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關係不錯的客戶讓我跳槽去他們公司上班,月薪一萬,我現在薪資七千左右,我要去嗎?

曦有範


個人建議還是不要了,憑我的經驗,打工還是不要打熟,其實保持過去工作一定的神秘感更加有利,同時這樣在同一個圈子裡面,對於你後續發展不利,特別是同你的舊東家是競爭關係的時候更加不好。

客戶挖你是因為你現在的位置不同,可能對你的能力產生誤判,一旦你們成為僱傭關係後,不一定有現在的效果,可能你們一直保持這種朋友關係更佳。

當然如果是拉你入夥就另當別論了,這是合作而不是僱傭關係。



新莞人九哥


呃……我一朋友原來也有五千多一個月,想跳槽,去面試了幾家,一家出七千多,就是比原來多兩千,我問她去嗎?她說你覺得一個月多兩千跟現在有什麼區別?跟現在公司提加薪也能加到七千,這樣我何必為了兩千元錢跳槽!後來她面了一家開價是一萬一,她直接去了,做了一年又跳去了另一家一萬六。她在廣州黃埔自己買了套85方的小戶型,月供六千多!


小荷無月夜


在職場中有人挖角是非常正常的事,第一說明你是個會做事有能力的人,第二說明你的能力和做事態度得到了別人的認可。

棟哥之前有個很好的朋友在一家國企旗下做進出口貿易的子公司,任職部門經理兼總經理助理一職,05年就進這家國企了,一做就是十幾年。在12年的時候有另一家國企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本來已決意要跳槽去新的崗位了,但因為公司領導挽留,心軟的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來了。

之後的幾年因為公司的發展規劃、和項目評判預估審核,導致他所在的部門很多項目都無法進行,一些上報的項目審批也被砍掉。致使有時候無法完成每年的部門業績考核,從而被降職只當了個區區的分管部門經理。現在的他對於當時沒有選擇跳槽後悔不已,偶爾還在感嘆,如果當時跳槽去那家公司,說不定現在職位和薪資肯定比現在高很多。只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通過棟哥朋友的這個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在有其它企業向你拋出跳槽橄欖枝的時候你要如何抉擇呢?棟哥在這建議大家思考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客戶的公司給你提供的崗位匹配與否。

  1. 如果在國企或央企,因為是國家或地方政府控股的,其經營和發展規劃都是需要上報國家機構備案、審核、報批。很多國企和央企都是為適應中央或地方經濟和GDP發展需求而設立的,也有的是經營發展較好的私企直接被國企或央企直接收購的。所以在全國的數量佔比較多多。經過這幾年的對國企和央企制定了新的制度、改革規範之後,全國各地的國企基本上還是隻增不減,它們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穩定作用。所以如果選擇國企或央企那你要開展新的項目時就要面對這些複雜繁瑣的審核、審批流程,可能這些流程走完審批下來了,但是卻錯過了這個項目開展的最佳時期。選擇國企或央企雖然類似是個鐵飯碗,開展項目的資金也比較充裕,但是其制度和流程讓那你無法大展拳腳,有時候還讓你縮手縮腳。

  2. 如果在私營企業,因為是私人老闆成立經營的,經營和發展規劃基本上也是由股東們或管理者規劃的。民營企業的制度和流程相對來說就簡化了很多,而且很多項目基本上能夠保證公司的利潤收益就可以開展。唯一的不足就是民營企業資金比較有限,相對於比較大資金的項目,可能還是會比較不好開展進行的。

第二客戶公司的薪資晉升制度情況。

這點也是大部分人在跳槽時需要考慮的重點。

  1. 晉升空間;誰都有當領導的想法和慾望,如果你付出的才華或能力,業績或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拔升職,那麼心理肯定是不平衡的。

  2. 薪資;薪資是每個人最關心的點。畢竟都是要生活的,而生活卻不是隻有詩和遠方,還有開銷和帳單。在跳槽時,你要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才華能力,衡量下自己的薪資報酬,根據自己的薪資目標才能和新東家進行明確的溝通談判。
  3. 學習培訓;有的企業都會不一定其的給職員進行學習培訓,不同的企業培訓的內容都不一樣。像政府部門比較經常進行的是思政培訓;有的是進行企業的文化培訓;有的是按崗位的進行專門的學習技能培訓,例如,新產品培訓、商務英語培訓、新品安裝培訓等。

第三客戶公司的發展平臺如何。

  1. 發展平臺對於員工非常重要。一個員工想要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就需要有個比較好的發展平臺。像一個步行的,永遠超越不了一個開汽車的;在好的平臺發展會讓你如魚務水。

  2. 維護好平臺非常重要。無木不成林,平臺就像一個大林森,每一個員工就是一棵棵樹木。
  3. 平臺上展現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一個人有才華和能力是一種優勢,但是能夠找到施展的平臺和機會非常重要。普通人憑著自己的技能學習和不斷努力在平臺上保有一席之地,就算平臺越來越大;但是也有人在費盡心思尋求捷徑,從而盤旋在人際關係上,巴結領導上下功夫。最終能力於職位不在匹配,使平臺越來越小,最終失去了工作平臺。

平臺越大,環境越好,個人價值的體現就越充分。如果員工失去了這個好的平臺,那麼你的價值又有誰會知道呢。

如果客戶公司給你提供的崗位、薪資晉升、發展平臺都不不錯的話,那你當然是選擇跳槽去客戶公司。當然如果有些情況沒有現公司的好,只是給你開出比現公司較高的工資讓你跳槽過去,那還是慎重的考慮清楚。

不同的公司相同的崗位職稱可能會有不同的制度和工作量。決定是否跳槽時也要考慮到這個情況的發生。


再來就是現公司如果有以下情況,那你大可決定直接跳槽去客戶的公司。

  • 第一,工作壓力把身體壓垮的時候。

培養企業幹部的公司Enerpace的CEO艾倫•卡法頌(音譯)認為“工作壓力對生理、心理健康造成傷害的時候,應該考慮跳槽”。當工作量的超重負荷超過你身心能夠接受的範圍並且影響你和家人關係的時候,那麼即使這份工作能為你提供生活保障,到最後也是毫無價值的。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對一天的工作感到恐懼,你努力克服過,但還是無法戰勝這份工作帶來的恐懼的話,那麼你真的可以向公司提出辭職了。

  • 第二,遭遇不可理喻的壞上司的時候。

在職場中中,大部分職工的辭職有很大的原因不是因為企業的制度、福利待遇、發展前景不好,而是因為討厭上司。有些不可理喻的上司,會對職工惡言侮辱,經常因為自己是上司而提出很多不合理要求和工作的時候,如果這個情況經常發生,並向公司反應後得不到改善或者還更加惡化的時候,那麼你真的應該向公司提出辭職了。

第三,非常厭惡這份工作的時候。

供職於美國跳槽網站TheLadders的阿曼達•奧古斯丁稱:“許多工作都是你找到理想的工作之前的階梯。如果工作上的所有事情都在錯誤的方面使你心力交瘁,那麼從長遠眼光來看,這份工作不能幫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就是說,當你討厭你現在的工作,自己也努力調整過心態和想法,但還是無法改變,那麼我建設你可以提出辭職了,因為長期做著自己討厭的工作,不僅會影響當下工作完成質量,而且對自己的身心也有很大的影響。

第四,付出和收入不匹配的時候。

如果你覺得你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也就是說,當你覺得你的努力和薪酬之間不成正比的時候,你可以向公司提出漲薪的建議,畢竟工資不是你自己定的,公司要從公司的角度和長遠的發展來給你定製薪金。如果可以爭取到漲薪,那就達成了你的想法,如果爭取不到漲薪,那麼就要重新思考付出與收穫是否公平。 如果在你的想法裡依舊是不公平的,並且無法繼續忍耐,在這個公司裡做下去,那你就可以離開去找你認為公平合理成正比的工作。 畢竟現實生活就是這樣,你若是能接受就接受,能改變就改變,接受不了改變不了就離開。

所以綜合考慮下客戶公司的情況和現公司的情況,相信你應該可以做出自己理想的選擇。


以上是棟哥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專注職場經驗分享,棟哥說職場,不定期分享職場經驗,歡迎點贊+關注。


棟哥說職場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職場中跳槽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客戶聘請你的現象也是非常多,至於您是否應該去,我只能給您一些建議吧:

1、發展方面:首先應該分析自己在現在的公司工作多少年了,是否對公司有感情,對領導和同事是否都滿意,有沒有打算離職的想法,在公司是否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覺得這些都是需要自己要考慮的事情;如果在現公司發展的還不錯,領導也非常照顧你,後期還有發展空間的話,那就不建議去選擇跳槽。

2、薪資方面:選擇跳槽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對方開出的薪水比現在高一些,多一份收入也算是進步,如果兩家公司類型差別不大,從薪水上漲來看還是建議跳槽的。

3、學習方面:可以綜合考慮哪家公司能夠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或者在哪家公司能夠學到更多,更具有挑戰性,現在年輕就要多闖一闖。

4、能力方面:既然有公司聘請你,說明你做的確實很棒,看看他們是否真誠來聘請你,如果感覺合適,建議跳槽,在哪家公司都要好好幹,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既然是聘請來的人,公司也會非常的重視,後期發展應該會大一些。

最後,還需要你綜合考慮,當然建議你選擇跳槽到新公司,聘請你進來畢竟會給你更大的舞臺,創造更大的價值,未來的你被聘請的機會還會很多。


山羊滑雪


需要多方權衡。

只所以是你的客戶,可能他有求於你,所以他說了這樣的話。

如果你對他沒用了,那句客套話,就沒啥意義了。

就多這3000塊錢,不至於。

如今1萬的工資,都不叫啥了。

實際情況,還需你自己去權衡。


作家大衛


出去的路寬,回來的路窄。慎重考慮!



知其一二就行


首先看清自己是否值那個價,去哪裡不一定要看工資,首先看公司企業文化,看自己所需的東西是否對等,你的成長能力都是考量!


微微呀740


如果原單位在工作條件,工作制度,和老闆對你的各種看法覺得可笑或者置之不理,你可以離職了


你能找到你的朋友


若上述述情況都能滿足,我覺得可以跳槽。


繼強5008


這要看哪個公司的發展更好,如果在相同的福利和發展上,當然去更好的待遇的地方,跳槽是很正常的事,畢竟你們是利益關係,親兄弟還明算賬呢,更何況是工作了,你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掙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