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被追捧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什么成了普通美国人?

中国曾经刮起过一股“刘亦婷热”,那时的家庭,几乎人手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刘亦婷俨然成了“成功的典范”,“学生的榜样”。她被媒体追捧着,也被千千万万的学生家长视为偶像级的人物。

刘亦婷的名气,不仅仅是因为她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本育儿宝典《哈佛女孩刘亦婷》。

《哈佛女孩刘亦婷》在当时是被奉为“圣经”一般的神书。书的作者主要是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她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母亲,怀孕开始就励志将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

被追捧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什么成了普通美国人?

她详细的在书中说到,孩子几岁会听话,几岁会算数,几岁会作手工,父母应该怎样陪伴,怎么引导,怎么教育。可以看出,刘卫华是一个及其自律,对孩子非常严苛的母亲。

虽然她在书中一直亲切地将刘亦婷称为“婷儿”,也表达过自己的母爱。但是,在我看来,她就是一个脾气查,要求严,目标高的虎妈。

想必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捏冰”的情节吧,刘亦婷的日记中写到“拿出一个鸭蛋大小的冰块,让我握在手中”“手心像是有小针尖在跳舞。”“我的手变成了紫红色,拿什么都觉得烫”一个小学生被家长施加这样的“教育,虽然美曰其名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却与虐童无异,我实在感受不到母亲给孩子的深深地爱。

还有一个情节,是刘卫华让四岁的刘亦婷折纸船,刘亦婷总是失败,让刘卫华大发雷霆。我在读的时候,明明是看到了

小心翼翼,瑟瑟发抖的刘亦婷,一遍又一遍地叠着纸船,却不能达到母亲的要求,被狠狠批评。

被追捧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什么成了普通美国人?

这样严格,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一定能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学生。

刘亦婷的高中时期,写了一篇名为《顿悟》的作文,文中写到,她在一次旅途中到了农村,看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惨状,有感而发,励志要让中国早日富裕。

被追捧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什么成了普通美国人?

现在来看,刘亦婷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经济建设。”少女时期的刘亦婷爱国之心,也是许多优秀中国青年的心境,刘亦婷和他们一样,是一个勤奋,有抱负,有理想的好学生。

和他们不一样的是,刘亦婷在高二有了一次访美的机会,访美期间,她住在了政府议员拉瑞的家中。拉瑞非常欣赏刘亦婷的高情商和能力,就推荐她来美国读本科。

拉瑞是一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政府议员,他的亲笔推荐信是刘亦婷申请哈佛的关键。《哈佛女孩刘亦婷》中,提到了拉瑞曾经为两个学生写过推荐信,都被录取。

哈佛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没有特长,没有SAT(美国高考)成绩的刘亦婷,能被哈佛录取,推荐信的作用,非常重大。

还有一个原因,刘亦婷所在的成都外国语学校被德瑞教育集团收购了大部分股份,由公立学校成为了私立学校,并打算创立国际班,这时就需要一名优秀的典范,为学校宣传。

正在备考哈佛的刘亦婷,就成了这个典范,她在外界和父母的帮助下,成功地申请到了哈佛大学,她的父母,写了《哈佛女孩刘亦婷》,让她的成长成了典范,让她成为了教育的“哈佛女孩”。

刘亦婷出国留学,为后人开拓了一条道路,留学热,越来越热了。与此同时,教育的商业化也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毕业后的刘亦婷,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在她的领域也是毫不突出,先后创业失败,最后成了秦岭资本的合伙人。嫁给了一个美国白人律师,成了美国中产阶级太太。

被追捧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为什么成了普通美国人?

刘亦婷并没有在后来“泯然众人”,她也许本身就不是顶尖的天才,只是某些方面的能力非常强,加上新闻界的推波助澜,教育商业化的需要,才让她红极一时,之后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刘亦婷的成功,是成功在教育界的风口上,有网友批判,她说为中国奉献,却食言,做起了美国太太。

我认为,刘亦婷不可复制的成功,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积极意义,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未来。

《哈佛女孩刘亦婷》书中的故事,打动过我14岁的时光,让我爱上学习,也一定打动过千千万万的家庭,为他们带去指引。

指引的不一定是正确的路,但只要有光,就能向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