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评价强-5飞机?

红龙军团长


1955年1月我军在浙东沿海发起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横扫全岛,全歼国民党守军!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主要取决于这是我军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尤其是航空兵的使用,让我军首次尝到了拥有空中火力优势的甜头。而在此次战役中的明星武器莫过于当时的伊尔-10强击机,该机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让人民解放军为之侧目。



考虑到当时东南沿海还有一些岛屿没有收复,我军认为有必要增加对地攻击机的数量,而当时的苏联因为自身战略需求,已经没有发展下一代强击机的计划,作为二战中伊尔2强击机的改进型,伊尔10的性能已经很难跟上时代,于是我军开始了自主研制下一代喷气式强击机——强五的研制计划。
(伊尔10攻击机)

强五于1958年开始研制,主要由南昌飞机制造厂负责,沈飞也参与了一些工作,而总设计师陆孝彭则是我国第一批航空科学家中的佼佼者。由于强五对于超音速的要求,而我们当时并没有独立研制超音速飞机的经验,因此强五六在当时唯一的超音速飞机歼6的基础上开始了起步。

(陆孝彭总师)

强五攻击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弃了当时机头进气的主流方式,采用了西方风格的两侧进气,这也让其看上去完全不像六十年代研制的飞机,而更像是一架主流的三代战斗机。但是与三代机不同的是,强五采用机头进气并不是要在里头留下空间装雷达,而是单纯的只是为了增加飞行员下视观察角度,直接将机身与机头结构一体融合,里头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空间来加装其他设备,而这一缺点也成为强五难以进行魔改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的不像个老爷爷)

除了改进潜力有限之外,强五最大的缺点就是载弹量过小,最大载重量只有约1.5吨,相比于苏25的4.5吨和A10的7.5吨来说,强五可以说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强五虽然性能和其他主流对地攻击机相比算不上最强,但研制这架飞机时,新中国才成立不足15年,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当时能够研制出一架属于自己的超音速飞机,实数了不起!即使到现在有几个国家能研制喷气式超音速飞机,而强五这样物美价廉的自带属性也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我们的出口明星?



(出口巴基斯坦的强五)

而从实际作战应用来看,强五当时的性能可以说已经够用了!除了执行常规的对地打击任务外,在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最大的军事威胁便是苏联在边境的百万装甲部队,而当时我国做出的预想其实也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利用广大的国土纵深一步步拖垮苏联军队。而为了迟滞苏联的装甲洪流,我们与美国在欧洲的做法其实极其相似,那就是采用战术核武器进行大范围摧毁!



为此我们研制出了当量不到一万吨的纯裂变弹——狂飙1号!但是当时的轰-5甲和轰-6甲速度都太慢,根本不能突破苏军的野战防空网络,于是在强五的基础上,我们又改进出了战术核武器投掷平台——强五甲!强五甲主要的改进就是将原来的内置弹舱取消了,采用半裸露状态挂载氢弹,并且还使用了从美军F4残骸上学习而来的武器推脱装置,使得强五甲能够将氢弹甩脱出去并且迅速逃离爆炸杀伤范围!1971年1月7日,彝族试飞员杨国祥同志驾驶11264号强-5甲攻击机成功甩投氢弹,标志着强五甲正式形成战斗力,在当时武器装备全面落后苏联的情况下,强五甲的诞生终于让我们也有了对付装甲洪流的有效杀手锏!
在八十年代末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战略中心重新回到东南沿海,在三代战斗机大行其道的天空,强五作为功能单一的攻击机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在高技术条件战争下的作用。目前强五的作战价值已经基本被歼轰7A和歼16等多现代化多功能战斗轰炸机所取代,强五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也依旧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强五在几十年的服役过程中诞生了无数的改进型,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机型!)


军武吐槽君


在80年代,中国拥有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强击机部队,大约20个团的近500架强-5强击机,是中国航空反坦克作战,抵御苏联侵华装甲洪流的最有力手段。我军曾这样设想:面对苏联坦克师的进攻,如果使用从西方引进的先进反坦克集束炸弹,理论上每次出动一个团的24架强-5强击机,能消灭苏军的一个坦克营。

强-5强击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以米格-19为技术基础研制的一款攻击机。强-5首飞于上世纪60年代中旬,从1968年开始服役,但直到2012年正式停产,可谓战机中的“59”,在我国空军还没有有新式的空中支援平台服役并替代强-5的情况下,5爷还需要继续服役数年之久。

强-5是中国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击机,最大平飞时速为1210.23千米每小时,约合为1.12马赫,实用升限15400米,最大航程1630千米,拦截半径为250千米。作为一款成功的攻击机,强-5能够携带1.5吨的弹药,甚至在1972年强-5还成功实现了投放“狂飙一号”氢弹的实验,这也使得强-5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国空中核打击的重要战机。

强-5的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打造,发动机的型号事实上与歼-6是同款,即由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厂打造的涡喷-6发动机,其原型为2门图曼斯基 RD-9,单台发动机的后燃推力超过36.7千牛,即能够为强-5提供8.27磅的推力,一般推重比在0.63上下。

和米格-19类似,强-5在很多设计方面的灵感都来自于借鉴,像是后掠式中单机翼以及上翼面的大翼刀,平尾采用斜轴全动式。在机体上,强-5使用高强度合金钢与铝合金打造而成,在强调机身坚固性的同时,还尽可能保障了战机整体的轻重量。

而火力强-5可谓一点都不差,最早型号的强-5在机头附近安装的是两门30毫米机炮,但因为后期改进,这两门30毫米机炮被撤换成机翼下方的两门北方工业23-2K型23毫米机炮,每一门机炮备弹100发。强-5拥有6个外挂点,机腹内有2个、每个机翼下方也各有2个,可以发射的导弹包括霹雳-2、、霹雳-5和霹雳-7短程空对空导弹等,另外还允许发射LJ-500型激光制导导弹。在内武器舱和舱门两侧的两个交接点还允许各挂载一枚250千克以下的炸弹,像是氢弹就是被5爷挂载在这个地方的。

最早的5爷性能并不好,和传统的苏联军机一样,容易损坏、耗油严重等都一直在困扰着其设计人员,弹载1976年研制的强-5I新版本中,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并大幅加强了航程和载弹量,这主要是强-5借鉴了歼-6战机,并重新完成了机体设计,自此之后经过强-5的不断改进,才有了我们今天依旧可靠,老当益壮的5爷。


科罗廖夫




强-5攻击机(我国称为强击机)研发于1958年,1968年服役,曾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大量服役,于2012年停产。



强-5强击机刷新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太多个第一:第一款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战机;第一款两侧进气战机;第一款内置弹仓战机;第一款可以扔核弹的战机;第一款有保形油箱的战机(强-5G);第一款服役超过40年的战机(至今仍在多国空军服役)!



网上已经有很多介绍强-5性能参数的文章,在这里小兵就不再多做赘述,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强-5的研发背景。



建国以来我军大量装备苏式战机,并且从仿制开始发展自己的国防航空工业,在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军工人员开始发现苏式战机的缺点——机头进气布局不利于安装机载雷达。



虽然那个年代我们的电子技术十分落后,并不具备研发高性能机载火控雷达的能力,但是富有远见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为未来我军装备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做铺垫,于是研发两侧进气战机开始提上议程。





1958年沈飞开始启动研发下一代先进战机项目——东风104。读者朋友们先来看一副东风-104的三视图,很漂吧!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款战机的气动外形仍然是很先进的。



这种我国国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新的轻型前线战斗机,使用三角翼布局,两侧进气,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来看,飞行员视野相当良好。设计最大速度为1.4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20分钟。



遗憾的是在那个人鬼不分的时代沈飞“东风-104”项目最终下马了……



于同年立项的南飞“强-5”也面临着下马,总师陆孝彭不畏浮云遮望眼,向上级力争强-5项目,他在报告中主要论述强-5的多用途性:对地攻击时可挂载火箭弹、炸弹打击敌装甲集群;对海攻击时可挂载炸弹、鱼雷攻击敌舰艇;内置弹仓载荷达1000公斤,可超音速挂载核弹。



由于具备多用途性(尤其具备核威慑能力),上级决定继续强-5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个决定使得空军在五年后得到了巨大回报。1967年我国即将实现氢弹武器化,决定开始进行战斗机投掷氢弹实验准备,然而翻遍空军家底才发现能够挂载重量将近一吨的氢弹的飞机只有轰炸机,其他的歼-5、歼-6都无法挂载。



这时候只有在研的强-5强击机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南飞紧急改进强-5基本型,把原本设计挂载两枚500公斤炸弹的弹仓改为可挂载一枚一吨重炸弹的半埋式弹仓,1970年改进后的强-5甲成功投掷了“狂飙一号”氢弹,强-5强击机因此成为我国核威慑装备之一。




强-5强击机由于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曾一度成为海空军的“万金油”(可空战、可对地、可对海),更重要的是由于两侧进气布局,可在机头安装火控雷达,因此改进升级空间非常大,这也是年近五十岁的五爷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服役的原因。


兵器知识谱


强-5,是在米格-19基础上研发成功的轻型对地攻击机,属于空军最老的专职的唯一的攻击机,有将近50年的历史了,因此也是古董级别的攻击机。

强-5解决了空军有无攻击机的问题,在空军装备史上是将留名的,所以对空军意义重大,毕竟有了攻击机这一以前没有的机种。

但不可否认,强-5的性能确实非常一般,尽管貌似刚跨越音速,但由于机体过小,存在着航程短、滞空时间短、载弹量少、作战能力一般等弊端。

作为一款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强-5的航程只有上千公里,作战半径也仅四、五百公里,载弹量2吨,攻击武器也是机炮、普通航弹、火箭弹等,可挂载2枚自卫保命的近程空空导弹。

随着歼轰-7、歼-16等战斗轰炸机的大量服役,特别是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包括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的出世,都能对付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地面高价值目标,具备打击坚固堡垒和野战工事的能力等。

毫无疑问,战斗轰炸机既能空战,又兼具对地面目标的打击,比攻击机的效费比更高,武装直升机更受陆军地面部队的欢迎,是坦克的杀手,甚至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都具备了对坦克的贯顶攻击能力,因此强-5受到了以上机型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武装直升机装备陆军航空兵以后,就已挤压了强-5在军中的生存空间,战斗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甚至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都让强-5黯然失色,笼罩在强-5身上的光环已经退去了。

因此,强-5将面临无后续机,服役年限到了以后,彻底退出现役的命运,这是攻击机这个机种的命运,并不仅仅是强-5,国外赫赫有名的A-10、苏-25攻击机,也都不受各自空军待见了,与强-5一样,也没有后续机,服役年限到了,也将全部退出现役。

作为一个机种,强-5曾经辉煌过,甚至为了抗绝来自北方的压力,小强小小的身板,竟然能带上一枚核弹起飞,勇敢地去攻击蜂拥而来集群坦克。

但那毕竟是过去式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等待强-5的就是退役一条路,别了!强-5;别了!曾经辉煌的小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强五飞机最大成就是填补了我国喷气式攻击机的空白,但总的说来是一个应急产品,不算一款很合格的攻击机。它是由歼六(米格19)战斗机为原型直接改两侧进气而来,其他气动外形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天生带有歼击机的基因,恰恰成为它的弱点,一是速度过快,其他飞机是越快越好,但是攻击机则不是,需要在目标上空长时间滞留盘旋,以提高对地攻击命中精度和攻击密度。二是装甲薄弱,高空高速歼击机当然不必考虑这点,但攻击机必须要有装甲,尤其是座舱和发动机部位,以应付地面小口径武器的必然攻击,而强5机身直接沿用歼六总体布局并没有增设装甲,导致对地攻击时生存能力很差。三是航程短滞空时间短,导致无法保持对地面持续攻击。四是载弹量小,不过这是轻型飞机通病。

总之强五可以看作是轻型歼六歼击机的对地攻击改造版,但仍像歼击机比像攻击机更多一些,对地攻击能力不如现在的中型战斗机歼10兼职,更别说重型的苏27国内版本了。而中国确实需要一款使用成本低廉的远程轻型攻击机,以应对广大边境地区大量突发的低烈度任务,如打击有武装的恐怖份子及组织、贩毒组织以及境外武装人员非法入境捕渔、走私等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可以用于对付那些空中力量并不强的国家的地面武装,说实话强五有点差强人意。


手机用户52515517323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个人观点:强五是歼轰-7出现之前,代表中国本土最高设计水平的战机,强五的设计师陆孝彭是当时水平最高的飞机设计师。

我们来看看强-5的研发和服役历程。强-5是1959年在米格-19,也就是歼-6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一款用于对地攻击兼低空格斗的战机。当时中国空军仅有歼-5,歼-6两种喷气式战斗机,虽然空战水平不错,但对地能力不强。比如歼-6只有挂载副油箱的挂点上能携带1枚最大250kg的炸弹,全机只能携带2枚,而且挂完后航程就没发看了;而图-4和轰-5都属于轰炸机,只适合高空投弹,而且数量稀少且出动成本高。因此我空军当时迫切的需要一款灵活的前线对地攻击机,能够胜任前线地面支援和空中遮断的作战任务。

当时少量的图-4和轰-5并不适合前线对地支援的任务

强-5在歼6基础上小幅增加了机身尺寸,空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有可观的增加;但强-5度机身和机翼的布局与歼-6几乎完全一致,比如:都是全金属半硬壳构造;机翼的后掠角都是55度,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其最大的不同当属强-5机头两侧的进气,是摆脱苏式机头进气,朝西方先进战机看齐的一种设计。陆孝彭总师的眼光非常长远,考虑到了将来强-5的未来升级潜能,给机头前面的加上锥形整流罩,意味着强5有机会装上雷达和航电设备,使其不致用上十来年就落伍。此外,考虑到跨音速和超音速下的阻力与面积率相关,陆总师还采用了蜂腰形设计,这种做法至今在歼-10歼20和F-22身上还可以看到,可以说原创度和前瞻性是非常高的。

强5和歼6的对比

强-5基本型武器挂点增加到了6个,翼下4个,机腹2个;其中2个翼下挂点和2个机腹挂点都可以携带250kg炸弹(或者57mm/90mm火箭巢),此外还有一个机腹弹舱,内部可携带2枚500公斤的炸弹,这都是歼-6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强-5度对地能力相比之前的战机是大幅提高的。

强-5和歼-6数据对比

其中1970年研制强-5甲型,是为应对苏联入侵专门设计的能够投掷核弹的型号,使用半埋式机腹弹舱,可以携带一枚氢弹,或者“狂飙一号”战术核弹,这也是中国唯一一款能投掷战术核武器的战斗机。

可以携带核弹的强-5甲

在那个困难年代,强-5绝对算我们的一款“争气”机,从它如此多的变体就可以看出。强-5除了对地型之外,还开发出了一款对海型号——强-5乙鱼雷攻击机。强-5乙取消了机腹弹舱,加大了翼面积以加装鱼雷挂架。这也是我国当时唯一一款能够对海的战斗机型号。不过由于雷达落后,配套的火箭助飞鱼雷研制缓慢,海军方面改变了思路。最终强-5乙未获服役。

强-5乙鱼雷攻击机

1976年到了强-5I设计时,机腹弹舱也被取消,弹舱被改为油箱,机腹挂点改为4个,载弹量增加到2吨,航程也从1820公里大幅增加到了2000公里以上。自此以后,强五还有很多的改进型,包括加装新型雷达航电,挂载新型空空格斗弹,甚至最新型号的强-5还可以投掷激光制导炸弹。不过随着歼轰-7,歼10,歼11B等战斗机的服役,强-5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2012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最后一架强-5下线交付空军,自此,强-5在空军中只有退役,没有服役了。

强-5最终改型——强-5G,可以携带激光指示吊舱,激光制导炸弹,机腹有一个半埋的保形油箱

这里还要介绍一下强-5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总师。陆总师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并且在美国的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和英国格罗斯特飞机设计公司工作过,因此眼光比较开阔。担任强-5总师时,他几乎是倾尽毕生所学,融入了诸多新式的设计,首次实现了机头两侧进气的设计。要知道在1950年代,这种设计在西方才刚刚流行,而苏联哪里甚至还没有任何一款现役飞机可以参考。这对于当时航空工业刚刚起步,航空设计能力处于小白水平的中国来说,不啻为一种冒险。所以当时强-5立项的时候,军方直提出设计一款高亚音速的对地攻击机。然而陆总师对次并不满意,他认为,中国的空中力量过于薄弱,对地机必须本身拥有不弱于战斗机的格斗能力。因此将强-5设计成一款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的对地攻击机,同时具备相当优秀的低空格斗能力。在80年代与巴基斯坦空军推销强-5III的时候,强-5III在模拟曾经在低空击败了巴空军的幻影-V,用战绩证明了实力。1985年,强5飞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对陆老的最高肯定。

除了强-5,陆孝彭在南昌飞机制造厂期间还设计了另一种对地攻击机——强-6,这是一款更大,载弹量更高,机动性更好的飞机。这款飞机居然有可变后掠翼的设计!这也算是我国航空历史上独一份了。不过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根本不足以制造出可变后掠翼的飞机出来,所以在80年时项目终止。尽管没有制造出来,但是仅从设计上来看,强-6的边条翼+可变后掠翼设计可以说拿到美国苏联也是毫不落伍的,假如真的做出来,在机动性上完全可以达到主流三代机的能力。

强-6 对地攻击机

陆老不光实际设计能力拔群,他也的理论功底也十分了得,非常重视飞行器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1980年,他发表了“用速度坐标法描述三度空间位流微分方程”论文,将查普雷金的二元流线函数微分方程引伸到三度空间。1982年,他发表了《后掠机翼的翼根效应》一文,提出了翼根旋涡区与非旋涡区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通过数学分析,求出了这条分界线的轨迹及翼根区的涡强分布。1983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跨音速学术讨论会上,陆孝彭发表了《论激波和极限线的关系以及二元翼剖面表面激波生成的条件》一文,对学术界长期有争议的二元跨音速流中极限线的性质,以及与激波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数学分析,为应用查普雷金特殊解求解复杂的气动力问题开辟了道路。这些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对于理论研究能力最为薄弱的中国航空,也是贡献颇丰。

陆孝彭总师和他的强-5


宣仔


和陆军里的59坦克一样,作为空军里的资格长老一般的强-5强击机(也就是对地攻击机)可以说是老当益壮,而且和美苏两国的攻击机不同,强-5可是可以当战术核打击飞机,因为当年可是扔过“狂飙一号”氢弹的,在设计之初将歼-6改成攻击机的时候考虑到要挂在半埋式战术核武器用来对付苏联的装甲集群部队。不过强-5是半路出家的并不是专门设计的对地攻击机,与其说它是对地攻击机,还不如说它是战斗轰炸机。


强-5是那米格-19的机体改的,由于技术还没掌握很多,所以不敢大改,只不过是改了个机头而已,和科班出身的对地攻击那超过5吨的载弹量不同,强-5的载弹量也只有1.5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超音速飞行,毕竟是超音速战斗机改的,如果按时间线来对比的话,强-5比美军的A-10和苏-25都要晚,和同时期的攻击机相比也还过得去,就是1.5吨载弹量的数据不好看。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A-10和苏-25攻击机长得比较像,而强-5长的和它俩不像,它俩的翅膀都是很平直宽大的。这样既可以拥有多的翼下大挂载,而且平稳的飞行更利于对地攻击,不过缺点就是不能超音速飞行。而强-5由于是超音速飞机改的,其小后掠角就是为了超音速飞行,不过超音速飞行对地攻击没有什么用。而到今天除了美苏两国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攻击机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往这个方向进行发展,反倒是像强-5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成为现在的发展潮流,无论是欧洲的狂风、俄罗斯的苏-34还是中国的歼-16,乃至美国的F-16和F-15都偏向战斗轰炸机这个方向发展,其科技树点得也可以说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洲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强5,60、70年代它是中国唯一有效抗击苏联钢铁洪流的前线航空兵武器!

强5的方案最早由赫赫有名的沈飞设计总师徐舜寿会同黄志千、陆孝彭提出设计方案,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于1958年在沈飞被下马!1960年,它再次由沈飞转往南昌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试制,同行的还有被排挤的陆孝彭总师等一行人。1961年8月,强5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再次确定下马,强5项目组仅仅剩下陆总师等12人!陆总师自己带着项目组人员扛着零件继续强5的研发工作!



1964年,强5机型终于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由于组装人员的自以为是,擅自更换钢缆导致原型机加载至98%时彻底毁坏!这次失败差点让强5面临第三次失败的噩运—中国空军果断上书中共中央力保强5—那个年代绝无仅有的领导机关力保试验失败机型的例证!这与贺龙元帅怒斥沈飞歼六质量太差形成鲜明对比!1965年,强5正式定型成为中国空军的强击机主力!它开始小规模生产装备部队,也开启了中国空用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军甩掉苏式螺旋桨强击机的序幕!1967年,空军党委下达了军用飞机投掷小型核武器的命令,但是,米格15比斯、米格17都不能达到空军的要求;最后,320厂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1970年8月1日,我兔历史上第一架可以携带小型核武器的战术攻击机在南昌试飞成功!1972年,强5甲甩投氢弹成功!1977年,‘’狂飙一号‘’核弹开启上机之路,可惜的是,1979年,强5甲增程型的任务结束;但是,拥有强5甲的中国空军对苏联红军坦克兵团始终存在震慑力:苏军的侵略预案中将强5甲的核攻击列为重大威胁!


强5服役之后,多次参加非亚国家的演习以及战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包括巴铁、缅甸、孟加拉等使用国对它赞誉有加,巴铁甚至在演习中用强5低空80米倒飞!孟加拉空军的强5用于边境巡逻,它对遏制孟加拉邻国非分之想起到了一定作用;








强5的后续发展令人叹惜:强六采用复杂的可变后掠翼没有解决结构超重问题,它的涡扇六发动机无法定型生产,斯贝方案又被洪都拒绝,研制最终不了了之;西飞的‘’飞豹‘’倒是接班强5,它被中国海军看中了。


熊style


强五强击机是由原南昌飞机制药厂在歼六基础上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单座双发超音速强击机,从1958年研制,1965年首飞,到2012年交付最后一架,是一款见证了共和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功勋战机。强五强击机有很多改进型号,其中强五甲是作为专门改装的用于投掷核弹的试验载机。改装后携带核弹的强五甲也可以作为一种战术核打击手段。强-5强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是第一款由第三世界国家研发成功的喷气式强击机,随着科技的发现以及对外关系的改善,中国和意大利,法国等欧美国家对强五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进,使强五强击机性能大幅提升,同时也出口到巴基斯坦,朝鲜等多个国家。随着中国航空工业飞速发展,强五强击机气动设计陈旧,机体结构老化的缺点不断放大,所以强-5的性能提升潜力不大。加之该机作战半径小,航电系统水平低,对地攻击的持续火力不足,所以被更先进飞豹,苏30,歼16取代,但强五四十余年对祖国的守护,必定会在祖国航空工业留下浓重的一笔!





我心依然76529695


“强5”是一款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对地攻击战机,该机型采用了当时较为主流的两侧进气布局,装备有两台喷气式发动机。并且当时借鉴了部分歼6战机的气动布局,使得“强5”在飞行时有着极高的跨音速性能。我国在提出研制“强5”对地攻击机时,当时的我国军队正处于战争中,所以急需一款能有效打击敌方地面目标的对地攻击机型。而原有引进苏联的对地强击机为螺旋桨式,面对日益恶劣的战场环境与敌方越发先进的防空武器,飞行速度极慢的螺旋桨式强击机已显然满足不了我国当时的作战需求,所以研发“强5”战机的计划就应运而生。


经过多年研制的“强5”战机
于1968年开始服役于我国空军,自从服役开始期间经过多次改进升级的“强5”战机,一直生产到1993年才正式停产,期间我国空军部队一共生产装备1000架以上。
“强5”攻击机是一款兼备对空截击与对地攻击作战为一体的多功能型战机,更是一款可以投掷“氢弹”的战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美“蜜月期”,我国的军工人员更是研发改进了搭载大量西方先进航电设备的最新型“强5”战机,这让这款飞机在整体的作战性能上一度得到质的飞跃。“强5”战机在上世纪一直是我国空军部队不可或缺的对地攻击力量。

直到现在,虽然我国空军更加先进的如:歼10C、歼20、歼16等等战机的服役,但“强5”战机依然还在我国空军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使命。现在我国空军部队装备的“强5”早已退出主力部队行列,不过在维持空军编制日常训练与最新型的“强教5”担任着为我国训练更多的飞行员这些方面,依然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余温。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