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女贞子鉴别

简介


女贞子,别名女贞实、冬青子、蜡树、鼠梓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该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肾形,紫黑色,油性。无臭,味甘、微苦涩。原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北方不太寒冷的地方也有引种,在朝鲜南方、印度也有分布。


图片


女贞子鉴别


女贞子鉴别


女贞子鉴别


女贞子鉴别


功效与主治


功效:补益肝肾, 清虚热,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


药(毒)理学:女贞子对动物毒性很小,兔1次服新鲜成熟果实75g,无中毒现象。


主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


性味归经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肝;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敷膏点眼。


产地


原生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北方不太寒冷的地方也有引种,在朝鲜南方、印度也有分布。


女贞子为广布种,在中国分布较广,野生家种兼有。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这些地区还没有采集女贞子的习惯,大多是采自大型女贞苗木基地。


禁/宜人群


脾胃虚寒 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 椒红温暖之类同施,否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1、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禁服。


2、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3、《 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炮制


女贞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酒女贞子:取净女贞子,加黄酒扑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酒吸尽,取出,干燥(每女贞子100斤,用黄酒20斤)。《 得配本草》:女贞子洗去皮衣,酒拌蒸,晒干。淡盐水拌炒亦可。


鉴定


化学鉴别


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氯仿(3:2)混合液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内容


杂质不得过3% (附录Ⅸ A)。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女贞子呈倒卵形、椭圆形或近肾形,长5~9毫米,直径3.5~6毫米,略弯曲,表面灰褐色或紫黑色,皱缩不平,有不规则的网状隆起纹理,基部有果柄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 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果皮破开后,多见1粒种子,有的具2粒种子。种子肾形,紫黑色,有纵棱纹,于放大镜下,可见众多油点,断面类白色,油性。无臭,嚼之味甜而微苦涩。


规格标准


统货,粒大、饱满、肉质、色黑紫,无泥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