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平衡自己職業發展和孩子培養教育?

百草園裡的小竹子


我是貝兒媽咪說,一個從事教育行業八年的新手寶媽,希望我的答案能給您帶了一些幫助。

這個問題應該是當今社會母親與孩子之間最熱門的話題。很多人說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兼顧了自己的工作就必須要放棄孩子的培養,這要是在十年前可能是一個正命題,但是在現在它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我們要來分清什麼是所謂的事業,在我看來,不一定是年薪過百萬才是事業,在合情合法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效交易都算是事業!那認清了什麼才是事業之後我覺得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

在現在這個互聯網的時候,處處都充滿著機會,只要你想沒有做不到的,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取捨了。

目前階段對你來說事業重要,那你就好好工作,在空閒時間給孩子多多陪伴;如果孩子教育更重要,那就好好陪孩子同時找點可以兼顧的網絡工作,這也不是不可取的!



貝兒媽咪說


我覺得自己職業發展為輔,孩子的培養教育有為主。有了主次之分就很好平衡兩者的關係。

我們辛苦打拼事業積累財富不就是為了下一代嗎?俗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是很有道理的,你只打拼事業疏忽對孩子的教育,既使給孩子留下萬貫家財他也守不住。名譽、財富是身外之物,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誰也不想有個啃老、不學無術、吃喝玩樂的孩子。父母有錢沒錢都希望孩子能幸福安逸自食其力。作為家長在孩子正辨別是非的時候,請多花些時間陪伴、教育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為過來人我覺得孩子的教育重要!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排第一位! 我家孩子在上小學三年級時,我自己的小公司剛剛起步,什麼都要親力親為,好多雜七雜八瑣碎的事務需要處理,早上出門有點晚上回家沒點,每天回家孩子基本都睡覺了。三年級之前都是我陪著兒子,每天學校的事他都跟我說說,孩子的基本情況我都瞭如指掌,有什麼風吹草動我都能第一時間扼殺搖籃裡,那時孩子的學習、生活各方面都不錯。開了公司忙於掙錢,偶爾早上送下孩子,有時一天見不著面。四年級開始孩子成績就明顯的下滑,還學會了一些壞毛病:撒謊、頂嘴、不服管束......一些零零散散的小毛病越來越多,我陷入深深的自責。

一次和同行的大姐聊天,她感慨的幾句話讓我大悟徹悟。我們掙錢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孩子以後生活安逸無負擔嗎?但是做父母的給孩子掙下金山銀山他守不住,成為啃老的富二代,多少家業都會敗光!她的孩子在英國多年,現在每月還要這位大姐救濟,孩子掙的不夠花!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孩子一晃就大了,在孩子最需要家長的時候我們應該多些陪伴,陪著他快樂健康的成長。事業以後有的是機會,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我們應付出所有的心血保證孩子茁壯成長,因為教育好孩子才能使你幸福一輩子!



普羅旺斯超姐


1.短暫放棄

《你要的是幸福還是對錯》的作者金韻蓉老師在樊登讀書會的作者光臨裡分享了他自身的經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她非常喜歡心理學,但是因為孩子培養教育的原因她放棄了自己摯愛的心理學,與丈夫下海經商,兒子大學後,她重拾心理學,同樣繼續從事自己喜歡的領域。

2.同頻共振

我一好友是職業培訓師,她為了更好的培養孩子同時又規劃好自己的職業,她從成人教育領域轉型到了親子教育,做家庭教練,非常成功,自我職業和孩子教育兩不誤。

3.做好孩子和自己的時間規劃

我在百度時的一位總經理,懷一胎時考了研究生,二胎時研究生畢業。四歲開始孩子自己帶,提高工作效率,所有工作她只在8小時內完成,出差加班什麼的,孩子由父母接送,作業自己完成並檢查。孩子檢查會有錯,她會告訴孩子這是她自己成長過程中必須有的經歷,同時對自己的錯誤擔責是做人基本原則。做自我的職業規劃和孩子教育培養沒有衝突,關鍵是時間管理和孩子引導。

4·做微商

還有一個百度銷售冠軍,生完孩子後就自己做微商沒上班了。別小看微商,其實很辛苦,每天早起她會發早消息,中午會曬圖.晚上聽課,寫文案,最開始幾個月幾乎沒有收入。如果你的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選擇全職或做微商。

每個人情況不同,因根據自己的情況做選擇。

愚見,希望能幫到需要幫助的你。





黑米詩生活


我覺得不好平衡。尤其是3歲沒有上幼兒園之前。

0-3歲的寶寶是最需要母親陪伴的階段。通過照顧和陪伴,可以從母親那裡獲取充足愛,信任和安全感,讓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如果這個階段交給老人去帶,那麼孩子的安全鏈接會在老人那裡,跟老人建立了依戀關係。對於今後跟父母的相處和溝通交流不利,這也是很多孩子為何在青春期叛逆嚴重,父母無法管教的原因。



3-6歲上幼兒園期間,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階段。父母疏於陪伴,對孩子的習性沒有老人瞭解,很容易簡單粗暴的去強迫孩子學習一些規矩。而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這時候還是跟老人一起居住,老人負責接送孩子,那末在父母教訓孩子時,老人很難做到不插嘴的,這樣的環境更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

7-12歲是上小學階段,需要給孩子培養建立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請問父母們正常工作下班後做飯做家務,陪孩子作業時有幾個可以認真的去關注孩子的內心?去了解孩子的真實習慣而有針對性的去培養和解決?,大部分父母把陪孩子作業當成任務,趕緊做完了好做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工作累的根本沒有精力去管孩子,還有父母自我放逐,下班後就想躺到沙發上刷刷手機📱。怎麼給孩子做榜樣?



所以有了孩子之後,個人的職業發展與教育孩子之間很難平衡,或者說必須要有選擇的犧牲一方。

我現在在家帶兒子,兩歲三個月。之前我是全身心陪伴。用心關注孩子的愛好,喜歡,陪他聽唱兒歌,背唐詩,讀繪本,壘積木,出去運動,做各種吃的。每天翻手機就是找如何給寶寶做飯😄。現在開始做自媒體,每天要寫文章,發頭條,悟空問答,可以說佔了很大精力。我自己也累。


這幾天突然發現兒子的生活規律有點亂。以往我每天上午陪他讀繪本或者看右腦開發,數學啟蒙等書,現在成了玩小汽車,以往用小度智能音響聽唐詩兒歌,現在被孩子爸給寶寶看了一次動畫視頻後,每天都要看,不聽兒歌了😭。

我今天給老公約法三章:不能給寶寶看視頻,少吃零食,多讀書。我也改了習慣,白天不寫東西了,等到晚上兒子睡著了再寫作。如果要捨棄一方,那肯定不是寶寶😄。

我不是說女人就應該為了孩子要去犧牲自己的事業。我希望所有的女性在生孩子之前一定要考慮好,做好準備,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那就不要生!

孩子也當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爸爸也要參與其中。不過在6歲之前媽媽擔任的角色要重的多,責任也大的多。

我也是在懷孕之後辭職的,專心在家帶孩子。之前就是從事教育行業,現在剛開始做自媒體,希望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可以開創新的事業。


孫蕾昕帶娃記


最近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又是一個孩子的爸爸,尤其是孩子在一步一步的長大,該培養她學習英語了,該培養鋼琴舞蹈了等等吧,有時候覺得好矛盾,想放手一搏拼自己的事業,在合唱指揮上有所建樹,但是有時候看著孩子想,就算自己拼出來了,沒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陪伴她,將來孩子萬一一事無成,這樣豈不要後悔?但又一想,如果把培養孩子放在首位,其他的得過且過,是能好好培養孩子了,但是假如孩子需要一個特別的費用來學習某項知識或者將來孩子有能力出國,自己卻因為沒有掙下錢而浪費了機會,這樣也會後悔的!

所以現在我在想,怎麼去平衡這兩項同樣重要的事情。思來想去,發現其實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儘量較少玩手機的時間!這個只對於普通人,對於自制力非常強的人來說就算了。最近這兩個月因為疫情的關係,天天在家陪著孩子,有一次無意間看到了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居然達到了將近10個小時!我都幹了什麼!微信兩個多小時,頭條四個多小時,遊戲兩個多小時,其他零零碎碎一個多小時!這都令我驚訝!10個小時雖然不是每天都這樣,但是卻說明了一個情況,說明我把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太多了,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而且還是無所事事的玩!這樣下去,我想職業發展和孩子的培養都就沒戲了!

而後的時間,我都在心中時刻提醒自己少拿手機,帶上手環,微信電話提醒拿起手機。因為孩子在網上學習英語,剛學3個月,我就每天上下午和晚上跟在她後面帶她複習新學的單詞,兩歲半的她,已經認識快50個單詞了,能用英語從1數到30了,其實我的英語水平極差,高考英語都沒及格,就不說多少分了,太丟人,但是我知道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是學習第二種語言的絕佳時期,所以生活中常用的短語不會的我就查,平時能用的就不用漢語說,孩子聽幾遍也就能明白,再聽幾遍就跟著你學了。

因為我也是音樂老師,所以我也知道在孩子六歲之前音樂啟蒙的重要性,所以每天下午我都會陪著她一起唱唱歌,彈彈琴,孩子的悟性還好,希望她長大了能夠喜歡音樂就好!

說了這麼多,其實想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兩個方面其實並不十分衝突,只要你分配好時間,少玩一些手機,多陪著孩子玩玩,哪怕是玩玩遊戲玩玩積木什麼的都是很好的親子時光!當然職業發展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在家,請放下手機!這是最好的方式!


左手指揮


如何平衡職業發展和孩子培養教育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工作是一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支撐著整個家庭的日常支出,而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針對這個現象,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家庭分工

傳統的家庭理念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很多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女方都辭職做起了全職媽媽,但是現實生活中也存在很多超級奶爸。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須要有側重點。夫妻雙方一定要及時溝通根據自身的情況明確自己在家庭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明確誰側重教育孩子,明確誰側重賺錢養家。

二.正視自身能力

有的人辛勤工作收入卻只夠養家餬口,有的人卻可以年薪百萬。如果有經濟條件請家教來教育孩子知識,那麼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沒有經濟條件支撐長期請家教來教育孩子,只能一方把中心放到教育孩子身上。 每一個人能力不同,要正視自身的能力來決定採取哪種方式教育孩子。

三.注重教育方法和工作效率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傳授孩子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自學能力強,那麼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樣的道理,工作也不是埋頭苦幹,更應該注重工作效率。如果工作效率高那麼就有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四.明確想要的是什麼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懂得取捨。我相信大部分家庭都會選擇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在首位。如果通過努力工作加薪升職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那麼加薪升職的意義又在哪裡呢?教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是應該永遠放在首位的問題。

總結,工作和孩子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建議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在保證孩子的教育前提下再考慮工作。


Excel函數編程實例


這個確實有點難,很多時候大人會有心無力。

我們每天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難合理的安排。很多計劃都是理論上的,當我們真的執行的時候,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更何況,我們是有情感變化的,不是機械式的工作,總會遇到一些人或者一些事影響我們的心情,左右我們的情緒。那麼,我們往往很難清楚的,合理的規劃和執行自己的事和孩子的教育。

所謂的平衡基本上不存在,但是,我們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時,也能關注孩子的教育,顧及到孩子的感受,抽出時間,陪孩子游戲,運動,談心。我感覺做這些事情會比一直盯著孩子學習更有意義。也會讓我們和孩子都更加輕鬆愉悅。


小豆包逗媽


這個真挺難的,當今時代,女性有自己的思維,想法,但是同時又要兼顧傳統,要照顧孩子,真的不容易。

我覺得職業發展,勢必照顧孩子時間減少,這需要和老公給思想工作,讓他知道孩子不止是你的,還是大家的,老公也應該擔起扶養教育孩子的責任,同時也要告訴他孩子怎麼教才是好,你要以身作則,不要他做了你就不做了。

同時自己也得教育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小大人了,媽媽也會辛苦,讓他懂事,自己就能減輕點負擔。

其實我覺得自己得努力的同時,還得結合別人的幫助啦~



missAngela


職業角色≠父母角色

在日常工作、個案督導和同行交流時,有個意外的發現,兩類人群的孩子最容易出狀況,一類是軍人家庭、一類是教師家庭。

軍人家庭似乎更傾向那種權威式的,上級對下級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父母向子女發出指令,“一、二、三,去完成!”孩子的想法無從表達,感受被直接忽略,本性受到壓抑。孩子幼年時因自身能量不足以抵抗父母強大的力量,亦需依賴父母才得以生存,在這種嚴重不對等的形式下,會乖乖聽話。但是到了青春期,生長髮育及自我意識進一步發展,爭取平等、獨立、自主的願望變得強烈,父母依舊延續以往的教育方式,親子關係難免會緊張,就像強壓下的彈簧,下壓得多嚴重,反彈就有多高,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種種行為問題、性格怪異、學習不良等。

教師家庭有異曲同工之處,教師往往認為別人的孩子我可以教好,自己的孩子同樣可以教好,甚至要更好。校園裡,學生對老師有種天然的尊敬和仰慕,老師發出要求,學生按照指示去完成任務,對於不遵守規則的學生,相應的懲罰也會隨之而來。然而家庭並不是校園,如果父母依舊帶著教師的角色本色出演,問題就會產生。

說到底,家庭教育成功的第一環節是親子關係的質量,為人父母,要想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力,先得去檢視下兩代人之間是否已經建立好信任關係,孩子在多大程度上願意被你影響,如果沒有,所謂的教育就只是建立在不平等、不尊重的基礎上,彈簧效應將不可避免。

家長的社會角色只代表對社會責任的勝任度,家長角色依舊需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完善。一個願意為孩子審視自己、改變自己的父親或母親是偉大的,孩子也將收穫健康、積極的人生。

母親的影響力,成就了奧巴馬

父母通過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人生追求成功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就一點來說,奧巴馬的成長值得去研究、去探討。

奧巴馬成長在單親家庭,家境貧困,十幾歲就成了一個癮君子,和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逃學、吸毒,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前途無望,老師預言美國所有州的監獄都隨時向他敞開!就是在這種黑暗裡,從事社會工作的母親為了考取博士學位,主動到印尼進行人類學工作。他很奇怪母親的行為,母親告訴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有益於他人,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他一下子“頓悟”了,重拾丟失已久的夢想——雖然我是個黑人,但我要贏得你們的尊敬。他認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努力學習,在考取哥倫比亞大學的同時,效仿母親,到社區裡做義工。大學畢業後,他像母親一樣,開始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忘我工作。憑藉母親留給他的精神食糧,他迅速在政壇崛起,在社區工作的經歷,不僅幫他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還幫他打敗了多名有財有勢的對手,成功獲選參議員。

不得不說,奧巴馬母親對兒子的教育是一種通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來激發孩子思考人生的過程,平等、尊重,充滿了信任,又很純粹。

用純粹的愛,幫孩子成為他自己

不論家長的職業是什麼,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經常鼓勵父母把職場角色和家長角色分開。下班回到家,請脫掉社會角色的外衣,讓內在坦露出來,做純粹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支持。即使你在外面剛打贏一場官司,回到家,請忘記那些條條框框、規章制度,和孩子一起淘氣,探討人生,甚至可以向孩子訴說自己曾經的失敗。即使你叱吒職場,剛拿下了一個大合同,回到家,請忘記你的榮耀,蹲下身子和孩子講話,趴在地上讓孩子當小馬騎,為孩子做一頓晚餐……家裡的你,不再是軍人、教師、律師、老總……你只是個父親或者母親,你要做的是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助他成長,讓他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既不需要孩子來完成你未完成的夢想,也不需要他來延續你的追求,更不需要讓他為你的社會角色添磚加瓦、裝點門面。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因為不懂您是從事什麼職業的,所以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但我的看法是:0-3歲

除了睡覺最好父母每天都能有5-6個小時是陪著孩子成長的時間。

3歲後孩子就上幼兒園了,這時候家長與孩子也是不斷在成長的,不管父母再忙,最好每天都有3-4個小時是能給孩子的。至少每週都能有20個小時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其實這也是為了穩固與家庭的情感。

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要是每天能抽出1個小時陪伴家人陪伴孩子的時間,與家人一起開心的時間那是最好的。

這是從時間來說。

要是從大體來看,我們賺的錢不就是為了孩子,雖然我們總想著多賺些給孩子上更好的學校,給孩子多報輔導班……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我們為了工作犧牲了家庭,也是犧牲了給孩子的幸福感,給家庭的幸福感,就算能給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這是一個權衡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