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群魚競遊,鯉魚、紅金魚和黑金魚相互追逐嬉戲,水藻隨波湧動,好一幅愜意的池魚景觀。這番情景不是發生在水族箱裡,而是出現在包羅萬象的小巧容器——鼻菸壺之中。

鼻菸壺玲瓏小巧,向來被譽為“隻手可握的中國之韻”。它是集中國繪畫、書法、雕刻、琺琅、瓷器、玉石、漆器等工藝於一體的裝飾容器,在清朝的皇室貴族或是草根百姓之間,都十分流行。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朝葉仲三玻璃內畫魚藻紋鼻菸壺

東方韻味十足的鼻菸壺屬於舶來品,它的發現可以追溯到哥倫布的第二次美洲探險。

當時,有一位叫做帕尼的西班牙傳道士,他發現美洲印第安人有個奇特的習俗:在用動物的骨、角以及皮革、樹皮等製成的容器上放少許煙末,然後利用一根細管,把煙末吸進鼻子裡。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朝進口鼻菸

這些煙末是經發酵菸葉粉末調香製成的無煙菸草,人們吸聞一口,頗為陶醉。後來,歐洲人便將鼻菸文化帶回國家,並在歐洲貴族之間流行開來。明朝隆慶年間,鼻菸文化傳入中國。

清朝的鼻菸文化專著《勇廬閒詰》記載:明萬曆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向皇帝進貢了鼻菸。當時的人們根據snuff的音譯,把這種東西稱作“士那乎”和“西臘”。直到清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才根據鼻子吸聞這一特點,給它取了個“鼻菸”的中文名。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乾隆瑪瑙巧作英雄匯鼻菸壺

不過,鼻菸裝在盒子和瓶子裡,各有不便:盒子開口大,鼻菸易揮發,而瓶子容器深,取鼻菸麻煩。於是,改良後的鼻菸壺口小肚子大,還配備了專門掏鼻菸的小勺。

乾隆皇帝迷於詩書畫卷,對各類銅器、陶瓷、玉器等也有著濃厚的興趣,鼻菸壺當然也在此列。他常常下令燒製各式各樣的鼻菸壺,單是材質就有琺琅、陶瓷、玻璃和玉器。這一時期,鼻菸壺數量眾多,造型精美,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無不一一呈現在這方寸之間。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乾隆粉紅料套白雙鯉魚圖鼻菸壺

雅俗共賞的內畫鼻菸壺,是鼻菸壺中最為典型的代表。2008年,內畫鼻菸壺的技藝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各派名家在這方寸小天地內,反著寫上自己熟悉的書法,畫上得心應手的山水花鳥。盈盈一握,便能將大好山河、飛鳥游魚掌握在手中,將中國之韻味收納在這玲瓏小壺裡。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手藝人姜文春的內畫鼻菸壺作品《百鳥朝鳳》,比五角硬幣小

創作內畫鼻菸壺並非一件簡單易學的事,除了選好合適材料的鼻菸壺外,還要經過淡色起稿、勾畫線條、皴染深淺、上色等步驟,一個內畫鼻菸壺才算完成。而這其中的每一步,都不能忽視。

為了讓人們能直接從外部看到鼻菸壺內壁上的畫,內畫鼻菸壺需要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其中玻璃材質的最為常見,還有較為名貴的內畫鼻菸壺採用水晶、紫晶、琥珀、瑪瑙等材料。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朝時期各種材質的鼻菸壺:碧璽雕雙蝠鼻菸壺、發晶鼻菸壺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朝時期各種材質的鼻菸壺:紫晶瓜蝶紋鼻菸壺和瑪瑙雕蟾蜍鼻菸壺

玻璃瓶內壁光滑,著色較難。繪製時,要先用摻了水的金剛砂或鐵砂倒入壺中旋轉搖晃,進行“串膛”。打磨過後的內壁變成了具有磨砂質感的毛玻璃。

在光照下,瓶身有了宣紙般的朦朧美,顏料亦能夠像墨染宣紙一樣,成功地附著在內壁上,與朦朧通透的內壁相互對比映襯。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內畫鼻菸壺的製作流程

鼻菸壺的內壁帶有一定的弧度,所以作畫時不像在紙張上作畫那樣簡單。它需要雙手並用,一手持筆,一手轉壺,以保證繪畫中的每一筆,都能落在恰當的位置。

但鼻菸壺開口小,普通的作畫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場。這時,就需要藉助特製的“彎頭竹筆”來進行創作了。顧名思義,這種彎頭竹筆帶有彎曲的筆尖,蘸上顏料後便能伸進入壺內,朝著內壁的方寸天地間婉轉推移。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彎頭竹筆伸入壺內作畫

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並不是全部好畫就一勞永逸了——“吹乾”這一步驟尤為重要。

玻璃材質不同於紙張,它不能吸水。所以,每畫上幾筆後,就要停下來用風吹乾,否則顏料之間可能會相互浸染流淌,將前期創作毀於一旦。

因此,就算是同樣的畫分別在紙張上和在鼻菸壺上繪製,所耗費的時間都絕不可相提並論。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清朝影子瑪瑙臥駝圖鼻菸壺

每一次內畫鼻菸壺的創作,都註定是一場心驚膽戰的藝術歷險。細小彎曲的竹筆,將翰墨丹青和心中所想所念,微縮於這寸天釐地之中。

山水畫作往往是酣暢淋漓的揮毫,但在內畫這裡,卻要求創作者筆尖開花,僅在一寸天地間騰挪,將這小世界繪出大光景。空間限制、方向顛倒,無不考驗著創作者的耐心與細心。

“所書之字,均有體派。所畫之畫,亦有其宗。其制之精妙,由外面書畫,亦為珍奇,今乃從反面為之,竟如此善美,誠所謂鬼斧神工也。”驚歎於內畫工藝的神奇,民國鑑賞家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中留下了一番肺腑之言。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民間內畫鼻菸壺作品《三皇五帝系列·伏羲氏》,壺身一面繪畫,一面書法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民間內畫鼻菸壺作品《三皇五帝系列·伏羲氏》,壺身一面繪畫,一面書法

鼻菸不經過燃燒,不會把焦油等物質帶入肺部,相對香菸而言危害較小。在香菸的衝擊下,如今吸聞鼻菸的人越來越少,鼻菸壺失去了“用武之地”。但經過歲月的洗禮和藝術的加工,精緻的鼻菸壺逐漸成為了國際收藏家手中的珍玩。

有一對叫瑪麗(Mary)與莊智博(George Bloch)的外國夫婦沉迷收藏鼻菸壺。他們擁有的鼻菸壺藏品有1720件之多,總價估計超過7000萬美元,相當於人民幣4.9個億。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瑪麗與莊智博夫婦手持鼻菸壺藏品

每有鼻菸壺藏品拍賣,他們必定前來“掃貨”。當然他們“出貨”也很豪爽,“瑪麗及莊智博鼻菸壺珍藏”專場一開拍,即為全球的鼻菸壺收藏家呈上了華麗的盛宴。難怪他們被譽為近20年來全球最著名的鼻菸壺收藏家。

他們的收藏囊括了近三個世紀的鼻菸壺佳品,其中就有不少乾隆帝御用的鼻菸壺。他們在收藏界的影響,也帶動了國內藏家對鼻菸壺的追捧,改變了以往鼻菸壺收藏“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局面。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 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拍賣鼻菸壺的場景

潮流更替,鼻菸壺似乎失去了作為盛放鼻菸容器的價值,但卻得到了廣泛的收藏價值。

得益於國內鼻菸壺工藝的傳承和收藏界的重視,鼻菸壺能從一個盛放鼻菸的普通容器,轉變成一個集中國字畫與手工藝精華於一身的收藏品。這算是一代古董珍玩在新時期找到了合適的價值定位吧。

願鼻菸壺不泯滅於時代潮流,能在技藝傳承中繼續綻放新時期的東方韻味。


《內畫鼻菸壺 壺裡乾坤大》文/中國經濟網

《內畫鼻菸壺:方寸之間有天地》文/中國知識產權報

《內畫鼻菸壺:工藝傳統的斷裂和美術取向的確立》文/徐堅

《非遺印象丨瓶中歲月,袖裡乾坤——內畫鼻菸壺》文/非遺大數據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鼻菸壺:指尖上的舶來小壺,濃縮了浩瀚千年的東方之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