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什么理财是不能碰的最危险?

理财迦


我经常和朋友们说银行高于6%的理财是有风险的,有亏损本金的风险,大家不要购买,我们普通人购买4%-5%的理财产品就可以了,这是属于低风险产品,以前也就是银行俗称的保本产品,后面国家不让用保本这个词出现在银行的销售中。

高于6%的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不是我说的,是我在银行的亲戚告诉我的。

那么普通的4%左右的理财产品为什么说是低风险,银行的商业贷款也就是7%-9%点左右,每个银行都会有优质的客户,银行能给我们4个点利息,肯定要赚的比这个还多,所以这些钱赚回来的概率很大,而且银行还会躺赚4个点左右。

那么6%的利息为什么就风险大了,银行不会给我们白打工,普通的商业贷款已经满足不了银行支付我们这些利息了,那么只能去寻找更高级的项目,大家都知道,投资是有赚有赔的,所以6%以上的项目都是中高风险项目,损失本金的概率也是一点点增加的。

最典型的就是以前借贷平台刚流行的时候,是有银行的资本进去的,借贷平台给银行的利息是10-13个点,所以以前6%以上的理财产品很多,银行也是躺赚6个点左右的,而且这部分不可控的风险很大,后面出事的很多。

银行也会销售一些高风险的东西,比如基金,证劵公司的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等等吧,这里面的风险很大的。

现在全球都是降息刺激经济,4%的理财产品后面会不会还有很多都很不确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只建议购买4%左右的理财和国债,安全,风险低。对于其他的产品还是不建议了。

大家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银行用我们的钱去赚钱才可能给我们利息,利息越高我们承受的风险越大,银行不可能给我们白打工吧。


投资新势力


总结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陷阱,大概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过高利息的理财不能碰。

多少利息是过高呢?

有几个判断标准:

一个是根据个人的本金和资金使用期限,结合一般银行的理财收益率,进行判断。

比如说一年期的10万元理财,大多银行给出的收益率是3.5-5%,那么超过5%以上就要引起警觉了,达到8%以上就属于危险的投资了。

二是根据投资的风险程度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投资于股票、期权、期货的杠杆率较高,收益高风险也大,但收益再高,也是有上限的,因为正常的理财是要有风险控制的,不可能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放弃风险考虑。高风险投资同样也是8-10%是警戒区,超过10%就是风险区。

第二,非正规渠道的理财不能碰。

非正规渠道就是指民间借贷、P2P、非法集资等,没有正规的第三方投资平台、没有正规的第三方投资担保平台,没有正规的投资资质的平台。这类平台的投资往往风险大、投资对象属于较为次级的借款人,信用度更低,很难保证资金的安全。有的平台本身就不合规,有揽储跑路的嫌疑。

第三,有贷款性质的理财不能碰。

贷款性质的理财不太好区分,往往包装得很善良,但是实质上就是网贷、套路贷,先是从理财者手中获取资金,再以高利贷形式借给贷款者,很多贷款者并不自知。这种理财具有很大的诱惑和欺骗性,不容易辨识。

第四,有所谓高人指导的理财不能碰。

所谓荐股高人、期货高人、理财达人。。。都是伪科学人种。有高人指导这种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包括所谓高人有内幕、是内行、懂投资,这么厉害的人何必去找你这种闲散资金,不是骗子也离骗子不远了。



(家族财富密码: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教你一个小方法识别理财里的最大骗局:那就是看收益回报率!

关于投资回报率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分辨出你的理财到底是有风险,无风险,还是骗局!

(1)国债回报率4%,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也这水平。

(2)打理社保基金的就是只能赚不能亏的高手,长期年化是8%。

(3)社会各行业平均回报率8%,这也是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经常使用8%来折现的原因。

(4)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超过15%的只有10人,年化超过10%的有60人。

(5)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只有1人他4年年化21%。

(6)巴菲特年化22%即60年回报15万倍,78年544万倍。所以重要的是早做、稳赚、活久。

我的观点:

也就是说,普遍在4%-6%左右的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

而在8%-12%左右的理财产品都是高风险,并且很容易损失你本金的;

对于那些保证你15%以上的理财,基本都是骗局;

试想一下一个职业基金经理人的年化收益才15%左右,巴菲特的年化才22%左右,哪个理财能够保证比他们更稳定,更厉害,更持久?如果有,那基本都是坑!

所以,对于4%-6%的理财,你可以尝试;

对于8%-12%的理财,你可以冒险;

对于15%以上的理财,不要相信!因为能够获得15%以上收益的基本只有靠自己投资而来的,绝对不能靠着别人获得,这样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基本都是“你盯着别人低利息,而别人看重的是你的本金!”

⭐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财经和投资背后的真正逻辑。谢谢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琅琊榜首张大仙


亲身经历过p2p暴雷,大概投资了三个月,收益率大概10%左右,首批投进去的钱回本了,之后觉得这个收益率挺高的,而且还不需要怎么管,然后又投了一批钱进去,然后公司就暴雷跑路了,钱到目前已经一年多了还没追回来,所以不能碰p2p理财,我所选择的p2p单位也是在天眼网上排名较为靠前的公司,无论是公司的银行对接,风控,还有借款合同等都非常详细,还有上市公司的担保,但是说暴雷就暴雷,也没有一点说法,基本上p2p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 这种p2p公司随时会跑路,老百姓除了报警也做不了别的事情,只能期望警察可以追回部分财产,所以这种收益率这么高,躺着赚钱的大家都不用去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


大肉天天吃


理财深入人心,现在这个社会所有人都知道理财,都希望自己的财富增值。那么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除了各种理财产品,银行的,互联网的,支付宝的,微信的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究竟哪些理财产品是不能碰,是高风险的,我们归纳一下:


第一,信誉背书

我们在理财的时候,第一件事要看,是什么单位,什么机构出品的理财产品,是我们国家的国有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还是私人银行。那么国有银行自然有国家信誉,做保证,说的话,键的条款和合同都是真实有效的,我们不要选择一些信誉背书特别低的公司,企业甚至个人去理财,风险会非常大的。

第二,高利息

我们现在的无风险利率在5%左右,如果超过10%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道理很简单,风险越高,利润越大,风险越低,利润越小。就是我们平常一定要注意,我们不要贪心。因为我们一旦贪心,就会进入了骗子的圈套,他看上是我们的本金,而我们还在看上那一点点利息,就很容易理财失败,血本无归。

第三,产品不合理

社会上有非常多的公司。做了一套理财产品,意思就是让我们的钱去投资某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比如。很多投资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主要的题目就是拿我们的钱去投资即将上映的影片,获取大的收益,用这样的噱头和产品来蛊惑我们普通投资者,这些产品都是没有经过国家认证,国家验证的产品,我们要提高警惕,这些理财产品是不能碰的。

第四,网络理财

大多数网络理财公司,都是不能见面的,仅仅凭网络的汇款转账,页面的数据能看到我们的资产,一旦服务器崩溃,那么我们的资产就会大受损失,比如资金盘。那么有非常多的资金盘。其实就是自己做的一套系统,我们在系统里注入资金,每天虽然看见我们有了收益,但是他都是数字,能到我们账户的几率很小。所以骗取了非常多的人。

总结一下:理财的观念,虽然深入人心,但是我们要抱着一个合理的获取的态度,让自己的财产平稳而前进,不要冒险,一旦本金亏失。后悔莫及,我们更要相信有信誉的机构。虽然利润低,但是呢,稳定而安全才能更长久。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白手起家创业20载。主营餐饮,投资,教育(演讲学院)。新开专栏《财商秘术,领袖思维,业绩倍增》。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伟说


个人认为最不能碰的就是形同“庞氏骗局”的理财,这类产品的特点是违背市场正常收益率,不披露风险、无风险揭示、平台小众等。

理财产品的风险

国债和存款可以视为无风险,但是理财产品没有这二者的安全性,根据产品风险特征,一般理财产品的风险分为五档:

  1. R1级(谨慎型) ,一般由银行保证本金的完全偿付,产品收益随投资表现变动,且较少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2. R2级(稳健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但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

  3. R3级(平衡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4. R4级(进取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
  5. R5级(激进型) 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极大,同时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

那么一般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都会对风险等级进行披露。无风险揭示的理财产品我认为很危险。

什么是合理的收益率?

不得不说,很多平台小众的理财产品之所以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就是因为其承诺的收益率很高,且在一段时间内能予以兑付。于是不少人明知有风险但仍然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最终很多人因此受到损失。

值得参考的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告诫投资的过程中提示的风险警示,“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存在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要积极提醒,积极举报,让庞氏骗局无所遁形。”根据这个范围对收益率进行估量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我认为曾经暴雷的理财产品最好不要涉及,比如P2P平台,其实有部分P2P产品也是受到认可的,但是如果足够谨慎的话,就要从之前的风险中吸取经验。

希望大家都能远离风险,取得不错的收益!


金融逐梦人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财的风险和回报比不合理是最主要的识别理财风险的方法。

1,保本理财。

其实现在已经不存在保本理财了;银行销售的理财根部没有保本的说法了。一份保本的理财什么样的回报率是安全的呢?

银行定期存款可以理解为无风险,收益率在年化3%+,各大银行揽储的成本在不断的增加;笔者当地的村镇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能够达到5%+;但这一类小银行的稳定性就不如大银行。

去年全国暴雷最多的是P2P,不论是网络上的p2p还是我们身边的p2p公司给出的保本回报了都很高;百分之10是常见的;笔者身边的p2p公司甚至可以给到20%的年化收益率。

但是我们看结果是什么?全国的p2p暴雷严重。

也就是说保本保息超过定期存款利息的都有风险。

2,风险理财。

笔者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做资管业务;金融市场中风险和回报率的比例1:1是合理的。

也就是说一个期货账户的风险值是本金的30%,那么这个账户年化的收益了达到30%以上就是合理的。

很多朋友同我咨询资管业务,从来关心的都是盈利率,没有回问风险值。

其实投资理财一定是风险先行;在了解了风险值之后再看盈利率决定是否可以投资。

总结一句话:如果一份理财产品只跟你讲收益率,不跟你风险值,那么这份理财是不能买的。


外汇期货股票全职交易员,资管团队创始人。欢迎留言交流。


八位数花园


不能碰的理财大多是P2P理财,一般都是通过app推广,看不到摸不着。收益比各大银行利率要高,让人忍不住去尝试。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现在各大银行理财利率都是下行趋势,非保本理财大概在4.1%左右,而某P2P理财高达7.2%以上,这时候就得打问号了。

不懂炒股,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又是金融小白,还是把钱放银行,找个看的到摸得到的还给利息的地方。毕竟创造财富不容易,得想办法守好财富啊!

在平时生活中,多积累经验,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样我们心里有个红线,不管是什么理财产品能够判断,识别风险,就不会入坑啦!


谷小河


很多人说是收益率,收益率越高越危险,真的 是这样?其实也不是。

之前就有人曝光过,银行的某些理财,收益率很低,但是最终也血本无归。为何?银行内部人捣鬼,把这笔钱投入了非正规渠道里了。

当然这是很极个别的案例,银行渠道相对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但有些小银行存在一些飞单的现象,这个一定也要注意。

而非银行渠道的理财,即便收益率很低,也要仔细甄别,有些人现在开始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把收益率压低一些,但是比银行高一些,让人以为风险不大,其实也是一种骗局,比如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定要小心。

除此之外,我之前也写过一篇理财骗局的,再次给大家分享一下:

项目融资骗局
很多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利用各种项目融资进行敛财,比如投资什么高科技项目,房地产项目,还有拍电影等等,记住,这类高风险投资,一般人很难辨别真伪,就记得一条,好项目现在有的是大资金投,你这几万块,好项目是看不上的,能找到你的,自己想吧。
非法投资平台骗局
食色性也,现在很多骗局的开头都是利用微信美女来进行接触,这里面水太深了,有些是做非法投顾的,有些是做非法现货交易的,有些是卖茶叶的,反正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记住,非正规平台的投资,一定要远离。
拉人头理财骗局
这其实是传销的变种,利用网络,进行发展下线,拉的人越多,你的收益越高。不少都打着金融互助之类的名号。之前几年也是很多,很火,最近了解的不多。
原始股,新三板骗局
这类骗局也很多,股权投资,还是那句话,你没有风投的风险识别能力,就不要碰这类投资。很多公司,你如果没见过,仅凭资料就投资,那就太草率了。就算见过,也容易被骗。

投资诱惑实在太多,希望各位不要上当受骗。

如今大额定存收益率还可以,4%左右,凑活着投吧。


赵冰峰财经


如果单纯的从理论上来讲,以2020年的实际操作数据为例,较低的准入门槛,并且年化收益率超过8%甚至12%以上是基本上是比较危险的,这种理财产品能不购买就尽量不去购买。因为我们看到年化收益率超过6%以上是具有亏损本金的风险,而如果投资门槛很低,年化收益率超过12%以上时一定要慎重投资。

还有就是施加了高倍杠杆的理财产品最好也是不要接触,因为它的风险性实在过高。高倍杠杆的理财产品市场上确实是有的,并且是一些金融衍生投资,除了商品期货之外还有一部分的虚拟货币投资也是市价的高倍杠杆的,这部分的理财同样要慎重。


最后再讲一个比较小众化的理财方式,数字货币理财,同样是要谨慎参与。在当前以比特币为首的虚拟数字货币中,有一种理财方式是钱包理财,将你手中以人民币或者美元购买的比特币,包括一系列的其他数字货币存放在特定的钱包中,给予你年化率高达8%以上的收益。结果跑路的数字储蓄钱包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