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廖化武藝一般,為什麼在關羽麥城被圍時他卻能突圍成功?

調調su


廖化在荊州失守,關羽被圍麥城之時,卻能夠突圍而出,主要還是因為關羽的原因。

廖化的武功高低我們暫且不論,但廖化絕不是一個平庸之人。他能夠擔任關羽的主薄,說明廖化是深受關羽信任的,而且也是有一定勇武和謀略的。

我們來看一下廖化麥城突圍的全過程。

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了徐晃計策,軍隊大亂,不得已率軍撤退。此時,呂蒙已經趁機取了荊州,而傅士仁和糜芳也投降了東吳。關羽得知了消息,怒氣衝塞,刮骨療毒的瘡口瞬時迸裂,昏絕於地。關羽,因為箭傷的原因,戰鬥力下降嚴重。

原本,關羽準備揮師奪回荊州。而奪了荊州的呂蒙,卻故意善待關羽出征將士家屬,不但不準吳兵騷擾,還按月給與糧米;對於生病的蜀軍將士家屬,還派醫生給與治療。呂蒙善待蜀軍家屬的消息傳入關羽大軍,將士皆欣喜,再無戰心,開始紛紛逃散。

關羽傷重,士兵又逃散大半,在蔣欽、周泰、韓當等吳將的圍攻之下,不得已只能率剩下的三百餘蜀軍退守麥城。吳軍也尾追而至,四面包圍了麥城。

吳軍人多勢重,而麥城較小,不能長期堅守。關羽聽從了趙累的建議,決定向駐守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麥城有了上庸軍的支援,關羽就可以堅持到蜀川援軍到來。關羽問誰敢突圍,到上庸求救。廖化主動請纓,而關平也請令願意護送廖化突圍。

關平的武藝是很高強的,而廖化的武藝也不弱。廖化在關平的護衛下,開門出城,正好遇到了吳將丁奉。關平奮力衝殺,擊敗了丁奉。廖化趁丁奉敗走之際,乘勢殺出了重圍,奔上庸而去。

廖化突圍而出,就是這麼容易。這是為什麼呢?並不複雜,因為關羽、關平父子,吸引了吳軍的主要注意力。

吳軍的目標就是關羽父子,對於廖化還真不在意。關平護送廖化殺退了丁奉,城外吳軍的注意力,都跑到了關平身上。吳軍最主要的目標是關羽,而關羽還在城內,吳軍也就鬆懈了。

至於廖化,在吳軍眼中,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嘍囉,跑了就跑了唄,誰都沒在意。這也是廖化被人稱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原因。在民間傳說和演義中,廖化的確有點太不起眼了。

除了這一個原因之外,廖化也是穿起故事發展的重要人物。廖化到上庸求援,劉封、孟達見死不救。廖化不得已,又跑到成都,去找劉備求援。這才最終導致了劉封被殺,孟達反叛的結果,而廖化也回到劉備身邊,故事非常圓滿。

上面的故事,都是《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老先生編寫的。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歷史上的廖化其實在關羽兵敗身死之後,投降了東吳。只是呢,廖化還是日夜想著迴歸蜀川,於是詐死,帶著老母親,晝夜西行,奔蜀川而去。投降詐死,才是廖化最終能夠逃脫的真實原因。

廖化在返回蜀川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東征的劉備,被劉備封為了宜都太守。廖化因為此舉,做到了對劉備的忠,對關羽的義,以及對母親的孝。所以,真實的廖化,其品格多被後世所稱讚。

廖化的武功戰績,相比諸多名將稍微遜色了點,但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他曾跟隨諸葛亮、姜維,數敗鎮守隴右的郭淮等部,還曾射殺南安郡太守遊奕。當時的人都說:“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即名將王平,歷史上的王平很厲害的。句即句扶,官至左將軍。而張即張翼,為左車騎將軍,廖化為右車騎將軍。

當時人的評價才是相對最實際的,廖化能跟王平齊名,已經說明了廖化,絕不是庸碌之輩呀。


奕天讀歷史


不要看不起廖化,他的武藝也算不錯了。

關羽兵敗麥城以後,命廖化突圍去上庸求援,關平自告奮勇前去護送。此時麥城已經被吳軍四面包圍,兩人衝出去以後遇到丁奉攔截,關平擊敗丁奉,廖化趁機衝出重圍。

丁奉也是東吳的一員勇將,特別是老年以後異常活躍,斬殺了韓綜、桓嘉兩員魏將。不過他的對手關平更強,曾經和龐德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丁奉輸的不冤。但是關平僅僅是殺退了丁奉,廖化能殺出重圍,還是靠自己的真本事。

廖化出場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剛離開許昌的時候。曹操得知關羽走了,親自追上來送行。關羽讓從人護送車仗先走,自己留下來和曹操告別。不過等他說完話,再去找車仗時,車隊已經被廖化的同伴杜遠劫走。

關羽一出許昌,守城的士兵就去報告了曹操,曹操又命張遼先去喊住關羽,顯然曹操和關羽會面的地方距離不遠。而關羽跟曹操辭行以後,追了三十多里地遇到廖化,那麼廖化的寨子應該距離許昌也就是三四十里地的樣子。

能帶著幾百號人在距離許昌這麼近的地方落草為寇,廖化的本領應該不低,否則肯定早就被曹操的人馬所剿滅。但是實際上廖化在許昌附近活躍了十多年,直到劉備入川前才投奔劉備,可見他有多難纏。

廖化在蜀漢後期也非常活躍,在諸葛亮和姜維歷次北伐時表現出色,屢建戰功。在曹真伐蜀之戰時,廖化一刀砍死曹真副將秦良。而在姜維北伐時,廖化多次作為先鋒出戰,還一合斬殺了鄧艾的先鋒鄭倫。

此時的廖化至少已經七十多歲,卻依然能一刀殺敵,可見他年輕時有武藝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在麥城,關平幫他殺退丁奉以後,廖化殺殺東吳小兵,衝出重圍沒什麼奇怪的。


不沉的經遠


蜀漢叱吒戰場的武將不在少數,除五虎上將外,還有魏延、姜維等人。廖化同屬聲名在外的武將,卻要稍遜一籌,否則也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但是,戰鬥力不甚強悍的廖化,在關羽敗走麥城時,卻能突出吳軍的重圍,這是為何呢?

東吳圍困麥城,所針對的是關羽,廖化突圍影響並不大。關羽鎮守之地,距漢獻帝所在的許地極近,對曹魏構成威脅。而東吳與關羽更是一向不和。首先,孫權曾經想以聯姻的方式來拉攏關羽。但是關羽不僅嚴厲拒絕,甚至還辱罵使者。另外,東吳對於關羽鎮守的荊州極為垂涎,打敗關羽,不僅會讓蜀漢失去一員虎將,還會得到荊州。因而,蜀吳聯合擊殺的主要目標便是關羽。至於廖化,他只是關羽屬下,論武力值和政治地位都遠不及關羽。若是因為阻礙廖化突圍而耽誤對關羽的進攻,反而是得不償失。

廖化突圍有關平作為助力,關平的武力值不容小覷。關羽退守麥城之後,部下趙累建議派人前往上庸向劉封求助。廖化毛遂自薦,願意前往。但是突圍並非易事,所以關平主動請纓在旁輔佐。只是突圍成功之後,關平便返回城內,以至於許多人誤認為突圍的僅是廖化一人。虎父無犬子,關平武藝高強,可在蜀漢武將中躋身前十。關平年少時便隨關羽南征北戰,立功無數,實戰能力極強。曹魏名將龐德勇冠三軍,但與關平對戰時,仍未佔得便宜,雙方難分勝負。關平武力可見一斑。廖化一人尚且戰鬥力不俗,再加關平輔佐,突圍便相對簡單。

廖化所對戰的乃是丁奉,他雖然勇氣可嘉,卻武藝欠佳。丁奉是東吳小將,雖然頗有名氣,但也只是勇名。他曾先後任職在甘寧、陸遜等人手下,在作戰時極為英勇,偶爾也斬將奪旗。但是他武藝並不高強,對戰時殺人不少,自己也經常負傷。其實在孫權當政期間,丁奉並未被重用,直到孫亮繼承大統,丁奉才憑藉資歷被升遷為冠軍將軍。由此可見,丁奉實力並不是很強,與廖化對戰都未必能贏,更何況還有關平輔佐廖化。丁奉一敗,跟隨他的兵卒四散,廖化也就得以突圍成功。

吳兵剛剛圍困麥城,準備不足,給廖化可乘之機。關羽率人退守麥城後,便派士兵把守四處,並與將士商議退敵之策。而吳軍緊追不捨,在關羽議事時,便收到吳軍已經圍困麥城的訊息。關羽當機立斷,派廖化突圍去請救兵。東吳剛剛趕到,又料想關羽會暫時先守住麥城,所以沒有防備突圍。而麥城附近又多山,路徑雜亂,只要廖化擺脫吳兵糾纏,完全可以讓吳軍追趕不及而突圍成功。因而,廖化突圍也有天時地利的原因在內。

廖化雖然能夠突圍成功,卻並沒能帶來援軍救出關羽。東吳軍隊來勢洶洶,援軍又距麥城較遠,關羽之敗實在是難以避免。







南飛雁1988


不請自來

廖化既然能衝破吳軍的截殺到達上庸說明廖化絕不是碌碌無能之輩。

當時的形勢是關羽受了箭傷武力大減,在與徐晃的戰鬥中被擊敗。後面呂蒙偷襲關羽後方,公安和江陵守將投降,大後方被佔領,孤立無援,只能退守麥城。廖化決定冒險出城去上庸請救兵,關平掩護其衝出吳軍重圍。

我估計如果關羽,關平等所有軍隊一齊衝出,關羽不至於被吳軍活捉。因為當時吳軍圍困關羽的沒有名將,從武力上來說關羽父子還是沒有對手的,再加上廖化衝出去問題不大。可能關羽覺得留在麥城更穩妥,畢竟箭傷未愈。沒想到廖化到達上庸,劉封以剛剛佔領上庸兵少不出救兵,估計劉封就是聽了孟達的挑撥說以前劉備立太子的時候關羽主張立劉嬋,說他不是劉備親生,劉備也就借坡下驢立了劉嬋。

廖化只能去成都求援,關羽見等不來救兵只能突圍,最後中計被活捉,因為拒絕投降關羽父子被殺!

史書記載廖化是假投降騙過東吳才回到巴蜀的,劉備聽到劉封孟達不救麥城導致關羽被殺,龍顏大怒賜死劉封,從此劉嬋安矣。所以無論廖化殺出重圍也好裝死騙過吳軍也好都是有勇有謀才回到巴蜀的,而且後期廖化對於蜀國的貢獻很大,而且反對姜維伐魏。廖化曾經這樣形容姜維智慧不如鄧艾,兵又比人家少,怎會勝利呢?所以說廖化能力很強,衝出重圍去上庸請救兵不容置疑。




老旭說故事


因為廖化是吳軍故意放走的。

廖化成功突圍的情節,只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呂蒙偷襲荊州後,在襄樊前線的關羽得知消息後,已無軍心,所以敗給於徐晃,關羽率領數萬殘兵敗將南下救援荊州。



關羽手下的士卒全是荊州人,可是由於荊州三郡被呂蒙奪去,關羽手下士卒的家屬 全部被呂蒙控制,而且呂蒙善待這些士卒的家屬,這此人都無心戀戰,很多直接逃走投靠呂蒙去了。

關羽帶後南下救援荊州時,在半路上就遇到東吳軍隊的蔣欽攔住去路,只三個回合,關羽就打敗了蔣欽,蔣欽逃走,關羽就帶兵追了二十多里,結果被帶走東吳的包圍圈,韓當、周泰各自引軍攻打關羽,而蔣欽也回頭攻打關羽。



這還沒完,東吳將領丁奉和徐盛又來了,並且帶來了荊州本地投降的士卒,東吳軍隊利用當年韓信四面楚歌的作法,用荊州本地士卒勸降關羽手下的軍隊,這一下不得了,關羽手下的荊州兵大多逃離向東吳投降,關羽手中只剩下300餘人了,眼看關羽就要命喪此處。

這時,關平和廖化各自帶著一路軍隊殺入重圍,救了關羽,蜀漢軍隊救出關羽後,一直退到麥城,不久東吳軍隊追上來把麥城也給圍了,蜀軍眾將都在商議如何應對,眾人一致贊成派人往劉封和孟達鎮守的上庸三郡求援。



廖化主動請纓前往上庸去請求援軍,於是關平帶兵護送廖化出城,東吳將領丁奉看到蜀軍出城,因此上前攔截,關平和廖化奮力拼殺,廖化終於趁亂衝出東吳軍隊重圍,趕往上庸。

廖化的求援,明顯就是東吳軍隊的放水,故意放走了廖化。



因為呂蒙早就已經判斷出關羽出逃的路徑,呂蒙拿下荊州三郡後,就與孫權商議,說關羽如果要逃走,肯定不會走大路,在麥城的北邊有一條小路,關羽如果逃走,一定會走這裡,下令朱然帶領五千精兵,埋伏在麥城北邊二十里。

並且要求朱然不可與關羽硬拼,只要關羽來了,不要硬拼,騷擾就行,關羽肯定無心戀戰,再下令讓潘璋帶領五百精兵埋伏在臨沮山間小路,就能擒獲關羽,同時讓東吳軍隊在攻打麥城時,故意在北邊留一個口子,不要圍死,讓關羽從此處逃走。



如果不僅猜到關羽的逃跑路線,而且還猜中關羽一定會向上庸救援或者會直接逃往上庸,因為關羽退回成都的路已經被東吳切斷了,除了上庸三郡,關羽已經無處可去了,往北邊更不可能,那是曹魏的勢力範圍,而麥城的南邊及東邊、西邊都是東吳的勢力範圍,呂蒙故意往上庸之地開了一個口了,讓關羽這麼逃,是因為早就安排好了伏兵。

就算廖化能請來援軍,也沒有用了,別說無法突破東吳軍隊的防線,就算能突破,估計關羽都已經不在了,因為關羽已經落入呂蒙的重重圈套中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在廖化突圍沒多久後,關羽就等不及了,帶著最後的人開始突圍,結果一步一步落入呂蒙早就安排好的伏擊圈中,被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所俘虜,押送到荊州交給孫權,被孫權殺害。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演義對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而其中幾場經典的突圍戰,例如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趙雲的七進七出,都是建立在絕對的武力壓制基礎上。以至於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只有武功高強的人,才能完成絕境突圍的任務。

不過我們也都知道,三國演義和三國的正史是需要區分來看的。那麼,三國的正史中,廖化的武藝究竟如何呢?他又是靠怎樣的手段突圍的呢?

廖化的武藝究竟如何?

先說我的觀點:廖化的武藝,大概很一般。

依據三國志的記載,廖化是襄陽人,沔南世祖。通俗點說,祖上闊氣,是個二代。而他最初的官職,是關羽的主薄。

主薄這個官,據史料記載,是個處理文書錢糧的行政文職崗位。三國中這個官職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大概就是楊修同志了。

託楊修同志的福,“雞肋”這個流行語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那篇入選過小學課本的《楊修之死》裡,聰明的楊主薄因為廢話太多,擾亂軍心,而被曹丞相砍了腦袋。那時給我的印象,主薄是一個不應該參與軍事行動的文官職務。


但是,難道就因為這個官職便判斷廖化武藝不高嗎?

非也!因為,當我翻看史書上的記載,驚訝的發現,還有一位更加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的出身,也是主簿,這個人叫做呂布——他在丁原手下幹活時,官職正是主薄。


(廖化、楊修和呂布,他們都當過主薄)

所以,以主薄的官位來判斷廖化的武藝,我認為是不夠客觀的。

再看廖化在蜀漢後期,也就是他成功突圍回到劉備陣營後的表現。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在北伐中擊敗了郭淮手下的王贇、遊奕。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在姜維率主力出去的時候,抵抗住了郭淮的進攻。

僅此而已。

其他的有關廖化軍事方面的記錄,大多是駐守、對峙、牽制之類的工作。

除此以外,沒有更多武功方面的記錄。

綜上,我們可以大概總結出廖化在蜀漢軍中的畫像:他是一個將領,但並不會拿著大刀上陣砍人;他沒有重大的軍功,卻可以合格地完成主帥交給的任務。

這種指揮型的將領,武勇大概只是很一般的水平。

他是如何突圍的?

關於這一段,三國志裡寫的很簡練,甚至不需要翻譯:

(廖化)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

關羽戰敗,公元219年冬。

秭歸遇到東征吳國的劉備,已是公元222年的春天。

在吳國的兩年多時間裡,我們無法想象廖化是以怎樣的忍耐力瞞天過海,身在吳營心在漢。

從這短短几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廖化突圍的幾個特點。

第一,吳國對廖化早有戒備。

初看這段史料時,我總覺得廖化是鑽了個空子,趁著吳國對他看管不嚴跑了出來。畢竟他並不是戰敗後成為了罪犯被關起來,他在吳國時,還是需要做事的。

但是,我忽略了一點。如果看管不嚴,他是不需要詐死這樣的狠招數的。

古代的監控通訊設施,比我們現在要差很多。即使現代,我們也很少聽說哪個逃犯是以詐死的方式逃脫追捕的。

畢竟,這種方法,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如果吳國對廖化沒有太多防範的話,他是不至於被逼迫到使用這樣的招數的。

第二,廖化很孝順。

他是帶著老母親一起出逃的。

古代兵荒馬亂之際,對於家眷的處理,有時候是比較隨意的,比如他的老闆劉備同志,老婆孩子都丟下過。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廖化的投降,大概也和想要保全自己的家人有關係。

在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廖化的孝順,也為他帶來了好處。詐死時被人相信,投降兩年後還能被劉備委以重任,都和廖化的孝有分不開的關係。

因為孝順的人,從古至今,都是值得信賴的。

總結一下,廖化是在重壓之下,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忍耐,完成了一次忠孝兩全的突圍。


最後,還想補充幾句。

廖化的武藝或者智謀水平,放在三國那樣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都顯得略微普通了一些,普通到在三國志裡的相關描述只有二三百個字。

但是,廖化身上有一點特質,我認為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可以叫做“有目標的忍耐”。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再次準備出兵伐魏時,廖化這樣說道:

「'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廖化的意思是,姜維你自己說過呀,用兵沒有限度,必定自取滅亡。現在咱們智謀不如敵人,兵力也弱於對手,卻繼續用兵征討,怎麼能夠長久?詩經裡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說的就是咱們現在這個尷尬的時候。

姜維當然知道蜀漢力量的薄弱,可是興復漢室的使命推動著他不得不繼續征討。

腹背受敵的困境,道義逼迫下的不得已,我不知道蜀漢末期的廖化看到姜維的處境時,是否會想到自己當初在東吳時的委曲求全。

如果姜維接受老將廖化的勸解,為了最終目標的實現,在軍事策略上更多一些隱忍,讓蜀國再多一些穩定發育的時間,歷史是否會有一些改變呢?


兮兮說事兒


三國時期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也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這個時候劉備趁機派關羽佔據荊州,而東吳則日夜想奪回荊州,最後呂蒙在關羽北伐曹操的時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把關羽圍困到麥城這個小地方。

關羽武藝高強都沒有突圍成功,為什麼廖化這個武藝一般的將領卻成功了呢?


關羽受傷,武藝和指揮能力急劇下降

赤壁之戰後的天下逐漸形成三分局面。關羽替劉備鎮守荊州。最強的時候曾經北伐曹操,在襄樊之地大敗曹仁,水淹七軍。並打敗了來救援的于禁。一時間名震華夏,嚇得曹操都有了遷都的想法。可是好景並不長,有鑑於關羽的巨大威脅,曹仁和呂蒙聯合起來襲擊關羽,使得關羽被困麥城。

聽到荊州陷落的關羽氣的箭傷復發,因此大大的降低了關羽的判斷決策能力,武藝也自然而然的隨之下降,因此在東吳圍困他的時候,他很難發揮自己的正常實力,也很難突圍出去了。

而廖化則不然,當時廖化可以說是毫髮無損,更是年輕力壯。他能夠突圍出去也不稀奇,相反很正常。


廖化地位不如關羽,東吳重心在關羽身上

關羽自起兵追隨劉備以來十餘年,可以說是毫無敗績,被世人所敬佩。再加上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這層關係,更是讓東吳和曹魏方面都十分重視他。在關羽敗走麥城之後,抓住關羽成為了這一戰的首要目標。

抓住關羽之後不僅能夠打擊蜀軍的士氣,更是能夠俘獲關羽這一員大將為自己所用,雖然後來關羽自殺了。所以在關羽兵敗突圍的時候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關羽身上,並沒有誰願意在乎廖化這個小蝦米一樣的角色,這也是廖化輕鬆逃脫的原因。


關平保護廖化,求援帶走了許多精兵

荊州被奪取之後關羽士兵因為聽到東吳方面善待自己家屬的消息之後並沒有多少戰心,紛紛四散而逃。關羽身上本來就沒有多少士兵了。又為了求援同時派出了關平和廖化二員唯一的大將。

關羽身邊人才和將領同時候缺乏,使得他北上突圍的時候根本無力反抗,在絕境之中只能自殺以保全名聲。

而廖化則不同,他為了求救帶走了大部分的精兵,還有關平保護,二個人互相配合之下也殺出了東吳的包圍,但是最後卻沒有帶來援兵。


歷史評說


歷史上,廖化可沒有成功突圍。至於小說裡的突圍,那就是增添一點戲劇性罷了。


正史《三國志》對廖化西歸的記載是這樣的:“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所以這裡說的很清楚了,關羽戰敗後,廖化歸了東吳。因為心繫劉備,於是詐死,旁人都信以為真,廖化就乘機帶著老母親日夜不停往西逃。後來“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正好碰到了出兵伐東吳的劉備,終於重歸蜀漢陣營。


其實道理很簡單。關羽走麥城,已經是窮途末路。東吳四下埋伏,要的是斬草除根。怎麼可能輕易讓某個將領逃出去呢?有的人說東吳的關注點都在關羽身上,不會關注一個普通將領。這就大錯特錯了。東吳為了抓關羽,自然要確保萬無一失,不要說將領,就是普通士兵也不會放走。誰能保證關羽不會化妝成普通士兵逃走?所以,甭管廖化武藝如何,都是逃不出去的。


那為什麼小說《三國演義》讓廖化逃出去了?為了戲劇性嘛!要突出劉封、孟達不肯救援關羽,所以安排了廖化先突出重圍到上庸求救,遭到劉封孟達拒絕,無奈之下再往成都求援,已經來不及了。目的兩個:一是表達劉封孟達可惡,二是給這位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加點戲份。

但歷史上這樣的事情根本沒發生。因為歷史上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援遭拒不是在敗走麥城窮途末路之後,而是在關羽率軍圍攻襄樊時希望劉封孟達從上庸增兵支援,劉封孟達以上庸新定需要嚴加防範為由不出兵。因此,實際上劉封孟達不是見死不救,最多隻是不想幫關羽立功而已。後來劉備殺劉封更主要原因也不是不支援關羽,而是他欺壓孟達導致孟達投奔曹魏讓蜀漢丟了上庸,以及怕劉封今後會對劉禪的皇位造成威脅。

因此,歷史上廖化沒有突圍出去,那是小說為了戲劇衝突的虛構。


伊耆角木



關羽麥城被圍,廖化為何能突圍成功?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廖化字元儉,又名廖淳,蜀漢後期因為人才凋零,成為諸葛亮北伐主要將領。廖化也是豪門望族之後,關羽鎮守荊州後,被任命為隨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兵敗在麥城被圍,廖化奉命前往上庸求救孟達、劉封,二人均不發兵救助關羽,廖化前往成都求救劉備。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孟達反叛,劉備一怒之下將劉封斬殺。


彰武二年(222年),劉備為了給劉備報仇,起兵伐吳,劉備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廖化隨劉備進軍猇亭,與陸遜對峙。劉備被火燒連營後,廖化率殘軍退回蜀中。後來廖化屢次追隨諸葛亮北伐,屢建奇功,景耀二年(259年),廖化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景耀六年,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次年廖化在隨軍前往洛陽的路上病逝。關羽在麥城被吳軍包圍,廖化隻身求救兵,以廖化的武藝,是如何突圍成功的?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廖化奉命突圍有關平前往護送。關羽樊城被圍,兵敗走麥城,剛到麥城不久,探馬來包,吳軍已將麥城團團圍住。關羽於是遣一上將前往上庸求救兵,廖化主動請纓。於是關羽讓廖化飽餐一頓,關平自告奮勇,願意護送廖化突圍。以廖化的能力,絕對不可能順利突圍,但有關平護送,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關平是關羽的義子,武力超群,曾和張郃打成平手,樊城之戰,關平與龐德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關平的戰力,幾乎和當時老年的關羽相當,因此有關平護送,廖化也就突圍成功。


其次廖化突圍並沒有遇見得力的戰將對手。廖化飛馬突圍,關平護送在前,二人為了城中的官兵和關羽的生死存亡,都視死如歸,因此二人奮勇殺敵,所向披靡。最主要是二人都沒有遇到東吳精兵強將,只是遇到了東吳丁奉,而丁奉此人的戰力平平,和廖化不相上下,關平遇到丁奉奮力廝殺,廖化奪路而去,幾個回合丁封就被關平打敗,率殘部敗退,關平退回麥城,堅守不出。而廖化也得以順利突圍。


再次關羽剛到麥城,吳軍隨即包圍,吳軍的合圍圈還沒有完善,有很多漏洞,在加上麥城的地形,廖化才得以安全逃脫。吳軍緊跟關羽殘部,追到麥城,只是完成了簡單的合圍任務,並沒有形成嚴密的合圍網,因此吳軍還是有很多可以攻破的薄弱環節,而關平成功將廖化送出之後,由於吳軍剛到,並沒有沿途留下伏兵,在加上麥城四州地勢崎嶇不平,山路十八彎,因此廖化出城後幾個轉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你是如何看待廖化突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廖化的武藝不行的錯覺是拜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所賜,有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一說。其實這一俗話已被錯誤解讀,意思是蜀國在經歷荊襄之役、夷陵之役後,關、張、馬、黃相繼病亡或陣亡、被暗殺,廖化等後起之秀名氣太小,是在哀嘆蜀國人才凋零。但其實廖化作為大將,並不弱。

下面我介紹一下廖化的傳奇一生。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他曾任前將軍關羽的主簿,當時的廖化還是名不見經傳的人,不像後代大唐安史之亂時的永王李麟手下名士李白,當過唐玄宗的翰林學士,詩名鎮天下,為了給永王搞傳銷,還用如椽大筆,連寫幾首捧永王臭腳的詩。最後永王叛亂被鎮壓,手下紛紛做鳥獸散,只有李白因名氣太大,難逃大唐法網。關老爺先是水淹七軍,活捉魏帥于禁、宰殺先鋒龐德,風光無限。可惜好景不長,魏又派出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徐晃衝破關羽鹿砦,踏營而來;後方,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勸降糜芳、士仁,關羽敗走麥城,最終父子被東吳先執後殺。廖化在關羽敗亡時,他也成了吳國的戰利品。廖化心向劉備,想從東吳快樂大逃亡,咋辦呢?好辦,裝死。他一裝死,旁邊的人都以為他的確死了,所以不再關顧他了,廖化趁機帶著老母晝夜西歸。在劉備東征吳國時,與劉備在屈原故里秭歸君臣相遇。劉備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任丞相參軍,後又任廣武都督,漸升至右車騎將軍,假以符節,兼併州刺史,封爵中鄉侯。以果敢剛烈著稱。官位和張翼相等,在宗預之上。廖化當時還是文官,不是靠萬人敵殺出東吳營寨,而是偷跑出來的。

景耀五年,姜維兵出漢城、侯和,被名將鄧艾殺敗,退守沓中。姜維本屬託身他國的流寓之人,連年征戰,未建奇功,宦官黃皓在朝內玩弄權術,右大將軍閻宇與黃皓勾結,黃皓想取閻宇而代姜維。姜維也疑懼黃皓,不再返回成都。六年,姜維上表說:鍾會在關中練兵準備南來,應未雨綢繆,派張翼、廖化督諸軍分守衛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但黃皓寧信巫師,不信姜維,他勸阿斗不要理姜維奏章,朝中全然不知,等鍾會要殺奔駱谷、鄧艾將進沓中,朝廷才派右車騎廖化趕赴沓中助姜維,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憑陽安關口作各營防線的援兵。諸軍剛到陽平,魏將諸葛緒殺向建威,各軍駐紮原地待命。過了一個多月,姜維被鄧艾殺敗,也撤至陰平駐紮。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另派大將進攻關口,蔣舒開門揖道,傅儉戰死,鍾會聽說陽安關口已破,率大軍長驅而入。張翼、董厥才到漢壽,姜維、廖化捨棄陰平後撤,後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以御鍾會。鍾會寫信想交好姜維勸降,姜維拒不回信,部署全面防禦。鍾會見久攻不下,又糧草供應不上,準備撤兵。副帥鄧艾奇襲陰平得手,從景谷道直插蜀境,又在綿竹擊敗武侯之子諸葛瞻。劉禪向鄧艾投降,鄧艾進駐成都。姜維等人當初聽說諸葛瞻兵敗後,劉禪要死守成都,又有說劉禪要東入吳國,還有說劉禪要南奔建寧,於是率兵由廣漢、郪道後撤,以探虛實。不久接到劉禪命令,讓他們到涪縣鍾會處投降。姜維見將士們內心鬱憤,拔刀砍石。鍾會禮遇姜維,圖謀不軌。鍾會構陷鄧艾,鄧艾被用囚車護往魏國,鍾會帶姜維到成都,自稱益州牧,反叛魏國。鍾會打算給姜維五萬人馬為先鋒。魏國將士殺死鍾會、姜維,姜維妻兒被殺。

鹹熙元年春,廖化和宗預被遷往洛陽,途中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