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逻辑思维哲学》1:总纲篇

《逻辑思维哲学》1:总纲篇

哲学被誉为一切学问之母,任何学术思想体系发展到最高端,都会触及到哲学层面。同样任何学科在萌芽诞生之初,也都会始于哲学之问,不管这种疑问是碎片化的,还是体系化的。因为如果没有哲学之问,也就不会有超越形而下实用性的高端思考,思想的格局就会始终被束缚在“所见即所思”的经验范畴。

尽管哲学如此伟大,但当学者们谈及哲学是什么的时候,通常云山雾罩,让大众如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像猴子看到了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但不知道背后的建筑学原理是什么,就像人们天天识字读书,但却对语法学一无所知。

思想成果是哲学的表象,而非它的本质。要搞清楚哲学的本质就要明确回答: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逻辑思维哲学》1:总纲篇

简单讲,哲学就是三观两论:

1、 世界观——告诉人们世界本质是什么、是什么样子。

2、 价值观——告诉人们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序位,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有了它世界才不是以散乱无序的形态呈现在你我的眼前,而是表现为一幅井然有序,规律清晰的画面。

3、 人生观——告诉人们在这样的世界中该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成功的彼岸。

4、 认识论——如何正确观察世界的方法论(认清世界的真实图景,但不干涉)

5、 实践论——如何正确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按照人的意志去干涉世界,达到目标)

明白的了哲学是什么,也就自然明白了历史上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都在谈些什么。儒家的世界观是仁爱为本,兵家世界观是利害为本,道家的世界观是自然为本,佛家的世界观是空无为本……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无论是世俗的哲学家,还是宗教的哲学家,他们都是在围绕三观两论阐述自己的思想,只是有些人的思想体系完整系统,有些人的思想体系零散碎片,需要说明一点,任何一个哲学流派的思想体系都是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努力才一点点构建起来的,开创者固然伟大,后继者也功不可没。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不无鄙薄地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如果从思想的角度讲,这是一个错误判断,但如果从思维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正确的结论。

为什么两个对立的答案都正确呢?

黑格尔之所以说中国没有哲学,并不是指中国没有哲学思想,而是认为中国的哲学思想非常低级简陋,就像一个个原始的茅草屋一样,其哲学“内核”不足为观,比不上西方哲学的高楼大厦那么宏伟壮阔。不过,这种比较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追溯到西方哲学体系的源头——古希腊哲学,就会发现西方哲学的童年也是很低级,并没有比东方高明多少。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17世纪、18世纪,当西方哲学体系开始用“钢架结构”建造100层高楼时,东方的哲学体系还是在建茅草屋,这就不能不让西方文明嘲笑奚落东方文明的原始落后了,“古老的文明”是一种褒奖美誉,但文明如果一直未能进步创新,这种古老就等同于僵化腐朽了。

纵观中国历史,自诸子百家争鸣后,中华文明就一直陷于儒家思想大一统的钳制,直到新中国建立,本土再也没有出现过原创性的新思想体系。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其中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中华民族的早慧曾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极具鲜明特色的多元化文明。遥想那个群星璀璨,相互争辉的时代,不能不令现在的人们扼腕叹息。

为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西方哲学思想长成了巨人,而东方哲学哲学思想却还一直活在婴儿时代呢?

答案是:东方文明的内核中缺失了“逻辑思维”这门学问。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位被马克思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标准界定为是否具备“理性”。假如某个人不具备理性,那他与野兽没什么区别,如果某个野兽具有了理性,不管形态与人有多大差异,但就智力而言它与人等量齐观,并无二致。

那么理性又是什么呢?

从科学角度讲,理性就是逻辑思维,就是被称为智力内核的那个东西。由于一切经验、知识、理论、思想的“凝结”都是来自于人脑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哲学创立是由逻辑思维决定的,一个民族逻辑思维水平的高度决定了其哲学思想体系的高度,推而广之也决定了这个民族其他学科思想的高度。

逻辑,源自古典希腊语 (logos),其本质就是人们常说的“道理”,所谓逻辑思维就是能够认清万事万物道理,并遵循其规律的思维方式。从广义角度而言,任何动物都具有逻辑思维,因为那些不具备逻辑思维,分不清天敌和朋友,不懂得趋利避害的动物都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淘汰了,不过如果把逻辑思维按0—100分值,其他动物的逻辑思维值0—59之间,唯独人类的逻辑思维值在及格线以上,常人在70左右,天才能达到100。

在人类早期,无论东方与西方都不乏逻辑思维值90-100的智者天才,他们创造了人类的古代文明,那时候东方学者们的整体智慧水平,不仅不低于西方的同行,反而还远远高于他们。在宋朝时期,来自西方的探险家们惊讶的发现,杭州城门一个小吏的吃穿用度都要远远超过西方的一个城邦君主,至于普通百姓们的识字率,文化素养更是西方人不敢想象的。但当时间指针走到了近代,东西方文明水平却发生了反转性颠覆,中国人突然发现一个更强大的科学文明体系,自西向东碾压过来,刚开始东方学者认为中国败于西方列强是因为他们的船坚炮利,于是开始买买买,但后来发现在兵甲犀利背后支撑是工厂企业发达,又不得不造造造。再后来发现工业技术背后支撑的是数理化科学知识,于是又拼命学学学,一直学到今天……中国的教育体系、知识体系、行政体系、医疗体系、军事体系等等无不打着鲜明的的西方烙印。

不过,西方人不会告诉我们,所有这些都是皮毛,西方文明真正的元动力是他们的逻辑思维体系,它源自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一本里程碑式书籍——《工具论》。

《逻辑思维哲学》1:总纲篇

在《工具论》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为人脑打造了一个无形工具,专门用来放大智力效能的。众所周知,人类的力量不如狮虎,视力不及鹰隼,但却能搬山填海,上天入地,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靠的就是工具的力量。而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仅靠人类自身的智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借助外界工具,才能大大提升人类的智力值,于是他就系统地总结了思维的规律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今天人们又称其为《形式逻辑学》。

我们不妨假想一下,最初东西方的智者天才们都是靠两只手在知识的森林里打猎,打到的猎物都相差无几,突然西方部落某位天才发明了弓箭长矛,从此后就拉开了两个部落之间的狩猎差距。西方部落打到的猎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以前不敢触碰的凶兽现在也可以轻而易举猎杀,他们迅速扩大了部落的探索疆域,部落中的人丁由于食物充足,愈发兴旺。尝到了工具带来的甜头,部落中更多的人投入到工具的研发和制造中,更复杂更精密的工具被接二连三发明出来,由原始工具发展到金属工具,由金属工具发展到动能工具,由动能工具又发展到智能工具,直到两个部落开始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东方的智者天才们才发现,自己还活在愚昧原始的状态,而对方却开着飞机从天而降,如神仙一般让人惊恐膜拜。

据说,清末四大中兴名臣之一胡林翼一日在安庆长江沿岸策马登山,瞻眺形势。驰至江畔,猛然看见江中两艘西洋新式军舰,鼓轮逆流而上,飞快游弋,中国船舶难以望其项背。胡林翼立即变色不语,勒马回营途中忽大口呕血,几乎坠马。此后每当有人与胡林翼谈起洋人洋务,他总是摇手闭目,神情黯然,叹称:“此非吾辈所能知也……”不久后便死去。

真正的智者洞见的是无形的文明差距,凡夫俗子看到的有形的器具差距。

也许有人会怀疑,逻辑思维工具会带来这么大的智力差距吗?

雄辩不如事实更有说服力,下面让我们以儒家思想为题,证明一下用本能智力与用逻辑工具来思考,思维效率有多悬殊。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零基础的学生,想学习儒家思想体系,并对其发扬光大,你会怎么做呢?

你可以一头扎进儒家各学派典籍的海洋中,花大量时间阅读,做各种摘抄笔记,然后敏思苦想创新的课题。也可以先用一个逻辑思维工具,梳理一下自己的头脑,构建一个理性模型,然后再去做同样的事情,那时候你会发现两者的阅读思考效率有天壤之别。

逻辑思维7级工具

1、 定义——什么是儒家思想?

2、 划分——儒家思想分哪几部分?

3、 概括——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4、 判断——儒家思想与其他诸子百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5、 推理——早期儒家思想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种状态的?

6、 假说——假如儒家思想兼容了道家、佛家思想,会是什么样?

7、 体系——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构建新儒家思想体系需要考虑那些方方面面因素?

逻辑思维工具对智力的放大效应是百倍?千倍?万倍?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正是有了成熟的逻辑学,西方文明才诞生出科学之树,如果说数学是科学之父,那逻辑学无疑就是科学之母。因为任何一门学科在没有经过逻辑学公理化梳理之前,都只能是一门经验学问,只有提炼出公理,并反推串联一个个命题,这门学科才算是真正达到科学的高度。人们熟知的几何学五大公理、物理学牛顿三大定律、化学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都是各自学科的公理基石,在它们没有被逻辑思维抽象提炼出之前,各学科都是无数经验成果的堆积之学。

从这一点来讲,中国古老的哲学就是一堆堆碎片化的智慧发现,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一个个茅草屋,如何能与自己按照逻辑思维体系构建的百层高楼大厦相提并论。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中国的学者大师们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时,还是靠本能智力在发现探索,其学术思想无论是在广度、深度、还是高度上仍停留在原始知识工作者的水平。即使个别天才的逻辑思维值高达100,也抵不上现代逻辑思维工具带来的一千倍,一万倍的放大功效。

在初步了解了“哲学”是什么,以及它与逻辑思维、其他学科的复杂关系,下面我们将深度探究“逻辑思维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准确讲,是在“逻辑思维7级”理论眼里,哲学的三观两论是什么?


《逻辑思维哲学》之总纲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 无形的是无限的,有形的是有限的。

2、 无形的价值比有形的价值更高。

3、 无形的是进化的方向,是更高层次的形态。

4、 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元素构成,三者关系是蛋塔结构。物质中包含能量和信息,能量中包含信息,不包含物质。信息中即不包含物质也不包含能量。

5、 物质受空间限制,能量受时间限制,信息既不受空间限制,也不受时间限制。

6、 信息的世界比能量的世界更广阔,能量的世界比物质的世界更广阔。

7、 信息和能量在物质层面的投射,创生了万事万物。

8、 人类所谓的创新,实质上是对尚未物质化的信息世界的探索和发现,就像大航海时代人类对未知疆域的探索和发现一样。

9、 一粒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已经包含了树的全部基本信息,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信息体的物质化过程,而且无论种子环境如何多样化和复杂化,树的种子不会长成一棵草,反之草的种子也不会长成一棵树。

10、物质的本质是能量,能量的本质是信息,信息的本质是规则,规则即道,即逻辑!

11、人类,在没有发现其他高级外星智慧生命体之前,是宇宙信息体的最高端进化成果。

12、由无形虚追求有形实,再由有形实反求无形虚,是人类成长的必由之路,精神世界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对无形虚的追求层次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全体人类所能达到的幸福体验境界高度。


《逻辑思维哲学》1:总纲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