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縣人。是三國時期蜀漢一位虎將,深受主公劉備的器重。一個俗話說腦後長有反骨的將軍,三國演義這麼記述他最初是長沙太守韓玄的下屬,當然這小說還是跟歷史相差很多的。其實魏延一直以來就是劉備的私人部隊裡面的,剛一開始是貼身的親兵,並不是半路出家投效的,魏延生前可謂戰功赫赫,為蜀國多在次關鍵時刻穩住了局勢。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魏延最開始是牙門將軍,後來劉備攻下漢中,魏延被提拔為鎮遠將軍,成了一位獨當一方的大將,當時劉備入川佔領漢中的時候,準備要選任一個重要將領鎮守,大家都認為是張飛不可,結果一向識人的劉備卻選中了魏延,當時眾人大驚。劉備就在軍事會議上提問魏延:“怎樣對付要來的曹魏大軍”,魏延斬釘截鐵的道:“如果曹操領著全國之兵傾巢而來,我將有辦法能把他們擋在漢中之外:如若只是率領十萬大軍攻來,我就會馬上能消滅他們。”這話出言豪壯,眾人服氣,魏延也創造性運用了“虛內實外”戰術,令漢中防線一帶穩固無比,魏軍每每來攻敗退而回。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實話說不光是劉備,諸葛亮北伐時也對魏延也十分倚重,經常讓他帶領先頭部隊,建興八年,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將郭淮,因功升為徵西大將軍,晉封南鄭侯。再者魏延十分有力的扼守了漢中一帶,確保了 蜀國北大門的安全,後來諸葛亮順利地平定了南中,解決了蜀國的後顧之憂,這不得不說是有魏延的功勞,諸葛亮也對此十分欣慰和嘉許。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雖然魏延性格上有一點桀驁不馴,但是他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有著恢弘的志向,他追隨諸葛丞相北伐就多次提出自己的意見,可惜諸葛亮認為他還太年輕,有點兒輕浮冒進,所以就沒才採納他的建議。按照《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臨死前讓楊儀主持大局,令魏延來斷後,姜維次之,結果楊儀和魏延不和,都認為是丞相的繼承者,發生了激烈爭鬥,上演了一出同室操戈的悲劇。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然而在另一本書《魏略》的記載上,內容卻全然不同,《魏略》乃三國時的史學家魚豢所作,其成書年代比三國志更早,因此可信度相對也比較高,同為研究三國的重要史料。它上面明確記載,諸葛亮臨死前“令延攝行已事”,就是讓魏延接手帶領大軍,延續他的事業,但是文官楊儀素來與魏延不和,這人與很多人不和,開始投奔關羽的時候,就與尚書令劉巴不和,後來又看不起蔣琬發生了衝突,這些都是後話。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楊儀面對魏延的得勢,高過了自己一頭,顯然有點不自在,《魏略》上說:“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於是他妒賢嫉能,把謀反的罪名強加在魏延頭上,最後使其含屈身亡。當然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中,又是另一番藝術性的描寫。

故事:諸葛亮其實挺疼大將魏延,在臨死前把九字真言,只告訴了魏延一人

諸葛亮臨危之前,還對魏延十分寄重,根據《魏略》書中記載,諸葛亮特地把魏延叫到了自己跟前,悄悄的囑託了一句話,共有9個字,這幾個字堪稱是諸葛亮半生北伐吸取的經驗結晶:“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諸葛亮顯然有點兒後悔了,他一生在進行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長年以來也沒有取得多少成果,而醒悟到蜀國的綜合國力和魏國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才改變想法,讓魏延堅持先養精蓄銳,停止窮兵黷武,以發展防禦為主,這也是為蜀國後來發展制定了策略啊,他只告訴了魏延一個人,可見他對魏延的肯定,只可惜若是魏延不死,使得蜀國能採取丞相的九字真言,那三國爭雄的結果又將是另一番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