发新型传呼机一样。

接着咱们说说核弹杀伤半径问题。

以目前的公开资料,以空爆核弹来说,广岛原子弹2万吨级,杀伤半径1.71千米;10万吨级是3.22千米;100万吨级6.93千米;千万吨级14.93千米;1亿吨32.18千米。

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爆炸装置不过5000万吨级。

从以上数字你也能看出杀伤半径与当量增大并不成比例。轰六投掷的核弹我们就当它是330万吨级氢弹吧,杀伤半径也就刚好10公里,如果是原子弹只会更低。

之前我说的一直是杀伤半径而不是致死半径,对有隐蔽的目标还要更小,比如百万吨级核弹空爆,对坚固建筑中的人员杀伤半径就缩短到4公里。

拿轰六来说,这种飞机最高时速是985千米,如果投弹后全速飞行,则45秒后已飞出12.3公里,已离开核弹有效杀伤范围。

在核弹杀伤效应包括光辐射、冲击波、贯穿辐射、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对于轰六来说只需要考虑电磁脉冲不会对必要的相关飞行安全的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就几乎不会出现任何不测。

所以轰六投掷核弹后的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下图为曾空投原子弹的5967号图-16和10794号轰六,不是一架飞机。




老枪与战线


原子弹的当量在1万~30万吨TNT炸药之间,攻击半径充其量也就二十公里,其实根本是达不到死亡半径45公里的。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它的爆炸当量相当于1.5万吨TNT炸药,杀伤半径不到十公里,安全半径是12公里。当时美国派出了三架B-29轰炸机执行了这次投弹任务。携带原子弹的轰炸机在9600米的巡航高度到达预定投弹地点后,自动投弹装置打开,一顶小型降落伞挂着原子弹落入空中,轰炸机随即掉头返航。当原子弹到达大约600米高度引爆,从被投下到引爆整个过程大约43秒。而执行投弹任务的B-29轰炸机巡航速度虽然只有560公里/时,如果光算水平距离的话,轰炸机是逃不出12公里的安全半径的。但是你要知道,垂直距离上轰炸机和原子弹爆心也有将近10公里,外加上投弹时原子弹被赋予了和飞机飞行方向相同水平初速,投弹后飞机立马掉头返航,因此这时原子弹和飞机的水平相对速度其实要远大于560公里/小时。所以,原子弹引爆时,爆炸中心距离轰炸机的距离其实早就超过12公里了。这个原子弹导致了整个广岛8.8万人的死亡,巨大的冲击波将方圆10公里夷为平地,场面十分悲惨。

(B-29轰炸机)

三天后,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另一颗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爆炸当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连遭重创的日本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年在日本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那架B-29轰炸机“恩诺拉.盖伊” 号,目前被陈列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如下图)。

后来,人们又研发出了氢弹,氢弹的威力可要比原子弹大多了。氢弹爆炸当量从50万吨到300万吨TNT不等,威力是原子弹的许多倍。前苏联曾经在1961年试爆过一枚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沙皇炸弹”,杀伤半径接近300公里,试验地点位于北极圈内的新地岛,那里荒无人烟。“沙皇炸弹”也是人类历史上制造的最强的爆炸装置。

当时苏联派出执行投弹任务的是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这是当时飞得最快的轰炸机之一而且航程远。试爆当天,飞机从距离试验场1000公里以外的机场起飞,投下氢弹后飞机以最快的速度返航。为了能给飞机足够的时间“逃生”,“沙皇炸弹”携带了一顶巨大降落伞以延缓降落时间。最终“沙皇炸弹”在大约4000米的高度被引爆,而图-95轰炸机此时已经飞出了将近250公里。尽管如此,氢弹爆炸产生的剧烈的冲击波很快就追上轰炸机,巨大气流使得这架轰炸机在空中失控翻滚,不过飞行员最终控制住了飞机,安全返回了基地。

(图95轰炸机)

“沙皇炸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高度达到了64公里,爆炸产生的亮光即便远在1000公里的地方都还能够被看得到,4000公里以内的所有的雷达、飞机、导弹、无线电、通讯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爆炸当量虽不及“沙皇炸弹”,但也有300万吨TNT当量。当时这颗氢弹是用用“轰6甲”轰炸机投掷的。为了能满足投掷氢弹的要求,还专门对执行任务的“轰6甲”轰炸机进行了改装,比如改造弹仓以能装下重达8吨的氢弹;在飞机外表面涂上隔热漆;给机舱增加加温和保温装置等。另外还给机组配发了专用护目镜和防护帘等个人防护设施。试爆当天,飞机到达预定投掷点后,飞行打开按动开关,氢弹迅即脱离飞机降落伞很快打开,吊着氢弹缓缓下降。飞机投下氢弹后,立即转弯飞行,远离爆炸试验区域。中国这枚氢弹在空中爆炸成功,标志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轰6轰炸机)


熊猫爱飞行


轰6轰炸机在1967年6月投掷了我国第一颗氢弹,而且这颗氢弹是直接以航弹的完整形式出现,试爆就意味着具备了实战能力,他的爆炸当量为330万吨TNT当量,威力还是很大的,当时他在飞机投掷出舱后45秒引爆,冲击波的影响范围是45公里。

图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画面。

但是这45公里并不是死亡距离,这颗氢弹爆炸后产生的核辐射都不会影响那么大范围,他是核弹爆炸后能够感应到强烈冲击波和一定毁坏能力的范围,这个范围是针对地面而言。另外,这颗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毁坏影响也不是在爆炸的瞬间就能波及到45公里外的,也需要经过10多秒的时间,对于一小时800多公里的轰6轰炸机而言,1分钟时间就足够飞出去近20公里距离。

图为轰炸机和氢弹起爆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示意图。

在20公里距离上,飞机能够感受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及气流的扰动,但是这和应对大风是一样的,并不会对飞机的飞行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连这个都无法应对,那飞机被炮弹击中岂不是要直接坠毁?况且,投掷的氢弹在爆炸时已经下落了一定距离,和飞机的距离不能简单以水平距离计算,实际上是一条斜线距离,这个距离远大于飞机和氢弹的水平距离。

图为在3000米高度爆炸的300万吨当量氢弹的影响范围,根本不到45公里。

当时,投掷氢弹的轰6甲轰炸机飞行在10000多米的高空,而氢弹是在2900多米的高度爆炸,他们之间的高度差都有7公里,实际上距离飞机的斜线距离有将近30多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影响已经很小了。当时,为了延迟氢弹的爆炸时间,我国还给这颗氢弹配备了减速伞,延迟了爆炸的时间,因此轰6甲是非常安全的。


海事先锋


首枚原子弹在日本的爆炸时间是1945年8月16日8时15分,爆炸前的45秒,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弹被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艾诺拉盖”号从31000英尺高度扔下。

那么,当时这架负责投掷“小男孩”的B-29型轰炸机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过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弹被投掷出后将在爆炸前的45秒钟时间内与投弹点拉开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弹之后这架B-29型轰炸机也以56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向相反方向飞了大约6公里多,两者距离加起来至少有13公里多。当时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离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军飞机成功逃脱了。即使如此,据后来负责投掷的美军飞行员称,当时还是感觉到了明显的像冲击波一样的狂风从飞机后方吹来。幸好已经飞远,否则飞机都可能被巨大冲击波肢解。


嗨诺之舟


而小男孩的威力恰好在12公里以内,而且这架轰六还还特意改装过,用白色喷漆躲避爆炸散发的光芒以防灼伤眼睛。(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问题)


深知识


上世纪冷战期间,美苏为了扩充自己的核力量,疯狂地进行核试验。

中国为了应对可能的威胁,也展开了本国的核武器研究。经过几年的攻关,中国终于试爆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没过几年,又试爆成功了第一颗氢弹。

第一颗原子弹是地面试爆的,因此没有波及到有人的地区。而第一颗氢弹却是用轰6轰炸机投掷的,相比原子弹的杀伤半径,这颗氢弹的杀伤范围显著更广,其威力为330万吨TNT当量。

那时投掷这颗氢弹的轰6时速只有800多公里,按理说在投掷之后过了一分多钟,氢弹就爆炸了。

爆炸波及的半径45公里,轰6在氢弹爆炸时似乎还处于爆炸范围内,为何它却相安无事地逃脱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氢弹爆炸的高度和轰6飞行高度之间的关系。

那时轰6是在一万多米的高空投下这颗氢弹的,而氢弹在距离地面两千多米的地方爆炸,这样来看两者之间垂直高度相差七千多米。

氢弹在投掷后过了45秒爆炸,算上冲击波扩散波及到轰6所在处的时间,轰6有一分多钟的时间逃脱。以它800多公里的时速来看,一分多钟能飞出去近20公里距离。

这样来看实际上氢弹爆炸处和轰6所在处相距有20多公里。虽说氢弹的杀伤半径45公里,然而这只是以冲击波能达到的距离来算。


轰6能够承受住一定的冲击波,氢弹爆炸时虽然轰6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波,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飞行。

而且这颗氢弹在爆炸前就考虑到了波及范围的问题,为了延长爆炸时间,氢弹上还加装了降落伞。

这样一来,轰6就有更多的时间逃脱了。作为一次准备充分的核试验,研究人员自然事先就考虑到了各种因素,轰6的安全回归问题显然是不容忽视的。看似氢弹的杀伤范围很大,然而这只是相对于地面而言。


冲击波覆盖地面的时候,能够贴近地面传播,扩散的范围相比空中自然更远一些。第一颗原子弹投掷实验,因为原子弹的威力更小,投掷的战机想要逃脱想要逃脱就更加容易了。

一般用于这种投掷的氢弹,威力都不会很大。因为还要顾及战机的安全撤离问题,如果氢弹威力过大,波及到了投掷的战机,显然就得不偿失了。

那些威力很大的核弹试验,一般都是地面进行的,这样更容易控制核试验带来的危害。

到了后来,战机的飞行速度有了进一步提升,投掷一颗氢弹就更加容易了。不过如今很多国家的核弹头都是原子弹类型。


从威力来看,原子弹显然比不上氢弹,但用于核威慑还是足够了。而且氢弹还不易长期保存,像美国俄罗斯这些曾经拥有氢弹的国家,过了这么多年,它们所拥有的氢弹都已经失效了。

即使爆发核战,可能也是用核武器进行战略打击。而不会是用氢弹进行大规模破坏。


策神历史


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光辐射比我们通常照射的阳光强几千倍,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源,所以当时国将轰六战机的全身涂上了特殊的白色涂料来进行反辐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了让日本帝国主义尽快投降,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原子弹在投掷45秒后从广岛桥的一楼爆炸1800英尺(550米)。 原子弹被抛出后,将会在爆炸前45秒内用轰炸点打开约6公里。

在轰炸成功后,B-29轰炸机以相反的方向飞行了大约6公里,时速为560公里。 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3公里。 那时,男孩的爆炸安全距离约为12公里,因此美国军用飞机成功逃脱。

历史上最危险的核弹投掷工作,还是要数1961年10月30日苏联人在北冰洋新地岛群岛西岸投掷的威力达到5000万吨TNT的试验核弹“核弹沙皇”。 为了保护投弹的战略轰炸机,苏联人在飞机表面特别使用了白色反光材料。

此外,为了测试人员的安全,沙皇核弹还专门安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的时间和速度(释放时间到爆炸时间差为188秒)

, 使任务机器观察机器可以撤离到距离原始爆炸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在这样做时,飞机几乎解体,飞机的结构被摧毁,但幸运的是,图-95轰炸机最终安全降落。


史海闲聊


我国轰六战机还没有投放过原子弹,只投放过氢弹,事实上,空投原子弹用于实战的国家目前也只有美国一个国家进行过这样的任务!

二战德国投降之后,全世界目光都看向了亚洲,这时候的苏联红军已经解决了欧洲大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刚刚上任。

在上任之后,杜鲁门就接到了一个消息,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了!这个消息让杜鲁门大喜过望,他终于看到了美国从太平洋战争泥潭中抽身的希望!

这时候的美国正在与日本争夺太平洋岛屿,残酷的夺岛战争也彻底让美军心寒,从各种方面都十分的抗拒登陆日本本土作战。

杜鲁门在知道原子弹研发成功之后也是迫切的希望通过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并且想要抢在苏联之前占领日本!

于是美国开始迅速行动,当时还没有导弹这样的运载装备,只能使用飞机进行投放,为此美国也颇为耗费了一番心血。

首先需要能装起来,然后飞得高,然后还要能够跑得掉,不然被爆炸冲击波波及之后,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最终美国选择了B-29轰炸机来执行这次的任务,这款轰炸机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飞机,最大升空是一万米,飞行速度也很快。

但这项任务留给机组人员的逃生时间并不多,机组人员必须要在45秒内飞出12.8公里才能有生还的希望!

在到达广岛上空之后,投弹手扔下了原子弹,然后开足马力狂飙

原子弹主要杀伤危害是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

对于这架执行任务的B-29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冲击波,事实上冲击波追上飞机的时候飞机已经飞出了18.5公里,但根据飞行员时候回应:“感觉有一个巨人用电线杆狠狠地抽打了飞机”

而我国空投的那枚氢弹是由轰6战机完成的,为了这次投弹也是专门对飞机进行了改装,在驾驶舱内安装了铅板防护辐射,在脆弱部位进行了加固。

最终我国的轰6也是依靠计算,最终逃出了氢弹爆炸的绝对杀伤半径,最终人机安全返航。

(两弹一星英雄邓稼先)

并且在飞行姿态上也有相当大的调整,通过各种复杂的计算让轰炸机获得足够的姿态以及飞出绝对杀伤半径的时间。


娱乐吃瓜主


在导弹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之前,各国都是使用轰炸机来投放原子弹。因为原子弹从投放到爆炸的时间间隙非常短,原子弹爆炸后的轰炸半径非常大,因此轰炸机在投放原子弹后,都需要加大油门才能逃走。美国投放广岛原子弹的时候,采用的是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广岛原子弹的危险距离为12.8公里,B29轰炸机的最大速度为574公里每小时。



如果按照B29轰炸机的最高飞行速度计算,B29轰炸机每分钟最多航行9.57公里,在45秒的时间内只能飞出7.17公里。然而在实际投弹的过程中,B29轰炸机在45秒的时间内,飞出了18.5公里的距离,远高于预定的12.8公里。B29轰炸机能够超出正常飞行速度一倍飞行,主要是因为飞机在紧急状体下的飞行速度,要远高于飞机在平常的巡航时速。


我国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国内的轰炸机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放置在一百多米高的铁塔上引爆的,并不是使用轰6轰炸机投放的。我国第一次空投原子弹使用的是图16轰炸机,我国试爆第一枚氢弹使用的是轰6甲轰炸机。(图16战斗机是轰6的前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通过从苏联进口的原件组装了图16轰炸机,同时又通过仿造图16轰炸机,研制出了轰6轰炸机)

图16轰炸机是苏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服役的主力轰炸机,图16轰炸机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0.86马赫(1050千米每小时),在投弹后撤离的速度要比B29轰炸机快得多。我国第一枚空投原子弹和第一枚空投氢弹的当量都比较小,主要目的是为了试验核裂变的成功与否,轰6轰炸机(图16轰炸机)在加速撤离的情况下,完全能够轻松地躲过这个距离。因此在投放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我国的轰6轰炸机都有惊无险的顺利完成了任务。


军武小咖


核武器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光和热,光辐射比我们通常照射的阳光强几千倍,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的光源,所以当时我国将轰六战机的全身涂上了特殊的白色涂料来进行反辐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了让日本帝国主义尽快投降,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 小男孩原子弹在投掷45秒后从广岛桥的一楼爆炸1800英尺(550米)。 原子弹被抛出后,将会在爆炸前45秒内用轰炸点打开约6公里。 在轰炸成功后,B-29轰炸机以相反的方向飞行了大约6公里,时速为560公里。 两者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3公里。 那时,男孩的爆炸安全距离约为12公里,因此美国军用飞机成功逃脱。历史上最危险的核弹投掷工作,还是要数1961年10月30日苏联人在北冰洋新地岛群岛西岸投掷的威力达到5000万吨TNT的试验核弹“核弹沙皇”。 为了保护投弹的战略轰炸机,苏联人在飞机表面特别使用了白色反光材料。 此外,为了测试人员的安全,沙皇核弹还专门安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的时间和速度(释放时间到爆炸时间差为188秒), 使任务机器观察机器可以撤离到距离原始爆炸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在这样做时,飞机几乎解体,飞机的结构被摧毁,但幸运的是,轰炸机最终安全降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