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什么意思?

春晚倒计时1984


过去农村有很多规矩,尤其是红白喜事更加马虎不得。如果有人破坏了规矩,会让主家觉得认为是无礼的表现。

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寿不送烟

今年,有书君舅舅过60大寿,亲朋好友自发的送来了鲜花和蛋糕等,也有人包个红包给舅舅。

表哥从长春开车回来了,一下车就抱着一捆香烟,笑容满面地直奔老爷子去了。

“爸,儿子就知道您老好这口,看看,我给您给买了四条高级香烟。”

大家齐刷刷地看着表哥,我刚要开口,谁成想,舅舅举起拐杖就向表哥发打过来了。

“你这个混账东西,你啥时候送烟不好,偏偏这时候送?你这是触我霉头是不是?”

表哥一拍脑门,大呼一声:“哎呦,老爷子,我错了,我错了,马上拿走,瞧我这记性!”

原来在农村,红白喜事都有很多讲究。其中“寿不送烟”就是一个禁忌。

曾经有一副对联: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意思是买了香纸烟火,是敬献给天上的神仙和幽冥界享受的。

老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大好日子,有人送烟,这不是诅咒他早日“升天”嘛!

在庆生当天,送烟那可是大为不吉利的。

还有一种说法,烟同“奄”,烟是用来吸的,吸烟、吸烟就是“烟烟一吸”,那么就等同于“奄奄一息”嘛,这就是在诅咒寿星大限已到,命不久矣。

而且烟跟“怨”和“冤”有谐音,也是不吉利的字眼,应该避讳的。

老话常说“入乡随俗”,不管是什么说法,人们在老人生日当天,都要让老人感到快乐,不能犯了禁忌。

二、丧不后补

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有个”丧不后补”的风俗。

什么叫“丧不后补”呢?

过去谁家老人去世了,都会发丧。

古人尤其讲究丧葬文化,发丧是有很多禁忌的。有书君在这里暂不细说。

今天说说“丧不后补”是怎么回事。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都一直保持着“死者为大”的观念。

如果有人故去了,亲朋好友、街坊四邻都会前去吊唁,送故去之人最后一程。

人们为了表达对故者的尊敬,有的送个花圈,有的送些纸钱,还有的会随个份子。

然而,总会有亲人会由于某些原因,赶不上吊唁,错过了吊唁的时间。

大多数地方都有个风俗,如果错过了吊唁时间,就错过了,千万不要出殡了以后再去补礼,这是大忌。

为什么会犯忌讳呢?

1、丧事已经料理完了

不管谁家料理丧事,都有固定的时间。

丧事办理完毕,很多地方保持事主在家守孝三日。

在此期间,严禁他人登门拜访,事主也不会去别人家,以免给别人带去晦气。

如果在丧事办理完之后,有人过来“补礼”,那是瞧不起事主,来触他的霉头,尤其是送花圈和纸钱,就更加犯忌讳。

“补礼”等于诅咒这家还会有人去世,而送丧葬用品就是对活人的大不敬。

在有书君的家乡,如果两家有的血海深仇,就会送花圈、纸钱,诅咒对方不得好死。

因此,丧事绝对不能“补礼”。

2、不尊重他人

前几天,我弟弟的一个朋友父亲去世了,弟弟当时在外地,等回家后,听说了就去他家随份子,结果……尴尬了。

他的朋友刚从悲伤里走出来,他就登门“补礼”,他朋友不收礼,弟弟还觉得哥们不领情,说这是他对老人的一点儿心意。

你说这老人都走了,还表达什么心意呢?结果又让朋友觉得思念亲人,痛哭流涕地伤心一回。

他朋友的家人觉得丧事已过,弟弟还在伤口上撒盐。他朋友的心里一直也不舒服,俩人见面总觉得很别扭,后来关系就不好了。

俗话说“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如果想要跟当地的亲戚朋友和谐相处、友好往来,就一定要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就像“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样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就没有这种的说法,有的地方就非常重视。

所以,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要先询问当地有经验的老人,做到入乡随俗,皆大欢喜。


剁手届的邓紫棋


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什么意思?在农村有很多的一些红白喜事的规矩,其实也是很有几分道理存在的,其实不只是在农村,其实在任何地方,红白喜事都是家庭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白事,更是讲究颇多,而且在农村白事比红色更讲究“人多”,孝子贤孙多也显示着家族的人丁兴旺,朋友多也是颇有脸面的一件事情。



办理喜事,人到不到只要礼到了之后,一般不会责怪于人,即便是人家喜事办理之后,因为自己有事给耽误了,也是可以“补礼”的,办理完喜事,主人正值高兴之时,这时候虽然是“补礼”,也会被认为是喜上加喜,不会迁怒别人的,也是经常遇到和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对于白事就不能这样做了,叫做“丧后不补”。过期作废。


办理白事、丧事,主人一家还沉浸在悲伤之中,不合时宜的去“补礼”,首选会勾起人家的悲切之情,也会认为这样的举动很无礼,白事讲究的是人多,去吊唁、去上礼,是亲朋好友必须前去的一件事,事后上礼,很容易被认为不懂事理,也有看不起人的意思,所以丧后不补很有道理,礼来不往非礼也,看账还礼由来已久,自己不去给别人上礼,也是自然不用别人回礼的。

寿不送烟,很容易理解,不论去给谁做寿,哪怕寿星是一个烟瘾很大的老烟囱,也是不能拿着烟去当做礼物的,烟向来被视为对于健康很不利的物品,想方设法戒掉还犹恐不及,去给寿星送烟,真的很不合时宜,是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很容易理解的一件事。送一些对健康有益的物品,才是对寿星很好的礼仪。

在农村关于红白喜事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都是讲一些礼貌、礼节和一些讲究,对于一些习俗千万要搞清楚,在去不同地域要做好功课,免得失礼。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棒奔霸


做寿本来是一件喜事,做寿那天讲究特别多,因为它意味着延年益寿、寿比南山,不能出现任何不吉祥的言语和礼物,做寿送烟就显得不太合适,因为每一种烟的包装上面都明码标签“吸烟有害健康”。做寿那天一般给主人吃长寿面,送寿桃,把老人打扮的象老寿星一样,在农村,一般来说够八十岁才做寿,八十岁以下的只过生曰,不做寿。如果有的老人虽然岁数不大而身体不好,也要做寿,这被农村称作“冲喜”,举办这种形式以后,预示着老人的身体会愈来愈好。


丧事在农村忌讳更多,奔丧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一般的至亲朋友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即使身边有多忙的事情,都会抛开一切千里迢迢赶来祭奠,对于主家来说红事可以不通知的人员白事必须通知,不然人家事后会找你麻烦,会说你小瞧了人家,这几年农村办丧事在穿孝这方面不怎么讲究了,象以前就是以穿孝区分亲戚的远近,所以必须请村里精明能干的人分配孝装,否则会惹下很多麻烦事。现在办理丧事不管亲戚还是朋友除了拿供品、红布、五色纸以外还要随礼,如果是当时没有稍到礼钱的,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农村讲究人只死一次发丧只一次,如果你事后补礼就很不地道,人家会很不乐意的,这与红事是有区别的。


以上是小编农村的一些讲究,其实十里不同俗,希望大家分享你们那里的一些讲究,你的留言关注是对小编极大的支持。


三农张老师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谁家老人长寿,说明子孙孝顺,在四邻八舍面前,都是昂首挺胸的。可如果谁家的老人非正常死亡了,那你这户人家今后在人前肯定抬不起头来,就是和人发生争执,人家说上一句“就你好,那你娘是咋上的吊?”,你的脸都没地方搁。

老人长寿,子孙辈们给庆寿,那可是一大家子的大事。像我们这里,老人庆寿有六十六、七十三、八十、九十等几个时间。

没有庆百岁的,忌讳。忌讳啥?庆百岁意味着顶百(bei,地方发音),就是“顶碑”,什么东西顶碑,鳖,就是王八,所以说,没有谁给老人庆百岁寿。其实,顶碑的不叫“鳖”,叫“赑屃”,长得像“鳖”,农村人也就叫做“鳖”了。

喜事讲究的是吉利、喜庆,也能显示事主记得家的人气。本来大家欢欢嘻嘻的,你来和寿酒,上账上了几包烟,啥意思呀?很有可能你不但寿酒没喝上,还有可能挨上一顿:你是在咒人家老寿星“咽气”,跟上面说的是一个道理,谐音。这个“烟”谐音“咽气”的“咽气”的“咽”。无论是谁家办事,也不能接受这个贺礼呀!


说说“丧不后补”,就是丧事没有补办的。此外,和女儿出嫁也不能补办的。人家女儿出嫁后,你才来贺喜,不是说人家女儿又出了一回嫁吗?丧事更是如此。我们这风俗是,只要灵棚一拆,关系再好的人的吊唁礼也不能收了。如果收了,就表示这家又死了一个人。所以,谁的也不能收。


一株吊兰


在农村有很多的讲究,红白喜事,亲朋相聚,都会讨一个吉利话,如果说话处事不当,很可能得罪了朋友或其他客人。所以,我们出门在外的时候,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你想要去参加一些活动,最好了解一下当地的习俗,避免产生尴尬的事情,让自己和主盆下不来台。

对于题主的问题,“过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确实在农村广泛流传着,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也都遵守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有一些不太了解,下面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意思,避免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产生麻烦。

过寿不送烟

在农村不管是过节过寿都会说好话。像过寿,都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送礼会送一些好酒,补品,寿桃等。但是不能送钟表类和烟,为什么不能送这两类呢?因为他们的斜音不好听,读起来很像送終。送烟也有相同的意思,送奄,有奄奄一息的意思。听起来都不吉利,所以在这种喜庆的日子,千万记住,不要送这两样避免引起主人家的不快,花着钱还得被人埋怨。

丧不后补

人活在世,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也都会有几个知心的朋友,朋友一多,红白喜事也就经常能遇到,可以说习以为常了。现在的礼份非常高,有的时候真是让我感到捉襟见肘,总是感觉工资不够花,对于一些朋友家里面有喜事的时候,恰巧我们在外地不能参加,回来可以补给,这是很正常的,也有喜上加喜的意思。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我们赶上白事不能到场,可以让好朋友先垫付,或者进行转账,但是不能发红包,或事后补给。发红包大家都能理解,人家正在悲痛之中,你发个红包感觉不太好,而对于事后不能补礼,主要是因为不吉利,特别是还有一个老人健在的情况下。如果谁家有了白事,在老人入土为安之后一切就算是结束了。如果我们再去补礼,就会变成随下一份礼,就是大忌一定要避免,否则很容易引起人家的不高兴。

虽然说现在的人们,对老一辈农村的讲究很多都不在乎,但是有一些讲究我们还要遵守,避免在不经意之间影响感情,甚至以后产生交恶,把本来增进友情的好事变成了坏事,所以在不了解当地习俗的情况下,最好是先了解一下。



农事一锅烩


农村老人讲“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什么意思?


在咱们农村有着不少的规矩,这些规矩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攒下来的,比如说咱们最常见的大年初一要给家里长辈磕头,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当然咱们国家是一个极其讲究人情社会的国家,因此在农村也流行开了很多关于红白喜事送礼的说法,而今天要说的“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是这个说法。

寿不送烟

“寿不送烟”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过寿的时候不能给别人送烟,无论烟好还是不好,即使是再好的烟这天给人家寿星送过去那也是很忌讳的。这主要是源自于古代“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的说法,之所以不可以这天送烟,是因为咱们老祖宗的观念里面烟是孝敬神仙和鬼神的,这个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很多镜头都是在坟前点根烟代表香蜡,因此人家过寿你给人家送烟意思不就是嫌人家活的太久吗?诅咒人家早点去死,因此在过寿的时候大家记得千万别送烟。

丧不后补

“丧不后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丧事的话,如果错过了上礼随份子的时候就不要后补了,因为丧事是不吉利的,后补有诅咒人家家里再死人的嫌疑。但是这个说法在我们这里有些不同,我们这里的做法是:人去世头七之内都是可以补的,如果过了头七就不可以补了。结婚随份子也是一个道理,如果结了婚忘了随份子,以后补份子钱必须用红包包起来给人家,或者找个其他借口补上,不能直接补给人家。


其实咱们国家历史渊源流传,很多传统的文化和习俗都带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因此一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好先打听清楚,以免好心办坏事。比如说有的地方就讲究喜事份子钱必须双数,白事份子钱单数,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以免不经意间和别人结仇,事后被人穿小鞋还浑然不知。


老张谈三农


在农村算得上大事的就是红白喜事了。喜事种类也有很多,婚嫁、祝寿、满月、乔迁等等,唯独祝寿在很多农村至今仍有“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的讲究,这是有原因的。

寿不送烟

过寿是在农村只有到了60岁以后逢整岁数时的说法,比如60大寿、70大寿……而61岁、69岁、71岁等等只能说是过生日。既然是过大寿,就要摆酒席的。乡里乡亲,亲戚朋友都会前来祝贺的。


过寿一般都是送礼品的,如蛋糕、鲜花、衣服、茶叶等,也有直接发个红包的。不过,注意到了没有,香烟是没人送的。送烟可是农村最大的忌讳了。其原因也有多种:“烟”谐音于“咽”或“奄”,有咽气之意,有点秽气;有些地方人去世了是要火化的,这香烟的“烟”同那缕“烟”,太不吉利了;香烟一条百十来元,就那一包装,不抽烟的人也不知道其价格,倒会觉得有点小气;医生都不让老人抽烟了,又送了烟,有点明知故犯之嫌;有一副对联“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烟火是神仙享受的,不是老人去世叫“仙逝”吗?咋想不对劲;祭拜去世时要烧香的,香烟才将信息传道给“亡魂”,有咒人之意。凡此种种,过寿是绝不能送香烟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

丧不后补

“丧”是指白事所随的人情份子钱。亲人去世都会向外发出讣告,一般在自家门口立一木板,白纸书写。特别告知,殁于何时,停尸几天,何时酬谢乡邻亲朋以及出殡的时分,也就是说酬谢之日就是随礼之时。能赶来的来了,有事不能来的也让别人代替上了份子钱。


不过,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既没有亲临吊唁,也没有把礼捎上的。千万别在人家已经下葬了,又去补着上礼或者发个红包过去。一来,人家是白事,你发个红包,未免叫人难堪;二来,人家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再去补礼,就等于揭开了“伤疤”;三来,按民间的说法,白事随礼是“上贡”给亡者“享用”的。因此丧事一结束,即使没有随上礼,这一曲就算完了。有心的话,再到其他事上加倍去补。

“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听起来也过于迷信了。不过入乡随俗那可是必须有的,本来是想表示一点心意,如果犯了当地的忌讳,会给人添堵,也会影响到相互之间的情,有点讨人嫌之感。其实在我 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对于某一件事不要轻易表态,更不要做事与愿违的事。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生活,规矩比较多。如果与人交往,不懂得农村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老规矩,不仅会得罪人,还会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认为,弄懂农村一些俗语的意思,学会与人交往的规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近,有书君居住的村子里,一个后生崽阿健就因为不懂得“寿不送”这一农村风俗,就闹出大笑话,既得罪了收礼的人,又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那么“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寿不送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过生日时可以寿星送鲜花、贺卡、寿桃、生日蛋糕等各种礼品,但是绝对不能送香烟。因为送香烟给寿星,会让主人不高兴。

话说今年重九节那天,村委会特意给村里敬老院里几位这一天出生的老人集体庆祝生日。 这一天,村子里别提多热闹了。按照农村的老规矩,早上,村委会给老人送来了寿面,还煮了糖水荷包蛋,村民们也自发送来了各种礼物。老人们别提多开心了。

可是,当在外做生意的阿健提着几条高档烟向老人走来时,几位老人的脸色立刻变了,刘大爷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阿健手里的香烟,说话都有些不连贯了“你、你,给我滚……”

阿健不明白自己好心好意,香烟的档次也很高,为什么会招致如此不堪的后果。

这是因为过生日给寿星送烟在农村是犯了忌讳的。

“吸烟有害健康”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过生日时,我们都会祝福寿星“健康长寿”,而此时送烟给寿星,有“不怀好意,明知故犯”之嫌,更何况,酒席是公众场所,吸烟还会影响来宾的心情。

有的人还认为烟和“咽”谐音,也有的地方的人认为“烟”和“冤”谐音,过生日时送烟给寿星是诅咒寿星“早些咽气”或者“与人结怨”。

古代有“红火通三界,青烟透九霄”的说法,老祖宗认为,烟是孝敬鬼神和神仙的。而且,农村里办丧事的时候,亲戚要送“香烟礼”。送烟是送给死人的。

阿健因为不懂规矩,莽莽撞撞的送了不合时宜的礼物,被老人责备,真是好心办坏事,自讨没趣。

二、比起“寿不送烟”来,“丧不后补”更是在农村生活应该特别注意的规矩。

“丧不后补”的意思是说,应该趁主人家还未发丧之前送去吊唁的礼品,如果当时自己因为不知道或者有事在外没能及时送去“香烛爆竹花圈”等吊唁的礼品,千万不能事后补送。

这是因为:

第一、白事并非喜事。

主人家出了“丧事”,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一般都会希望尽早办理完毕,让“坏事早点结束”。“丧事”办理完毕,意味着“坏事已经结束”,如果此时,有不懂规矩之人事后补礼,会让主人家觉得送礼之人动机不纯,诅咒他家还有不幸和晦气的事情发生。这当然是会惹主人家生气的事情。

第二、容易勾起主人家的悲伤之情

丧事结束后,主人家好不容易从悲痛之中慢慢平复情绪,开始新的生活,而事后补丧礼,一下又把主人家的悲伤之情勾引出来,不利于主人家心情恢复。

第三、主人家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单独应对后面补礼的客人。

操办丧事是一件耗神费力的事情,主人家很难独自一人一边强忍悲痛,一边处理丧事中的各种琐碎事务。所以,一般都是有亲朋好友帮忙料理。

帮助管账收礼的亲戚一般都会在发丧的前一天就停止记账,把有关账目移交给主人。事后补礼,主人根本没有精力,也不愿意搭理。

主人家因为操办丧事结束之后,农村里有“三天不串门”的风俗,为的就是让主人家安静的休息。所以,根本不适合“丧后补礼”。

“寿不送烟,丧不补礼”是农村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规矩,也是与人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忌讳。“入乡随俗”,理解并尊重农村里的老规矩,才能不招致别人的反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4帧半


中国的民俗用语很多,短短的几个字概括的意思却很深远,很多的民间俗语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集中体现了人们的智慧所在,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当然,这个“放之四海”是有点夸张,但在现实的生活中也确实是不成规矩的规矩,很多事可以通过这些规矩来作一个借鉴的,以免闹出笑话。

所谓“寿不送烟,丧过不补”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祝寿和送丧礼的民间谚语,用通俗易懂的八个字来概括。

“寿不送烟”,就是你的亲戚长辈每过一个年轮都会有晚辈帮他策划一个生日宴会,比如60岁的生日可以说“花甲荣庆”,70岁可以说“古稀松鹤”,80岁的生日农村人一般不做寿,因为农村人认为“过80”不吉利,是过难的意思,90岁可以说是“松鹤延年”,过100岁生日可以说是“做柏岁”,因为柏树的寿命长,这是一个谐音词。

做晚辈的去参加宴会的时候,见了面不管“寿星”是过几岁生日,你只要说“生日快乐!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就行,然后呈上礼品,现在送的礼品真可谓五花八门,但不管送什么都不要送香烟、送钟表。如果你送烟,烟的谐音是“咽、淹、腌、奄”,都不吉利,如果你送他钟也不好,钟的谐音是“终”,寿终的意思。假如送了这两样东西就等于是在骂他,寿星会不高兴的,你虽然花了钱但落不到好。

“丧过不补”是指某个人家里做“黑(白)”喜事,作为主家的亲戚朋友,如果你要去送礼,必须赶在办丧事之前或者结束之前随之,丧事结束后再去补礼也是有骂人之嫌,是希望主家接着再办丧事意思,这个是更加忌讳的。即使人家以前随礼给你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所以说,你不论到哪里,都要随乡入俗,不懂的可以问问当地的老年人,尽量的不要闹出笑话来。





页川木木1


老王听说”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意思是过大寿的时候,送礼的人不能送烟,不吉利。遇到丧事,错过了的话,不能后来送钱,这会勾起人家的悲伤。说的就是红白喜事办酒席应该注意的情况。这样的事情可以在任何地方遇到,并演变成潜在的农村和农民习惯。

老王知道住在农村很热闹,遇到红白喜事亲朋好友会前来参加,在此过程中会送一些礼物来代表心灵。对于寿礼,没有太多关注它。只要能够表达孝顺起来,就可以使用贺卡,生日桃子,鲜花,红布,书法和绘画等。老年人过大寿的目的是鼓励老年人健康长寿。年青一代大都会将前往支持并发送一些适合祝福的礼物。

但是,赠送礼物时,有一种说法是“寿不送烟”,即使老人吸烟,也不能送。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种烟不适合生活。对于年轻一代给予的礼物,老人自然而然地欢喜,但如果是烟,这会损害老人的身体。烟跟咽气的咽发音差不多,听起来也不好的。

农村的红白喜事都有“随礼”的习俗,注重礼貌。这源于过去生活条件落后的原因,但有些事情无法独立进行,就是以这种方式共同支持度过的。在遇到这种情况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及时到达,错过了仪式的时间。对这些人有很多注意事项,人们通常讲究补喜不补丧。

老王打听到如果是喜事,可以在之后为礼物添加金钱,这叫做添加喜气。如果是葬礼,那就不行了。如果你错过它,你只能错过它。对于葬礼,这是事主悲伤的时刻,人们会尽早去吊唁。如果去的晚事主会想念亲人,它将导致人家的厌烦,并唤起别人的悲伤。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安全机器人可以定位孩子的位置和传输孩子的实时视频,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因此大有前景。建议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用高科技创出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