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本文作者陌上花开,为家长一百的知名牛娃家长,多年资深版主和家长群管,在活跃100核心群氛围、维护群管理、无私答疑解惑方面,贡献累累,声名显著。

注:个人观点只能参考,不可照搬。以下文字有删节。

小学篇

普通学校pk好学校

环境的影响有多重要

首先回看孩子小学的学习生涯,我的结论是:小学阶段,真的是没有任何择校的必要。

孩子是家里的独子,一家人围着他转,极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谢天谢地,孩子从小性情和善,懂礼貌,守规矩,乐于分享,能团结人。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上一所所谓“好学校”。苦于“不对口”,我们上了“对口”的一所“普通小学”的“快班“。“普通学校”的孩子们普通,其实也就普通在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超前教育。但是这些孩子大都性格憨厚,没有过早习得大人们的勾心斗角,他们表现的是人最为本来的童真与善良。对我家孩子而言,正可谓“物以类聚”、“如鱼得水”。

孩子学校一共只有三个班,一班二班是所谓的“快班”,三班是所谓的”普班“。

我们在二班。学校要求快班的孩子中午必需在学校用餐,而我们住得离校近(过马路就到),家里有老人照顾孩子生活,觉得没必要中午在学校吃。于是把孩子转到了三班。没想到三班的班主任隔三岔五地换!原来三班其实是作为学校接收”暂时过渡“老师的”试验田“。

于是孩子的恶梦也开始了:今天孩子回来说老师又换了,明天孩子回来说有同学在他不在的时候往他水杯里下东西......大骇之下,想把孩子转回原来的二班。但是就在我们当初转出二班的时候,有许多孩子从普班转到了二班,二班已经爆满了。校长亲自把我带到二班去看,班里多一张桌子都不可能放得下了!

迫不得已,我们只好"找关系”不惜交纳一大笔所谓“择校费”,把孩子转到了一所“好学校”。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我认为既然很多人认为“好学校”好,必然有它的道理,另一方面还是因为那所所谓“好学校”几十年前也是我的小学母校,自己对它有相当的感情。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谁知几十年过去,物既不是,人也大非。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当我办好转校手续,到马路对面的普校办最后的交接时,老师们都很是不舍,我知道他们都很喜欢我的孩子。

一班的班主任对我说:”您怎么不把孩子转到我的班上来呢?我几想带您的孩子哟!可惜没机会了!“我一时蒙了!是啊!二班回不去,我怎么没想到还有一班?!人在六神无主的时候,居然会犯这种低级得可笑的错误!可是转学的手续已经办妥,一切都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当我们满怀对新的学校生活的向往,来到这所”好学校“时,谁知命运给我的孩子又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该校的一名常务副校长一再对我保证,我孩子要去的这个班绝对是”学校最好的班“!但是从这个学校老师甚至保安对家长的态度,我就已经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也许这所所谓的”好学校“平时看得上眼的都是大神级的天朝人物吧......后面孩子的待遇也不想多说了:同样是隔三岔五的作业本莫名其妙地被人撕一部分,书包被人灌水,班上这个山头那个山头......一时头都是大的!孩子整天处于郁闷状态,对家长也明显产生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一次在饭桌上孩子甚至把碗重重一摔,含着泪愤愤地说:自从我转到这个学校,我哭得比笑得多!这句话强烈地震撼到了我!以我孩子温和的性格,从他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但是我们却无可奈何!毕竟对于孩子当时的处境而言,我们是有很大责任的!

我们别无它法,只能以劝导孩子为主,无非是那些老生常谈:什么”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困难是暂时的,你要向前看“,等等等等......好在孩子慢慢地在劝导声中平静下来,班上也有几个类似处境的孩子,他们很快团结在一起,相互扶持,艰难渡过了那段小学生涯的后半段时光。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如今回过头来冷静地分析我们小学阶段所犯的错误,一是在孩子转回“快班”的时候处于典型的“病急乱投医”状态,甚至没有想到还有个一班!二是对将要转入的学校了解不够,未能全面了解学校各班级的老师配备(话说回来,又有几多家长事先能搞清哪个老师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多数仍旧是撞大运似地乱撞了。好老师撞到就撞到,没撞到就只能自认倒霉或者赶快另想办法了),对学校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认知状态。

名校的名声,实际上还是反映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那所所谓”好校“,也是我本人儿时的小学,学校招收的基本上是军队子弟,他们相对普通家长而言,对孩子的教育可能更加重视,仅此而已! 小学阶段,学校老师水平都差不多。

所谓普校也有“好班”,“好班”也有“好老师“;所谓”名校“也有差水平的班主任,一但被孩子遇到还不如让孩子待在”普校“的”好班“里。中途转学是大忌,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中途转学。

因为你要转入的那所小学,它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已经形成了各种自己的山头,你作为一个中途”外来户“,受到各种排挤是很有可能的,关键在于班主任允不允许这种东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决定了这个班集体的风气。

回望孩子的小学阶段,我们得出的教训就是:小学阶段实在是没有必要择校,择校不如择班!

初中篇

在外初的蜕变

很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我的孩子是所谓”牛娃“。其实在我眼里,他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孩子,除了有一个东西可能比一般孩子要强些,那就是英语。

语言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它有它的关键期,越早越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和孩子的妈妈是把英语作为一门技能性的东西来教他的。

在他还没明白英语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已经把他引入了它的大门。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新概念》全国英语大赛A组的全国总冠军了。这样孩子的初中自然而然地,外校就成了他的目标。

因为社区的朋友有五年级就上外初的,所以到了孩子五年级的时候,我们也想让他去试试。一方面我们有一定把握,另一方面孩子也想早日脱离那个令他痛苦不堪的环境。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那个时候报考外校需要学校配合出证明资料,可是当我们去那个所谓“好学校”请学校帮忙出个证明(仅仅证明孩子是那所所谓“好学校”的学生)的时候,学校却以孩子不是毕业年级为由一口拒绝了我们的请求,任凭好话说尽(后来我们意外地得知,对他们班另外的学生,他们却大行方便,不知道能不能叫无耻)!

无奈我们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头找孩子的“普校”帮忙。没想到我们早已离开二年的“普校”对我们依然热情有加,没提任何条件,欣然应允,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二个学校的反差简直太大了!可惜的是孩子太想早日脱离那个令他痛苦的环境,这一年的考试发挥不够理想,以几分之差失去了这个机会。

2012年的外校,每年的学费(也可能叫做“择校费”)都是一万,再加上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的费用,杂七杂八三年下来没得个七八上十万是打不住的。作为工薪阶层的我们,也觉得压力有点大,原本是没有打算去读的。

当年武汉大学附属中学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想去的地方,同时也是江城为数不多的可以通过考试选拔学生的学校,而且它没有那笔“择校费”。(当然,我们从外初毕业后,外初也取消了这笔费用!后面的外初学生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们同时报考了武大附和外初,当二所学校的录取结果都出现在面前时,我是偏向于孩子去读武大附的。但是家里其他人不同意,七大姑八大姨讨论后,决定还是上外初比较好!这样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武汉外校初中部。

外初的理念在我看来有点像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李校长灿烂和煦的笑容似乎每时每刻都挂在她颇带亲切感的脸上,王校长成熟男性的严肃却并不会让你感到害怕,班主任是位尽职尽责的青年女老师,很快与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这一切与原来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同!原来的环境中,不光是孩子感觉到压抑,就连我这个家长,当我每次不得不去见那些人时都感觉到闷得慌!在孩子原来的环境中,那些人永远都是一副似乎你欠着他几百块钱没还的模样,无一例外!现在好了,孩子久违的笑容与自信又重新回到他的脸上。我十分庆幸孩子在这里终于又恢复成了一个阳光快乐的男孩!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外初不光是环境宽松,孩子们的各种机会也要比别的学校多。除去前面提到的各种社团,别的学校为了出成绩,很多所谓“副课”,都被学校生生砍掉。但在外初,孩子们不光照上不误,并且老师并不是敷衍地应付,而是认认真真地教,用心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对孩子们而言,是比学习本身更为重要的了!

高中时期我儿子就是凭借在外初被任科老师培养出来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就是要对得起我的生物老师”,一路自学,拿到了生物省一的奖项,为后来的大学自主招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是后话,暂不多谈。

除了副课照上不误,外初每年一度的出国游学也会极大地扩展孩子的视野,为孩子将来的发展铺垫出一条五彩的路。除此以外,外初每年与新加坡合作的莱佛士项目,也会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总之,在这里,只要你肯努力,机会是不会少给你的。人在快乐的时候总会感觉时光飞逝,孩子在外初的三年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在外初的三年中,四百多名孩子,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年级前二百,偶尔甚至会到年级前五十,但在中考时,听老师说我们这一届在搞什么中考评卷改革,孩子遭遇到了学习中的“滑铁卢”......这是后话了,放到后面有机会再谈。

总之,回望初中阶段,我总结的经验是,能够择校就择校!因为武汉的各个初中实力水平相差有点悬殊,优质初中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高中篇

艰难的择校和自招之路

2015的中考,听说恰逢武汉市的什么中考阅卷改革。实话实说,每逢什么“改革”,我们就要背时。好似冥冥中注定!考前学校专门联合外高为我们外初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打气,给我们分析形势。这些分析也非常实在,我们平时成绩基本稳定在年级中上游,最差也没掉到过二百多名以后,好的时候甚至考到过前五十名以内,所以对能够顺利考上外高还是有很大把握的。

但是,中考的结果我们还是成了滑铁卢之役。孩子的语文成绩出奇地低。

听说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上帝在关上门的时候,必定会给你留下一扇窗。

在中考制度上,由于外高属于提前批,所以即便我们考砸了,也不会影响到后面的批次的录取。当初我们为了避免在万一出现这样的困境的情况下束手无策,所以先与另一所省重点签过约。

虽然后来这所省重点有点变着花样地履了约(签的是快班,实际上学校事后把快班扩大化,真正的快班其实只有一个),但孩子总归有了一个兜底的学校,不然我们会直接掉到更低一个档次的学校。

再一次说明了初中择校的必要性!所以从初中开始,能够择校的,还是有必要择校的。除非你的孩子非常优秀,完全不受初中教育的影响。我孩子有个在语言培训机构多年一起学习的好朋友,高我们一届,当年考外初的状元。虽是考外初的状元,但他初中却没去上外初,而是上的一所大学附中,中考去了华师一,最后保送去了北大。但这种孩子毕竟是个例。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高中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了。因为中考的“滑铁卢”,我们“滑”出了外校的队伍。在我们最为失落的时候,我们接到武钢三中抛来的橄榄枝。

据说钢三是以数学竞赛为强项,他们拥有全省最强的竞赛教练。因为离家太远,而且更为主要的是我家的孩子数学据我们的估计,他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途。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数学并不是他的强项。所以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束橄榄枝。虽然我们没去钢三,但对方在我们”落难“时的这个电话,会让我们永远感激!

现在回过头来回望,冥冥中每个孩子都有适合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真正的牛娃毕竟只是少数,牛娃看看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去强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但是,所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孩子小的时候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真龙天子”,自视不晓得几高,越到后来越会发现,“牛娃都是别人家的”!现实往往让这些人碰得鼻青脸肿。在社区泡了这么多年,这些东西司空见惯!谈及学校,必哈北大清华;谈及孩子,必涉高分牛娃。孩子哪怕成绩非常正常,仅仅只是因为跟那些“牛娃”比较起来差截距离,就自惭形秽,不敢多言。

我们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资质一般的孩子,包括我的孩子在内。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在我们当前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从总体来看,学生阶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是”数学“和”物理“。如果您的孩子刚好属于这二门功课的强项,那么恭喜您,您的孩子已经先天就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地位了。否则,只能老老实实地跟着大部队长征了。在众多成绩中不溜秋的孩子当中,您想在高考的疆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那么当您一踏进高中的门槛时就好好”算“一下,将来您一定是不会后悔的。

在我们当下的教育制度中,高中的孩子的去向有一部分是所谓的出国党,他们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通过各种竞赛,或者你在高中阶段在年级的排名靠前,拿到高校的优惠条件。如果竞赛成绩理想,那么他们就会直接拿到名校的入场券,也不需要参加高考了。如果竞赛成绩稍次的,或者在年级排名靠前的,他们也需要和大家一样参加高考,然后在高考后再去参加高校的所谓”自主招生“及其这类的考试,根据你的自主招生的成绩来决定给你什么样的优惠条件,然后根据你实际的高考成绩一并决定你能不能上理想的大学或者上什么样的理想大学,这就是所谓的”高校自主招生“及其类似的新途径。

随着近年自招的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敏锐地察觉到实际上这是给了这些参加自招的孩子在高考的路上多上了一道保险绳。如果你家的孩子成绩中等,按你家孩子的水平可以上个一本,你如果拿到了自招的优惠,那你孩子说不定就可以上211甚至是985都不成问题了。我们知道高考时一分压一大批人,高校自招一降就是二三十分,甚至直接降到一本线,这样的机会白白放弃是不是殊为可惜?

如果想参加自招,一进高中甚至更早就要开始规划。如果等到高二高三基本上就没什么戏了。因为那时你再准备已经来不及去拿这些自招时需要的东西了。目前高校自招承认的竞赛主要有数、理、化、生、信息等,数理化生基本都认,信息竞赛要看各个高校自己的规定。但是问题来了:目前我市并非所有的高中都有竞赛教练。除了华一、二高、钢三、洪高,别的学校你根本找不到竞赛教练!这就是高中为什么要择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实在找不到生物竞赛教练,想要通过竞赛拿奖过自招,儿子只能通过刻苦自学这华山一条路了。回望那个时候,有时是我们大人一二点起夜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房间还亮着灯光。后来问他为啥只对生物感兴趣,他说他要对得起他的初中生物老师!就这!由此可见一个老师可以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

武汉“非牛娃”的12年学习之路,心酸真实,苦尽甘来

由于学校没有生物教练,对竞赛至关重要的集训信息一开始一无所知。然后这种集训一次五千,暑假寒假各一次。再然后是初赛、复赛。复赛之后的某一天,我们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很高兴地祝贺孩子拿到了生物竞赛的省一。他说孩子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清北的门...问题是我们依然找不到竞赛教练!接下来是三千大洋的省队选拔,很可惜我们竞赛的脚步只能迈到这里了。清华北大只能是遥远的一个影子了......

虽然没能进入省队,但省一的奖项可以让孩子在高校的自招中免掉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阶段。这一方面避免了笔试时间与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冲突,使孩子能尽可能多地参加各校的自招考试,另一方面让孩子直接有了保底学校,可以以较为轻松的姿态进入高考的准备了。

填志愿的时候儿子觉得厦门大学虽然教育质量很好,环境也非常优美,但考虑到今后的就业实际,纠结了好久,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儿子很懂事,为了将来的就业出路,他甚至把高校的食品专业也填报上去。至于具体填报的学校,现在还不方便交待。前面说过蛮多次,我们并不是所谓的”牛娃“。所以才要费时费力地想拿到自招的机会。高考分数出来后,如果没有自招,我们的分数越发不中看。但它与孩子的真实水平还算符合,我们也表示知足。回望高中过程,你会发现高中的择校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关键的。江城的九大名高,特别是华一外校这类的学校,它们给学生的机会要比别的高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的结论是:高中尽其所能地择校择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