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有句俗語:人有三不親。是哪三不親?有什麼道理嗎?

竹籬茆舍墨客


中國是個非常注重血緣關係的國家,尤其在農村,有血緣關係和沒有血緣關係,有著天壤之別。所謂三不親,是相對三親而言。即姑父、姨父、舅母。



這也很好理解,姑父、姨父、舅母之所以和自己連上親,是因為有姑媽、姨媽,舅舅的存在,不過因為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親情也比較淡。打個比方說,自己家有事,姑媽、姨媽、舅舅都會熱情趕過來幫忙,能有十分力,絕不會出九分,這就是血脈相連的親情。而姑父、姨父、舅母來不來都在兩可之間,不來也沒人會笑話他們。


自己和姑父、姨父、舅母之間的關係,主要靠姑媽、姨媽、舅舅來維持,要是中途雙方離婚,自己也就和他們斷絕了關係,從此,老死不相往來,而老表之間的關係也是靠三親來維持。一旦姑死了、舅老了,餘下老表不來了。

所謂三年不上門,親戚不親戚。親與不親,關鍵在於走動的頻率,走動越頻繁,關係也就越親。其實,三不親並不代表真不親,有時候,姑父、姨父、舅母待自己也很好。


洛水清風


農村有句俗語:人有三不親。是哪三不親?有什麼道理嗎?

人有三不親,要想理解這三不親就要知道人還有”三親“,這三親就是姑姑、老姨和舅舅了,相反三不親就是姑父、姨夫和舅媽了。

從三親和三不親不難看出,三親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而三不親都是三親的配偶也就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既然沒有血緣關係雖然成為了一家人但也沒有那麼親近的感覺。

不過,也有姑父比姨夫親的說法,可能大家都聽過“姑父親不親,沒了姑姑連著根,姨夫親不親,沒了老姨斷了根”這句話也不無道理。

我三姨和三姨夫結婚的時候我還沒出生,我記事的時候就經常到三姨家玩,那時候兩家離得很近,每逢過年過節大家都能聚在一起,那時候感覺和三姨一家就特別的親。

不過自從三姨生病離開我之後沒幾年就又結婚了,那時候起好像就不是一家人了一樣,之後過年的時候就在沒見過三姨夫慢慢也就斷了聯繫。所以對姨夫親不親,沒了老姨斷了根這句話深有體會。


鄉村劉肉段


三不親,也和經濟有直接關糸,家裡窮就自然很少來往,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任人唯親的,看到人家有錢有勢力,釆取“攀龍附鳳“也大有人在,比如拜個什麼乾親如干爹乾媽乾姐幹叔乾孃什麼的,大凡人們都有這種苗頭,而真正的皿統也建立在這基礎之上,隨著金錢萬能的社會的腐蝕人們的頭腦,這種只認錢的奇形狀態也已存在和發展,有錢是爺無錢什麼也不是,一切以金錢為出發點,比如親戚往來也是夠大方的,叫親上加親,沒錢的窮人話講這個窮鬼別來,來也是不是要錢就是要物,這種窮鬼又來啃親戚了,最好別來,眼不見為靜,不是要錢就是來噘飯吃,吃了喈巴一抺,所以三不親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人耍是沒了底限你什麼都不是,就是親生爹媽你沒錢給也會扣上沒“孝心“的罪名,人各有志,窮人也有窮人的志氣,自已家苦寧願不去串門,免焊尷尬,一句話,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究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正是千百年人類歷史的真實寫照



新春之心62719


農村有句俗話:“人有三不親”,這三不親是哪三個?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我想大家都聽過很多的俗話,這些俗話囊括了歷代農民的智慧和經驗,不能說絕對正確,但大多是有一定道理和說法在裡面的。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人有三不親”,這三不親分別是指姑父、姨夫和舅媽。

這三個為什麼不親?

姑父是指姑姑的老公,姨夫是指姨的老公,舅媽是指舅舅的老婆。這三個身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在生活物資比較緊張的早些年,農村的家庭都有幾個孩子,每個家庭幾乎都是自顧不暇。在這個情況下,姑父、姨夫和舅媽自然就顯得和自己不親。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生活得夠嗆了,有功夫去管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這也不現實…所以就有了上面的“人有三不親”的說法。

現在呢?現在親嗎?

總的來說,現在要比早些年親了。因為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上去了,家家也都能吃飽穿暖了。但是姑父、姨夫、舅媽和姑姑、姨、舅舅相比,還是後者和我們更親一點,畢竟血緣關係在那擺著,骨子裡留著一樣的血液。還有一個普遍的情況:如果兩個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好,這三不親還是挺親的。
說三不親,其實是和對應的配偶(姑姑、姨、舅舅)相比的,真要比起陌生人,那還算是親的。再退一步說,人都是要靠自己的,親不親不需要去太過於糾結。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你和我不親,那我也和你不熟,一樣的…

我是[農村一棵小草],希望能和大家做個朋友,謝謝閱讀與支持,我們有緣再見。


皖農


這個問題我之前就想過,請君觀看。

人有三不親,“三不親”指舅媽,姑父,姨夫。而不親的原因如下:

一是,自己的爸爸媽媽跟舅舅,姑姑,姨一家的關係很好,畢竟血緣關係在那放著,這是對於爸爸媽媽的“三親”,有了“三親”才會有下面的“三不親”。

二是,其實“三不親”說的是父母的下一代,女兒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再有孩子,重心肯定會在自己的家庭上面,而親戚之間的關係就會疏遠,大家肯定有這種感覺,特別在過年,走親戚的時候,對舅媽一家,姑父一家,姨夫一家都感到比較陌生,比較疏遠,因為平常聯繫少,這是必然的。

三是,“三不親”是都注重自己的家庭所造成的疏遠,其實也是血緣關係上的疏遠,理論上,自己跟舅媽,姑父或者姨夫家裡的小孩血緣關係並不深,但也是有的,再往後一代,也就是自己的孩子更會在血緣上疏遠,再往後甚至沒有關係,這也是現代法律上對近親結婚的界定。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關注我,我會持續回答問題,可以分享給你。


木頭冬瓜湯


農村有句俗語人有三不親,是哪三不親,有什麼道理嗎?

對於題主的這個俗語,就涉及到了我們的人際交往中的親情關係。至於說這三不親有那三不親?他們分別是姑父、姨夫、舅媽。

為什麼說這三者不親,主要是因為他(她)們和自身沒有血緣關係,所以對待媳婦(丈夫)的外甥或侄子,不像對本家的孩子那麼好,所以就有了這三不親。

其實這句老話完整的是有三親和三不親,我們說完了三不親,再來看看三親都有誰,他(她)們分別是,姑姑,姨,舅舅,由於他(她)們和自己,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對自己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樣,所以要比姑父,姨父,舅媽親上一些。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並不一定準確,人和人之間主要是相處,任何一個親戚,如果你經常走動,都會倍加的感覺親切,姑父,姨夫,舅媽,同樣會對自己很好,把自己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如果距離很遠,幾年都見不到一次面即使是姑姑,姨,舅舅一樣會疏遠,見了面也沒有那種親切感。可能和家裡來一個普通的客人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主要就是因為距離的遠,互相不瞭解,所以親情感也就差了。

特別是在以前,我們的父母輩有很多的兄弟姊妹,大家為了生活都奔波在全國各地,有的孩子多的,現在幾十歲的人了,還沒有過自己家的長輩。這種現象不能說常見,但是確實是有很多,我本家就有這種現象。

老舅媽是山東嫁到東北的,在東北過了40多年才回過老家兩次,她家的我大表哥今年47歲和表姐表弟,根本沒有回過姥姥家,只是有兩個舅舅在東北這邊呆過,所以認識,家裡的三個姨都沒有見過。這種狀態下,又何來親情之感?兩個人在同一輛火車上,即使坐在對面都不認識。


都說姑父不親,但我和我的姑父感情就很好,我父親家有哥兄妹六個,姑姑最小,只比我大三歲,所以姑父跟我也相差無幾。姑姑和我們在同一個城市裡,離得很近,和姑父平時就像兄弟一樣,互相的幫助,家裡面有什麼事,只要一聲招呼就到。所以說,不管是誰?關係都在處,只要是距離近,不管是誰都會感覺很親切,若是距離的遠,幾年十幾年都見不著一回面,再親的親情,慢慢也會淡的。


農事一鍋燴


農村有句俗語:人有三不親。是哪三不親?有什麼道理嗎?

這種老話其實也是過去的一種說法,說的是和自己雖然是很親的親戚關係,但由於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也被稱之為“外姓人”,是認為是不親的,事實並非如此,現在人家庭人口的減少,親戚關係變得尤為重要,是不存在不親的,這三種被認為不親的都是誰呢?是姨夫、姑父和舅母,很多地區舅母也被稱之為妗子,也有妗子不近的俗語,認為妗子對待外甥是不親的,關係比較疏遠,這是為啥呢?



我國的文字是具有很深奧的一門藝術,通過對於這些親戚的暱稱,就能夠分得出來個三六九等和自己的存在關係,有人經常會問為啥姨夫叫夫,姑父則是稱之為父呢?這也要從親戚兩個字上面來闡述,親戚是分為親和戚的,自己家的本家和出嫁的女性都屬於自己的親人,被稱之為親,而戚則是母系自家的一些關係,雖然都稱之為親戚,但稱呼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姨夫和姑父就彰顯的淋漓盡致,姨夫和姑父還有舅母都和自己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只是通過了自己的姨娘、姑姑、舅舅,才將這層關係拉近,如果沒有這三人的聯繫,是和陌路人一模一樣的,所以俗語稱之為三不親。



姨娘親一輩親,沒了姨娘就不親,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姨娘親在過去認為是和姑舅親不能相比的,只不過現在社會的親戚比從前要少了許多,是不存在什麼不親的,只要兩家走動交集頗多,這種親戚關係完全是可以繼續下去的,縱然是姑舅親,兩家走動的少,平時也沒有什麼來往,照樣不會親,這都是很正常的一種表現,也是很現實的親戚關係。


對於這三不親,還真的不能這樣認為,因為只有這三人才能真正的做到親戚關係,縱然是姨娘、姑媽、舅舅對於自己在好,沒有這三人的背後幫助,以及不遺餘力的呵護這種親戚關係,是很難將這種親情繼續下去的,其實些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才是真正的一種“親”,對於姨夫、姑父、舅母,你認為誰對待自己最親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姑父,姨夫,舅母 這三個都不帶血緣關係的


梨園阿文


農村三不親"姑夫,姨夫,舅的媳婦"。因為這些關係都沒血緣。


一國之君358


人有三不親,是指姨父,姑父,舅媽,雖然是親戚,但是沒有血緣關係,這也是人們老一輩的說法,只要是親戚大家都是一個大家庭。沒有分得那麼清楚,如果分得太清楚,彼此關係就有一種隔閡了,只要是親戚大家就得用心相處彼此關係就會更加親切。所以不管是三親,還是三不親只要大家用真心對待,就不會分這些關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