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以欧阳询《八诀》论作小楷的方法

学习小楷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欧阳询的八诀。小楷的字虽然小,但是仍然要表现出气势。这就要看单字形态是如何表达了。我借用融合了欧阳询的八诀理论,结合小楷的书写,分享一些心得给大家。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后续还有更多经验分享。

八诀有云:

如高峰之坠石,似长空之初月,若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劲松倒折,落挂于石涯,如万钧之弩发,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一波常三过笔。

经常阅读古代书论的朋友对这段话肯定不陌生。但是能理解含义的人并不多,基本都存在于字面意思。字面意思只是其一,不可或缺。但是更深层次的含义更不能缺少,因为更深层次的含义才是研习控笔的精髓所在。我大概说说吧,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以欧阳询《八诀》论作小楷的方法

如高峰之坠石:这句是对点画的形容,除了形态的描述以外,最主要的是要使用高空坠石这个过程的发力方法。下笔之前就应该做好下笔的准备,而不是随意下笔,然后使用快速的尖峰切入方法,到达纸面后进行快速可控的按压,这个按压是有限制的,笔锋的卧倒不要超过比腰,甚至还要更加微妙一些,这个掌握力度可以多多练习,直至掌握最佳的力度为止。

似长空之初月:这句话是对竖折勾的形容,主要强调了形态,因为但凡带勾的笔画都要体现出力度感与弹性,初月虽缺,但是必定圆满,强调了竖折勾的起笔与手笔之间的向背关系,此外竖折勾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体现出切入与推出的锋感。具备这种感觉后,笔画就会产生那种自然事物状态下的一种媚感,但是不缺乏力度感。

以欧阳询《八诀》论作小楷的方法

若千里之阵云:这句话是对横画进行说明的。云本来就是漂浮不定的自然事物,而且随风变化多端,且形成丰富多彩的形态,让人很难捉摸的一种无规律的变化。所以说:横画的书写也是如此,无论起笔,运笔和收笔哪一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变化,不要死守着一种方法去书写。比如:你可以方笔切入,中锋运笔,藏锋收笔。也可以尖峰直接斜右上直入,藏锋收笔。更可以圆笔入纸,斜上慢行,藏锋收笔等等。一整篇的书写可以变化多端,但是要注意整体风格的把控,一定要突出它是你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多人多面风格的混杂。

如万岁之枯藤:这是对竖画的形容,主要是强调竖画的下笔和收笔一定要稳重,不可油滑轻浮,要有内涵,同时也强调了中锋运笔。竖画的整体粗细要协调,无论是垂露还是悬针,都要注重起笔和运笔的力度,收笔次之。

劲松倒折,落挂于石涯:这句话是对斜勾的形容。倒折说明了斜勾上挑部分对字的表达的重要性,既然是折就要折角明显,而不能圆滑圆润的过渡,斜的部分书写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速度,中间的运笔要提按得当,力度适中,体现出力度和险劲的感觉。

如万钧之弩发:这句话是形容横折钩的,是说明横折钩的写法要注意起笔运笔的蓄力与结尾出笔关系的。尤其是最后的勾的部分的形成形态方面,弩发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弹性十足且速度飞快,所以起笔和运笔宜蓄力待发,到了折的部分蓄力完成,勾的部分就是发出,也是力量的具体表达。就是发出后的状态是如何的。这个勾的部分不要过于拘束,要洒脱与多种形态表达。长一些,短一些,歪一点,正一点都是可以的。

以欧阳询《八诀》论作小楷的方法

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这句话是对竖撇的描述。主要描述这个笔画的形态是如何的,未对其它方面做出过多的描述,也可能是我个人没有领悟吧。

一波常三过笔:这句话是对捺的描述。三过笔,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落笔的三个阶段,主要对按笔力度的深入而做的描述。也并没有其它过多的描述。

以上是我个人对欧阳询八诀的一种理解。并不透彻,只是分享给大家做参考。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共同进步,不吝赐教。欢迎大家进入以下魏晋唐书法圈子,与我交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