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三國時期,曹操和司馬懿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東漢末年,曹操更是三國中少有的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蹟更是為人所熟知,曹操之所以能夠在魏蜀吳三國中當上最強王者,與他手中的謀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早期曹操擁有郭嘉,可惜的是他不到40歲時就去世了。郭嘉當時對一個無名小輩評價非常高,此人就是後來的晉宣帝司馬懿。讓當時曹操想不到的是,司馬懿的後人會把自己所建立的魏國覆滅。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為什麼歷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馬懿?如何正確比較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個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歷史上更推崇曹操而不是司馬懿?”回答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第二個問題了。“如何正確比較曹操和司馬懿?”這倒像是一個方法論上的問題了,所以,我就回答第一個問題。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爭議並不大,那就是無論從貢獻上、能力上、人格魅力上,還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曹操對司馬懿都具有碾壓性質的優勢。只要是公正理智的人都會贊同這一觀點。雖然二人最後都算是成就了大業,但是司馬懿不配和曹操放在一起來討論,二人走的是兩條雖有交集但幾乎不同的道路。雖然最近在熱播的電視劇《軍事聯盟之大軍師司馬懿》對司馬公是褒揚讚賞的,但大多數情節是穿鑿附會的,不可當做信史,即便後人對司馬懿過分褒揚式的表達,也只是把司馬懿當成一個為人出謀劃策的大軍師來評價的。曹操千古雄主,二者高下立判。相比而言,能夠拿來和曹操比較歷史地位的,起碼也應該是一方諸侯,袁紹可以一比,劉備和孫權可以一比,但即便是這三人,曹操都有很明顯的優勢。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下面從兩個方面具體談一下:

一、曹操是創業家,司馬懿是投機者

曹操出身不好,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這一點在他年輕的時候是被人看不起了,比如經常被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袁公路兄弟取笑和看不起。孝廉出身,以校尉身份謀刺董卓,反出京城而參加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聯盟,並且在聯盟中佔據著重要地位,那時候兵馬只有數千,是十八鎮諸侯中實力最弱的。他矯詔以勤王之名為聯盟討董創造了正義性。謀刺董卓的勇謀,矯詔聲張的手腕,出手不凡。黃巾之役收三十萬降卒而迅速崛起,李傕、郭汜之亂後,劫天子以令諸侯,事業發展蒸蒸日上,走向巔峰。所作所為,雄才大略,見識高遠。此後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赤壁之戰前曹操已得天下十二州之中的八州(幷州、幽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豫州、涼州),滅袁紹,佔荊州,帶甲士數十萬,想一鼓作氣平定天下。賈詡說:如今丞相滅袁紹,取荊州太過順利,不宜再戰,應當整修兵馬,發展內部,待時機成熟,再一舉平定天下。事實上賈詡的觀點是相當正確的,但那時候曹操膨脹了,覺得天下已在掌中,覆手可得。並且對自己的將士申明此戰是統一天下的最後一戰。赤壁戰敗是曹操生涯中最大的汙點,但戰敗後分析原因,曹操自己認為是驕兵必敗,司馬懿認為是天數使然,雖然有討好曹操的用意,但也不無道理,總有一些事情是無能為力,無法改變的。所以曹操雖然赤壁失敗,但不影響他的偉大。仍然是蕩氣迴腸的天下英雄,仍然具備迴天改命的英雄氣魄。

在這方面司馬懿毫無競爭力,司馬懿只是潛藏在曹魏集團內部的投機者。司馬懿有野心,又極其擅於隱忍,就是裝糊塗,裝白痴。曹操卻看得很清楚,說他是鷹視狼顧之徒,並且遺旨曹丕,不可使其掌兵,否則早晚必干涉曹魏內政,曹操看得很準確,預料分毫不差。曹操之所以沒有殺他,一方面愛惜其才華,有惺惺相惜之意,也認為曹魏有能力控制司馬懿;另一方面曹操深知自己一死,就需要借重司馬懿的才華來與諸葛亮、孫權周旋,所以也不能殺他,只能鉗制他,曹魏先後用曹真、曹爽鉗制司馬懿都很成功。但是司馬懿耐心無敵,最終在曹魏後繼無力的時候誅殺曹爽,架空魏室。為司馬昭篡位掃平了障礙。這不是一條英雄創業,割據天下的道路,司馬氏走的不是一條尋常路。這更像一場宮斗大戲,使得是陰謀詭計,是韜光養晦,一擊致命。當然,司馬懿在軍事上當然是有貢獻的,最著名的莫過於和諸葛亮的一次次對壘。他其實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之所以能夠拖死諸葛亮,有兩個原因:一、他本人小心謹慎,發揮了最大的優點,那就是隱忍不動,因為他知道他拖得起,諸葛亮拖不起;二、當時蜀國凋落得太迅速,尤其是武將迅速凋零,使諸葛亮捉襟見肘,窮於應付,只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綜上,從軍事、政治貢獻來看,曹操的歷史地位是吊打司馬懿的存在。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二、曹操是文化符號,司馬懿只是一儒生

這一點我是從文化意義上來說的。從文化意義上來說,雖然儒生都讀書,何況魏晉時期本來就英才輩出,相信很多名士,包括司馬懿都在讀書中有所建樹,但是稱得上文化符號,稱得上文壇領袖的只有曹操一人,甚至連諸葛亮都相差甚遠。

先談具有文化意義的一些事情,耳熟能詳的就有:譙水擊蛟、望梅止渴、割發代首、迎回文姬、橫槊賦詩、絕妙好辭、分香賣履……不需要一一評述。

再說他的人格魅力,曹操能夠能夠使眾多謀臣武將圍繞在身邊,並且都對他忠心耿耿,具有強大的人格吸引力。尊重人才是一大特點,如果說赤腳迎接許攸有作秀的嫌疑,那麼對待關羽的所作所為一定可以認為是赤誠的。其次曹操的性格極其複雜,既作為一歷史人物,又作為一文學形象是中國極其成功,又極其典型的一個人物。可以說,從曹操身上可以窺見中國人人性的很多方面,他是一箇中國人性的標本。這就是曹操這個人作為一個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當然也不能不談及曹操在文學上的貢獻,他是建安文學的第一代表,他的詩從氣魄上來看,歷史上鮮有能及,從文學藝術上看,不遜於其子曹植。在魏晉時期那麼多大政治家中更是獨一無二的,諸葛亮有《出師表》可以相媲美,但是太少,豐富性遠為不及。

毛主席曾評司馬懿:“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還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 “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毛主席的《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 中曾有:“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

歷史曹操和司馬懿到底誰弱誰強?如何理性比較,偉人是這麼說的

從我的角度看,這兩個人在一個時間區間,但屬於兩個階段,司馬懿更為年輕,如果曹操和司馬懿年紀一樣的話,那可能三國的歷史就要改變了,但這始終是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