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兒》中嚴世蕃的形象截然相反,哪一個更真實?

木劍溫不勝


嚴世蕃的形象大多現於影視劇中,如果從還原歷史人物真相的角度來看,《明朝那些事兒》更符合嚴世蕃的歷史真相。

中國的影視劇都有一個通病,無論是杜撰還是歷史正劇,都要進行改編,一方面是出於對藝術作品的修飾,一方面是出於“過審”。

影視劇作為非常大眾化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受眾廣,每個觀眾對藝術人物的解讀不同,編劇和導演都會把劇中的人物進行加工,通過劇中人物的性格、行為、語言等來推進劇情的發展,而且只有加深這種戲劇人物的特點來更好的展示歷史的風貌,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

過審這個就不多說了,國家政治的一部分,當然也是每個時代對輿論宣傳的主觀控制,過審也是對影視作品最為嚴厲的一道紅線,有了這個紅線,就迫使很多的編劇和導演對影視作品進行改編甚至虛構。

從歷史本真來看,《大明王朝1566》裡面的嚴世蕃和歷史上真實的嚴世蕃根本就搭邊,完全是兩個人,編劇和導演除了給予嚴世蕃這個名字,有嚴嵩這個爹這兩點是真實的,其他的一律是虛構,包括入閣。

嚴世蕃從來沒有入過閣,甚至見過嘉靖皇帝的面都不多,畢竟嘉靖皇帝一門心思的修他的道,煉他的丹,朝中政務基本都是和閣臣們在西苑商議,嚴世蕃最高的官職也就是個工部侍郎,這個級別的官員能見皇帝的機會不多,更別說見嘉靖這種神秘皇帝了。

嚴世蕃能夠作為嚴黨的骨幹,並不是由於他的職務,也不是因為他是嚴嵩的兒子,主要原因在於嚴世蕃非常的聰明,他既能給他的老子嚴嵩出主意與政敵鬥於廟堂;又能在嚴黨保持各級府衙的控制上出謀劃策,但他最重要的功能還是輔佐嚴嵩取悅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信道,酷愛寫青詞,這種與天上神仙交流的詩歌文體相當的講究水平,嚴嵩能夠得到嘉靖皇帝的重用,一部分是因為嚴嵩的確有能力掌控朝局,另一方面就是嚴嵩很會寫青詞,甚至算是嘉靖皇帝的道友。其實,嚴嵩些的青詞基本都是嚴世蕃執筆的,嚴世蕃雖然很少見嘉靖皇帝的面,但他能從嚴嵩給他的關於嘉靖皇帝的隻言片語上讀懂嘉靖皇帝的心思。

皇帝能夠被一個臣下完全的讀懂心思是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嚴世蕃根本就不需要見到皇帝本人,這就是恐怖了。嚴世蕃具有這種恐怖的能力,這就是嚴嵩幾十年不倒,嚴黨不倒的根源所在。

《大明王朝1566》劇中的嚴世蕃魯莽、衝動,做事沒有大局觀和格局,處處製造矛盾,激化民變,打壓同僚(胡宗憲),嚴黨的倒臺直接原因就是他引起的。《明朝那些事兒》都是基於《明史》、《明實錄》等官方史料為基礎寫的通俗歷史小說,書中的嚴世蕃聰明、果敢,善於謀劃,嚴黨的倒臺恰恰是因為嚴世蕃入獄而發生,更加說明了嚴世蕃在嚴黨的地位了。

從歷史真相來看,《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嚴世蕃更符合歷史史實,而《大明王朝1566》影視劇裡面的嚴世蕃,我們可以把他當做一個虛構人物來看待,那是藝術的需要。


沉墨I方之城


《大明王朝1566》的確是一部難得的歷史好劇,我已看過3遍。雖說瑕不掩瑜,但劇中對嚴世蕃的人物刻畫是錯誤的!

嚴嵩在朝居高位凡20餘年,是因為其深得嘉靖寵幸,尤其嚴嵩寫得一手好青詞,使得嘉靖更加喜歡。但人都有老的時候,人一老便各方面能力都會下降,嚴嵩入閣時已經63歲了,到後期各方面都顯得不濟了。再加上同樣寫得一手好青詞又與其政見不同的徐階入閣,後擔任內閣次輔,對嚴嵩壓力就更大了!嚴嵩所寫青詞明顯不入嘉靖法眼,有逐漸冷落嚴嵩的趨勢。故此,嚴嵩的青詞後來都是嚴世蕃代寫,恩寵才在嘉靖這裡有所挽回,這是其一。其二,嘉靖故作高深,與大臣奏對時經常會說一些看似不相關的詞句,讓大臣去猜,嚴嵩每每無法體察聖心,猜不著謎底!只能問兒子嚴世蕃,而嚴世蕃卻每次都能猜中聖意,再由嚴嵩奏對,使龍顏歡悅。其三,嚴世蕃奸猾機靈,通曉時務,熟悉國典,而且還頗會揣摩別人的心意。嚴世蕃被稱為嘉靖第一鬼才。嚴氏集團幕後策劃和具體實施者幾乎都是嚴世蕃,嚴嵩的得力干將鄢茂卿等人都以小閣老的意志為意志,都認為這就是老閣老的意思。其四,真實的嚴世蕃長得“短項肥體”,且有一目失明。而電視劇裡的嚴世蕃確實身材勻稱,雙目炯炯,頗有些美男子的古風!形象上差異也是很明顯的。

最後,在時機成熟時,徐階、高拱等人搬到嚴嵩時,就是先抽掉嚴氏集團主心骨嚴世蕃,以通倭的罪名扳倒嚴世蕃,從而扳倒把持朝政20餘年的嚴嵩,打垮了整個嚴氏集團。

由此可見,嚴世蕃絕不是《大明王朝》裡所描寫的那種心無城府,只會咆哮吼叫的草包!恰恰相反,他是一個心機極深,喜怒不語言表的人。即使是最後身陷囹圄,他也在做最後掙扎,想打通關節,將他罪名定為“貪汙受賄”!他知道一旦定其罪為“貪汙受賄”,以嘉靖的剛愎自用,自認為聰明超過所有臣子的性格,嚴世蕃很可能逃過一劫,甚至只是訓斥而已,連父子倆的官爵都不會被革!可惜他這次遇到的對手是一個城府更深,為了扳倒嚴家而蟄伏多年的徐階!

順便說一句,《大明王朝》裡對趙貞吉的人物刻畫也是錯誤的。趙貞吉盡力王事,護佑一方百姓,所執政處,官聲很是不錯。但在劇中,趙貞吉被描寫成只會保全自己,一味打壓海瑞,而陰謀詭計無所不用其極之輩!這是有謬誤的!






弄伐裡奇




《明朝那些事兒》是大體按照明實錄展開寫的,總體上來說,書中除了作者當年明月自己的理解的部分,其他記述還是比較符合歷史資料的。這本書的嚴世蕃,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比較醜,身體還有缺陷,獨眼龍。但這不是作者隨意描寫的,因為明史資料就是這麼記載的。

真實的嚴世蕃剛柔兼備,非常聰明。他的父親嚴嵩能當二十年內閣首輔,把自視甚高的嘉靖皇帝伺候的很滿意,功勞主要來自嚴世蕃。嘉靖皇帝四十不惑,此後嘉靖皇帝不想管的太具體,保命要緊,國家大事多信任內閣首輔嚴嵩,由嚴嵩去操辦。


但是,替嘉靖皇帝跑腿、出主意是要能力和本事的,嚴嵩已經年齡大了,力不從心,但是兒子嚴世蕃是個奇才,嚴世蕃實際上是嚴嵩的主心骨和最得力的助手。沒有嚴世蕃,就沒有嚴嵩長期的執政地位。

可以說,大多數主意都是嚴世蕃出的。嚴世蕃提出的處理意見,絕大多數能符合嘉靖皇帝的意圖,嚴世蕃的本事就是能把嘉靖皇帝的心思猜測的八九不離十,甚至是切中要害。嚴世蕃是嚴嵩的操盤手。

而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大部分偏離史實的演繹過的歷史劇,這部電視劇除了人名大部分是真的之外,在劇情上大部分都不是事實。這部電視劇把嚴嵩塑造的老謀深算,技高一籌,把嚴世蕃塑造成一個紈絝子弟形象,脾氣暴躁,毫無城府,這是不對的。與歷史事實恰恰相反。


真實的嚴世蕃是被嘉靖皇帝捏造通倭寇的大罪處死的。聰明人往往不懂得明哲保身。不過嘉靖皇帝沒有處死嚴嵩,而是讓嚴嵩回到了老家。


坐看東南了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和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史學資料,都有很多的藝術和娛樂成分在內!相對而言,小說《明朝那些事兒》更貼近史實,所以對人物的刻畫更能接近歷史一點!我們就從從以下兩點來對比以下兩者對歷史人物嚴世藩的不同刻畫,然後對比史料記載,得出答案!



1. 外貌:《明朝那些事兒》說嚴世藩長得很有特點——肥頭大耳,還瞎了一隻眼睛,可以說是其貌不揚甚至有些醜陋。而大明王朝1566裡就不用說了,嚴世藩是我們“敬愛”的高育良書記扮演的,用儀表堂堂來形容絕對的不過分!但《明史》記載,嚴世藩,短項肥體,眇(miao三聲)一目。所以說在人物形象上,《明朝那些事兒》對嚴世藩的刻畫更接近史實!


2. 能力:《明朝那些事兒》裡嚴世藩雖然不是由正常的科舉入仕,但是卻對其父在官場的鬥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可以幫助嚴嵩寫出嘉靖皇帝喜歡的青詞,而且在嚴嵩鬥倒自己的上級夏言時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嚴世藩則頗有官二代的習氣,沒看到其對嚴黨組織的任何貢獻,反而頻繁出昏招,以致老嚴數次責罵小嚴給他“招風惹雨”,可以說是相當無能的一個人。史料記載嚴世藩,狡黠機智,博聞強記,熟悉典章制度,暢曉經濟時務,而且精力旺盛,能任繁劇。尤其善於揣摩皇上的好惡喜怒。這樣的人如果能好好當官,一定是個治世能臣,可惜走了彎路。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也是《明朝那些事兒》裡的嚴世藩更貼近史實。


綜上所述,小說《明朝那些事兒》裡的嚴世藩更加貼近史實。也歡迎有不同意見的朋友留言指正。


闡史的葫蘆娃




就算生活在明朝,100個人心目中也有100個嚴世蕃的形象。400多年過去了,關於嚴世蕃的故事版本也有很多,比如在民間傳說和歷史中的各有不同。

《大明王朝1566》是劉和平為同名的電視劇寫的劇本,也有同名的小說。不管是小說還是劇本,最終都是為了故事好看。為了讓人物性格更加極端,故事更有衝突性。

本著這樣的目標,在電視劇中的嚴世蕃自然就變成了一個咆哮帝。讓人很難相信這個人竟然是明朝內閣的成員,簡直就是欺軟怕硬的土匪惡霸。

嘉靖皇帝在這部電視劇裡邊,把清官比成了長江的清,把貪官比成了黃河的濁。他認為長江和黃河都為兩岸莊稼提供了水分,用得好就都有用處,用的不好就容易氾濫成災。毫無疑問,嚴世蕃就成了貪官的傑出代表。



《明朝那些事》是當時的海關關員當年明月(原名石悅)本著興趣愛好寫的明朝通俗讀物,自從問世就成了現象級的產品,風靡大江南北。

在歷史上嚴世蕃的窮奢極欲是出了名的,有人認為《金瓶梅》中的西門慶原型就是嚴世蕃。能夠進入明朝內閣的人都是絕頂聰明的人精,因此嚴世蕃能夠青雲直上,不單純是嚴嵩推薦的結果。


嚴家父子的貪是嘉靖皇帝苛意培養的結果,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他認為自己就是皇帝,天下都是他一個人的,就應該供他肆意揮霍。只有嚴嵩父子能夠滿足他這個要求,他也對嚴嵩父子的貪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嚴世蕃在做壞事的時候,有意無意都在拿嘉靖皇帝來當擋箭牌,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有很多憨直的大臣在彈劾嚴世蕃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把矛頭也指向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是不可能承認自己犯錯的,因此他就成了嚴嵩父子的保護傘。

當年明月這麼寫嚴世蕃相對而言是比較公正的,因為他寫的不是嚴格的正史,更多是在描寫人性。



雖然兩個都不算是正史,但明顯當年明月描寫的更貼近正史中的嚴世蕃。當年明月基本上就是在翻譯歷史的基礎上,讓人物形象更鮮活。

劉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更多是在講故事,戲說的成分就比較高。能夠進入內閣的人都是老謀深算的人精,他們之間鬥爭往往是桌子底下的較量,平靜的湖水下面波濤洶湧。

像電視劇中的嚴世蕃那樣飛揚跋扈、口無遮攔,放在真實的歷史上,恐怕都死800回了。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突出嚴嵩父子的貪,才塑造了電視劇中嚴世蕃的形象。


如果電視劇和小說中,完全參照正史去寫嚴世蕃,就會讓那些喜歡衝突故事的觀眾是去看電視劇的興趣。看電視和小說,大家的關注點無非就是故事好看。如果額外的還能揭示一些道理,當然更好。劉和平的這個電視劇兩方面都照顧到了。

實際上每一個電視劇和小說中的人物都會和歷史上的有很大差別,一切都只是為了讓故事更好看,僅此而已。如果誰把電視劇和小說中的人物當真實人物來看,那我們只能說是入戲太深了。


新知傳習閣


這兩個嚴世蕃的形象,也不能說截然相反,說穿了都是奸臣,最後被落到個死刑的下場。從這點來看是沒什麼區別的。關鍵是《大明王朝1566》作為電視劇,忠奸對立嚴重了一點,裡面的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一派“裕王黨”無疑被塑造成好人了。其實通過《明朝那些事兒》就知道,官場上沒有這麼非黑即白,大多數人還是灰色地帶。比如徐階在家鄉松江強佔大量農田,張居正也好美色、生活奢侈,胡宗憲更絕非電視劇那種完美無缺之人。

《明朝那些事兒》是通俗說史,相對比較符合歷史。裡面記載嚴世蕃長得短脖子肥胖,而且是個獨眼龍,僅僅因為嚴嵩的關係才當了個工部左侍郎。《大明王朝1566》說嚴嵩入閣被稱為小閣老,當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在明朝基本要翰林出身才有資格出閣,嚴世蕃連秀才都不是,而且又其貌不揚,自然不符合條件。但嚴世蕃其人還是有能力的,《明朝那些事兒》說嚴嵩不少青詞都是出自他之手,當然《大明王朝1566》說的改稻為桑事件都是瞎編的。


林屋公子


說是截然相反也不盡然,都是貪官這個基本設定起碼沒變,變得只是處世態度和有沒有腦子而已。

當然,《明朝那些事兒》更貼近史料,其嚴世蕃的人物形象也就更真實。

一、《大明王朝1566》裡面嚴世蕃的形象是矮化醜化之後的結果。那到底是一種什麼形象呢?

劇中給出的嚴世蕃的形象就是一副靠著老爹走天下的主,動不動就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臉,破口大罵,彷彿世人都不知道他是當朝首輔的兒子,更恨不得在自己的腦門上寫下“我爸是嚴嵩”這樣的話語。誠然,他是一個切實的官二代,並且靠著老爹這棵大樹也混到了明朝政府的高層,但肯定不是沒有腦子的主,電視劇中為了劇情的衝突,把嚴世蕃簡化成了一個天天喊著“我爸是李剛”這樣的官二代。

當然,為了最後劇情的需要,也就是從嚴世蕃身上找到打倒嚴氏集團的開口,這樣的處理也能看出編劇的良苦用心,但明顯,跟事實不符。

二、《明朝那些事兒》裡的嚴世蕃更貼近歷史形象,也更符合邏輯。

在《明朝那些事兒》裡嚴世蕃是一個聰明過頂的人,並把自己評價為天下最厲害的三人中的一個。

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一,雖然嚴世蕃其貌不揚,但本人真是非常聰明,善於運用計謀。當年,他老爹當年還沒有當上首輔,也不是權傾朝野的第一人,正是靠著嚴世蕃的一頓算計成功幫老爹走上了明王朝的權力中心,併成為了嘉靖的心腹第一人。

二是嚴世蕃非常善寫青詞,而皇帝嘉靖就是一個喜歡青詞的主,兒子於是經常給老爹寫作業,寫的還深得班主任皇帝的喜歡,憑藉老爹和兒子共同的努力,嚴嵩成功成為嘉靖最信任的人,並佔據權力的最高層,妥妥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三、嚴世蕃肯定不是一個沒有腦子的人,他還是一個非常有腦子的人。而《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兒》中嚴世蕃形象的最大差異就在於此。所以從邏輯和史料來看,嚴世蕃的形象已經躍然紙上,他絕對是嚴氏集團的核心力量而不僅僅只是一個無用的二代。


xiaoZ彈史


《大明王朝1566》沉寂十幾年後突然翻紅,其中,嚴世蕃雖然是反面角色,但個性十足。電視劇中的嚴世蕃,囂張撥扈,大臣在他面前一毛不值。嚴世蕃性格暴躁、處事魯莽,一直在不斷的闖禍,而他的全能老爹嚴嵩則一直給兒子擦屁股。

嘉靖皇帝可不是等閒人,深居二十載,卻能牢牢掌握權力。嘉靖何嘗不知道嚴嵩是什麼人,但嚴老頭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儘可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還能替自己背背黑鍋,自己乾乾淨淨垂名青史。這樣的貼心大臣,換了哪個皇帝不喜歡?而嚴世蕃呢,囂張至極,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靠山是嘉靖,時時刻刻想讓嘉靖替嚴氏父子背黑鍋,這不是糞耙子搖頭——找死(屎)嗎?

而歷史上的嚴世蕃,其實精於權謀,深沉老辣。嚴嵩老邁無用,嚴黨真正的領袖是嚴世蕃。嚴嵩討嘉靖歡心的青詞,此時也糊塗到寫不出來了,那都是嚴世蕃代寫的。政治上精準判斷,設下陰毒圈套,打擊一個個政敵,這些都是出自嚴世蕃的大手筆。嚴家父子能走到這一步,沒有嚴世蕃是不可能的。嚴世蕃是囂張,但也要看對誰,不是電視劇“咆哮帝”那樣的人物。在真正的官場上,如果都是這種性格,那是混不下去的。同時期還有一個類似電視劇中嚴世蕃的人物,在電視劇也是重要人物,就是高拱。高拱就是個火爆脾氣,結果呢,最後被張居正拱的沒了脾氣。

從這點來說,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也是一部文學作品,但基本上忠於歷史。《明朝那些事兒》裡的囂張卻不魯莽,狠毒卻更加深沉的嚴世蕃,才是更接近於歷史人物的原型。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大明王朝1566》與《明朝那些事》中嚴世蕃肯定不同的,按史實來講,《明朝那些事》中的嚴世蕃更真實。

歷史上的嚴世蕃是個絕頂聰明的獨眼龍,就他絕頂聰明並不誇張。嘉靖皇帝是個喜歡打啞迷的人,這在小說與電視劇中都有體現,而嚴世蕃就是能破解啞迷的人。從皇帝一個字就能想出皇帝在想什麼,還能順著皇帝所想寫出一篇文章,而且準確率很高,你說這人聰明不。用現在的話講,他就是皇帝肚子裡的蛔蟲。嚴世藩完全就是嚴黨的智囊,這方面他父親嚴嵩是不如他的。

而大明王朝中的嚴世蕃卻是個坑爹貨,十足的蠢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連嚴嵩都看不上。

但有一點電視劇與小說中是相同的——嚴世蕃很好色。電視劇第一集就說嚴世藩剛取了第九房姨太。而小說中說嚴世蕃老孃去世他都沒消停,別人死了老孃都要守孝,他倒好一直在戰鬥,根本停不下來,這最後也成了他被殺頭的罪狀。

在好色這一點上要表揚一下嚴嵩,嚴嵩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這個個對婚姻是很忠誠的,嚴嵩只娶了一個老婆,而且就生了嚴世蕃這麼一個兒子。


路邊社影視


實際上,《明朝那些事兒》裡的嚴世蕃更加符合歷史上的形象,而《大明王朝1566》則是因為戲劇的需要,而選擇了另一幅面孔來飾演這個角色。

從長相上來說,嚴世蕃肥頭大耳,還是一個獨眼龍。這個和劇中的形象就相距甚遠了。

而從聰敏的角度來說,可以這麼說,嚴嵩能夠在朝中屹立不倒,一大半的功勞是來自他的這個聰明絕頂的兒子。嚴世蕃聰明,且情商很高,非常懂得揣摩別人的心思,要知道著名的宰相夏言就是被嚴世蕃利用了其正直且心軟的要害,而徹底扳倒的。

另一個方面,嘉靖皇帝因為酷愛修道,因此特別擅長寫青詞,是一個註明的青詞皇帝,也是一個很好地詩人皇帝。郭德綱經常用的那首定場詩:大將生來膽氣豪,腰纏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就是嘉靖皇帝寫作。

因而,自命清高的嘉靖皇帝,對於眾臣尤其是內閣無論從發佈旨意還是一般問話等等,都喜歡帶著青詞來問。青詞是這種黃老道家的詞彙,比較晦澀難懂,你不瞭解皇帝,一般人都會誤解他的意思。然而,嚴世蕃就是這樣一個奇人,他特別懂皇帝,也特別會寫青詞。因為,嚴嵩很多青詞,都是嚴世蕃代寫的。且每一次都能讓嘉靖十分滿意。

但是在戲劇裡面,青詞的成分被大大削減了,而嚴世蕃則被描寫為衝動的辦事不容嚴嵩老練也不懂皇帝心思的人。這個就又於歷史大相徑庭了。

總體說來,《大明王朝1566》不過是藝術加工出來的作品而已,加入了很多杜撰的東西在裡面。相比較《明朝那些事》,單從歷史角度來說,確實不是十分的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