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觉得给你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有哪些,并详细分享一下?

微儿美术


凡高的《星夜》印象深刻:修拉的点彩笔触启示凡高,发展长条条富于激情、狂野、跳动、不安然而又希望宁静的笔触,黄色成为其主打之色,那是阳光之色,便是在蓝色的夜晚,黄色的闪耀的星光点缀其中而散发珍贵的温馨与暖意,凡高带着草帽,总是在南方的烈日之下画着田野的景致,宇宙射线总是穿透其灵魂,借助其手传上帝的旨意。

无任是《星空》、《柏树》、《麦田》总是日月双轮转,大地的流转线条自然而有纹理,全然依心理历程而成,画成了凡高另一种传教的媒介,油彩里蕴含难以察觉的暖意,冷寂的蓝绿色也不例外,内心的迷狂让他更多的用厚重的油彩在平衡,那些安乐椅的题材如《凡高的卧室》《椅子》是预见本人将逝的怀念写照。

面对麦田,平庸的画人在画他所见,凡高则是以他温暖的阳光之色,画他的心潮逐浪,那个人是谁,农夫或者画家本人,也许两者皆是,画家与农民有何区别,一个在种草,一个有种色,凡高是这片艺术麦田的守望者,带有圣意与激情,远处含有冷寂之色的山峦在流露宁静的渴望,所谓岳镇而安者,人不总希望在动。

黄色的房子是文森特寄身的所在,蓝色的世界里总有温馨的港湾,阳光的色调在告诉观者是阳光画者内心阳光普照而成,是画者阳光心象在伸延,但人们在现实中受伤时,慰藉的良药在哪,安乐椅般的艺术品在起作用,凝视一番,心的魔障便会逐渐退却,温馨的油彩画会照亮你心灵的每个角落,唤起你天国庄严的圣象。





雷家林书画


《溪山行旅图》

原画

大学二年级学山水画的时候,第一次在画册上见到《溪山行旅图》的时候就被它的气势深深地吸引了。然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临摹,我是按照原画的尺寸(100cm*200cm)去临的,当时很有成就感,今日观之缺点甚多,不过今后可能也不会再有这么长时间去画一幅画了,也很难有学生时期的心性了,罢了罢了,只能观画聊以慰藉了。

笔者临摹作品

简单介绍一下,范宽(约950~1027)名中正,陕西华原人。范宽为人豪爽狂放且嗜酒好道,“以天合天”,“天地有大美”不受世事拘束也不爱功名,心醉高山茂林之间,这种性格其实是最适合创作巨幅山水的。其作品气魄雄伟,境界浩莽,墨韵浓厚,笔力鼎健,其画品极高,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是范宽《溪山行旅图》最突出的特色。此画给人感觉气势逼人,一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幅的三分之二,给人有巨大的压迫感,二是用笔用墨,他用雨点皴表现体积和重量感,构成了苍茫雄浑的气势。深深地冲击着观者的心灵,更使人产生无尽的凝思……

笔者临摹作品

作为范宽传世的真迹之一,《溪山行旅图》右下角树叶丛中有“范宽”二字题款,这还有个小故事。明清时期的著录里,没有提到画家的款印,几百年间,人们只能依据史料记载以及明代董其昌在画上的题跋来推测这幅画的作者为范宽。然而在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有定数,1958年8月5日,李霖灿从画的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

原画

“忽然一道光线射过来,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后,夹在树木之间,范宽二字的名款赫然呈现。”李霖灿在回忆录中将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刻化为了永恒。李霖灿指出,自己采用的是在考古发掘时最常用的网球法,才发现范宽的签字。

笔者临摹作品

山底下,是一条小路,一队商旅缓缓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马队铃声似乎也渐渐进入画面,山涧还有那潺潺溪水应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情画意在一动一静中显现出来。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又处于和谐之中。

笔者临摹作品

明董其昌也评此画为“宋画第一”!


最后谢谢朋友们阅览,欢迎大家讨论。


琅琊久石


本人是油画专业毕业,平时关注造型类的作品较多一些。我认为从网络媒介上看到的作品颜色及效果都有偏差,不是真实的状态,眼见为实,从看到的真迹原作来评价会比较适当。在看过的艺术作品中,目前印象深刻的有这几次。

1、在长沙的一个画展,展的是列宾美院的一些名家作品,一大批素描速写作品,足足看了一整天。有两张风景速写和一张素描女青年头像,头像是棕色索斯加粉笔画的,当时我看了三个小时。太震撼了!

2、在国博有一次关于鲁本斯的展,有一张鲁本斯的原作,展现出来大概8开大小,画的确实好。但印象最深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凡.代克的油画,凡.代克画的手是真的生动,太喜欢了。我认为那次的展览是我见过肖像作品中质量最高的。

3、中国美术馆展过一次前苏联巡回画派的系列作品,都是原画,每张质量都很高。

4、还有一次在北京三环一个地方展了怀斯的作品,也是非常震撼,一部分速写一部分蛋彩画,画的相当好。

附图:以下是四次印象较深的部分作品

图①②③是列宾美院的素描,第一张就是看了三小时的画;图④⑤是前苏联巡回画派的作品;图⑥⑦是凡.代克的作品;图⑧⑨是怀斯的作品











Yeadon


很高兴为你解答!个人印象最深刻的艺术作品有徐悲鸿大师的国画马。为什么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徐悲鸿画的马用墨深与浅的方式洒脱到位。重与轻的力度技术掌握的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画来的马,有神有力,栩栩如生,看上去就像千里马。给人视觉感受像“活马”似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徐悲鸿大师的技术,令人受益匪浅,难以忘怀。

还有一位国画齐白石大师,之所以能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齐白石大师最有名的画虾技术让人受益良多,真的佩服。齐白石大师画虾用墨潇洒自如,轻重力库准确到位,下笔快、准、狠。把虾以静画动,活灵活现,几乎把虾画活了。所以齐白石大师画虾作品是让我铭记在心的。

总而言之,以上两位大师都喜欢国画,然而他们作品都让我印象深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



艺术书画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齐白石的大白菜,大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毛驴。李苦禅的雄鹰。八大山人的山水和荷花。郑板桥的竹子。徐文长的牡丹,兰花,葡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乍启典的大公鸡。潘天寿的荷花和牡丹等等。



郑立书画


先说说中国的这幅作品《八十七神仙卷》,我排了三个小时的队才得见真容。很难得是这次央美的展览是全卷展开,所以前来参观的人真是乌泱乌泱的。当我看到真品时,确实被他描绘的盛大场面所震撼。《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人物为主题,描绘了天庭朝会的盛大场面。画面中绘有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十位神将,七位男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一百八十七个人物形象重叠有序,安排得错落有致,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是经典的中国散点构图方式。画作中的线条长短不一、虚实不定、曲直相间、抑扬顿挫,真可为“气韵生动",见大唐白描绘画之风彩!背后曲折离奇的故事更是令人称奇,如此巨著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我能见到整幅真迹,也算三生有幸了。《八十七神仙卷》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再聊另外一幅是我前两年去荷兰阿姆斯特丹,专门去了梵高博物馆,看了很多梵高的真迹和资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向日葵》,不是《自画像》,而是那幅《盛开的杏花》。我非常喜欢这幅画,站在原作面前静静的看着,春日水蓝色的天,朵杏盛开,一片片薄薄的粉白色是那么纯洁,没有一丝邪恶。虽然笔触仍是梵高那熟悉的笔触,但让你感到的是宁静与平安。完全不像他其画带给大家那热烈,奔放,癫狂的感觉。而当时的梵高正在巨大的伤痛中,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猛烈的亢奋和精神错乱。为什么那时的梵高能画出这么温馨和谐的画呢?因为他的弟弟提奥有了一个儿子,取名Vicent Willem(文森特 威廉姆)。梵高知道后开心的不得了,于是他画了这幅杏花作为贺礼送给自己的侄儿。这预告新生命开始的杏花,代表着梵高心中人就留存着对安宁祥和,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这幅画的尺寸算是梵高作品中比较大的,离远几米看更有一番感觉。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体验一下梵高这幅《杏花》,非常非常特殊不一样的感觉!




犀犀牛老师


作为中国画的忠实粉丝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艺术品就是中国画了,中国画分三科山水花鸟人物,每个画科都有很多作品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以后涌现了很多山水画大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而给我留下深刻的有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唐寅(落霞与孤鹜图)清石涛(山水清音图)。

花鸟画到唐代形成独立画科,五代逐渐形成工笔和写意,工笔有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宋代赵佶(瑞鹤图)写意有明徐渭(黄甲图)清郑板桥(竹石图)现代齐白石(草虫)

人物画的高峰在唐,特别是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梁楷(泼墨仙人),现代蔣兆和(流民图)

中国画发展至今经历几个时期的变革,造就了很多出色的画家,也创造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品。











南轩主人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艺术创作者无不在寻求这样的境界!哪个是印象最深的艺术作品?常常人们都会选在中外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作品,突出的艺术大家!滚滚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能洗尽铅华站在艺术高峰的真的是凤毛麟角!但我们真的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吗?真的能体会作者的心态吗?他创作的历程到底是什么样的?有的只是在作品上反复推敲推断而已,其实我们不了解的除了作品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很多!那又何谈印象最深刻呢?其实鄙人拙见,若是自己是创作者,能让我们从一定的经历中,甚至痛苦中得以解脱,得以慰藉,能在一个瓶颈期得以突破自我的作品,就是印象最深刻的,它不一定是人们心中看为完美的作品,但绝对是自己心中最宝贵的,其实付出了心血的创作,当然也是最满意的!



紫砂艺术东篱先生


最震撼的张照片,马路上正在行走的人们没有想到,仅仅几分钟,一架客机坠毁在城市的高楼之间,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和伤亡。



寻贪欢


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法国雕塑家罗丹作品《思想者》震撼世界!之所以作品伟大,是有些不凡之处的,作品是肌肉健美裸体男性托腮在思考!他的独到之处就是留给人们空间去想象,让观者去遐想他在想什么!想世界,想人生……

我们在生活艺术创造中一定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产生互动性,才能感染打动观众,维纳斯的断臂、蒙娜丽莎的微笑、张大千的泼墨山水,齐白石老人作品的留白无时不刻让观者去想象这里添加或者那里减少一些东西!从内心感觉到了参与了作品的设计,艺术美就在相似与非似之间产生。书法、陶艺,民间的根雕都是以半抽象形式去触动人们的心灵!观者有份,就是创造的成就感无形之中赋予了人们,使大家更爱艺术!

太完美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作品,我们要有工匠精神,去做艺术家!而不是有艺术家的思维去做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