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日系兩田家用SUV之爭越來越激烈了。下面咱們就聊聊採用TNGA架構的豐田榮放對陣本田CR-V+皓影組合時,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四驅系統、底盤)雙方都有哪些優勢?

乾貨分析一:混動技術誰家更強?

下面的1254字是對豐田與本田兩家混動技術的描述。考慮到很多朋友不願意看這麼多字,我先把我的觀點說在前面。

技術上,我更傾向於榮放所用的THS-II“油電混”技術,我覺得比CR-V/皓影所用的“增程式混動技術”更像臺混動車,而且可靠,壽命長,未來更換電池理論上也便宜些。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價格上,以頂配混動四驅榮放為例,指導價25.88萬,低於頂配混動四驅CR-V近兩萬,還比CR-V多了後驅動電機。比頂配皓影呢,只貴了六千元,但皓影閹割了四驅,你說誰更香!?

下面我們聊聊技術層面,它們各自的特點。

很多朋友問過我豐田榮放的THS與本田CR-V、皓影所有的i-MMD有什麼區別。簡單說技術層面上豐田的THS-II是以發動機+電機動力混合驅動為核心的混動技術。兩驅有兩臺電機,四驅有三臺電機,即發電電機、前驅電機、後驅電機(四驅車型)。車輛能提供純電與油電混動兩種模式。在起步或低速行駛時,利用電機低扭矩的特性使用電機驅動,需要大動力時,比如急加速,爬坡,滿載加速,隨著深踩油門,發動機與電動機或以混動方式為車輛提供動力。高速巡航時,發動機處於高轉工況,多餘動力還被用於發電。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THS-II混動系統的奧秘在於設計精妙且可靠的行星齒輪機構(所謂豐田E-CVT結構),它將發動機與驅動電動的兩股動力融合在一起為車子提供動力。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所以榮放的THS-II才是實至名歸的混合動力。加上優異的電池管理系統,豐田混動車的電池壽命都很長。你現在還可以看到1997年誕生的普銳斯在服役,而比它晚幾年出生的車呢?早都無影無蹤了。

本田的i-MMD是以發動機發電,電機驅動與發動機直接驅動為核心的混動技術。不管兩驅還是四驅都只有兩臺電機,即前驅動電機、發電電機。四驅車型使用多片式離合器式差速器,為後輪提供動力。除了高車速巡航外,均使用電機驅動,發動機用於發電。高速勻速巡航時使用發動機驅動。跟豐田THS-II一樣的好處是發動機始終處於高效運轉狀態。但由於發動機不能與電動機同時驅動車輛,在急加速,爬坡,滿載加速,等需要強勁動力表現時,只能看電池當時的電量。即便是四驅混動CR-V,在爬陡坡時簡直就是拼人品。所以大多數時間,本田i-MMD更像是一臺不能外部充電的增程式電動車。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既然不能用發動機與電機同時驅動車輛,本田i-MMD自然不用像豐田THS-II那樣,設計行星齒輪機構,來混合油/電兩股動力。只是簡單的用離合器實現電機與發動機對車輪驅動時的切換。但經過我們實測混動版CR-V發現,除了進入純電模式可以手動控制外,從純電回到增程模式,以及發動機驅動模式,人為都無法干涉。而且純電模式的巡航里程很短,電池充至不再充電後。我們用純電模式50時速巡航,只跑了1.1公里,系統就自動退出了。 所以CR-V純電模式就是噱頭,還不如一臺老年代步車走的遠呢。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為什麼本田不用豐田一樣的設計呢?那是因為豐田早在1997年就上市了第一代混動普銳斯與純電RAV4。而本田的混動車型1999年才上市,很多技術專利已被豐田註冊,本田就必須另闢蹊徑了。而本田第一代iMA混動技術,因為效率低現在也不用了。目前所有的i-MMD系統是2013年才出現的,技術迭代的延續性遠不如豐田完整。

最後還要說句,省油這件事還要看發動機熱效率表現。發動機在運轉時會有各種能量損失,熱效率越高說明你加的油浪費越少。誰家強看下錶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皓影雖然裝備了的國產三代i-MMD系統其發動機熱效率也不過40.6%,四捨五入後,算勉強和榮放打個平手。再加上混動CR-V的NVH控制一直是短板,我覺得混動榮放產品力更強!我評測混動CR-V時就曾形容,車內噪音就像開著波音737。而混動版新榮放就要安靜很多。當然他們也有共同點,不管是豐田THS還是本田i-MMD都支持該車輛,制動與下坡滑行時進行能量回收。都不能用電網進行充電,下面我們說說燃油車的差別。

乾貨分析二:燃油版發動機與變速箱各自有何特點?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總的來說,榮放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特點是動力輸出平穩,城市使用油耗低,後期維修保養費用低。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CR-V與1.5T渦輪增壓發動機,2000轉以後的動力表現相對好。但後期維修保養費用高,綜合油耗也差不多,所以發動機上各有千秋我覺得平手。

只是在北方寒冷地區認豐田的朋友可能更多些。單看動力參數,CR-V與皓影的1.5T發動機佔優。但夏天開著空調,在擁堵環路上蠕行,皓影發動機的渦輪可能要到1600轉左右才開始介入(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一般都使用低慣量渦輪增壓機)。也就是說1600轉以下,就是臺1.5L的發動機。這樣的工況場景下,完全是小馬拉大車的狀態,表現上不會比榮放的2.0L自吸好。

就兩車變速箱而言,雖然都是CVT變速箱,但豐田的CVT要區別於傳統CVT變速箱。它增加了一套起步齒輪組,從而使變速箱傳遞動力的效率更高。說白了乾重活時用齒輪傳動,比純用鋼帶更皮實,也不容易高溫。而本田CVT變速箱的優勢是激進。兩者來比的話我選豐田。我覺得作為CVT變速箱,尤其在SUV車型上使用皮實最重要。下面我們聊聊四驅系統。

乾貨分析三:燃油版四驅系統誰更強大?

SUV的四驅系統,我覺得是此類車型最關鍵的配置。這也是它比其他車型最理所應當多出來的配置。否則你細想,空間實用性不比MPV,駕駛樂趣與舒適性又不如同平臺轎車,消費者為什麼還買單SUV?難道只因為看著很皮實嗎?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2.0L燃油版榮放所使用的全新矢量控制四驅系統。我總結有兩大優勢,一是公路駕駛時,對左右兩個後輪的動力控制更細膩,這點非常有利於操控。二是對通過性能力提升很明顯。基於該套四驅系統,榮放有運動、經濟、舒適、越野、雪地五種駕駛模式。而CR-V與皓影只有運動與經濟兩種。

四驅上,日系與榮放同級別的SUV中無疑榮放最強!就算給本田隊裡再加上個日產奇駿,當外援,也算是白送的。可以說榮放這次升級四驅系統已與對手形成了代差區別。

乾貨分析四:空間誰更有優勢?

最後說說一般買車人比較關心的空間問題。不管榮放對標CR-V還是皓影,榮放軸距都有完勝對手的優勢。長了多少呢?長了30mm。這就意味著榮放的乘用空間感更舒服。如果你買車必須考慮家用,尤其要拉老人,空間與後排舒適性就很重要。行駛感受上,榮放的長軸距在過濾地面顛簸時理論上也會更平穩,比如過減速帶。

而軸距短了30毫米的CR-V與皓影在高速過彎時,駕駛員可能會覺得更利索。但我覺得這個級別的SUV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家用需求而不是運動性。所以榮放基於“ TNGA“架構改款後,明顯呈現出了“大點更實在”的特點。想想使用TNGA架構前的上代榮放,與CR-V對比空間的優勢就不如現在這麼明顯。

通過我對車輛三大件的四大幹貨分析,我想如果您是名理性購車者結論應該已經很明確了。榮放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你可能會說,怎麼只有榮放?威蘭達呢?的確,上述對比中,我列上了CR-V,和其中國特供版皓影,但沒有把剛上市正火的榮放姊妹車威蘭達也列上,因為本人覺得皓影與威蘭達相對於原生車型的改變還是有些差別的。比如混動皓影使用了3代i-MMD系統,而混動CR-V只是2代。比如皓影的外觀比CR-V好看,基本沒爭議。但威蘭達呢,只是榮放的變臉減配套娃而已。所以我覺得無需為其多費筆墨。

榮放底盤怎麼樣?動力、四驅、混動系統對比CR-V與皓影有優勢嗎?

​ 另外,威蘭達在一些配置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短板。比如威蘭達入門級車型省去了榮放全系搭載的TSS2系統(有關行車安全),威蘭達混動頂配車型竟沒有四驅版。對陣皓影時,會讓我覺得硬件優勢不如榮放明顯。而榮放無論從設計、配置、性價比上都高過威蘭達。

說到威蘭達的混動頂配沒有四驅這事,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學皓影呢?本田CR-V混動本身就沒有後驅電機,這是原生車型的設計問題,但榮放不是啊!威蘭達這麼搞會讓更在乎配置的消費者很頭疼啊……

威蘭達後於皓影上市,又有五代RVA4榮放做備書,所以關注度不低!完全可以利用技術優勢與皓影做出區隔。而營銷上呢,也許是疫情的原因,導致可炒的菜太少,最近還和漢蘭達搞上了曖昧,推出蘭達兄弟的概念(聽著跟“海爾兄弟”似的)。但現款漢蘭達可不是TNGA架構,北美雖然已經改款了,但新款在國內還沒推出。說白了威蘭達比現款漢蘭達從理念到技術上都要新一代。就以漢蘭達的通過性表現,可以說是豐田SUV在國內的車型中,口碑最不理想的。而本文第三點介紹的四驅系統,恰恰彌補這個短板。如果未來改款的漢蘭達也使用TNGA架構,並配置該四驅系統再貼上“兄弟”這個詞本人覺得更恰當。

其實本文中說到的榮放優勢也是威蘭達的優勢,趁現在本田CR-V還未換代,而混動皓影也存在一定短板,此時此刻豐田雙子聯手正是完勝本田雙子的好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