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本文共計5254字,內驅力就是成長的加速器。

這是智遠的第044篇成長筆記的分享。

“反思是一面鏡子,他可以使我們的錯誤清楚的照射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內驅的能力,定期反思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驅動力似乎大於執行力,沒有外在加內在的驅動力,是不可能有高效的執行力的。


孔子曰:吾日三省起身,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我們不用每天反思自己三次,其實一次就夠,下班回到家的晚上,做地鐵的早晨,都可以反思下昨天的主要工作,今天的主要事情,如何開展相應的進展。


要知道我們每天經歷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都寫滿了自己處理的方式,反映著我們的能力和優勢,

擁有內驅的能力,每日的反思,會讓一個人快速的在工作中快速的精進。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01 “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自驅力”

對於某件事物

沒有自驅力的核心原因是:

“它不是我的剛需”。

假設我問你,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想得到的,或許仔細想一下應該還挺多。比如一口流利的英語,或者高效的閱讀,在或者出色的演講表達能力,甚至於寫作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這種情況:

“我喜歡買書,聽到別人說哪本書很好,會毫不猶豫的網絡下單,把它買回家,但是就是不怎麼看“。可是買來的書都還在桌子上,書櫥中,也可能只是買來的時候,翻了幾頁。

中間受到更有趣的事情打亂,或者是別的書的吸引而放棄掉。心中可能還會默唸著藉口:

等有大把的時間了再來好好讀一下它。

也許有的時候,自己想成為那個能寫能說,甚至於在職場中做PPT都是一流高手的人,甚至於為了做一個PPT而一衝動去開會員的情況現實中比比皆是。或者腦子裡有個新鮮的想法,就趕著去收集資料做,結果總是想法很強烈的那兩天動動後就不了了之。


甚至於三分熱度過後,發現困難了,就主動的給自己找藉口,退縮的理由,而去選擇了放棄。


李笑來老師在《什麼決定你的自我驅動力》中總結的一針見血:之所以沒有驅動力去讓自己獲得嚮往的技能,是因為擁有這些技能沒有形成生活學習工作的剛需,也就是不必須,不用也可以,沒有也行,雖然有也挺好的狀態。


何為剛需:

智遠總結一句話認為是:“你當下覺得是很重要的事情”。

網絡上對於剛需的解釋是:

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比如大米,鹽基本生活的必需品。


李笑來老師認為:剛需就是一件事情不是簡單說說,而是不做就難受,不做就會讓自己寢食難安,感覺缺少了點什麼。多數的時候,我們生活的剛需是給自己找藉口。


就比如我,總是想等到有大把時間了再去看書,再去寫作,可是有時間了後,就開始迷戀上電影,肥皂劇,甚至於短視頻。


依稀記得電視連續劇“人民的名義”出來的時候,每天更新一兩集看不過癮,

我等到全部更新完,花了兩天的時間把它通宵看完,終歸這些“舒服”的事情成了“時間的剛需”。

惰性是人之常態,

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驅動力

羅振宇老師總結為三個詞彙

沒有“目標,行動,方法論”。

也許這三個詞才是驅動我們做某件事情最重要的意義。


還有人認為是某些職業習慣造成的驅動力下降:


比如這些習慣:

當你進入工作狀態後,你是有條理地安排手中的工作還是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當你處理事情的時候,是把所有工作堆在一起,還是隻做一項工作,做完這項在做新的工作?


或者你是否會很有計劃的安排好每天的事情,把工作分為“重要”和“不重要”的習慣,甚至於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深思熟慮還是快刀斬亂麻?


這些職業習慣都會對自己的驅動力產生影響,許多人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職業習慣來自於誰,一般來說,有四種大概的途徑會影響你:你的父母,家庭情況,自己的上司,小時候的經歷,企業的文化。


你的父母是有條理,具備良好職業習慣的人

你通常也會延續這個優點

你剛工作時

或者和某一個領導有長時間的合作時

他的職業習慣就會影響你

許多人換了工作後

做事情的方法都是由上一任領導教會的。


久而久之,這些職業的習慣自己無意識的就被映射到大腦中,無論是“好壞”,都會影響著自己和周圍的一切,包含同事,家庭,子女的行為等。


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內驅動力,通常會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就是採用外驅動幫助進入,第二種是制定目標,及時反饋。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02 “內驅和外驅動力起到輔助作用”


內驅力好比“小馬達”能夠自發運作

外驅力則是受到外界壓迫,牽引的力量。


“內在驅動”和“外在驅動”就是“內因”和“外因”,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若一個人的內驅動力不足,

那麼他的外驅動力也不會太強。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你可以確定地知道,自己堅持一個月不吃辣椒,不吃油膩食品,不吃甜食,臉上的痘痘都將機會全部消失,皮膚變得非常的細滑Q彈,不過一旦某天沒有做到,前面的一切將會前功盡棄。那我想,你肯定會甘心情願的堅持到最後一天。


這就是驅動的力量,通過“大腦幻想的結果”,自己腦補中吃到“豐碩的果實”,然後來倒逼自己“外驅”進行強迫自己,制定可行性的計劃,直到堅持事情有完美自己想要的答案為止。


身邊的一個故事:

曾經和一個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發展的男同學L聊天,他感嘆到,當年的同班同學,很多事業都發展的非常好,自己從畢業後回到家工作就沒有在挪動地方,在小地方的發展也比較有限。


我說,雖然當年你被分配到老家工作,但是可以出來再考研呀,L同學這樣給我的回答:我當時也選擇考研的,但是那個時候深深喜歡這一個姑娘,我為他寫了幾年的日記,畢業前的表白遭到了拒絕,讓我產生了巨大的挫敗感,後來考研失利後就沒有情緒在考試了。


比起身邊我的另一位M同學就不同了

他喜歡的那個姑娘在省城裡面讀研,他為了追上他,被拒絕後一直奮鬥,一次不過就又考了一次,在省城裡面追上了她。


現在覺得,L同學就是屬於外驅動力類型,必須有外界的動力牽引

,才能向前走,如果那個女生當時接受了他,我覺得他現在應該也考上了自己喜歡的學校了吧。


和外驅動力型相對應的,有些屬於內驅動力型,比如M同學,他內在就有一個小馬達,追不上堅決不罷休,如果再有外在的動力拉車牽引,則相對於如虎添翼一樣,如果沒有外在的動力,也可以一直向前走。


還有我們職場中經常遇到的,

女生經常相互溝通的對話:

“哎呀,現在喝點涼水都長肉,不過有對象了,胖就胖吧。

”然後就會有些同事持反對的態度:“不能這樣想呢,親愛的,保持健美的體型,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對象,主要是讓自己開心,看到自己沒有多少贅肉的身材,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


這就是兩者的不同,如果前者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比如上級的要求,對象的逼迫,她可能就會行動起來。

相對於後者來說:

他們自己的心中就有一道邊防線,認為自己不能忍受,就會逼迫自己,如果再加上對象,或者某些外力的要求,相信更能順利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以前我並不覺得自己在學習上,工作成長上這股毅力是從何而來,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我是一個內驅動力型。


外在的動力很難長期穩定地存在,隨時可能會消失,就比如如果你是在公司上班,每天就有人要求你早上7點鐘起來,如果不去上班了,你可能就會睡覺到8點一樣,如果沒有內在的動力,當外在的動力消失的時候,人就會容易陷入無精打采萎靡不振的狀態中。


而如果具有內在的驅動力,內心就像一個永遠充滿能量的發動機

,會一直驅動著我們往前走,據教育家研究,內在動力也可以慢慢訓練或者開發出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還是具有內在驅動力才是正道。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03 “內驅力培養的6個方面”


內驅動管理

就是推動我們滿足欲求的動力。

曾經網絡上很火的一句話:

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的區別,三天後看不到任何的變化,七天後甚至也看不到任何距離,但是一個月後會看到話題不同,三個月後會看到氣場不同,半年後會看到距離不同,一年後會看到人生的道理截然不同。


導致混日子和努力的區別是“自己是否擁有內驅的能力”。

內驅動力主要表現在內心的六個方面:


內心求知的慾望,關愛的慾望

社交的慾望,改變自己的慾望

挑戰事情的慾望,成就貢獻的慾望

一.

內心求知的慾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都某件事情有無“研究到底”,“想明白到底怎麼回事”的慾望,甚至於對探索自己不知道的知識,不知道的邊界有強烈的認知欲求。


如果我們能輕鬆愉快的學習知識,在生活中就會覺得更充實,更有自信和能力,而不會顯得遇到事情解決不了的焦慮之中。


成年人鍛鍊求知慾的方法:

1.認知到學習的重要性,即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

2.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並制定有效合理的計劃。

3.讓自己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狀態。

二.

關愛的慾望,通常指的是我們在人際相處中,有沒有需要感到安全,有價值,被人深愛,並感到自己重要性的需求,被重視,被尊重。


成年人鍛鍊關愛慾的方法:

1.關心別人的前提是關心自己。

比如讓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身體健康飲食,注意運動,勞逸結合等其他生活的細微方面。

2.不用假裝自己,允許接受來自別人的關心。

3.更多的關注在當下對別人感興趣,在意,關心別人。

三.

社交的慾望是絕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但是移動互聯網的現在軟件都便捷了,聊天溝通的渠道也多了,很多人就忘記了線下的交流,

人際關係能夠幫助我們保持活力並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提升自己社交慾望的方法有:

1.從新定義自己的社交圈,並設計自己理想的關係。

2.積極的投入,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人。

3.尋找並培養自己的“成長培養”,並且彼此成就。


擁有個人“內驅力”,是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法

四.

改變的慾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僅僅是來自於生理上的,還有學習中的,還有來自於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和對其他事物的渴望,現在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和適應環境。


我們可以說從小到大,每天都在關注著改變,思想上的,能力上的,身體上的以及行為上的,但是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被改變者,真正的改變是非常痛苦的,但不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會被別人操控。

我們每個人要清晰的明白,改變才是通往夢想,追求生活的唯一途徑,比如改變了飲食,身體好了,改變了工作態度,學習態度,升職加薪了。

提升自己“改變”慾望的方法有:

1.為獲得而改變,而不是為了失去而改變。

2.儘可能給自己制定目標,並且勇敢去實踐。

3.每天逼迫自己進步一點點。


五.

提高自己挑戰的慾望可以讓我們全情投入並調動著內心的潛力和實力,它也是我們身心成長最重要的源泉。

提升自己挑戰慾望的方法有:

1.儘可能嘗試並選擇一些有成就感的挑戰。

2.專注於挑戰的過程。

3.嘗試“七天計劃”“14天計劃”等。


比如,讓自己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嘗試一項新的運動,自己主動承擔一個新的項目,以我個人為例,智遠經常在這兩年給自己制定一些自我挑戰和突破性的計劃。


比如:

我原來不愛寫作,現在堅持改變。

我原來不做運動,現在每天堅持30個俯臥撐。

我原來不愛閱讀,一看書就會犯困,一年讀書都超不過2本,現在我可以兩個月挑戰10幾本書,再到現在從喜歡讀書到寫拆書筆記。


我原來寫作,從一開始寫作就苦思冥想,打開編輯器無從下手,到現在每天堅持挑戰寫一篇5000字的文章。再到現在喜歡上寫作,並且堅持每天發表一篇,前兩天有出版社找我寫職場的書,這些都是來源於改變的動力。


六.

貢獻的本身價值是生活目標和人生意義的源泉。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我們之所以能貢獻,是因為覺得自己有價值,有成就感和存在感的意義,貢獻也包含付出,奉獻,只是每個人理解的程度不一樣。

當我們有著發自內心想幫助別人的時候,內心就會湧現出貢獻慾望。


提高自己貢獻慾望的方法有:

1.付出自己的權利,並把自己做好的同時幫助別人。

2.有目的性的為重要意義的事情做出奉獻,發揮價值。

3.發在內心的幫助指導別人,最能調動自己的內心貢獻慾望。


在我們成長的同時,很多人都忽略了內驅動力的管理,實際上它非常的重要,因為它可以有效的管理我們的大腦,它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動力源泉,當我們把自己要改變的事情,變成享受,變成喜歡,讓喜歡成為驅動的動力,或許將會變的容易許多。


內驅動力量要靠自己不斷地從心裡面來改變和鍛鍊,而外驅動力量則是來自於領導,工作的壓迫,這些壓迫無非就是“完成任務”,為KPI負責,結果導向明確等手段。


千萬不要被迫到,被生活,金錢的壓迫,而不得不已改變自己的“內驅動力”,那麼到那個時候,可能會讓自己非常的被動,非常的困難,改變要從心裡自發的有意識的成長。



文筆共勉:

無論是外在的驅動力,還是內在的驅動力,都是驅動我們向前成長的,假設我們心智成熟,眼光放得足夠長遠,能夠判斷事物的價值,自己就會主動的控制自己,知道什麼是當下年齡自己應該做,自己不應該做的了。


自己若受不了未來來自外界,或者生活,帶來的較大的痛苦,那麼現在就會有小的改變讓自己選擇,拖延的本質,就是自己在看到未來後,當下不做切斷或者改變,但是一直把事情拖到以後,可能產生的成本會更大。

若現在掌握自己的“內驅力”,馬上開始,不在拖延,可能未來的痛苦就會減少,掌握個人“內驅力”就是要把未來想要的那個結果,從當下開始慢慢積累,好比非洲女作者Dambisa Moyo的一本書叫做《dead aid》中結尾所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