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國是否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會研製與F35B相似的戰鬥機嗎?

軍備解碼


隨著遠洋海軍的建設步伐一步步邁前,從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大量建造,大家可以感受以航母為主體遠洋海軍中,肯定也有執行次要任務的兩棲攻擊任務。受限於噸位、設計性能要求兩棲攻擊艦不能像航母那樣以部署艦載機為主,具備大面積甲板用於起降。因此,對於能夠短距/垂直起降的戰鬥機絕對的現實的需求。

以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例,是海軍中以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STOVL)戰鬥機為主要作戰武器,配備船塢的多功能兩棲攻擊艦。通俗一點就像二戰中的護航航母,或者其他國家的小型航母,配套一定的艦艇就可以組成一個小型航母編隊,實力不容忽視。而它的戰鬥力就來自艦上搭載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包括: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F-35B艦載機以及攻擊直升機。

對於我國陸續建造服役的071、075型兩棲攻擊艦而言,需求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一樣。在確保戰鬥力的情況下同樣需要配備攻擊機型,只不過目前可提供的除了武直-10、武直-19之外,沒有其他可供選擇固定翼戰機。

不過我國在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研製上起步較早,1969年開始進行的“四號任務”,以以殲-6為基礎,加裝升力發動機,實現垂直起降及超音速飛行。

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加裝升力風扇,改型簡單,但性能絕對達不到要求。

下面這種方案,和雅克-36、F-35B等類似,不過基於當時的科研水平無果而終。

蘇聯解體後,到底吸收了多少雅克系列技術誰也說不清楚,以前是保障航母及配套艦載機的快速成型入役。現在同樣也是客觀需要,接下來的垂直起降機型在現有機型上改造,還是重新研製都值得期待。

但是不管哪種方式,F-35這種設計還是很值的借鑑。


河東三叔


我國暫時不會研製垂直起降戰機。首先,短距垂直起降技術並不是什麼“黑科技”,德國、法國、英國、蘇聯、美國都發展了垂直起降戰機,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垂直戰機不是英國,而是德國的VJ-101C(1956年研製);世界上第一個裝備垂直起降戰機的不是美國,而是英國的鷂式戰機(1966年首飛)。時至今日,為什麼只有美國研發裝備垂直起降戰機,當然與其軍事策略有莫大關係。

70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看上了鷂式戰機海軍型——“海鷂”戰機。沒錯,美國也買別國的戰鬥機,一下訂購了114架。羅羅公司生產的飛馬MK104可轉向渦扇發動機,能讓笨重的發動機垂直起降,並可攜帶2.7噸彈藥,作戰半徑還能達到1100公里。美國把“海鷂”戰機部署到兩棲攻擊艦上,使其垂直打擊能力、登陸作戰火力支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過,“海鷂”戰機墜機事件屢見不鮮,被稱為“寡婦製造者”。顯而易見,複雜的動力系統,讓戰機的完好率與可靠性更低,大規模裝備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當前,以五代機為標準設計的F-35B,成為西方國家唯一的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由於歐洲在五代機研發的斷代,再獨自研發短距垂直起降第五代戰機可能性被扼殺,F-35成為唯一選擇。除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大規模裝備F-35B以外,英國、土耳其、韓國、日本、意大利都有引進F-35B的計劃。不過,上述五國缺乏滑躍\\彈射大平頂航母,退而求其次,通過引進短距垂直起降戰機達到實現航母化作戰的目的。

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為其黃蜂級、美國級兩棲攻擊艦配置F-35B戰機,形成9艘“小平頂”航母。然而,“肥電”F-35B戰機作戰半徑450海里(約830公里),性能短板非常明顯。兩棲攻擊作戰群,並不能給軍事大國形成多大威脅。2017年,美軍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又提出了“前沿掛載加油點”的戰爭模式,計劃在亞太地區預設323個F-35戰機臨時起降點,為F-35系列戰機提供預置支援保障。

不難看出,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必須依託兩棲攻擊艦平臺或者海外基地,才能充分發揮其作戰功能。其他國家購買短距垂直起降戰機也是為了湊合搞個航母,如果他們有滑躍\\彈射航母,也不會考慮使用短距垂直起降戰機。我075兩棲攻擊艦雖然已經下水,但很長一段時間將作為直升機母艦使用,沒有必要與需求,急著上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畢竟我們還有“大平頂”。


紅龍軍團長


肯定是需要的,說不定哪天就蹦出來,來個大驚喜。現在忙著搞殲20,中國版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太急。早些年俄媒報道說,中國航空專家組團去雅克設計局參觀過幾次,雖然沒有拉回來一架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真機,但是搞到了全套資料,包括一臺最關鍵的蘇俄神器R-79發動機。在搞到資料後,中國也曾經仿造過R-79發動機。這個事後來沒下文,這幾年也沒消息了。沒消息的事兒可能會有兩個結果,一個就是黃了不搞了,一個就是悶著頭正在幹。

圖一:厲兵哥認為,中國如果搞垂直起降戰鬥機,外形應該會是象這樣。就是一個縮小一點,單發版的殲20。畢竟成飛對鴨翼熟得很。美國波音公司表示,要不要合作來一發?

中國想搞垂直起降戰鬥機不是一兩年了。早在幾十年前,殲六萬歲的時代就打算搞了。但當時這個項目下馬了,一是殲六本身太差,二是因為蒙古墜機事件。殲六在當時是中國最好的戰鬥機,但是國外的經驗證明,想把一型現有戰鬥機,活生生改成一個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不可行的。可以當作試驗品,但是沒法量產裝備。

所以俄羅斯搞了雅克38,而英國搞了鷂式。這兩型戰鬥機性能都比較爛,雅克38更爛一些。上航母的海鷂是專用空戰型,航電和導彈比較先進,欺負幻影3這種小朋友還可以,想幹翻同年代的F-15沒戲。蘇俄對雅克38極不滿意,所以雅克局很快就搞第二代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就是雅克141。要求是空戰能力不低於米格29。

圖二:雅克141最大的問題在於不隱身,但該有的東西都有了。拉皮手術是中國特長,給改一個隱身殼子套進去問題不大。

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大的難點是飛機殼子麼?當然不是,而是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因為人類造單發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都很困難,更不用說雙發的。所以這個發動機推力必須夠大,大過所有的戰鬥機發動機,最好一個能頂兩個用。事實也是這樣的,R-79可以說是蘇俄神器了,一臺能頂兩個米格29用的RD-33,推力甚至大過蘇27裝備的AL-31三姨夫發動機。

想用殲20改出一個垂直起降版,是沒戲的。技術難度太大。殲20的機背需要單獨設置一個升力風扇,而且菊花不能放在屁股那兒,菊花要朝前移,儘量靠近肚臍,以保持在飛機重心附近。要不然的話菊花向下一轉,飛機就大頭朝下翻車了。這樣的改進不划算,幾乎可以說是重新設計一架殲20了,而且性能不會好。以殲20為基礎,搞個單發隱身版,從頭設計一個,則是可行的。

圖三:美國洛馬公司,就從雅克局買來了矢量推力技術,用於製造F-35,據說只花了100萬美元而已。

R-79的終極版,推力高達200千牛,比F-35用的F-135發動機推力更大。考慮到蘇俄有吹牛的老毛病,如果打個8折,中國就能湊和著攢一臺超級雅克141,如果能打個9折,中國的超級雅克141,性能就能直逼美帝的F-35B,如果不吹牛,那就厲害了,中國的超級雅克141,會比F-35只強不弱。

中國造不起十多艘十萬噸級的核動航母,但是造十多艘五六萬噸的兩棲艦沒有任何壓力。中國的五萬噸級兩棲艦跟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性能差不多,但是造價低得多,只會是遼寧艦的一半左右。如果中國的超級雅克141上了兩棲艦,就等於中國平空多了十艘航母。而且這樣的土航母戰力強大,比起遼寧艦來只強不弱。


厲兵


顯然我國現在非常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也肯定會研製自己的隱身第五代垂直起降戰鬥機,而且現在肯定就在研製之中,不管是不是傳說中的代號為殲18的戰鬥機,我國都肯定會推出這一款戰鬥機。

我國過去沒有兩棲攻擊艦,也沒有在遠征作戰中,從海上發起不斷的對地面的航空火力支援任務,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人民海軍進入遠洋,我國也開始面臨著在對外遠征的攻勢戰役中,如何利用海洋空間發動對地面打擊的問題,此前我國在這個方面的投送能力是比較弱的,現在不一樣了,我國也開始建造船塢登陸就、兩棲攻擊艦甚至是航空母艦了。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人民海軍新一代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全直升機配置進入海軍部隊的話,顯然是不能滿足需求的,即便是能夠搭載武直10和新一代的直20直升機,也不足以滿足海上發起大規模戰役級攻勢的需求,而要讓兩棲攻擊艦具備起降固定翼攻擊機的能力,就必須要首先研發出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

至於會不會是和F35類似,則要看我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是什麼樣的結構類型了,世界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英國海鷂戰鬥機的單發動機多噴口平衡起飛型,一種是蘇聯的雅克141和美國的F35那樣的升力風扇垂直起飛型,我國很有可能借鑑的是升力風扇型,這樣飛機的整體作戰能力將會更強一些,除了升力風扇是死重影響性能外,其餘和一般戰鬥機已經很接近了。

因此,我國一定會研發一款垂直起降戰鬥機,尤其是在現在075型兩棲攻擊艦已經開建的情況下,這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能夠服役的問題,075的噸位將會達到3萬噸以上,如果是全直升機配置,那就略顯浪費了。


海事先鋒


垂直起降戰機對於我國來說沒有迫切需求,如果說上世紀60、70年代還有擔心機場被炸,垂直短距起降戰機能夠應急這樣的需求,現在基本沒有,什麼原因?攻守之勢異也!

現在世界上哪個國家能自身毫髮無傷地打擊中國本土?沒有,一個也沒有,即使戰時敢於打擊我國一些前線機場,但對方無論是陸地機場還是航母都必然被東風洗地,而我國內陸縱深的機場,像殲-20、殲-16這種航程巨大,而且有大型加油機保障的戰機根本不會受影響,不用擔心沒有機場可用的問題,所以,現階段垂直起降戰機對我空軍吸引力基本沒有。

垂直起降戰機不但結構比常規起降戰機複雜,而且性能會有很大差距,像上圖這種設計,跟常規殲-6比,怎麼可能幹得過?英國人的“鷂”,美國改進的AV-8B,現在的F-35B都比同時期的常規起降戰機差,航程短,載彈量少,F-35B是技術最複雜的F-35,很多為F-35A/C研製的內置武器,都是F-35B除外,它的彈艙比常規型號小不少,航程也是最短的,雖然比AV-8B強,但對手又不是AV-8B。

美國搞F-35B一是滿足海軍陸戰隊的需求,主要還是為海軍陸戰隊提供火力支援用的,欺負欺負小國沒問題,但跟大國幹,特別是擁有隱身戰機和反隱身能力的國家,基本是白給。其二呢,F-35B還能吸引那些像搞航母又沒能力搞,弄個兩棲攻擊艦搭載幾架F-35B裝蒜的,弄幾架F-35B上艘兩棲攻擊艦就可以過航母的癮了,但也就是過過癮而已。

對我國海軍來說,沒這種過個小癮的需求,要打,航母加上兩棲艦,實打實地幹,航母艦載機比垂直起降戰機打擊能力強得多。

對於這個有很多缺點的垂直短距起降這個機種,未來還會受到具有越來越強戰鬥力的無人機等新型戰機的影響,市場會越來越小,我國在很多新技術上更值得投入,而不是追隨他國搞一些落後的東西。N


聯合防務


目前來說垂直起降飛機的主要作用,是用於登陸作戰中的火力支援及物資人員投送,而這方面說實話目前我們還沒有什麼迫切的需求,主要的作戰方向太晚離我們太近,岸基飛機就可以提供很好的火力支援任務,而且隨著南部海島基地的建成,大部分南部海島都在陸基飛機的打擊半徑之內,所以目前我們對垂直起降戰鬥機機的需求確實是不太迫切的。
圖注:在南部海島基地半徑1500公里範圍內,幾乎整個南部海域都在海航的打擊範圍內。


並且隨著國產航母的相繼下水,未來我國的登陸作戰任務中的火力支援任務,很有可能直接交給航母編隊來完成,那麼我們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就更小了。

所以目前我們對垂直起降飛機的主要需求還是在直升機方面,尤其是2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需求迫切,因為我們現在手頭的直18只有十三噸級,在執行反潛作戰任務時還可以但是在垂直支援、人員物資投送上,就顯得太小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我們對與毛子合作聯合研發重型直升機,熱情很高的原因。
圖注:中航與毛子
聯合研發的重型通用直升機方案模型。

最後,需要告訴大家的是本人已經由“天真小科普”改名為“軍事小科普”啦,喜歡的朋友別忘點個關注呦!


武備趣科普


早就開始研製了,幾個重點子系統的預研工作已經開始,選擇的是雅克141矢量偏轉尾噴管,但沒有選擇雅克141升力發動機佈局方案,採用的是F35的升力風扇方案。

幾個關鍵子系統的研發工作,分別由中航工業、中航發、和航天科工分別承擔,升力風扇由中航集團負責,發動機和尾噴管由中航發負責。目前還處於預研階段,整機的研發工作還沒有正式立項,目前對於垂直起降飛機還沒有緊迫需求,主要精力還是在下一代彈射起飛的艦載機上。

之所以已經得到了雅克141的技術資料,卻遲遲不能正式啟動立項研發,還是受發動機的拖累。受到尾噴口偏轉的限制,垂直起降飛機都是採用單發佈局,進入四代機以後戰機體積普遍大幅度增大,F35臃腫的身軀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隱身化與信息作戰能力的要求,戰機機體內部必須容納所需所有的設備,而且雷達與航電性能的提升,也導致四代機電子設備數量與體積也增大不少,國產現有的軍用小函道比發動機,都無法滿足垂直起降飛機對大推力的需求。

未來國產垂直起降飛機採用的發動機,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渦扇十五成熟以後,在其基礎上增大推力,並在研發過程中通過減重,甚至犧牲部分作戰性能,起碼不能高過F35B現有的重量。受到發動機技術水平的限制,加上短時間內沒有需求,國產垂直起降飛機不會在二十年之內出現。

垂直起降飛機主要是配置給兩棲攻擊艦,美國的海軍陸戰隊是獨立海軍之外的第四軍種,承擔的是戰略進攻任務,對於獨立作戰能力要求很高,配備搭載垂直起降戰機的兩棲攻擊艦,就可以不依賴其它軍種的支援,獨立完成戰役規模的攻防作戰任務。中國的海軍陸戰隊規模較小,作為隸屬於海軍之下的一個兵種,其任務是戰術層面的,其規模就決定了不具備獨立完成戰役任務。

看到使用雅克141技術的F35全球熱銷,俄羅斯宣佈啟動雅克141的研發工作,但受技術水平與資金限制,俄羅斯都沒有可能獨立完成後續研發了,很可能是眼紅F35的火爆銷售,以雅克141項目為誘餌,引誘中國或者印度投資完成後續研發。但由於俄羅斯之前在合作開發項目上的信譽不佳,只想其它國家出錢而不願意轉讓技術,不論中國還是印度都很難投資該項目,而且中國的預研工作開展的時間已經很久了,核心技術上有了一定積累,更不可能做俄羅斯的出錢出力的小白鼠。


雯臣


這個當然需要,而且必須要研發,已經定型生產的J-20可能無緣垂直起降型號,後續出現雙座的概率會很大,但是沒有定型的FC-31完全有可能被系列化生產設計。第一款比較成功的垂直起降飛機是英國“鷂式”,它的出現確實讓世界一震,短距或垂直起降,連野戰機場都不需要,找塊差不多的平地就能湊合。所以這款戰機的出現與“輕型航母”相輔相成,它可以被部署到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上進行作戰任務,在F-35B沒有被研製出來之前,“海鷂”戰機一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作戰的主力戰機。

英阿馬島戰爭中的“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既然節省了跑道,那就勢必會增加航母的艦載機數量。

雖然垂直戰鬥機有這麼多方便化的優點,但是它的缺陷也基本都是無可逆轉的硬傷。第一項就是油耗太高,這就直接導致作戰半徑過小,而且會降低載彈量用來增加燃料,造成減少其作戰能力。第二就是操作麻煩,飛行員的訓練更加費時費力,也就造成這種飛機更加耗錢。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都研製過垂直起降飛機,比如法國、蘇聯等,但是由於技術方面困難重重終究失敗,不過蘇聯的雅克-141還算有點成績,但是隨著蘇聯倒下最後以“白菜價”賣給了美國。

雅克-141最大缺陷在於它起飛時的尾焰足以燒穿航母甲板。

雖然垂直起降飛機有諸多缺點,但是它對戰略戰術起的作用則是無可估量的。尤其是對於兩棲作戰來說,可以更快更好的執行掩護登陸作戰任務,從而不用大型航母上的艦載機分兵來進行兩棲支援作戰,這樣作戰半徑大的艦載機就可以全心全意應付縱深較遠的目標。當然即便這樣,這也是諸多國家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從F-35B面世以來,“鷂式”戰機就不可避免的逐漸退出現役。前兩天美國剛剛為自己的F-35B和兩棲攻擊加打好了廣告,他們正從根本上用F-35B將4萬噸的兩棲艦改裝成“輕型航母”。

從兩棲攻擊艦到“輕型航母”,它們的概念確實越來越模糊。美國的9艘兩棲攻擊艦現在正逐漸換裝成F-35B垂直起降戰鬥機。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講輕型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的最佳搭配都應該是“垂直起降戰鬥機”,與大型航母儘量拉開作用上本意的區別,讓它們“各司其職”,這就好比陸軍的主戰坦克和重新崛起的輕型坦克,總有更適合它們的環境和戰場。綜合而言,輕型航母始終是玩不起大型航母選手的“不二之選”,更是大國強國常規武力代表的附屬品。輕型航母相比起大型航母來說有低的造價優勢,而且方便維護和保養,這的確是對一些蠢蠢欲動的國家最大的誘惑。

美國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具有運輸和作戰兩種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垂直起降飛機,更要有兩棲攻擊艦,這樣一來海陸空作戰體系才將完美!個人也始終堅信一點,我們的兩棲艦和垂直起降飛機會在同一時間出現,但是需要一點時間,不要過於著急,畢竟垂直起降飛機的技術並不會那麼簡單,包括髮動機和升力風扇,而我們做的就是一步到位,必須是隱形化的五代機!

我們的075想象圖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各位的交流與觀點,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要說垂直起降技術,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發展。雖然起步較早,但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直到上個世紀英國鷂式戰鬥機的出現才正式打破了僵局。這種垂直起降的方式在作戰時可以更高地提高出勤效率,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時間內垂直起降能夠出動更多的飛機,對場地的要求還小。我國也很有可能在研究這種類型的飛機,最有可能的型號是網傳已久的殲-18。因為我國航母技術雖然正在高速發展,而艦載機的種類卻捉襟見肘,垂直起降是艦載機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國需要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就其樣式而言,與F35B或許相似。

我國戰鬥機起步較晚,在垂直起降技術最為關鍵的發動機方面也與美俄有些差距,但是我國從來沒有放棄過研究。在早些年,我就曾考慮過引進鷂式戰鬥機,因為種種原因而不了了之,但是獲得了一個樣機,拆解了這麼多年都沒有出現一點消息有可能遇到了發動機瓶頸,不是不想發展,而是有技術瓶頸在制約。不過這些年太行系列發動機的巨大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就前段時間中國公佈的075兩棲直升機攻擊艦的模型來看,這麼大的排量,肯定不止滿足於裝直升機,很有可能裝上像F35b那樣可以垂直起降的戰鬥機,到時候搖身一變成為航空母艦也不無可能。

垂直起降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對起飛的限制比較少,在貨船或者島嶼的平地上也可以起飛。這就對未來提供了無限的希冀,因為我國垂直起降技術現在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方案,所以很有可能借鑑F35B,就跟當初的“殲-x”系列的戰鬥機模仿蘇聯一樣,新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機也很有可能類似於F35B。


楠竹一


我國是否需要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遲早需要,但是不是現在

美國之所以大力研發垂直起降戰鬥機,是因為,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已經獨立成軍,作為四等人與海陸空三軍爭奪軍費。所以美國的海軍陸戰隊與海軍的矛盾也有不少,而且因為已經分家了,所以,海軍陸戰隊想要獲取美國海軍的軍事支援需要大費波折,所以海軍陸戰隊迫切需要自身擁有對陸打擊能力和撐起防空傘的能。

所以說海軍陸戰隊極度喜歡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所以在英國海鷂這麼出現以後,海軍陸戰隊積極推進美國購買AV8a海鷂戰鬥機的計劃。

在在新時代戰機轉型的時候,海軍陸戰隊也是積極推進jsf計劃,因為海軍陸戰隊可是靠自己打空戰的(美國海軍可沒好心到一直蹲到美國海軍陸戰隊附近,幫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覺悟)

但是我國海軍目前的拳頭部隊依舊是航空母艦,航空母艦需要的是趕緊擁有一款第4代的隱身艦載戰鬥機。至於海軍陸戰隊,呵呵。

海軍陸戰隊也是因為年輕就算4月23號剛剛公佈了海軍陸戰隊成軍的消息,但是也就是從幾個海軍陸戰隊旅會編成了一個海軍陸戰隊軍。



海軍陸戰隊在最近才提升兵種地位,這就是說幾年以內兩者的矛盾不會惡化多少,

所以對於海軍陸戰隊而言,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並不迫切(而且垂直起降戰鬥機什麼的,實在是兩眼一抹黑。成飛和沈飛表示無從下爪。)

所以說等著吧,還早著呢。

再說就算早也不可能造f35那種。f35戰鬥機,他的取捨太誇張了,實際上海軍與空軍的戰鬥機能夠整體相似,但是海軍陸戰隊它要求垂直起降,所以說海軍軍和空軍的人必須要遷海軍陸戰隊,要知道我國的海軍陸戰隊,那個是6等人了......(海陸空三軍戰略支援部隊和火箭軍)所以我國將來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應當是獨立研發的戰鬥海軍和空軍不帶著他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