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看了《紅樓夢》之後,越來越喜歡黛玉?

用戶68286120


讀完紅樓,你會發現黛玉身上有著我們一生都想達到的一種境界——真實。而這種品質是如今大多數人都可望不可及的東西,我們想要真實,卻不能真實,但是黛玉做到了,她替我們做到了,而且她的真實透著一種善良,一種是灑脫,所以我們會越來越喜歡她,因為她活成了我們想要的樣子。那黛玉透著善良和灑脫的真實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黛玉真實的很有思想。她從來沒有和寶玉說過考取功名之類的話,反而是支持寶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與當時的封建禮教可謂大相徑庭,也可謂之離經叛道,但這就是黛玉與眾不同之處。此外,她還是女權主義的一種代表,從她教香菱寫詩就可以看出她其實時刻在與封建禮教作鬥爭,這就是黛玉最可愛之處。

第二,黛玉真實的很重情。她可以為落紅流淚,可以為香菱爭取作詩的機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分給房裡的丫頭,甚至連來送茶葉的小丫頭佳蕙也有一份等等,無不體現了黛玉其實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雖然她平時說話口直心快,嘴上不饒人,落得說話尖酸刻薄之實,但是她從來沒有在背後誣陷過別人,是個極重情意之人。

第三,黛玉真實的很痴情。她愛寶玉,愛的深沉,愛的決絕。她把一生的眼淚還給了寶玉,把滿藏愛意的詩稿燒的乾淨,她的愛不給自己留一絲餘地,愛的徹底,純粹,她只愛寶玉這個人,僅此而已。說到底,黛玉為她和寶玉的木石姻緣傾注了全部心血。試問現如今的我們,有多少人是隻是因為愛情呢?

第四,黛玉真實的很灑脫。她在薛寶釵面前絲毫不隱瞞自己曾經討厭她的心思,並對薛寶釵對她讀雜書的提點教導非常感激,並將薛寶釵當作自己的知己,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這也是黛玉的可愛之處。

綜上,黛玉其實是我們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怎能教我們不越來越愛呢?





行讀北京


看《紅樓夢,以來,一直喜歡黛玉啊,她是個內慧外秀,楚楚動人,惹人憐愛,多愁善感,有著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的女性。

喜歡她的"真",對她喜歡和愛的人,她一直真誠對待,對寶玉的愛情堅貞無渝,她的眼裡也只有寶玉,其他的都是"臭男人"。對紫娟的姊妹情,她一直情同姐妹,從未將她作丫鬟對待,而對她不好的下人僕婦,她就目無下塵,從不刻意去討好,對寶釵冰釋前嫌後,對寶釵的親人都像對自已的親人一樣看待,你看,她就是這樣的真誠,怎能讓人不喜歡?

喜歡她的"愛",她儘管身世飄零,但還是熱愛生活,她熱愛詩書,劉姥姥眼中她的閨房,竟是公子哥家的上等書房,她可憐凋落的花,竟為花做一個香冢,每當春天來臨,她惦記每年來的春燕飛回來,特意讓紫娟等燕子飛回來再放窗屆。你看,這樣的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少女能不喜歡嗎?

喜歡她的"才",她博覽群書,見識淵博,不但看《四書》,還喜歡《西廂記》《牡丹亭》等,教香蓮作詩時可以看出她對李、杜、王及李商隱的詩都深有體會,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每次詩社均能一揮而就,構思新穎,為眾人推崇。這樣的黛玉怎能讓人不敬佩?

可惜這樣一個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的黛玉,最後還是凋零在封建沒落的大家庭中,但我寧願相信她可能還完眼淚,償完灌溉之恩重歸天上做神仙去了。


聽風軒主


林黛玉更符合清代人的審美觀念,不僅有單純率真的性格,美麗動人的外貌,頗深的文學功底,還有仙界人間聚一身的靈氣。她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那份情深刻骨至純至美的情感故事給人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下面分享我一篇有關林黛玉​的原創作品:

再敘紅樓(散文)

聽松濤過耳,看風月纏綿,踏千山暮雪緩行,帶初心赴讀。文中乾坤,視覺盛宴,縱觀紅樓,人生滄桑,百味俱全。

談起紅樓,話題總是離不開寶、黛、薛的情感糾葛。寶玉與黛玉的情緣似乎是前世約定,今生再續,初見就有似曾相識之感。他們之間的情感是純粹的,所謂純粹就是毫無緣由,自然而然形成的。而寶釵對寶玉也是傾心一片,不過多了些現實主義,對於早已衰落的薛家來說,與賈家聯姻的確是振興薛家最好的選擇。

不過當寶釵聽母親說,要自己扮成黛玉的樣子與寶玉成婚時,還是情不自禁落淚了。這絕非是單純的喜極而涕,能嫁給寶玉是寶釵最大的心願,可又知寶玉鍾情的是黛玉而並非自己,對於婚姻能維持多久是擔憂的。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緣”,卻不是所愛之人的心之歸宿,這是寶釵的悲劇。對於焚稿斷痴情的黛玉更令人憐惜,她的悲情在於雖與寶玉是“木石前盟”兩情相悅,卻得不到世人的認可,一世眼淚盡灑,最終還是放下情謎,香消玉殞。

最動人心魄的莫過於黛玉葬花,“千紅一哭,萬豔同悲”,黛玉的首次葬花也是與寶玉愛情的起點。黛玉葬花埋於泥土,寶玉葬花付於流水,相同的心境使倆人心有靈犀。對於黛玉的美是無可挑剔的,有從骨子裡流露出的冰清與高貴,不僅才華橫溢,還有集仙界與凡間之靈氣於一身的,那種自然神韻和灑脫飄逸。“天上掉下一個林妹妹”曾一度成為男士們追逐的夢想。

最後寶玉出家,令人感嘆悲歡離合世事無常。賈家百年望族瞬息衰落,更是給讀者留下,前塵若夢,恍若隔世之感。




李小連自由撰稿人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女主角之一,她生於貴族之家,由於父母過早離世,她六歲起寄居在賈府之中,後死在大觀園。

林黛玉進賈府以後,她有一個變化,大致在42回左右,是她得知寶玉真正的愛她以後。之前林黛玉刻薄人、歪派人、耍小性,之後她的性格偏於與大家融合了。但一般說來喜歡林黛玉,主要是因為她前期的表現。

人們為什麼喜歡林黛玉呢?

因為林黛玉對自己有堅持,這裡主要就是她對賈寶玉。每次與賈寶玉的不愉快,最終都以賈寶玉的做小俯低為結局,沒有一次例外。

試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林黛玉的所做嗎?

當我們與另一個人發生矛盾或者不愉快的時候,我們堅持到底,只等對方給我們賠禮道歉!是這樣嗎?想一想我們在經歷這個事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讓步了。可回頭再想一想,我們應該讓這個步嗎?很多的時候,是否自己也後悔,就不應讓這個步!

每每經歷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有軟弱的一面,進行讓步,或屈服了,甚至說算了吧。

林黛玉說過嗎?沒有,她要的是對方讓步,而且徹底的讓步。

林黛玉有的,我們沒有,因此我們希望我們也有,可是我們還是沒有。那我們只好喜歡林黛玉了,讓她給我們做一個心理補償吧。

想一想,我們身邊真有一個林黛玉,你會怎樣?能與她相處的好嗎?你被她歪派一回之後,你還會向她賠禮道歉,你做得到嗎?可又不是僅僅一次喲。

我們也有很多人喜歡晴雯,你也想一想,把晴雯放在我們身邊會是怎樣?她可不會給你講面子、講周全,她認為正確的,她可要做喲。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堪稱是成功的。林黛玉完全可以被我們所喜歡,但作為藝術形象喜歡就可以啦。


文學與教育


以前還小的時候看紅樓,總覺得黛玉冷漠,心眼小,愛妒忌,相比之下,更喜歡寶釵的落落大方,熱情和人緣好。隨著歲數見長,深知世態人情冷暖善變,才發覺黛玉活得更加自我更加高潔,真應了她最後花落魂斷時的那句話:我是乾淨的,把我帶回家!只有深知自己靈魂身軀潔淨的人,才會心心念念想往最終的那個家,才會有極大的自信說出這樣的話。黛玉從不活給別人看,從不仰人鼻息,從不在人前葬花,那種高潔的孤寂只有她和寶玉了知。黛玉不是冷漠,她只是不喜歡隨眾,從她的瀟湘館,從她的室內佈置家居就可以看出,她追尋的是一種簡潔,雅緻。不想和人作伴說話時任誰也強求不了她;她不是心眼小,她根本不屑於這些,她的內心世界屬於詩詞歌賦,屬於那個時代被壓制的美好情感;她不是妒忌,她只是在這個看似熱鬧的院子裡感到孤獨時的一抹淚滴……她和寶釵太不一樣,寶釵遊戲於大觀園樂此不疲,每一次的遊戲更增添了心裡的狡黠,世間的小聰敏不是黛玉之所求,她本就不屬於這紛亂的世間,十七年的過程,只是她劃過的一道清妙身影,讓我們一睹風雅的本身意義…


璞素君


為什麼會越來越喜歡黛玉?品讀《紅樓夢》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發現的過程。當你隨著閱讀的深入,對黛玉越來越瞭解,你就會發現黛玉的身上承載著世間最美一切好特質:真、善、美。只要你不放棄對真善美的熱望,就會越來越喜歡她。

黛玉之真,在於敢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有錯勿憚改,有話不怕說。

在一開始她討厭寶釵,時常出言相刺。後來寶釵聽出她使用了“隱詞豔曲”,並不當眾拆穿,而是背地裡好言提醒,還很有誠意的說出自己“不堪”的往事。黛玉深受感動,後來與寶釵互剖心跡時,坦言:“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她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了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

當我們承認自己的過錯時,有幾個敢像黛玉這麼坦誠?黛玉向寶釵把自己最陰暗的一面都說出來了:“我往日見她贊你,我還不受用”,“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再沒有比這更真誠的悔過了。也只有最坦蕩的人,才把錯認的這麼澄澈。

黛玉之善在於真誠善待身邊的人和世間萬物。

黛玉雖然說話尖酸刻薄,從來不會在背後詆譭誰。表面孤傲,內心極熱。她善待下人,和紫鵑情同姐妹,據寶玉說,她對晴雯也是極好。眼見尤二姐被賺入賈府,暗暗地為她擔心。見到花謝便心生憐惜,就連放一隻風箏也會心存不忍。

黛玉的整體都是美。

黛玉“秉絕世姿容,稀世之貌”,風流婉轉,超塵脫俗。這是她的外表美。

黛玉在春風裡葬花,在翠竹間寫詩,在窗下鸚鵡跟前吟詠,這是她的詩意之美。

黛玉和寶玉情投意合,甘願為他流盡眼淚,這是她的情愛之美。

《紅樓夢》還會繼續讀下去,繼續發現黛玉的好,繼而越來越更喜歡她。





飛露灑我裳


大家好,我是尹老二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瞭解很多影視領域作品,在影視領域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因為我很早就開始接觸“紅樓夢”,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無法理解它。我看到過於虛幻的場景。那時,我心中充滿了絳草草草和眾神服務員的故事,讓我的心在我的眼前。是賈寶玉和林黛玉。我想說為什麼我喜歡林黛玉,因為她是一個淚流滿面的草轉世,所以即使林黛玉敏感而哭泣,在我看來也是合情合理的,值得仔細研究。

後來,當我長大的時候,我正在看“紅樓夢”,我會和同齡人或讀過這本書的人討論。當被問及在第12屆金陵時我最喜歡誰時,我會說兩個人,林黛玉和薛寶釵。你為什麼要問?答案很簡單。他們是兩個人建立的好人。薛寶珍深諳人性,體面大方,甚至完美。

林黛玉的美貌是無法言喻的,詩歌和繪畫都是美妙的,她是唯一敢於與時俱進的純潔女性。個人認為她是那個時代的英雄。當然,可以說她是與時俱進的炮灰。無論如何,她的勇氣值得稱讚。

因為智慧,因為你的氣質,而且由於你的深入瞭解,你是孤獨的。在整個紅色世界中,沒有人真正瞭解你。賈家的兩個書呆子只會表現出美好的事物。他不明白你內心的內心顏色。他甚至不愛你傷害你,男人,如果你真的愛上了女人,你就可以犧牲自己。賈二世什麼時候為你犧牲?

姐妹們也很聰明。薛的堂兄,歷史家表弟和賈三鬥都是。但是,他們不願意走進你的心裡。這裡也有家庭和友誼,但它也是海灣中的清澈海水。它晶瑩剔透,張開嘴巴。它會乾淨一段時間,所以你更寂寞,所以你的眼睛是冷清的。

所以每個人都認為你不能親近,但你的遺世獨立於六甲番人的愛。你的美麗,精神精緻,你的純潔,如玉露,沒有絲毫煙火。在地球上,它不屬於任何人。

現在我不得不問我為什麼還喜歡林黛玉。我想說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是人類狀況的特殊性。儘管她註定要在舊世界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但她始終將自己視為純潔和完美。無論說什麼都不是蠍子的背後。這是在門前獅子的乾淨榮耀中獨一無二的。無論是妻子還是歌手,她都在扮演她的小九十九歲。只有她,就像一杯透明的彈簧;加上她的頭號精彩的詩歌,美麗和氣質,這個人只有天堂,世界上有多少次!有多少人不喜歡這個好人?






尹老二


看了《紅樓夢》後,越來越越喜歡黛玉。

大家請注意,把這句話的關鍵詞圈起來,考試要考,這句話的關鍵是“越來越”,也就是說對黛玉越瞭解有了更深更廣以後後,讀者就越來越喜歡她。

那為麼讀者為什麼會喜歡她,喜歡她那些地方呢?

1.雖然小性是黛玉一個不太招讀者喜歡的地方,但是當聯想到黛玉的身世,寄人籬下在賈府的這麼一個情況,一般讀者都會有一個共情力,會對這麼一個人產生一種同情心,所以,她的小性其實只不過是一種弱勢群體的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兒已。

2.講到小性外,黛玉真正讓讀者喜歡的還要數她的才情,不論是是做詩寫文,都能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別有的魅力,雖然情商沒有寶釵的高,但過高情商的寶釵正因為過高反而被大家詬病為心機種,反而黛玉的“痴”得到大家的喜歡。

3.越來越喜歡黛玉的原因不得不說她的那不好的結局,就像把一件你喜歡的東西摧毀後,你反而會更捨不得,也更懷念。



Judy米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得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縷魂。”這是黛玉在眾人起詩社作詩,以菊花為題做的一首詩。我讀到此處,深感覺各個人做的詩切實反應了各個人的人物性格。

要問到為什麼會喜歡黛玉,我想說很難有人不喜歡黛玉吧哈哈。

首先,是黛玉的才情。在那個時代,女子很少讀書,可黛玉的父母卻是將黛玉“男孩子般教養”,專門請先生在家裡教授黛玉。林黛玉冰雪聰明,一點即透。黛玉的才華是眾人皆認可的,連王熙鳳都說,若不是林妹妹身子弱了點,不然想讓林妹妹幫著管家呢。

其次,因為我還是個顏控哈哈哈。“病弱西子勝三分”的林妹妹可以想見是多麼我見猶憐。原著中,薛蟠也算是“閱女無數”了,可是一見到林黛玉,就“酥”在了一邊。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最欣賞黛玉的性格,不為世俗所禁錮,不趨炎附勢,敢於表達內心真正想法。就拿寶玉看那個時代的“禁書”來說,其他人定會覺得寶玉不學無術,可只有黛玉理解他,覺得實在是好書,好詞。黛玉有真性情,有自己的想法,不必隱瞞自己的情緒。現如今,我們看著那些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的人,看著左右逢源的人,不免不服不忿。所以,我們才會越來越欣賞黛玉。


90後時光雞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小的時候看的一場電影,越劇電影《紅樓夢》。那時候年紀小,聽不太懂那唱腔,可王文娟飾演的林黛玉從那一場電影后就悽美的活在了我心裡。

首先,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黛玉葬花、焚稿、哭靈…那些精典橋段真的是深入人心,愛上林妹妹,喜歡紫娟,討厭襲人和寶釵,王文娟版本是最美的林妹妹。捧著書,細細讀了一遍,真是大快朵頤,對整個故事有了全面的瞭解。

其次,這個故事是帶有一點神話色彩的,在書中說到黛玉其實是:“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如今轉化為人,是非常的有“宿慧”,“宿慧”這個東西人人都有,我們如今叫它天賦。

而且林如海從小卻是把黛玉當做兒子來培養的,李如海我們應該很清楚了,他本身就是一個探花郎出生的,文采自然不是一般的老師能夠比擬的了,平時對黛玉耳濡目染之下,再加上黛玉天資聰慧,學起來自然是很快了。

最後,讀到寶釵黛玉之爭的時候,總是在想,為什麼明明寶釵很優秀,偏偏我就對黛玉情有獨鍾呢?曾經年少時,很佩服寶釵的為人處世,也希望自己能夠和她一般,遊刃有餘打理好那些麻煩的人際關係。可漸漸長大,卻越來越覺得,人生真正珍貴的東西,不在於處處得人喜歡,而是忠於自己的內心。能夠自己哄自己開心,能夠自己愛自己,其實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看完紅樓夢之後,越來越覺得人應該像黛玉那樣活,為自己而活,怎麼舒服怎麼活,活的像自己,那才是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