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美国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 对于美国电影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一部把人物故事融入到波澜壮阔的美国南北战争历史画卷中的史诗经典电影,影片用三个小时时长,把南、北方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戏剧性转折予以细腻地刻画,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第一部长篇叙事历史巨作,开创了美国商业电影制作的先河,是好莱坞商业电影模式借鉴的样板和“电影语法”典籍。

影片对美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史料价值不可小觑,十分珍贵,有宏大的南北战争交战场面,有南方联盟军统帅罗伯特·李战败向北方合众国军统帅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投降的画面,有林肯总统1865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歌剧《我们美国的表兄弟》时,遭到约翰·布斯暗杀的细节过程描写,有战后美国南部重建和三K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独特作用的刻画,是一部难得的历史资料影像电影。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林肯遇刺现场剧照

影片许多拍摄制作技巧是前所未有的,在剪辑方面采用平行剪辑和交叉剪辑的方法,使影片的长篇故事性情节有条不紊地展开,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交相呼应,错落有致,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叙事效果。影片使用了大量的群众演员和正式演员,有当时极为少见的夜景拍摄,全景的长镜头叙事,从远景俯拍战争交战过程的画面,也包括大量的蒙太奇技法使用,甚至把彩色的贴纸粘贴到摄像头上,给人物和场景增加颜色,用纸挖孔挡住摄像头外围,造成针孔人物特写的效果。虽然现在看这些处理方法十分幼稚和简陋,但在20世纪初期,这些拍摄技巧和手段都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

影片由使用电影特写镜头第一人、有“美国电影之父”称号的大卫·格里菲斯执导,《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他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与他的另一部历史剧情影片《党同伐异》(1916)齐名,是美国早期电影无法逾越的两座高峰。

格里菲斯热衷于电影叙事手法的创新研究,其中多线索平行叙事是他电影的一大特点,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他将四个故事同时讲述,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叙事最复杂的经典范例,他因此成为美国电影叙事基本语法的奠基人。格里菲斯的摄像机机位使用灵活多变,是最早创造并建立了电影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程式的导演,被历代电影导演所借鉴和遵循。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大卫·格里菲斯

影片由著名演员丽莲·吉许、亨利·沃斯奥主演,这样一部百年前聚焦美国建国历史和家族兴亡过程的鸿篇巨制,却没有进入美国“百年百大”影片之列,被拒之于大雅之堂之外,其根本原因是影片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宣传,且三K党在战后重建所起的作用描写也饱受诟病,是美国电影史最具争议性的电影之一。由于种族主义问题一直伴随着美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所以该电影经常被讨论和提起。与《一个国家的诞生》命运完全不同,大卫·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1916)被列入美国“百年百大”影片第49位,是20世纪10年代唯一入选该榜单的影片,也是所有100部影片里历史最久远的一部。同为大卫·格里菲斯的代表作,但所受到的认可程度和评价却有如天壤之别,影片与同样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乱世佳人》(1940)相比较,二者的总体差距和思想性高低就更一目了然了。

影片中的两个家庭分别是北方具有废奴思想的斯通曼家庭和南方富足殷实的卡梅伦家庭。在内战之前,南方的青年本·卡梅伦通过照片喜欢上了北方斯通曼家庭的女孩埃尔西·斯通曼,但南北战争爆发后,两个家庭的青年分别应征入伍,参加这场北方旨在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的战争。他们以前是好朋友,但现在各为其主,在战场上进行厮杀,本·卡梅伦幸运地存活了下来,但自己的两个兄弟战死在疆场,埃尔西·斯通曼的兄弟也魂归天国,两个家庭都因为战争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本·卡梅伦受伤被俘,在华盛顿接受治疗,遇到了当护士的埃尔西·斯通曼,凭借随身携带的埃尔西照片,朝思暮想的两人终于相见,顿生爱意,但本·卡梅伦被北方政府判绞刑,埃尔西和前来看望本·卡梅伦的母亲一起去见总统林肯,请求得到免死的宽恕,本·卡梅伦因此被林肯特赦回到南方,但到家后得到的却是林肯被刺杀身亡的噩耗。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用红色贴膜制造战场的血色效果

历时四年的美国南北战争给南、北方两个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伤痛和灾难性打击,废除奴隶制导致了林肯遇刺的政治流血事件发生。美国内战爆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卫·格里菲斯在影片中明确表达了“把非洲人带到美国,播下了不团结的第一粒种子”的种族主义观点,将战争和仇恨的起因和根源归结到黑奴贩子、南方种植园奴隶主身上,归根结底把南北战争造成的浩劫和责任归结到了黑人身上。

格里菲斯的战争起因逻辑和美国发展的历史观是错误的,但有其根源可追溯,一方面,影片根据小托马斯·狄克逊小说《同族人:三K党罗曼史》改编,小说内容本身就带有美化三K党的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思想的错误倾向,也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偏见;另一方面,大卫·格里菲斯出生在美国中南部的肯塔基州,父亲雅各布·格里菲斯曾是南北战争中一名南方军的上校,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思想灌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格里菲斯错误的种族观念的形成。

小托马斯·狄克逊想把自己的小说拍摄成默片,但由于明显的种族偏见和三K党的敏感性而四处碰壁,没人愿意接手这样一个风险制作,但格里菲斯同小托马斯·狄克逊产生了思想共鸣,他对小说中三K党在战后重建期间拯救南方白人免遭黑人迫害的情景十分兴奋,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迫不及待地买下了小说的改编权,并将小说书名改成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短短的四个月内,格里菲斯便完成了这部千头万绪、工程浩大的影片制作。由此可见,影片错误的种族主义思想内容表达是由小说原著者和导演个人思想双重因素造成的。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丽莲·吉许和三K党剧照

根据影片描述,在南方战后重建过程中,南方黑人取得了包括政治和武装方面的优势,取得了政权,他们对白人进行迫害,片中出现了在议会开会时,黑人酗酒、脱鞋并把腿架在桌子上的细节描写。复员后的本·卡梅伦处处遭到黑人的排挤和欺压,他的妹妹弗洛拉在上山打水时被一直喜欢她的黑人军官古斯尾随跟踪,她惧怕落入古斯手里,被迫从悬崖跳下死亡,这激起了本·卡梅伦的强烈仇恨,他参与组建了三K党,并在他的指挥下杀死了古斯,为弗洛拉报了仇。格里菲斯对私刑处罚古斯十分忌惮,认为这样会美化三K党的极端种族主义思想,但他头脑中根深蒂固对黑人的偏见和歧视,甚至是仇恨,还是让这个私刑片段在影片中得以呈现。在格里菲斯心中,战后黑人的忘乎所以状态和嚣张气焰,通过三K党的打击和镇压得到了修正和遏制,这标志着一个更加团结,更欣欣向荣的全新国家的真正诞生。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影片在刚刚战后重建初始阶段,黑人士兵用枪阻止白人参加民主投票;在黑人失势之后,蒙面的三K党跨马持枪阻止黑人前来投票场景刻画,不仅让人怀疑这个国家诞生的民意基础和政权根基是否牢靠。

在北方的斯通曼家族,埃尔西·斯通曼遭受到父亲的政治合作伙伴、黑人政客西莱斯·林奇的逼婚,作为北方政府的要员,埃尔西的父亲奥斯丁·斯通曼头脑中具有南方旧的价值观,但在白人与黑人通婚的问题上同样不能接受,西莱斯·林奇把埃尔西父女进行软禁,直接导致了二者在南方黑人政权和投票选举阴谋的政治合作关系破裂,当然,西莱斯·林奇在南方建立“黑人王国”的美梦也随着三K党对黑人的绞杀而灰飞烟灭,闻讯而来的三K党首领本·卡梅伦遏制了西莱斯·林奇的逼婚企图,营救了埃尔西·斯通曼和她的父亲。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丽莲·吉许和亨利·沃斯奥剧照

在两位被黑人所追求女性故事的陈述中,大卫·格里菲斯的口气是充满种族主义情绪的,是仇恨满腹的。他将种族矛盾集中在黑人对白人女性的玷污和试图侵害角度展开,这体现了他对战后黑人可以同白人通婚的合法性法律颁布的嘲讽和反对,他将古斯和西莱斯刻画成邪恶的根源,两人面部狰狞(注:这两个黑人角色均由白人饰演,面部进行了涂黑处理),十分贪婪和性欲过度,而本·卡梅伦的妹妹弗洛拉和他的恋人埃尔西被塑造成是纯洁、美丽、高尚的象征,她们的贵族血统和贞操是不容黑人玷污和糟蹋的,这也为影片大篇幅描写三K党的“英雄主义”奠定了“合理”的基础。他们以面罩蒙面,战马披着印有三K党组织标志的白床单,为了反抗黑人的“种族压迫”和保护白人种族的文明而战,他们要保护白人妇女的美德、高贵血统和贞操不被黑人侵犯,但实质上,三K党的行为和思想是美国白人种族至高无上的代言人,在美国历史上对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的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思想传播作用。

有些人认为三K党在保护白人血统的纯洁性的同时,黑人的血统的纯洁性也同时受到了保护,这种论调是十分荒谬可笑的,这是为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进行粉饰的行为,“种族纯洁保护论”面纱下仍然是赤裸裸的种族主义的丑恶嘴脸,与大卫·格里菲斯在影片中的思想主张一脉相承。

影片大结局是本·卡梅伦终于娶了埃尔西,菲尔·斯通曼娶了玛格丽特·卡梅伦,两个白人家族进行了联姻,白人血统纯洁性得到了维护和延续。影片结尾画面寓意深刻,一个巨大的人物骑在马上,挥舞着手中的剑,似乎在压迫人民,随后耶稣的形象出现,叠加在每个人身上,让人们欢欣鼓舞。最后一句话剧情提示卡是:“自由和统一,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现在和永远”,大卫·格里菲斯的愤懑情绪和仇恨诉求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缓释和宣泄。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消除种族主义,人人自由平等,目前美国种族主义和歧视有色人种有可能触犯法律,但种族主义永远将美国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当今美国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仍然盛行,只是更加隐蔽和虚伪。世界上最发达富有的国家美国,黑人只占全部财产的一小部分,黑人不能同白人一样享受好的教育和平等的工作机会,真正的“生而自由平等”仍然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句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一个国家的诞生》: 鸿篇巨制史料珍贵,为何难登大雅之堂

大卫·格里菲斯在拍片现场

影片发行后的次年即1916年,托马斯·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他积极为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背书张目,称影片反映的历史是真实的,由于他是美国唯一一位哲学博士身份总统,他的这番言论无疑给已经十分激烈争论的局面火上浇油,因为影片自发行以来一直受到美国有色人种协会的抗议。事实也证明,托马斯·威尔逊具有明显的种族主义思想,他当政后很快就在数个联邦政府机构内引入种族隔离制度,将异族通婚列为重罪,他甚至还允许华盛顿所有有轨电车实行种族隔离化。威尔逊的观点认为黑人在战后获得了过多的权利和自由,他们没有能力使用和享受这些从天而降的权利和自由,应该进行修正和打压,这与格里菲斯在影片所传达的种族主义思想不谋而合。

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影片开创了好莱坞现代电影商业片的标准模式,具有极强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但因为影片含有错误的种族主义思想和对极端种族组织三K党美化的内容,缺乏正确的思想性和历史观,导致格里菲斯高超的导演技巧并不能掩盖他对历史真实的漠视和错误的认知,影片被拒之于大雅之堂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人类沿着正确道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客观承认影片在美国电影史的重要地位,而主观上对影片的思想性缺陷有足够的认识,应该是看待具有争议性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所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