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漢宣帝可以奪取皇權成功而漢獻帝卻失敗了?

聶先森


霍氏家族的遭遇證明,要專皇帝的權就要專到底,不然就死全家。

霍光死了不久。從漢宣帝調動的人員情況,可以看出霍氏的人掌握的南北兩營禁軍,還有胡,越騎兵。那麼為什麼漢宣帝能調得動呢?漢宣帝這時手裡並沒有實權。

霍光兒子霍禹為右將軍,雖然不是大將軍,不過沒有高過他的將軍了,霍山雖然不是丞相,不過領尚書事,是實際的丞相。霍氏家族在朝廷和軍隊的權力盤根錯節,如果霍氏的人要專權,你漢宣帝能調得動嗎?如果能調得動,那霍光時期就調動了。就不會有霍光專權,宣帝事事退讓了。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

如果霍氏不專權,那麼你宣帝調動這些軍權,是可能的,也就是霍氏故意放棄。

請看宣帝的動作,調霍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範明友為光祿勳,出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為安定太守。然後下面有“數月”,這幾個月宣帝沒有動作,那麼霍氏的人做什麼去了?數月之後宣帝才搞了更大一次動作。把霍氏的軍權全都奪了。都被漢宣帝親信和外戚取代了。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乃徙光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範明友為光祿勳,次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出為安定太守。數月,復出光姊婿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為蜀郡太守,群孫婿中郎將王漢為武威太守。頃之,復徙光長女婿長樂衛尉鄧廣漢為少府。更以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罷其右將軍屯兵官屬,特使禹官名與光俱大司馬者。又收範明友度遼將軍印綬,但為光祿勳。及光中女婿趙平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將屯兵,又收平騎都尉印綬。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

如果說霍氏的人要謀反的話,這數個月足夠了。未央衛尉,中郎將、羽林監最多屬於南軍,還有精銳部隊北軍在霍氏手裡。宣帝還是不能抗衡。為什麼數月之後霍氏就束手就擒了呢?

漢書沒有交代,如果史書上記載不假的話,那麼肯定漏掉了記載。導致這種突兀的現象。推測:霍氏無心再專權,想功成身退,所以歸權給皇帝。但是這一歸權就歸了霍氏家族的命。

有一個滑稽的細節,解除了霍氏所有兵權後,“以霍禹為大司馬,冠小冠,亡印綬”。這看起來是個多餘動作,為什麼還要封霍禹為大司馬,而且是假的大司馬。難道是宣帝心有不忍?

緊接著霍禹就稱病歸家了。然後就出現了霍氏謀反的一幕,然後全部被殺。是否霍禹私下和宣帝達成協議,我解除兵權,只要富貴,那麼宣帝是不是答應還是給你大司馬的官位,只是沒有兵權而已。這個沒有直接材料證明,不得而知。

而漢獻帝就不多說了,曹氏有意取而代之,軍權完全在曹氏手中,獻帝的伏皇后家族企圖政變,結果被殺光了。


豬豬大師


漢宣帝上臺時,大權是握在霍光手中;漢獻帝上臺上,大權握在董卓手中;董卓死後,是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把控朝廷;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便成為曹操的傀儡。

同樣曾經大權旁落,為什麼漢宣帝對逆襲成功,而漢獻帝卻一生都只是傀儡的命呢?我且來分析一下差異的原因:

第一,兩人所處的歷史背景是不同的

漢宣帝的時代,大漢中央高度集權,朝廷在國家政治中處於絕對的中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漢宣帝之前是漢昭帝,漢昭帝比較年輕就死了,昭帝之前就是高度專制的漢武帝。從漢武帝時代始,中央的權威是絕對不許挑戰的。這樣一種政治背景,其實對漢宣帝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當時的觀念,皇帝就代表最高權力。

到了漢獻帝時代,軍閥興起,以皇帝為核心的朝廷,實際上已經被邊緣化了。東漢末年的情形,有點類似於春秋戰國時代,天子已經被架空,成為擺設而已。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在漢獻帝東遷時,整整落難了一年,幾乎所有實力派軍閥,對此都視而不見,袁紹、劉表等軍閥都有機會把天子握在手中,但他們都不屑去做,在他們眼中,天子沒有存在感。這種歷史背景,對恢復皇權是極為不利的。

第二,漢獻帝基本上沒有任何自主的權力

董卓入洛陽後,廢黜並殺害皇帝劉辯,改立漢獻帝。這時漢獻帝只有八歲,完全就是軍閥手中的傀儡。在董卓手中,漢獻帝是木偶,在其他軍閥眼中,他也沒有任何價值。比如說袁紹,就不打算承認漢獻帝,他甚至宣揚漢獻帝是冒牌貨,不是漢靈帝的親生兒子。

董卓被呂布刺殺後,漢獻帝並沒有時來運轉。因為董卓舊部很快把控朝廷,李傕與郭汜爭權奪利時,漢獻帝甚至淪為軍閥鬥爭中的人質。作為皇帝,獻帝一天只能吃上兩頓飯,甚至有時還是腐臭的食物。可以說,漢獻帝名為皇帝,實際上一丁點權力也沒有。

在東歸途中,漢獻帝簡直窩囊到了極點。一路被李傕、郭汜等追殺,飢寒交迫,堂堂皇帝連馬車也沒有,坐著牛車上路。實在餓得不行時,還要吃野菜充飢。後來,曹操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覺得漢獻帝雖是個窩囊廢物,但天子這面旗幟還是有點用的。於是他控制了漢獻帝,然後以皇帝的名義發佈詔令, 在政治上取得優勢。

自始至終,漢獻帝都沒有什麼權力,說到朝廷,大家只知曹操,不知有皇帝。更重要的是,漢獻帝沒有人事任免權,只不過是一尊泥菩薩。不僅如此,漢獻帝身邊的一幫侍從、武士,都是曹操派來的,皇帝幾乎連一個親信也沒有。

曹操對漢獻帝看得很緊,對同情漢獻帝的大臣則大開殺戒。議郎趙彥跟獻帝多說幾句話,被曹操砍了頭;孔融曾想過尊皇室而抑制曹操,被曹操殺死了還株連全家;曹操重要謀臣荀彧因為同情皇帝,最後也被迫自殺。

因此,漢獻帝是沒有機會改變傀儡的命運。

第三,漢宣帝為什麼能逆襲成功?

漢宣帝與漢獻帝有本質的區別。

漢宣帝時代,霍光權勢之大,讓皇帝如坐針氈。霍光能立皇帝,也能廢皇帝。但是,霍光不是曹操,他並沒有篡位奪權的野心。因此,漢宣帝也不是漢獻帝,並不是傀儡,是有人事任免權的。而正是這點,讓漢宣帝最終能鬥垮霍氏集團。

我們來看看漢宣帝是怎麼做的。

霍光死後,霍氏集團的權勢仍然很大。霍光之子霍禹為右將軍,手握兵權;霍山(霍去病的孫子)為奉車都尉,兼領尚書事。霍顯是皇后霍成君的母親,也是上官太后的外祖母,可以自由進出太后的長信宮。其他霍氏成員也多在朝中居顯要職位,實力不可低估。

漢宣帝是如何反擊呢?首先,他提拔軍隊中的元老人物張安世出任大司馬兼車騎將軍,地位在霍禹之上。當時張安世怕得罪霍氏集團,誠惶誠恐,不敢上任。漢宣帝給他鼓氣說:你要是不行,還有誰能勝任呢?

其次,漢宣帝宣佈立劉奭為皇太子。當時漢宣帝的皇后是霍光的女兒霍成君,而漢宣帝卻立前任皇后許平君所生的劉奭為太子。顯然,這是對霍氏集團的一大打擊。

再者,為了打擊霍氏力量,漢宣帝任命一向對霍氏不滿的魏相為宰相,同時允許前皇后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可以隨時進出宮廷。當時霍山雖然領尚書事,即主持宮廷機要事務,但漢宣帝下令無論官民,均可採用“密摺”的形式,不通過尚書直接上書皇帝。這樣一來,就架空了霍山的權力。

第四步,就是把霍氏家族掌握兵權的將領一一調離。漢宣帝任命張安世為衛將軍,同時兼任長樂宮、未央宮的守備司令。凡是在羽林軍、未央宮、長樂宮守備部隊和長安城防部隊中的霍氏將領,全部被調離,改由許、史二家的子弟接任。許家就是許皇后家族,史家就是漢宣帝祖母史良娣家族。

到這時候,漢宣帝已經完全控制住霍氏集團。後來霍氏企圖發動政變,很快就被鎮壓了。從上述可見,漢宣帝的情況,與漢獻帝是有本質的區別。漢宣帝在霍光死後,是擁有皇帝真實的權力,特別是有人事任免權。誰出任大司馬,誰當太子,誰當宰相,誰可以進出宮廷,誰來守衛京城的要害之地,這都是漢宣帝說了算。試想想漢獻帝有可能做到上面的任何一件嗎?不可能的。


君山話史


漢宣帝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霍光認為,他是罪人之後,生長在民間,所以在朝廷沒什麼勢力,用他來當皇帝,可以充當傀儡,便於霍光操縱朝廷。

漢武帝臨死時,指定他的小兒子昭帝繼位,並指定了霍光和上官桀、金曰磾一起輔政。漢武帝這個安排當然是希望三個輔政大臣之間能夠相互牽制,以免一枝獨大,尾大不掉,威權下移,出現強臣壓主的局面。

但霍光很快就在政治鬥爭中勝出,除掉了另外幾位輔政大臣,成為當時的漢朝真正的掌權者,皇帝變成了傀儡。而且,漢昭帝雖然也很聰明,但他沒能熬過霍光,年紀輕輕就死了,並未留下後嗣。

於是霍光從漢武帝后嗣中找到了當時的昌邑王劉賀繼位。按照輩分,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是漢昭帝的侄兒,入繼大統是比較合適的。所以,當時雖然還有其他的漢武帝子嗣,比如廣陵王劉髆,但霍光都沒選,而選了昌邑王劉賀。

劉賀只當了二十八天皇帝,霍光就以他酗酒荒淫為名,給他羅織了一百多個罪名,把他廢黜,並且將爵位貶低為海昏候,封地在現在江西南昌一帶,當時算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讓劉賀去那裡生活,以免威脅到朝廷。

接著,霍光就找到了漢宣帝劉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祖父是在巫蠱之禍中因叛亂罪名被殺的戾太子。戾太子是漢武帝和衛皇后的兒子,衛皇后是霍去病的姨媽,衛青是戾太子和霍去病的舅舅,而霍光和霍去病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霍光名義上和戾太子也算是表兄弟。這樣算下來,漢宣帝和霍光也算是沾一點親戚。

霍光在世時,漢宣帝其實也是很老實的,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作為,而且娶了霍光的女兒霍成君。霍家本來希望立霍成君為皇后,但漢宣帝堅持要找自己在民間時的妻子許平君,和霍家發生了爭執。雖然漢宣帝立了許平君為皇后,但因為霍光的反對,許皇后的父親未能按照西漢慣例封侯,並且不久後許平君就在霍光妻子的指使下被毒死,霍成君還是被立為皇后。

這次和霍家的交手很顯然讓宣帝對霍家的權勢之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所以他在之後一直以隱忍為主,沒有再和霍家直接衝突。加上有漢昭帝年紀輕輕就不明不白的死了和昌邑王立了又廢的前車之鑑,漢宣帝在皇后之爭之後就沒有再試圖反抗霍家了。

但霍家很顯然也很清楚,霍光在世漢宣帝不會把霍家怎麼樣,可以繼續一手遮天,但霍光死後,漢宣帝是一定不會再對霍家有什麼好臉色的。霍光對此顯然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霍光臨死前上奏,請求把他的食邑分三千戶給他的侄兒霍山,作為霍去病的繼嗣,延續香火。這是霍光臨終前為了擴大霍家權勢的安排。

霍光死後陪葬茂陵,葬禮禮儀堪比皇帝,陵墓規格也是比照皇帝陵墓,霍光的妻子還嫌太小了,堅持把霍光陵墓的規格繼續擴大。

霍光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在霍光秉政時就已經擔任重要職位,都是中郎將,霍山是霍雲的弟弟,也是奉車都尉、侍中,霍光的兩個女婿為東西兩宮衛尉,掌握宮廷禁衛,霍光的其他親戚也都擔任大夫、騎都尉、給事中等職務,佈列朝廷。霍光去世後,霍禹又被漢宣帝晉升為右將軍,地位已經比較高了,再進一步就可以擔任大將軍。

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親政,很快就開始佈局,打壓霍家的權勢。宣帝一方面把霍禹、霍山、霍雲等都繼續封侯,給以顯官高爵,但先把霍光兩個女婿從掌握宮廷禁衛的衛尉外派到地方上擔任太守,又給霍禹升官為大司馬,但免去了霍禹的右將軍職務,罷免了霍家子侄輩的各種將軍、都尉職務,也就是剝奪了他們的兵權,改由漢宣帝自己的外家史氏和許平君的父親等人掌握兵權,為消滅霍家提前佈局。

更重要的則是,在霍光死後,霍家本身內部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霍光的妻子顯和家奴私通淫亂,霍禹作為霍光爵位的繼承人,理應充當霍家的掌門人,但他的政治能力很低,看不清形勢,遇到事情只會抱怨,或者稱病不朝,實際上是沒有能力與宣帝相抗衡。相比之下,宣帝經過多年隱忍,在霍光死後的操作要老到得多了。

但霍光的子侄輩顯然很清楚,霍家之前得罪宣帝已經很深了,罪在難逃,所以自己心裡也不踏實,就密謀叛亂。霍光去世兩年後,霍家被人告發。顯、霍禹被漢宣帝下令腰斬,霍雲、霍山等人自殺,牽連長安城中與霍光家族有關係的上千家,只有已經被廢了的皇后霍成君倖免。但霍光本人的陵墓並未被宣帝拆毀,而是繼續保留下來了。


蕭武


說起來,漢獻帝和漢宣帝情況是差不多的。都是被大臣立為皇帝的,朝中大事都不能自己做主。把持朝政的權臣,無論霍光還是曹操,雖然權勢很大,不過都害怕被後人指責,不敢隨意篡位當皇帝。

那麼,既然兩個人所處的境況都差不多,為何漢宣帝能夠成功把權力奪回來,漢獻帝卻只能拱手把皇位交出去呢?

(漢宣帝劇照)

兩個人的結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不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江山的境況不一樣。

漢宣帝時期的漢家江山,雖然經過漢武帝折騰,國力大減,百姓生活困頓。但是總體上依然非常穩固,既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出現,各地基本上也沒有農民起義、諸侯造反這樣的動盪。所以,江山還是漢家的江山,朝野上下,也都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在所有人的觀念裡,江山依然是姓劉的。霍光就算想奪江山,他也沒那個膽。

漢獻帝時期的漢家江山則完全不一樣。那時候早已天下大亂,各地諸侯以鎮壓農民起義為藉口,擁兵獨立,各自為政。也就是說,漢家江山其實已經分崩離析,氣數已盡。這個也是大家在心裡都知道的事實,所以,就算曹操獨攬大權,就算曹操要把皇位奪過去,大家也並不覺得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何況因為十常侍亂政,董卓亂政,漢獻帝已經沒有了江山,東躲西藏,找不到安身之處。是曹操把他救了出來(當然了,也可以說是曹操把他劫持了),這樣,漢獻帝才相對安定下來。漢獻帝差不多相當於在人家的地盤上吃飯。如此境況,還怎麼奪權呢?

(漢獻帝劇照)

二、處事的方法不一樣。

漢宣帝做事非常穩重,由於之前有劉賀這個教訓,因此,漢宣帝一直奉行韜光養晦的策略。就算他手中沒有權力,他的利益受到傷害,他仍然能夠做到隱忍不發。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霍光的妻子霍顯害死了漢宣帝的皇后許平君。這件事應該說,漢宣帝雖然不一定有真憑實據,但是肯定是有懷疑的。不過就算有懷疑,他也能夠做到隱忍不發,不予追究。

要知道,許平君是他故劍情深的妻子,和他曾經有過一段患難與共的歲月,他們兩人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而這樣一件事情他都能夠忍耐,不但忍耐,還迎娶仇人霍顯的女兒為皇后,可見,漢宣帝的忍耐力有多麼強勁。

漢獻帝就不行,在曹操把持朝政期間,他和嬪妃們聯合起來,兩次想殺掉曹操。一次是和董貴人聯合起來,一次是和伏皇后聯合起來。最終兩次都失敗了。耐人尋味的是,雖然最後他也娶了仇人的女兒,但是他輕舉妄動的做法,讓輿論似乎都站到了曹操那邊兒。

(曹丕劇照)

三、身邊的幫手不同。

漢宣帝時期,霍光雖然把持朝政,黨羽不少,其家族也在朝廷裡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相對來說,絕大多數大臣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各地的州郡、民間的老百姓也都是擁護漢家江山的。尤其是在霍光去世以後,霍光的子侄們雖然依然把持朝政,但是他們的能力遠遠比不上霍光,因此影響力也遠遠比不上霍光。。

漢獻帝時期不一樣。曹操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隆重地確定了曹丕是他的繼承人,對曹丕進行了大力的培養。曹丕的影響力,在曹操在世的時候也已經有了。再加上本身朝廷上的人,全都是曹家的人,不是漢獻帝的人。也就是說曹操是不是去世,並不影響曹家在朝廷中的主導地位。反而因為曹操的去世,曹家加速了奪取皇位的步伐。很快,漢家江山就實實在在地成了曹家江山。

總之,漢宣帝和漢獻帝兩人的境況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都不一樣。因此,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

(參考資料:《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張生全精彩歷史


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子,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漢武帝,還與陽石公主私通,武帝大怒,將公孫父子倆收押獄中,命江充查明此案。江充不僅栽贓嫁禍還用酷刑逼迫許多無辜的人認罪,大臣百姓為了保命都胡亂指認他人,導致數萬人因此而死。由於江充與太子劉據關係不好,正好藉此機會陷害太子。劉據深知被江充盯上難逃一死,就起兵誅殺了江充,最後兵敗自殺,他的三子一女也都被殺害,連尚且在襁褓之中的劉病已也被送進監獄。後來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案,武帝才醒悟過來江充是奸臣,下令誅殺江充三族,建立“思子宮”。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漢武帝還將劉病已交由掖庭撫養,宗正也錄其屬籍。

漢昭帝駕崩後霍光等大臣擁立劉賀為帝,但劉賀是個荒淫無道、不理政事的皇帝,在位僅僅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廢了。隨後霍光又擁立十六歲的劉病已為帝,自己獨攬大權。說來也怪,西漢出現的權臣很多,能成功奪取皇權的也不止漢宣帝一人,還有漢文帝劉恆和漢和帝劉肇等。漢文帝也是大臣擁立的,所以登基後毫無根基,受周勃、陳平等元老大臣的限制,但是這些大臣沒有想取代漢文帝的意思,文帝還是擁有比較大的權力的。漢宣帝所面臨的的情況要比漢文帝差一點,但同樣的是權臣霍光並不想取漢宣帝而代之,他只是想把朝政掌控在霍家的手裡。所以在霍光死後霍家沒有了最大的頂樑柱,漢宣帝能夠慢慢奪取大權。

東漢的獻帝劉協則不一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挾的就是劉協。曹操是個有野心的人,他雖然一生都沒有稱帝,但是他為自己的兒子鋪平了道路。在曹操為相的時候,朝堂上上下下都是曹操的人,劉協就完全是個傀儡皇帝,比起漢宣帝可差遠了。而且此時雖然還是東漢時期,可天下早已是軍閥混戰,大亂難止。劉協這個天子只有象徵意義,一點權力也沒有,國家都不統一了,作為傀儡皇帝的他還怎麼奪權。當然劉協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但是他的對手是文武兼備又疑心很重的梟雄曹操,想成功太難了。當初漢宣帝也是在權臣霍光死後才奪權,這還得建立在霍光沒有篡位的野心基礎上才能成功。但很明顯曹操有野心,雖然自己不稱帝,但是為兒子掃除了一切障礙,使得曹丕繼承魏王的王位後稱帝時機就已成熟了,獻帝“退位讓賢”也是順水推舟的事。

當然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漢宣帝時期西漢還處於上升期,國家很強大,且除了霍光外沒有能對宣帝造成威脅的人;但漢獻帝時期東漢已經瀕臨滅亡,內部分裂,亂世出英雄,比漢獻帝強的人太多了,想要奪權幾乎不可能。


風塵講歷史


漢宣帝,我們都知道是歷史上出名的賢君,不過他剛剛當上皇帝時,只不過是霍光手裡的提線木偶,因為他能當上皇帝都是由霍光一手策劃的,所以皇權並沒有完全掌握在他手裡,但在後面漢宣帝成功奪取了皇權,並開始了自己的執政道路,於是有人問了,為什麼漢宣帝可以這樣而漢獻帝失敗了?


漢宣帝能夠成功,在於他早年的民間流浪生活給他經驗,讓他學會忍耐,會使手段,也有劉賀鮮淋淋的例子在警醒他,劉賀就是不聽霍光話而被廢掉的,所以漢宣帝給足了霍光面子,不僅讓霍光繼續掌握朝權,而且還給他很多高待遇,這就打消了霍光心裡的疑心。漢宣帝還為漢武帝立廟,顯示自己才是繼承漢武帝事業和遺志的正統,自己的繼位是天經地義並且完全合法,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並藉以提高自己的個人威信。所以霍光死了以後,漢宣帝就一步步清除掉霍家在朝廷的勢力,最終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漢獻帝奪取皇權的幾次事件,都是依靠妃子的父親來叛變,像衣帶詔事件,可是結果很慘,不僅失敗了,連皇后都被整死了。漢獻帝之所以不能成功,還是怪他對手他厲害了,他對手可是一代梟雄曹操,漢獻帝只不過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而已,曹操看重的是漢獻帝的身份,而漢獻帝除了皇帝這個身份以外啥也沒有,就是個光桿司令,不像曹操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所以漢獻帝跟曹操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就算漢獻帝把曹操誅殺了,他也掌控不了大局,因為曹操手底下的人也不會聽他的,可能連皇叔都不會聽他號令。再者漢獻帝的政治手腕怎麼比得過長年在民間摸打滾爬的漢宣帝,畢竟漢獻帝從小生活在皇宮大院。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這個問題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來指正。

首先,時機不同。漢宣帝劉病已處於西漢中葉,漢朝仍存福祚,而漢獻帝時期,東漢氣數已盡。

漢宣帝劉病已被權臣霍光迎立時,漢朝仍處於一個穩定狀態下,霍光廢立皇帝也是在穩定的政治局面下進行,並沒有使整個社會發生動盪,對國家影響不大。此時,漢朝的一切都在正常運轉,朝廷裡忠於漢朝的大臣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忠於漢朝的軍事力量也存在,劉病已通過分權、削弱等手段奪回權力的可能性很大。

而漢獻帝被曹操迎立時,東漢已經是千瘡百孔的末日時期,整個國家被董卓之亂和郭、李亂兵相互攻殺破壞的殘破不堪,皇室名存實亡。此時,文武百官和軍隊全是曹操的黨羽,漢獻帝只是一個真實的傀儡,這個時候企圖奪回權力很不現實。

第二,對象不同。漢宣帝所應對的霍光並不是一個篡漢賊臣,而是輔政忠臣,漢獻帝面對的是企圖篡漢的囯賊。

嚴格來說,霍光是忠於漢朝的棟樑之材,不然漢武帝晚年也不會把他作為託孤重臣。霍光迎立劉病已的時候已經是三朝老臣,而且在漢昭帝時他多次粉碎謀反政變,他的公眾形象是保漢的忠臣。因此,即使劉病已採取一些措施維護皇權,霍光也不敢篡漢。況且霍光已經廢掉了一個昌邑王劉賀,他迎立劉病已就是為了封堵天下人說他專權,因此他肯定不敢輕易再行廢立。

而漢獻帝所遇到的曹操就不好對付了。曹操並不保漢室,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了取得平定天下、剿滅其他割據勢力的合法性。漢獻帝身邊的政治資源幾乎為零。軍政大權均掌握在曹操手中,漢獻帝只是一個標籤、一個旗幟而已。

第三,主體不同。漢宣帝是一個深謀遠慮、識人善斷的政治家,而漢獻帝急於求成,缺乏政治鬥爭經驗。

漢宣帝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的政治頭腦和手段都是無人能及的,他知人善任、馭臣有術。為了奪取大權,在皇后許平君被害時,他可以隱忍不發。在太子劉奭有危險時,他也可以佯裝不知。劉病已與霍家並未撕破臉皮,具有可迂迴性。由此可見,漢宣帝是一個隱忍有謀的謀略家。

而漢獻帝則顯得是一個政治上的幼稚者。漢獻帝在曹操掌控大權的情況下,未有任何切準的保證的情況下,急切發起衣帶詔政變,企圖以身犯險討伐曹操。他在位期間就有兩次衣帶詔事件,兩次政變均告失敗,使其奪權的政治報復更難實現。可見其急於求成的情緒化做法具有匹夫之勇的性質,不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環境不同。漢宣帝注意培植親信,暗中佈置,而漢獻帝早被架空,欲奪權,成功率極低。

漢宣帝處於西漢中期的穩定時期,明裡重用、尊重、安撫霍光家族,而暗裡做好佈置,利用忠於漢室的力量隨時做好誅殺霍氏一門的準備。此時,霍光並未全面掌控朝政,朝裡仍有忠於皇室的廣大力量。

而漢獻帝則是困難重重,宮裡的太監、宮女有不少是曹操耳目,文武大臣基本被曹操收買,大部分臣僚都是曹家黨羽,軍隊實權由曹操操縱,況且曹操為人多疑嗜殺,特別是兩次衣帶詔事件後,漢獻帝想有異動則更為艱難,曹操對漢獻帝的監控更為緊密。漢獻帝此時能保住性命還差不多,若想奪權幾乎等於以卵擊石。


優秀的米老鼠96


最重要的一點 漢宣帝上臺之時大漢氣數未盡 說人話就是民心未失 此時大漢王朝才經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漢廢帝(劉賀 27天皇帝)此時士紳都還未對漢朝失去信心 此時也正處於整個西漢朝的中偏後時期 農民的土地被兼併的並不算很嚴重 士紳經過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下 還尚有武帝餘威 霍光跟曹操的思想應該來說是高度相似的 當權臣是為了大漢朝更加繁榮昌盛而不是為了謀朝篡位當皇帝!霍光廢除劉賀的詔書意思是劉賀失德失心 而並非漢室失德 霍光在朝數十年也知道漢室具體情況

但到了東漢末年 尤其是漢靈帝時期都已經算很大的消費了漢室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民不聊生 土地兼併嚴重 門閥初顯 當世名人說話都是帶上地名加上姓氏 例如潁陽程氏 漢獻帝本人能力平庸 做一個守成之君尚可 當一個大魄力大能力之君還遠遠不夠 而且此時他也只是想著籠絡皇室成員 而並未接觸士紳 更別說身為小民的平頭百姓了!

而漢宣帝有一段當小民的經歷 讓他知道小民之艱 知道了什麼叫人情世故 處事圓滑 這恰恰是君主所必備的 若不通人情世故便會被臣下所矇蔽 若處事不圓滑便會輕易被大臣猜出皇帝心思並作出相應調整 那樣就會被大臣給牽著鼻子走!當然了 也不是每個君主都有相應能力(一般都是開國之君具有)所以相應的就會找到忠心且有能力之人進行輔助 這樣就能方便學習御下


奮鬥ing144804697


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漢宣帝的個人才能比漢獻帝強太多,運氣也比他好;第二也是最關鍵的,霍光的第二代不行,在其他問答裡某曾經說過,如果霍光養出了權臣二代,他的兒子要是有曹丕司馬師的手段,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問題是,曹操養出了曹丕,霍光卻沒有養出霍丕,這也是漢宣帝的好運氣。

漢宣VS漢獻

漢宣帝、漢獻帝二人的經歷都算坎坷,而漢獻的劫難更多一點。兩人所處的帝國處境也不一樣,漢宣時代,大漢帝國還是如日中天,政權穩定;而漢獻時代,帝國已經無可挽回的日暮西山,軍閥割據,皇帝號令不出宮門。



【漢宣帝劇照】

兩人的能力比較,漢宣聰明內斂隱忍滑不留手,漢獻也是一個聰明娃,但從人生經驗和閱歷上,就差漢宣一大截,有時候真的不是隻憑智商的,漢質帝智商高吧,一塊毒餅就撂倒。



【漢獻帝劇照】

不管怎麼比較,漢宣都優於漢獻。

權臣二代



【霍氏父子劇照】

曹丕PK霍禹

沒法比啊!這倆人都不是一個等級的,曹丕從智商情商政治才能寫詩啥的直接就KO霍禹了。


【曹丕劇照】

小結

倒黴的漢獻帝自身的綜合條件都比不過漢宣帝,偏偏還遭遇一個厲害的權臣二代,試問,他怎麼翻盤啊?就算把漢宣放在他的位置也難說,積重難返無力迴天吶!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關注猴格,謝謝!


猴格大人


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是霍光與曹操的不同。

霍光雖然是權臣,但並沒有篡逆之心。曹操則早有取而代之的心思。霍光沒有稱王,也沒有在長安之外另闢一個新的都城,招募臣下組建新的軍政管理班子。反觀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成為魏王,又在洛陽之外的許昌興建了新的都城許都,同時組建了新的軍政管理班子,架空了東漢朝廷。曹操之所以沒有篡位,只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倫理觀念不允許他這麼做。所以他把這個事情交給了自己的兒子。

霍光沒有處心積慮的做此類安排,他的兒子在霍光死後自然也就沒有辦法藉機上位。曹操則不同。實際上曹操當時離稱帝只差一步。他把這一步留給了自己的兒子,並且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

也就是說漢宣帝和漢獻帝在兩位權臣死後所面臨的局勢是完全不同的。霍光死後只是西漢王朝內部權力格局的改變而已,曹操死後則意味著改朝換代的時機完全成熟。皇帝身份在這兩種環境下的影響力是大不相同的。前者還有重新收攏權力的可能,後者則不存在這種可能性。

漢宣帝和漢獻帝兩個人政治能力的不同,也是導致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從歷史記載來看,漢宣帝是一個很有水準的政治家。漢獻帝則水準一般。兩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本來並非皇位的直接繼承人。漢宣帝是被霍光提拔起來,漢獻帝是被董卓提拔的。不過在繼承皇位以後,兩個人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漢宣帝顯然精於權謀,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制定了長期的計劃。漢獻帝則如同浮萍一般,只能受人操控。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個王朝當時的發展軌跡。漢宣帝繼位的時候,西漢王朝其實還處於比較強盛的階段。在經過了漢武帝強有力的對外打擊之後,北方邊境的軍事威脅顯著削弱。雖然長年征戰導致國力一度空虛,不過漢昭帝時期的休養生息政策,已經使得漢王朝的實力有了全面的恢復。漢宣帝繼位的時候,面對的可不是一個爛攤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從官僚階層還是普通民眾,普遍支持漢王朝。而漢獻帝繼位的時候,東漢王朝早已是強弩之末。明眼人都知道這樣一個王朝,命不久矣。而隨著赤壁之戰之後,三分天下的逐漸形成,東漢王朝其實已經在事實上瓦解了。無論是三個歌劇政權的上層還是普通民眾,對於東漢王朝都沒有歸屬感。曹操手下的很多文臣武將,都不以漢臣自居而以魏臣自居。在這種情況下,僅靠一個皇帝就想為一個已經徹底腐朽的王朝使命是做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