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獸藥雜談」清瘟敗毒散,荊防敗毒散和扶正解毒散的應用區別

病毒性疾病是養殖中造成損失最大的問題,在國家控制了化藥使用後,中藥抗病毒已經被廣大養殖朋友所接受,但由於對中獸醫中獸藥的不瞭解,很多養殖戶還只停留在抗病毒藥的化藥概念中,這樣就造成了很多養殖中的損失,很多疾病的黃金治療期被耽誤,甚至因為用藥方向性錯誤,反而讓疾病加重,在這裡我們一起初步瞭解下市面上最常見的三種代表性抗病毒中獸藥:清瘟敗毒散,荊防敗毒散和扶正解毒散在臨床應用的區別。

首先和西醫區別中,中醫中的“病毒”分為兩類,一類叫瘟疫,一類叫外邪。瘟疫呢也就是一些急性烈性的傳染性疾病,如人的天花,雞的高致病禽流感,高致病性新城疫等,豬的高致病性藍耳病,現在的非瘟等。屬於一種發病快,症狀重,死亡急的疾病,這類畢竟沒有弱化下來的情況下,疫苗免疫誘導抗原產生抗體,來進行預防。現在發病最多疾病的原因卻不是瘟疫,而是外邪導致的。

中醫講六淫致病,也就是環境中的風寒暑溼燥火六種“氣”超過本體中正氣的抵抗力,形成的致病的因素。也就是六淫中不同的致病因素導致的疾病問題也不一樣。在臨床中造成疾病發生和病毒性疾病相似的因素,一般是寒、熱因素引起的。


「獸藥雜談」清瘟敗毒散,荊防敗毒散和扶正解毒散的應用區別


中醫中有寒病熱治,熱病寒治的治療方案,所以在臨床治療中我們需要判斷疾病的是因為什麼因素造成的,同樣也要考慮我們所使用的藥物是治什麼的。這樣就需要我們對手中的中藥進行了解。

清瘟敗毒散是清代著名瘟病學家餘師愚所創制的經典名方,載於其所著的《疫疹一得》書中。由石膏、地黃、水牛角、黃連、梔子、牡丹皮、黃芩、赤芍、玄參、知母、連翹、桔梗、甘草、淡竹葉十四味藥組成,是集《傷寒論》中的“白虎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黃連解毒湯”和《外臺秘要》引《小品方》“芍藥 地黃湯”三方加減化裁而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臨床上廣泛用於敗血症、流行性出血熱等引起的氣血兩燔證的治療。其適應症狀包括:大熱躁動、渴飲、昏狂、發斑、便血、舌絳、臟器嚴重出血等。


荊防敗毒散出自《攝生眾妙方》卷八。為發表劑。具有發表解汗,散風祛溼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溼邪。症見惡寒發熱、頭項強痛、肢體痠痛、無汗、胸膈痞悶、咳嗽有痰、鼻塞聲重、舌苔白膩、脈浮等。

這樣就可以看出,清瘟敗毒散治療的是熱,荊防敗毒散治療的是寒,在臨床中我們需要辨別寒熱證,簡單的說一般冬季春季的感冒大部分是寒症,夏季的高熱性疾病,是熱證,所以臨床中發現感冒咳嗽這類的疾病用清瘟敗毒散不僅療效不好反而會起到反作用,同樣荊防敗毒散用在熱性疾病中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明辨寒熱是清瘟敗毒散和荊防敗毒散必須分辨的,而且這兩個方劑都是治療性方劑,不能做保健使用,保健使用的反擊更多是需要溫補脾胃,扶正祛邪,滋陰助陽的方劑——扶正解毒散。

扶正解毒散,是獸藥典方,方劑構成,黃芪,板藍根,淫羊藿。整體方劑以溫中健脾,扶正祛邪,滋陰助陽主,如果說清瘟敗毒散,荊防敗毒散是應對不同因素的疾病侵犯,那麼扶正解毒散就是提高免疫力,降低易感度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