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为什么江苏省的地盘不大,方言却差距这么大?

苦命的老牛


在江苏生活快20年了,江苏的方言确实差别很大,有多大呢?拿南京来举个例子,城北老下关地区的方言,跟老城南地区不一样。最南边的高淳区的方言,大部分南京人听起来都像听天书。

江苏方言分布

江苏,通常被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方言也基本按照这种划分分为中原官话区、江淮官话区和吴语区。另外,在靠近山东的地方还有一小部分胶辽官话区。


中原官话区,主要是徐州、宿迁、连云港,三个靠近山东的地级市,在饮食、语言等风俗习惯上受山东影响较多。其中,连云港部分地区受胶东半岛影响大,说的是山东方言中的胶辽话。

江淮官话区,重要包括苏北苏中部分区域,扬州、泰州、淮安、盐城、镇江以及南通、南京大部分区域都属于江淮官话区。语言上更接近安徽。

吴语区,也就是古吴国所在地,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以及南京的高淳溧水、南通的启东、海门等地。风俗、语言上与浙江上海接近。

除了三大片区外,每个片区内还有错综复杂的小语种方言分布,就像开头说的南京城区的城南城北方言都不一样。南通市区跟海门、如东等地方言也不一样。扬州话内部也有区别。

方言差距大,是有原因的

语言差异的形成,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一般来说跟历史变迁关系很大。

江苏的中原官话区,在历史上就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是南方进入中原的枢纽之地。历史上对中原地区的争夺,往往都把这一区域牵扯在内。中国古代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像晋朝的衣冠南渡,明朝的大移民政策,徐州、宿迁、连云港地区都是缓冲区。本来就是南北方的边缘地区,再加上几次北方人大规模南下定居,这个区域说中原官话一点都不奇怪。

江淮官话区,在隋唐之前其实是不存在的,这一区域当时大部分属于吴语区。江淮官话是吴语与北方官话结合产生的。南京话可以算是江淮官话的代表,以南京为中心的扬州、镇江、南通部分地区都算是江淮官话区。

这一区域在历史上曾有过几次移民潮,最有名的就是东晋时期衣冠南渡,很多北方贵族从洛阳及周边的北方地区来到这里躲避战乱,带来了当时的北方官话。后来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发布了官方的语言标准《洪武正韵》,也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国标。《洪武正韵》采用以南京周边地区吴语,参考北方官话的方式,这就是江淮官话了。

江淮官话作为全国普通话有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事情,还有一些西方人以为南京的江淮官话就是中国的普通话。

吴语,有一句话叫吴侬软语,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吴语的发音。吴语是一种古老的方言,从周朝事情就有了,已经3000多年,最有代表的就是上海话。吴语的发展历程比较简单清晰,从夏朝开始就一直在吴越地区使用,至今仍有9000多万人群在使用。苏南的苏州、无锡、南通部分地区在历史上都属于古吴越地区,所以他们使用吴语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南京老張


我从两个方面答题。首先,江苏主要存在哪些方言?第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方言。

第一,江苏省主要存在四大方言。

一是以南京、扬州为代表的洪巢片江淮方言;

二是以南通和泰州为代表的通泰片江淮方言;

三是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吴语方言;

四是以徐州,赣榆为代表的北方方言。

第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方言呢?

首先,江苏虽然地理面积不大,但是它的南北跨度很长。

江苏最北面的丰县,纬度比山东台儿庄和河南许多城市还要偏北,距离黄河的直线距离也只有100公里,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北方的城市。最南边的苏州市吴江区,已经比邻浙江湖州,是非常典型的江南城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同,语言各异,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这是从地理差距分析。

其次,历史的积淀和多次人口迁移,让各地语言呈现巨大差距。

中华文明虽然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从汉朝开始,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汉朝,主要是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到了晋朝,又有永嘉之乱,到了南宋,为了躲避北方金国的侵入,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北方人口的持续南迁,快速提升了南方的文明程度,也给南方诸多城市注入了北方的文化因素。比如杭州小笼汤包现在特别有名,实际上源自于南宋时期小朝廷从开封迁移到临安,带来了北方的灌汤包做法。拿江苏来说,永嘉南渡之后,东晋司马家迁都到今天的南京,北方世家豪门,带着北方的方言,来到了之前以吴语方言和江淮方言为主的南京地区,自然会产生融合和变化。直到今天,南京话里面既有吴语方言的特点,也有北方话的特征,身处南北交界的桥头堡,南京话成为研究南北文化语言的重要样本。

以苏州无锡为代表的吴语方言之所以能保留完整,也和历史有关系。吴语地区历史悠久,极少有外来文化入侵,永嘉南渡,北方人来到南京执政,吴语地区地方豪门望族势力雄厚,根本不给这些外来者立足的机会,所以那一批北方贵族,有的前往浙江会稽发展,有的盘踞在南京,还有相当一批北方人定居在了镇江。因此今天在镇江,还有很多村落讲北方方言,这样的现象在江苏并不少见,学者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方言岛”。

总之:江苏省方言多样的原因,既有一个地区长期演化的原因,也有外来人口迁入融合的原因。


铁锤文史


江苏省的地盘不大,为何方言差异却如此之大?

其实,江苏地区的方言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分为三类。吴语区,江淮官话区和中原官话区。

其中,中原官话和吴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外省人听来感觉根本就两国的语言)。而江淮官话作为江苏省最流行,分布最广的方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甚至可以作为江苏省的代表方言。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最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而在江苏省内,主要以洪巢片以通泰片为主导。



那么。一个小小的江苏。为何会出现多种方言与文化的差别呢?

小编认为是古代不发达的交通通勤导致的!

稍微了解一点江苏地理的小伙伴一定清楚,江苏省形成了一个被两条河流一分为三的格局。这两条河流就是淮河与长江。其中淮河又多次被黄河夺道入海。现在大家都知道,过条江跨个河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开车交个过桥费就过去了。但是放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长江与淮河那就是两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资料链接

长江,位于中国境内,全长6397公里,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中 ,是中国、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河流。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及亚马逊河,超过地球半径。是世界第三大流量河流,仅次于亚马逊河及刚果河。从源头青海各拉丹东到湖北宜昌是为长江的上游流域;从宜昌到江西湖口则是长江的中游流域;湖口到上海的长江入海口,是为长江之下游流域。整个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

夺淮入海,指的是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江苏省内的长江)

长江与黄河。水面宽、水量大、水流急,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架桥技术,没有先进的渡江工具,没有火力强大的炮火下,对于长江黄河两岸来说,要想攻克对方城池势必登天。因此,长江南北多次形成两个对立的政权。

经典战役:赤壁大战

三国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建立了吴国,保护了吴国。也正是凭借长江天险,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而长江与夺淮时的黄河最宽处都在江苏省境内,打仗都费劲,更别说百姓想要跨越了。


百姓的心声:



所以,这两道天然的屏障就把江苏分成了三个文化领域,也就是现在的三种主要方言区。

淮河以北,也就是现在的苏北大部分地区,主要是由徐州、宿迁西北部、连云港北部为主导的中原官话区。

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部,长江以南西部,也就是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西北部、南京、镇江、常州西部为主导的江淮官话区。

长江以南东部,也就是苏州、无锡、常州东部南部为主导的吴语区。

因此,江苏省现在这种复杂的语言情况就不难理解啦!


城市控


江苏省的方言体系,基本上分为三大板块。而三大板块之下根据不同的地区又分为很多方言小片区。之所以形成三种方言种类,主要源于江苏的历史位置以及省份形状。


首先是江苏省的省份形状,我们都知道江苏省的设立时间其实并不是很长,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与隔壁的安徽是同一行政区域,而这一区域恰好处在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之上。江苏省独立为一个省份之后,省份形状更加像一个长条状,东西较短,南北偏长,所以方言体系也是由北至南依次分布,分别是中原方言、江淮方言以及吴方言。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历史原因,我国的区域势力范围、人文文化经常是以江河为界限,比如长江和黄河。而古时候,长江与黄河的入海口都位于江苏省,所以江苏省内三大方言体系基本上也大致沿着这两条河流划分,古黄河入海口以北方言体系是中原方言,而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区域是江淮方言,长江以南地区是吴方言,当然有些许偏差,比如南通在长江以北,但南通大部分地区说的是吴方言。


江苏三大方言体系当中,以江淮方言的使用地区最广,这主要是源于其他两种方言的诞生地以及形成方式决定的。中原方言,更多的使用地区是河南以及山东的鲁西南地区,而吴方言是浙江大部分地区的使用方言,从这些方言的使用片区上,也能大致看出古代各诸侯国的势力范围。当然我们所说的江苏话,一定是包含有这三大方言体系,不能单独以江淮方言来代表江苏话。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江苏在地理上被两条河流一分为三,两条河流是长江和淮河,而淮河又曾经多次被黄河夺道入海,而长江和淮河在古代就是天险,所以当时在先进的渡河工具时,长江南北多次形成了两个对立政权,所以两条河把江苏分成了现在的三大文化结构。

其实江苏出现这种方言差异,主要是因为一个地区长期演变的原因,也有人口大量迁移融合的原因等。


贫穷使人正直


永嘉南渡,迁徙人口各地都有。


默认名字被指水军诶


张家港市就有好几种方言呢


用户2742177831526


就一个张家港市。就有五种不同方言。


禅堂颂经老僧


就是因为江苏的方言差距大且分散,发展江苏的经济才没什么政治顾虑,才给你们发展均衡。一对比广东,幸福多了


光进时空


南京话=安徽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