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作為世界上航空業增長速度最快的飛行大國,中國曾經是世界上航班準點率最低的國家;如今,中國的航班正點率卻大幅度提高,打開航旅時刻表,很多航班的正點率高達100%;但消費者的乘機體驗並沒有多少好轉,中國的眾多航空公司是如何做到扭“晚”為“正”的?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原來這裡面隱藏著行業潛規則的中國式智慧,消費者集體被糊弄了。

據業內專業人士爆料:與幾年前相比,現在坐飛機出行的時間被人為延長了。

航空公司對其航班時刻表悄悄進行了“增肥”,即他們“拉長了航班時刻表”,以製造乘客準時抵達目的地的假象,航空公司也不用因為晚點而對乘客進行任何延誤補償。

從前,從北京飛往上海的航程只需要1小時45分鐘,如今同樣的航班,飛行時刻表上卻被延長到了2小時5分鐘;北京飛呼和浩特的航班,飛行時間只需50分鐘,航班時刻表上標出的卻是70分鐘;有的航班更離譜,比如銀川到北京的飛行距離只有880公里,航班時刻表上卻長達135分鐘。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這些飛機出發和抵達的機場距離和航線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真實的飛行時間還是和以前一樣的。這多出來的時間是航空公司留出來的富餘,航空界的專業術語稱之為餘裕時間(schedule creep)。

​這是為了應對晚點而另外給出的時間。有了這段時間,就算飛機起飛晚了,也一樣能夠準時到達,那些原本因為飛機“起飛晚了”而擔心會晚點的乘客甚至對航空公司報以感激之情。

這就是航空公司不願意告訴你的秘密。

這一辦法的確是有效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09年大型航空公司運營的125條航線的平均飛行時間,並將它們與2008年的數據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有76條航線,也就是61%的航線,如今的飛行時間都變長了。

利用這樣的潛規則,航空公司大幅度提高了航班的準點率,這就意味著航空公司對乘客承擔賠償責任的幾率降低了。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除了準點率,還有一個概念叫“廊橋率”。廊橋是從候機樓登上飛機的一個重要通道。如果沒有廊橋,乘客就要從候機樓坐一輛擺渡車上飛機,比較麻煩。所謂“廊橋率”,指的就是出發航班停靠航站樓廊橋,乘客無須接駁車直接從登機口登機的概率。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廊橋率越高,出發時直接登機的概率越大。但廊橋就像是一根連接在候機樓與飛機之間的獨木橋,廊橋並不是一直連接這一架飛機,而是機場裡的所有飛機共用這些廊橋。因此,當飛機把廊橋撤了,乘客就必須在飛機上等著,無論飛機是半個小時後起飛,還是一個小時後起飛,都不能算是晚點。

航空公司自以為這種方式,能夠讓自己“躲避延誤懲罰”,給乘客留下“準時”到達的印象,但其實是“弊大於利”。

首先,它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延誤問題。航空公司並沒有嘗試去解決公司運營問題,反而浪費了消費者的大量時間,因為乘客肯定要比之前更早到達機場,在那兒等著。

其次,航空公司也並沒有“省下很多錢”。雖然他們不用因為延誤而賠錢,但也沒有躲過“時間就是金錢”這一定律。飛機延長飛行時間,浪費的是飛行成本,比如燃料成本、能源、人力成本等等。

最後,航空公司這麼做,簡直將“因小失大”的錯誤示範做到了極致。因為,長此以往,環境問題必將凸顯出來,比如噪音汙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問題。歷史經驗表明,解決環境問題從來要“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後補救”。

王思聰曾經發微博稱,“都9012年了,誰還沒出過國?”這種“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既然沒有米充飢,為什麼不喝肉湯呢?)的無知言論瞬間讓網友群起而攻之。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不久後,微博上出現另一條熱搜:中國還有12.6億人沒出過國,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這是一個殘酷但真實的事實,那麼這10億中國人最常用的外出旅行或出差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呢?沒錯,就是火車、動車、高鐵等地面交通工具,那麼他們需不需要擔心晚點這個問題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航空公司至少給乘客一個時間範圍,而我們手裡的火車票、高鐵票,從來就只有出發時間,沒有到達時間,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針對這個問題,鐵路局給大家的通用理由是:由於不可控因素(天氣、線路等),會導致發車時間不固定,既然發車時間都不固定,又談何到達時間呢?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買了火車票或者高鐵票,就等於我們簽署了一份合同,那張小小的火車票就是一紙合同書。合同上只寫出發時間是因為:如果乘客沒有在火車出發前乘上車,那就屬於乘客違反了合同,鐵路局這邊是不用付任何責任的。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但是如果到達時間延誤,“鐵老大”那邊必定要對乘客進行賠償,為了避免這一損失,鐵路局做出了一個比“航空公司私自拉長航旅時刻表”更“嚴謹”的決定,那就是乾脆不寫到達時間。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其實乘坐任何交通工具,乘客更希望的是他們能夠從實質上解決問題,而不是隻顧自己的利益搞些小動作。航班準時到達不僅節省了乘客的時間,也能降低航空公司自己的成本消耗,對環境更是百利而無一害。

中國的航空公司飛機為什麼不晚點了?

中國有句俗語:“上樑不正下樑歪”,天上的公司這樣糊弄消費者;地面上的公司也不甘落後,對保質期短的冷鏈食品,有些公司的做法是把出廠日期提前;今天是2020年的1月7日,但如果你在超市裡買到2020年1月8日出產的食品,也不足為奇。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