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我為你好”,說這句話的父母真的為孩子好嗎?

“我為你好”,說這句話的父母真的為孩子好嗎?


經常聽到家長說要對孩子嚴格一點,要讓他吃點苦。有一種邏輯認為,孩子的童年快樂了,成年後的生活一定不會幸福,因此,為了今後的幸福,就一定要讓孩子吃點苦。

這是一種錯誤的邏輯,人生的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一個幸福的人,童年一定是充滿愛的。而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那些問題成人大多可以被追根溯源,找到童年時受到的身心扭曲。大量事實表明,學業的成功不能決定人生的幸福;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是一個人幸福的決定因素。

“我為你好”,說這句話的父母真的為孩子好嗎?


“我為你好”是很多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我為你好”的潛臺詞就是:我的動機是為你好,所以你無權質疑我行為的效果,即使事實表明我錯了,我也不需要道歉,而且下次你仍然應該無條件服從我。讓我們仔細想一想,這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一、什麼叫“好”?

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當個律師,而孩子想做醫生,還包括交朋友、生活習慣等。這些例子表明父母和子女對“好”持有不同的判斷標準。

二、父母徵求孩子的同意了嗎?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即使你的做法真的是為了孩子好,但你有什麼權利強迫對方接受呢?也許他的選擇會令他付出很大的代價,但只要他願意嘗試這個代價,沒有什麼不可以。

三、“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父母用這句話控制孩子,老師用這句話控制學生。例如,家長幫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替孩子做所有的決定。

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時,那麼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這些選擇而豐富多彩,心理能量也會不斷地增加。只有做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做選擇,那麼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麼“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以愛的名義為孩子選擇,這迷惑著多少父母,父母覺得自己做得是對的,孩子也不知道怎麼反抗,父母最後會發現,他們一直不斷為孩子操心,孩子感到的卻是煩悶甚至還會有窒息感。

“我為你好”,說這句話的父母真的為孩子好嗎?


我為你好,而孩子卻感到窒息,被“掐”的厲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來表達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孩子的反抗越來越強,就會表現為網癮和叛逆,更有極端的方式——自殺和殺人。

所以,家長朋友們請不要安排孩子的一切,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切都安排好的人生,就像一開始就知道結局的球賽那麼無聊。放開手讓他們飛吧,不要給鳥兒劃定航線。

具體我們要管哪些?哪些需要放手?讓我們邊做父母邊思考。

“我為你好”,說這句話的父母真的為孩子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