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类只要有了双盲试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重新从零建立起科学体系吗?

糕糕老爸的童话


不能。

双盲实验全称叫“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它的目的,是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明确一种变量的客观效果。比如,给药会产生么效果?

双盲实验基于这样一种逻辑:

1.要想证明命题“变量a会导致结果b”,需要排除其他所有可能导致b的因素。

2.如果一个命题为真,那么它可以重复。

验证上述命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在排除所有可能导致结果b的其他变量。如果能精确的排除所有其他可能导致结果b的其他变量,那么只需要实验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问题是,现实中我们很难确保“只控制变量a”。

举例来说,我们想知道,一种药能否治疗一种疾病。于是我们提出命题:“给药”这个变量,会导致“疾病好转”这个结果。

理论上说,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两个“标准的”“复制粘贴”的患者,他俩和其他所有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都一样,那么一次实验也就够了。一个给药一个不给药、看疗效,得结论,ok。

问题是,我们找不到这样两个人。

我们能够控制的,仅仅是“给药”与“不给药”这个变量。

事实上,药物动物实验中,尽量要求被试动物是“近交系”,就是要尽可能的保证被试对象的一致性。即便这样,仍然无法确保每一只小白鼠都完全一样,那么谁能确保不一样的那一点点,不会是a之外另一个可以导致b的因素呢?做不到,只能尽量排除罢了。

在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排除性别、种族、身高、胖瘦、血压、心情好坏种种因素的影响。

那就“掷骰子”吧。

性别有影响?我们找一男一女;种族有影响?我们黑白黄都有;胖瘦有影响?有胖子有瘦子;心情好坏有影响?我们找脾气好的也找脾气不好的。

一句话,只要我们找的人足够多,足够有代表性,而且每一个人都不知道是否会得到“变量a”,也就排除了主观变量,于是我们得以尽可能的消除其他变量的影响。

这就是“随机”、“大样本”、“双盲”的意义。

从上可以看出,双盲实验实际是一种绥靖的方法,妥协的产物,是在我们无力控制其他变量时,干脆放任自流,让其他变量变得足够多,相互抵消,从而凸显其中一个共性变量的方法。

由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双盲实验的思想和方法:

1.尽可能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

2.通过大样本、抽样的方法,让其他变量相互“抵消”;

3.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验证命题真伪。

但是,之所以说不能从零重建科技体系,是因为这种方法有其局限:

首先,我们并不总是能排除其他变量。

比如:命题:“天气炎热会导致风向变为东南风”,命题“地球是在绕着太阳转”。从“零”起步的人类文明,无论如何也排除不了“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地球自转”这样的变量。。这是我们能力的限制。再比如,命题:“薄荷可以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薄荷的特殊味道,难以保证“双盲”。

其次,不是总有那么大的“总体”去让我们大样本抽样。

比如,命题:“新冠病毒对大熊猫的毒性低于对人的毒性。”哪里有那么多大熊猫让你去实验?再比如,命题:“题主的头皮屑可以缓解狼人综合征”(手动狗头),全世界就没有多少患者,如何大样本抽样?再比如命题:“彗星出现时,会带来灾祸”,并没有那么多彗星天天出现。

第三,其他变量有时无法界定,而且并不总能相互“抵消”。

比如:命题:“下图是一条蓝黑色的裙子。”我们有时无法排除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观察、实验只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并非所有科技体系的结论都来自于直接的观察。想象、反证、归纳、抽象、定义、演绎是更在观察之后,更加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命题: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命题:当整数n >2时,关于x, y, z的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无法实验,只能演绎。

如果我们只有双盲实验的思想、方法,我们得到的将全部是经验性的结论,丧失建立抽象理论的能力。重建科技体系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说今天的西医的发展是靠双盲实验建立的,那就错了。

现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否则就无法形成医学理论。双盲实验,更多只是验药而已。

事实上,西医理论高度发达的今天,却沿着细化、分化的路越走越深,却仍然没有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比较充分的把握,充满了模糊地带。一个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过分强调双盲实验,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西医放弃了探寻宏观人体运行机理和人体各系统相互影响的挣扎,一切交给“大样本”去抵消吧。。。。。。


另:

题主此问,应该是从关于中医的争论中延伸出来的。顺便说下一中医的事情。

以我的感觉,现在的“中医黑”里面,各方大牛可能并不多,更多的,是熟练掌握了初中、高中生物知识的人,有的可能也受到过本科阶段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教育。

无论是中医粉还是中医黑,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中医。

对于中医粉来说,中医是医术,不是神术,而且是带有局限性和部分谬误成分的。中医在有些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和优势,但总体来说其能力是有限度。

对于中医黑来说,我想多说几句:

懒得打字了,直接引用我自己头条文章的话:

中医理论因其正确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整体而辩证的考察人体运行,并由古人使用当时时代的语言,不精确的描述了很多人体运行宏观机制和疾病原理,其中有些可能是谬误(巫医表述),有些可以近似的“翻译”成现代医学原理,还有一些则是现代医学尚未认识且可能因为缺乏整体观而永远无法认识的,但总体上看,这些表述可能更接近真理,因为其有深厚的经验来源、实践基础和足够长时间的抽象理论演绎,确有疗效且可以验证。

再谈谈中医做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的难点:

首先,很多命题无法做到“双盲”。即使是西医,也不是所有的命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如果要验证一个命题:某种治疗单一疾病的已上市唯一特效药物,口服效果弱于外用效果。请问怎么“双盲”?患者是吃药还是敷药,有办法让他自己不知道吗?就算可以欺骗患者假敷药,可作为已上市的唯一特效药物,患者求医而不给药,伦理上说得过去吗?再比如,评价两个西医医疗机构水平的高低,治愈率、知名度、员工学历、论文发表这些因素都会受到其他影响,可除了这些,你怎么做大样本随机双盲?
其次,很多命题无法做到“大样本”和“随机”。比如,个别罕见病,全世界患者就那么多,怎么做大样本?比如,要研究地区性传染病在其他区域的传播情况,在这种病真正传播过去之前,怎么“随机”研究?
所以,“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是科学有效的,但不是唯一科学有效的。
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使其在自然条件下难以找到具有高度共性的患者群体。比如,西医中概念统一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中医可以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时行四类,同样疾病的治法又因年龄、性别、节气、时令、区域而有变化;而中医的“同病”又可能有很多种西医定义的疾病表现,这种个性化的诊疗逻辑,使中医难以实现严格的“大样本、随机”。中医在今天看来有限的诊察手段“望闻问切”,又使“双盲”变得难以实现。

所以,中医药并不是无法通过大样本双盲测试,而是严谨满足大样本双盲测试要求的条件难以达成——大样本的“同病”(指中医视野下的“同病”)、“同身体状态”、“同时令节气”病人,难以找到;让医生不接触病人却又必须了解病情进行治疗,这是在强逼中医医生用ct血常规来判断寒热虚实,这显然是在强人所难。 鉴于中医辨证论治、个体治疗的特点,最能体现中医治疗效果的是在瘟疫这样的公共中卫生事件。

第一,因为致病原因高度一致,即使是中医视野下的诊断,也能在疾病范围上缩小很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对比、可参照的标准化;第二,样本量可以大一些,针对同一病因和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统一开具的药方,虽然对单个患者而言未必是最精准的,但总体来看如果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那就实现了验证的目的;第三,也只有在公共卫生事件这样的条件下,暂时不采取个性化辨证论治,实行“千人一方”以求患者群体整体利益最大化,才符合医学伦理(平常条件下让中医“千人一方”的,不是庸医就是骗子)

最后附上一个我设计的中医药疗效大样本抽样双盲实验方案,看看对中医公平的双盲实验有多难、有多少问题:

首先,样本选取同一军营的人,这样除了可以保证数量,还因为他们的作息、饮食、年龄、生活环境高度一致,基本可以实现中医标准下样本状况的一致性。 其次,在自愿的基础上,用同样的方法使所有人罹患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或者罹患已经明确可自愈且无后遗症的其他疾病。这一步,必须确保使人患病的方法完全一致,才能确保中医视野中患病机理一致。这一步伦理风险较高。 第三,中医医生对所有人进行诊断,根据医理和药理针对大多数人情况开出统一的治疗药方剂;同时开出药性相反、可使病情加重的逆向方剂,以及毫无治疗作用的安慰方剂。 第四,将患者机分成三组:不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医逆向治疗组,分别使用安慰方、治疗方和逆向方。每组均实时监控体征变化,包括西医的生理化学体征和中医的舌苔、面色、发汗、主诉情况。这一步伦理风险和道德风险最高。 第五,在治疗之前,医生对所有人进行诊断开方,并不知道哪个病人会使用那种药,病人在治疗中也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哪种药。 第六,统计各组疾病好转的时间,判断治疗方剂、逆向方剂对疾病的好转和延缓好转是否产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作用。必须声明,上述方案只是一个思想实验,只是在探讨中医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的可能性,让人更直观的了解中医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的难度在哪里。实验本身存在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本人反对其成为现实。

最后再跟中医黑们说几句话:

“弦理论”作为一种物理学大统一理论的尝试,到目前为止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中医理论无数疗效例证相比,更像“巫术”,但它仍是科学的一部分。

中医来自于数千年来无数医家无数医案的经验积累,以及在当时认知条件下的归纳、梳理、抽象形成的。

有“拘于鬼神者,不可予言至德”的中医,应当是总体唯物的;有“消渴病(糖尿病),小便至甜”这样敢品尝患者尿液的古代医家的千年的观察,中医的实践积累当是真诚的;有“校正医书局”这样专设机构和无数名为“改错”、“新订”、“新校”类典籍进行改错、修订的中医理论应当不是无的放矢。

经验积累、抽象归纳、实践修订,这样积累起来的中医药体系,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了真理。它既带有局限性,集中表现在概念界定的模糊和概念命名的“时代性”,但它更带有不同于西医的整体观、辩证观。虽然能力有限,却不要轻易言废。

说起科学,倒是有一个命题和中医、西医处境很像:

p=np?

西医,解决的是p类问题;中医,尽管局限性很大,但可能是在试图解决np类问题。

以科学之名废除中医?证明p=np再说。


草根书狼


双盲实验也不是大问题,关键是双盲实验的结果谁去告诉大众。西医不说,中医说了还有很多的喷子不信。前一段时间北京有个西医挑战中医,随机找10位孕妇,分別用现代仪器加化验,而中医只允许把脉。进行双盲测试。应战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结果全部正确。这次新冠肺炎用中医治疗,西医团队都心服口服,包括中央政府都肯定了的。笫七版救助方案都说要中医结合。喷子们能住口吗?不能!因为他们根本不看效果,根本不想了解。就是反对。


天堂丽鸟


科学体系是建立在形式逻辑和实验科学的基础上的,双盲试验只是实验科学的一种方法,而形式逻辑才是基础。

科学体系是先提出假说由形式逻辑进行推导演绎,然后由实验科学进行证明,通过证明即假说成立。

如果若干年后又有人拿出新的论证证明原来的假说不全面,那么就进行扩充,如果证明原来假说是错误的,那么提出新的假说。

科学体系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是先有观点然后进行逻辑推理演绎成为理论,再经实验科学进行验证,再不断改进或者干脆抛弃旧的理论建立新的理论。

今天的科学体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十分庞大,而且分类繁多,还是有许多部分没有证明,也可能有许多错误,正因为这样科学体系经过实验科学不断地否定 ,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在演绎新的理论,技术才能不断发展,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迄今为止任何科学体系都是这样,如果不能用形式逻辑进行推导演绎,而且找不出错误,都不能称为科学体系。


自名烦不烦


双盲试药标准是西方对研究西药对人体反应试验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验证药物的实时有效性及其潜在毒副作用,其中还涉及医药研发集团经济利益,西医疗法则有针对性对病患处进行,可以直接看出。而中医药物试验是通过千百年来的医学先贤临床实践得出药物效果的结论,中药属天然动、植物更为安全可靠,且中医疗法注重身体健康的调整,全面发挥人体自身器官功能调节作用所以更为科学。


林志东5


双盲试验之设计,假设目标随机事件是“概率独立”的。一般是不成立的。安慰济效应就证明了目标事件不是“概率独立的”这个结论,你能证明它是错误的吗?可能你对“概率独立”的定义都忘记了。把不独立假设为独立。得出的频率一般小于概率。增加药物有效之充分性。但是,减小了必要性。即否定某一个药物无效,缺少充分性。抗流脑时,一个名中医,经手治疗一百多人,无一人死亡。药单纸基本不同。现有统计方法根本就无法处理。证明了病毒相同时,治疗有效就不独立。用药要结合病人之自愈功能之不同条件。是一个典型的条件概率。不是设有统计意义。而是不适用“概率独立”之假设。

还有一个伦理限制,有些病,无法设立安慰济对照组。

双盲试验是证明药物有效的有用工具。不能扩展为唯一真理。


西北大学数53毕业


逻辑数学才是科学高明的地方,统计技术之一的双盲测试只是一种技术,而且还是过时的技术。再说统计技术发展到最好,也就是得出和实践一致的结论。

比如双盲测试你觉得很高明,但是只要实践过,连小孩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难道你自己生病是自愈的还是药物作用自己不知道?因为你不只生过一次病啊,一次吃药了一次没吃差别就是药物作用呗。所以说别被那些什么科学家忽悠了,这些技术都是统计学家研究出来克制他们搞伪科学的,而不是科学家想出来的


绝顶财经


其实很中医粉讲什么对照实验,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他们大部分小学都没毕业,所有的数学、逻辑学、统计学知识都要从头学起。


深度神经网络


错,双盲实验是因为不知道疾病本质原因,胡乱猜测因果关系的情况下使用的。如果中医理论已经有了对疾病原因的清楚认识,就不能用双盲实验来验证中医疗效。双盲实验其实是不完善的西医科学的方法,不适用于中医。


勤修恒诚


这不开玩笑嘛,所谓的双盲试验,不过是众多科学试验方法之一,而且在新药试验中对其中一部分重症使用安慰剂的患者来说是不人道的,因为这将剥夺其治疗的权利,即便患者要签自愿协议,但这个自愿是在患者患病希望被救治的前提下的被动型被协迫的自愿,这种式验应规定仅限于无生命危险性疾病的试验!


明月醉归客


双盲是西医的金标准,我半开玩笑的和个稀泥。中医觉得火能克金,中医就来个火一点标准,更公正的检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