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家喻戶曉的“眼鏡蛇”機動為什麼沒有實戰意義?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家喻戶曉的“眼鏡蛇”機動為什麼沒有實戰意義?

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前蘇聯著名試飛員維克多爾·普加喬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鏡蛇機動,讓全場觀眾驚呼。但其實這一極具震撼力的飛行動作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實戰意義。這又是為什麼呢?

“眼鏡蛇”機動其實是“眼鏡蛇”擺動

實際上“眼鏡蛇”機動並非是大仰角機動而是大仰角穩態擺動的過程,因為其不具備過失速機動穩定可控的指向能力,蘇-27系列戰機只有在身後敵機距離非常接近時(差不多在1000米內)適時使用“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快速減速,可使毫無戒備敵機“衝到”前方。因為“眼鏡蛇”是擺動而非機動,所以在控制上存在非線性。正是如此,飛行員在做此動作要斷開電傳,猛拉操縱桿。

家喻戶曉的“眼鏡蛇”機動為什麼沒有實戰意義?

圖注:“眼鏡蛇”機動動作分解

“眼鏡蛇”機動的要求非常嚴苛,實戰意義不大

該動作對飛機飛行狀態和環境要求苛刻,飛行員在開始機動前,應檢查是否具有如下的進入條件:首先飛機無外掛(只能用航炮攻擊),高度為1000~1200米,速度為310~420千米/小時,俯仰角為22°~24°,對發動機的轉速和剩餘油量也有很嚴苛的要求。然後要做的就是平衡好飛機,保持定常直線飛行,關閉迎角限制器電門,斷開電傳操縱系統電門,使飛機的操縱系統處於直接聯接模式。

如果超出了上面的進入條件限制,飛機將不能很好地完成機動,並可能進入複雜不可控飛行狀態,超過飛機強度載荷限制和飛行員生理承受能力,影響飛行安全,而且整個操縱過程複雜煩瑣,另外機動後速度過低,導致飛機舵面工作效力極低,甚至不工作,因此導致飛機加速或進入下一個動作太慢,在多機空戰中,很難想象這些損失能量的動作能派上多大用場。因為多機空戰是混亂一團,你的一個動作也許把和你一對一的對手甩掉了,但是其他的敵機馬上就可以乘虛而入,你這時沒有速度,舵面不起作用,不能做任何事,只能任人宰割,因此,這種剛剛跨過失速門檻的瞬間超大迎角機動(或者稱擺動)實戰意義不大。

家喻戶曉的“眼鏡蛇”機動為什麼沒有實戰意義?

圖注:表演“眼鏡蛇”機動的F-22戰鬥機

結語

不過,隨著飛機機動設計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和帶有推力矢量發動機的廣泛應用,一些專門為四代機量身打造的超機動動作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些超機動動作對飛機的要求更高,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實戰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