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奮鬥的“螞蟻”變“牛人”

奮鬥的“螞蟻”變“牛人”

1、廖生贇(右二)與傳染病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中)等人合影。

奮鬥的“螞蟻”變“牛人”

2、億立方公司於2018年獲得李蘭娟院士團隊與浙江省舉辦的世界生命科技創業大賽診斷組二等獎。

奮鬥的“螞蟻”變“牛人”

3、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

奮鬥的“螞蟻”變“牛人”


時間就是生命。早一分鐘確診,早一分鐘救治。

1.5個小時,18種呼吸道病原體1次全部檢測。國內首創的包含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核酸檢測試劑成功研發,就是科技與疫情賽跑拼出的速度。

3月2日,隨著第二批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啟運,參與聯合攻關開發的深圳市億立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已向湖北捐贈最新研發生產的試劑盒5萬份。公司總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廖生贇,是三明大田籍“後生仔”。

就在上月,他帶領團隊研發的全國首發“百日咳”核酸檢測試劑獲批上市。這標誌著“百日咳”檢測終於有了新方法,也意味著呼吸道傳染病監測取得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發,就是應用了類似的方法。

新科技,診斷疫病高效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嬰幼兒得病可併發肺炎或腦炎而亡。因此,早期快速精確診斷疾病,給臨床用藥提供方案非常迫切,許多科研單位在努力攻關。廖生贇和他的團隊拔得頭籌,試劑獲批上市。

那麼,同屬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新冠肺炎,檢測方法有什麼不同?哪些檢測既快速又準確?操作起來會不會因需要很多的設備而不方便?廖生贇帶著團隊投身科研,在實驗室默默奮戰。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責任。作為深圳市重點抗疫企業,億立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藥檢所、廣西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單位,聯合攻關開發了國內首創的包含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核酸檢測試劑。1.5個小時,18種呼吸道病原體1次全部檢測。試紙法檢測用時僅需15分鐘,熒光探針法入庫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備選庫。

“產品經過臨床樣本平行對比,安全高效,操作簡單無需增加設備,可大面積推廣應用,減輕醫療機構和患者負擔。”廖生贇介紹。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醫生對患者進行醫學檢測,採用血常規、胸部X線和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基因測序等。但是綜合比較,最有效的確診是試劑盒核酸檢測。“因為在病毒基因中,存在特定核酸序列,把它們在標本中擴增,通過熒光等常規方法就能夠準確快速檢測。”

產品經過大面積臨床試用後,就可以向國家藥監局及歐盟申請上市許可。據悉,伊朗已經計劃訂購50萬份。

山裡娃,成就醫械專家

廖生贇1979年出生在大田縣湖美鄉宏才村,2002年廈門大學畢業。這個從山裡走出去的孩子,跟著到學校來招聘人才的企業闖蕩深圳,從此研究起了基因診斷產品。

他十年磨一劍,主持和參與了深圳市的許多科技項目,累計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個人擁有的5項發明專利,既有用於檢測多種呼吸道病毒的探針組和試劑盒,也有診斷非綜合徵耳聾的雜交膜條。

廖生贇負責技術研發,通過不懈探索,所在企業產業化發展迅猛。從2002年起至2012年止,團隊的規模由起初幾個人,發展到擁有上百人。他的工資也從之前不到2000多元,增加到了年薪20多萬元。

白天業務多,需要交流合作到處跑,廖生贇常到下半夜才回家。能夠休息的時間不多,但他不忘繼續深造充電,通過4年的努力,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取得碩士學位。

他先後獲得深圳市科技進步獎、廣東省“雙創之星”,是深圳第一批醫療器械領域的質量管理專家,市級後備高層次人才。2020年,他又被任命為廣東省精準醫學分子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這個孩子從小就很會讀書,初中參加全省化學知識競賽,還得了三等獎。”在昔日的老師、現任大田縣文聯主席顏全飈眼裡,廖生贇好學有出息,為人謙虛有禮貌。

夫妻檔,致力醫械研發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全球現有的診斷方法傳統,許多醫生沿用血清學和細菌培養,極易延誤病情的診治。

“瞄準臨床需求,鏈接國內外尖端技術,打造出能夠解決市場真正需求的產品。”廖生贇審時度勢,決意創造自己的天地。

2013年,他離開了原來的企業,和妻子危梅娟一起創辦自己的公司。他們倆一個精於技術研發,一個擅長企業管理,夫妻倆一開始就定下目標,致力精準醫學體外診斷試劑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這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研發碩果累累,涵蓋了產前診斷、遺傳病診斷、傳染病早期診斷、血液配型、核型分析、腫瘤早期診斷等方方面面。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發展,研發團隊成員都是國際頂尖的科研工作者和醫學精英。

同時,公司與清華、哈佛、耶魯等國內外科研院校建立起良好合作關係,實現資源互補;成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研究人員出站後留任的,除了政府資助3年科研經費30萬元,公司等額補助。

今年春節, 廖生贇帶領團隊 提前申請復工復產,正月初二就開始了試劑盒研發和生產。產品研發成功後,廖生贇派人火速送往機場,連夜空運給疫區前線。“這是我們應該承當的責任和義務,好讓國人多放心,讓宅家的人們多一些安全感。”

好兒郎,夢想鑄就舞臺

“一個充滿活力的企業是一片沃土,它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讓成員紮根發芽。”90後員工在公司網頁上留言。

“廖總帶我進入臨床項目,這對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和機遇,雖然焦躁困惑,但也成為我堅定目標的動力源泉。快速成長的不僅是一群奮鬥的螞蟻,還有一幫牛人全力配合。”

另一位員工也寫下感言:“日子從未有過的充實,在廖總的培養與指導下,我們從剛開始的孤軍奮戰,到一步一步建立起團隊,開始承擔越來越多的項目,並且揮灑青春、承載夢想。不論資歷大小、職位高低,大家不離不棄,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對廖生贇管教極嚴的父親廖明嶽介紹,宏才村是個偏僻的小山村。“每星期上下學,他都要挑著生活用品,來回走很遠的山路。”

廖明嶽曾在鄉鎮文化站工作,因為自己的父親早年癱瘓,既要照顧家庭,還要在經濟上資助其他弟妹,常教導廖生贇:“你能從大山溝裡走出去,有了一點小成就,應歸功無數好心人幫忙打基礎,要吃苦和知恩圖報。”

廖生贇一直牢記於心,幾乎每年春節,都帶上妻兒回到故鄉,給年幼的女兒以鄉情教育,引導有志向的後生到城裡去打拼。在榜樣的引領下,他的兩個堂弟紮根廣州,一個表弟在深圳也創下了產業。

“不管在什麼時候,他的心裡始終有夢想,從來不言放棄。”比廖生贇小兩歲的弟弟佩服哥哥有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