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白杜甫都奈何緣淺的是啥?(中)

上篇說道,“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在唐朝,別管是多少歲考中進士,能考中,已經極為厲害了。

電視劇裡,狀元郎一般都是“頭戴金花烏紗帽,身穿大紅袍,手捧欽點聖詔,腳跨金鞍紅鬃馬”,還有一縱陪同人員,舉著喜報、高中的牌子,風風火火的遊街,或者是衣錦還鄉。很多時候,狀元郎還被公主看中,一不小心當上了駙馬爺。這當然都是小說和電視劇的橋段,歷史上可以考證的駙馬狀元有且只有一位,還就出自咱們唐朝。

這位幸運兒名叫鄭顥,說他是幸運兒,也是外人看來罷了。這個狀元也是官宦出身,與一般的紈絝子弟不一樣,人家很上進,唐武宗時期高中狀元。後來得到唐宣宗和萬壽公主的傾愛,但是此時,鄭顥已經婚約在身,在宰相白敏中的撮合下(當然受皇帝指使),鄭顥和未婚妻盧氏不得不悔婚,成了駙馬爺。但是,駙馬和公主婚姻生活應該不是很幸福,鄭顥一直對白敏中懷恨在心,不斷彈劾白,直到兩人老去。所以呀,婚姻的事,強扭的瓜不甜,就算是入贅皇家也這樣。


李白杜甫都奈何緣淺的是啥?(中)

狀元遊街


總體上來講,狀元畢竟是極少數,一般都會在翰林院謀個修史的官職。但是普通的進士就不一樣了,不管在哪個朝代,都不太可能馬上做官。在唐朝,中了進士,連後備幹部都還不是呢。必須再參加吏部組織的“關試”,內容就是寫兩道“判詞”。通關以後,就可以成為候選幹部了,稱為“守選”。唐朝初年,百廢待興,官職需求量大,人才少,進士很快能做官。而到了開元年間,有人守選二十年還未得到官位。一般情況下,三年守選較正常。

如果不想等三年,有沒有特殊渠道,可以直接去做官。有!而且有兩條道:一是繼續參加吏部舉辦的“科目選”考試(真是重重設置考試啊,當個官也不容易)。二是參加皇帝舉辦的“制舉”。上篇文章提到了,科舉有兩種:常科和制科。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制科就是皇帝舉辦的“制舉”。


科目選

先說吏部的科目選,最難也是最牛的當屬博學宏詞科、書判拔萃科和平判入等科,三者的地位也是由高到低排列的。博學宏詞科寫三篇作文,詩、賦、論各一篇。感受到了吧,又是考詩、賦,如果說這不是唐朝的詩歌到頂峰的原因,我信你個鬼。從上到下,皇上喜歡,大臣喜歡,王公貴族喜歡,有話語權的文人墨客喜歡,百姓喜歡,歌妓每天唱得也都是“寒雨連江夜入吳”,“黃河遠上白雲間”。唐詩的輝煌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李白杜甫都奈何緣淺的是啥?(中)

旗亭賭唱


書判拔萃科和平判入等科主要是讓考生斷案,寫判決書,有點人民的名義的意思,當然判決書要寫的文采飛揚,字也要好看。柳宗元考中最牛的博學宏詞科,白居易考中了書判拔萃科,元稹考中了平判入等科。元白二人這對組合也不是浪得虛名。白居易當然略勝一籌,進士加書判拔萃科,而元稹是明經加平判入等科,兩個都不如白樂天。


制舉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制舉。這個算是最厲害了,不管是禮部組織的春闈,還是吏部組織的關試、科目選,最多一個侍郎來作為主考官。(下一個系列我們將詳細講解唐朝的官員制度,看看這些詩人們擠破頭之後都做了什麼官?)而制舉是皇上親自考試,考中之後可謂天子門生。而且,在唐朝,制舉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這個和一般的考進士的路徑不一樣,制舉是全國範圍內的,平民和官員都可以參加,只要人推薦。很多人不是進士,直接晉級,比如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成功考中制舉。

我們欣賞一首著名的《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怎麼樣?這也配得上制舉的高材生了吧。

開元時期的名相張說二十二歲考上制舉,四十四歲就榮登相位。制舉才是王道啊。

我們再來看看白居易和元稹二位,之前我們說了白居易通關了進士加書判拔萃科,元稹通關了明經加平判入等科,二人後來一同考上了制舉,終於踏上了為官之路。筆者真是佩服元稹,為了自己的目標,堅定不移,即使前面兩科比白居易稍微差一個段位,但是,憑著自己的韌性,還是和白居易在最後一次的比拼中打成了平手。


李白杜甫都奈何緣淺的是啥?(中)

元稹


明經、進士、科目選和制舉,這是一條完整的鄙視鏈啊,後面的總是看不起前面的。然而,人生真是一次馬拉松,每一個階段都有超車的機會,不要放棄。

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