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自己老闆去讀佛學、國學和養生後,企業就倒閉了?

huangcaiting


1、佛學是修心的。要放下所有的一切,連肉身都捨棄,將放下一切慾望,這與商業邏輯中必須產生價值,必須盈利,必須不斷增長都是相悖的。所以佛學不適合企業經營,學的多就覺得一切商業上的追求都是自尋煩惱。但是偶爾的禪修,打坐,讓自己能放空身心,對於緩解企業家壓力和焦慮,清理頭腦有輔助作用。

2、儒家是做人的。談的如何做人和人際交往,比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成功企業家大多都要具備這當中的很多品質。而有一部分太強調社會規則的三從四德之類的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所以應該取其對現代社會仍然有用的部分。不適用的舍掉。

3、道家是做事的。最早的道家都是科學家,思想家和發明家。祖沖之數學家是道家的,老子莊子思想家不用說,魯班發明家,范蠡道商始祖,典型的企業家,諸葛亮、張良軍事家政治家等等…所以道家是研究事物各種規律,並以此來服務和改造現實社會的。如果學習道家思想和研修道學是對經營企業有幫助的,道家“無為而無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入世的這個前提下,通過太極拳健身(馬雲也用太極健身),適當懂點養生的知識保證更健康身體和充沛的精力,都是對企業經營百益無害的。然後運用道家各種哲學、思想、文化、智慧及各種術用,一定對企業經營會有很大幫助。古往今來道家各行各業成功人物就是證明。

4、因此不能籠統的說學國學對經營不利,這個範疇太大,也不能說養生就讓讓企業家沒了動力。還要要看企業家他學對了沒有,用對了沒有。如果學道學的智慧、哲學、謀略、養生,構建入世建功,修身進取的整體格局和人生規劃,對企業家或者任何追求事業的人士都一定會有很大促進作用!



修道大叔


我工作室隔壁的一對夫妻是開美容院的,他們跟我一樣是買的商業房自用。賺了點錢就到處參禪拜佛,還經常請“法師”到店裡做法事,屋裡整天弄得烏煙瘴氣。經常把大量的錢財捐給寺廟,後來店裡的生意也不太打理了。最後乾脆就直接關掉美容院,把房子直接出租到寺廟去“修行”了!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打著“國學”“佛學”“養生”的旗號斂財,其實就是拿捏準了人們對生活壓力的無奈。本來是心理醫生能解決的問題,結果演變成憤世嫉俗的逃避現實了!成為別有用心人斂財的犧牲品,真是可悲可嘆啊!


老楊 Liven


作企業得有儒法精神,中下層管理必須有法家的威力,企業就是一支部隊。如果有慈悲性,激發員工人性之惡,不思進取。取巧偷機。對下層員管理必須是法家。

我認識一小老闆,經常帶員工聚會,去農家樂,發福利。我告誡他不要這樣,你有錢發現他們優點,多發獎金。這樣不好。員工不會領你的情,你欠欠工資試試。

兩年後,他因三角債逃避。員工告他到勞動局,他不出面。勞動局從往來公司帳戶執行拖欠工資。

我找到他,召集員工重新核對工資,發現每人多報一萬多工資。這樣的員工記你的人情嗎?

生命是平等的,而人是不平等的。有君子,小人。小人唯利是圖。必須專政。人民民主專政。

老闆一學佛,沒學到佛之真諦。假皮毛也,不知什麼是善。比方對一個年輕的乞討者,你給許多錢是作惡。打罵一頓是行善。

作企業,必須有儒法精神。


隴右行思見聞錄


看到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這些年真的是看些這些上市公司董事長經歷這個過程,都曾經是我患者或者朋友,接觸的很深。談談我的看法。沒上市的我不算,上市的抗風險能力算強的,都有三個幹躺下了。

第一,成功是偶然。

能幹出來的企業家都是成功人士,而這種成功有自己的努力,但是都是因為大勢發展到那了,正好他就幹這個,所以企業蒸蒸日上。而當企業家想去學習時基本企業也發展到瓶頸了,也就是他變和不變結果都差不多,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成功的本質。

第二,成功的企業主有自己厲害的錯覺。

一個人曾經成功過,那心裡都有一套固定的思維方式,而所有的學習都變成怎麼鞏固自己的思維方式,為自己找證據。而能有用的新知識一定是打破固有思維之後的東西。所以所有學習都是無用的。企業家想學習而又學不了,非常分裂。

第三,佛學的本質是反人類的,而形式是勸人向善。

佛學最初講的是成佛,成佛是啥玩意,就是不是人,那所有方式方法目的都是反人類。而為了傳播又不得不穿個外衣去講善,講普渡。這是極其分裂的思維方式。而這正符合這幫企業家內心的需求,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分裂的。

第四,國學本質是內法外儒。

中國曆來的文化都是為統治服務。統治者用法家,對被統治者教育儒家。這又是分裂的。這種模式結果就是不停的動盪。歷史就是如此。一個企業家用這套把企業整得極其分裂。

第五,模式不可複製。

不管什麼阿米巴還是狼性都是有其生髮基礎。你非要把一個男人閹割了變成美女,也是四不像。

所有這些都是表裡不一的分裂,企業不死都難啊。


吳漢醫生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趣呀!

這問題我們可以反著推,企業倒閉的因素有很多種,據數據分析,我國的小企業壽命平均是2.5年,大點的企業也不超過十年。如果有數據分析,這些企業倒閉的企業家可能做什麼的都有,有吃喝玩樂的,有兢兢業業的,可能還有到外國知名大學進修的,所以不應該直接把企業家做什麼和企業倒閉直接掛鉤。

然後我們可以從企業發展的四個角度去分析,為什麼有的企業家會因為學習國學,佛學和養生而影響到企業生存的現象。

企業一共有4個成長階段,求生存,求發展,求飛躍,求超脫。

你如果一個企業的企業家你在求生存和求發展的過程當中,你非得去學什麼佛呀?學什麼國學呀?甚至成天去養生呀,你把企業放到那不管去了,這肯定會出問題。

我曾經遇到一個老總,這個老總當時呢,他的企業經營規模達到了3000萬,然後達到3000萬的時候呢,覺得可以了,該學習了,去聽一個課程,這個課程內容大意是教老總們學會放下,讓自己輕鬆,有利於養生。

然後他學完之後就覺得呀,我真要放下了,不要讓自己活得這麼累,後來就把自己的手中大權放給底下的高管,放在高管之後他還給人講,哎呦,我要放下,學會無為而治。

你境界高了,高管境界未必,還是在意錢的,所以說這些高管拿著他放的這個權去謀自己的利,就是把這個企業搞黃了。

所以說,企業家想去學一些高層面的學問,要看自己在什麼層面上,你沒到那個階段,你去做那個事兒,說白了有點像“公雞要下蛋,不是它的活它要幹”,還是老祖宗的話到位:明哲保身!





國學心理養生


企業家熱衷報班學習的現狀

現在的中國企業家非常愛報班學習,為什麼?

因為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的企業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家急於提升自我。但當前的培訓課程非常多也非常龐雜,企業家如何學習提升自我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越學習業績越差?

很多企業家報名學了很多門課程,但越學越茫然,學習前企業還能正常經營,學習幾門課程後企業業績反而下降。

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課程明顯帶有忽悠性質,學習這些課程的企業家容易走火入魔;另一方面,即便是好的課程,我們也要注意選擇學習,要注意消化吸收和融會貫通。

現在的國學很火,一般EMBA國學班兩年的課程,要學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縱橫家、黃帝內經……對於這些課程,我們可以假設:即使每門課的老師都是真正的大師,即使企業家的悟性很高,即使企業家脫產專門學習,學習的結果也會不盡如人意。因為中國諸子百家博大精深,每一門學問即使花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也很難參透,花兩年時間聽老師講課,只會被這些課程侷限。

一點建議

企業家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明白本質,進入一種虛空的境界,感悟道的存在。所以建議企業家學習課程,一方面不能太功利,無欲則剛;另一方面,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智慧只能自我感悟,選擇一本國學經典反覆讀,反覆在實踐中感悟,企業家的自身經營修養便會不斷得以提高。


孫子李兵解讀


佛學:去世資財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佛學,以去利為基礎。看起來,佛學與企業難以兼容,為了佛學,貴老闆只好把企業關閉了。

當年,李敖先生斥責金大俠是“偽君子”,就因為金大俠說自己信佛。李敖說,信佛就要散財,而你金某人把鉅額資產緊緊攥在手裡不放鬆……

《四十二章經》,佛學最基本的經書,說“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佛學認為睡欲、食慾、名欲、利慾這些慾望,常使人愚蔽,是學道的障礙,所以要“去世資財”,去利慾,要“乞求取足”,去名欲,吃飯睡覺的慾望,要力求降到最低程度。當然,這是對“出家”人說的。

貴老闆讀佛書,雖未出家,但他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去世資財”讓企業倒閉。

國學:整理國故

“國學”兩個字,始於清末。當時西方學術洶湧而來,號稱“西學”、“新學”等,與之相對應,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中學”、“舊學”或“國學”等。可見,“國學”涵括了古代的所有用文字記錄的文化遺產,真偽雜揉,精粗交融。讀“國學”,無疑是一項跨好多世紀的巨大工程。而要我談貴老闆讀“國學”,實在是不知從何說起的。

“國學”那座山實在太大太高,在山上轉到頭髮全白,也不見得能見出多少好風景,識得幾分真面目。

於是,貴老闆倒閉了企業,全身心去遊覽“國學山”了:

敦煌的經卷,太平天國的文獻,需遠渡重洋,到歐西去訪。

蒙元的疆域,需跋涉東歐和置身西伯利亞去察。

陵谷變遷,山水易形,地誌水經,糾纏不清……

音韻學、訓詁學。《孟子》中“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如何理解?

明代人偽造《竹書紀年》,宋朝人假造《飛燕外傳》,唐人李筌偽造《太公陰符經》,晉武帝司馬炎的外祖父王肅偽造《古文尚書》、《孔子家語》、《孔叢子》。

神農氏是炎帝嗎?《樂經》存在過嗎?春秋五霸究竟指誰?後母戊鼎到底有多重?

“杯酒釋兵權”是杜撰的嗎?

王安石之子王雱是一個傻瓜?

米芾究竟是不是漢人?

……

這些“國學”問題,要解決起來,每一個都不容易,貴老闆只能倒閉企業先,然後全力投入“國學”研究。

養生:戒斷私心

泡枸杞,吃蟲草,還算不得養生。

採氣吸露,辟穀絕肉,也算不得養生。

真正的養生,是養心。

養心,即戒斷私心,善養浩然之氣。

貴老闆企業倒閉,不營私利,就是為了戒斷私心。

總結:

“佛學”去財,“養生”斷私,而“國學”卷帙浩繁,勞心費力,老闆的企業,只能是倒閉。


莫安排


事無絕對,但提問中說到的情況也很有趣。我有段時間也出現過類似狀態,所以可以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搞清楚學佛學,國學和養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別變成迷信了

佛學也好,國學也好,養生也好,其實都是好事,從本質意義上來說,基本上沒啥問題。關鍵是學習的人,發了什麼心,有什麼目的。我認識有些老闆學傳統文化,想得就是一下頓悟,開光,得到靈丹妙藥,然後鴻運當頭,一下子得到神秘力量加持,然後幫助企業扭轉乾坤 。結果企業不管了,真正的問題不去解決了,自己做“假神仙”去了。又或者純粹是為了裝逼,又是什麼大愛,又是什麼能量,又是什麼改變人類命運的理想,結果將自己裝進去,出不來了,神魂顛倒,搞得大家對其敬而遠之。


其次,有沒有遇到對的老師,別被洗腦了

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若邪師教授,心術不正,歪曲經義,坑蒙拐騙,神神叨叨,搞洗腦,搞傳銷,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當年假裝無為清淡,背地裡利益燻心,然後搞個什麼拯救人類的商業模式出來,讓你加盟入夥,或者各種假冒的公益活動,讓你奉獻大愛,做義工去,捐錢去,對社會沒改變到,錢沒了,心也亂了,還無端生出一股自我陶醉的崇高感。那跟著他,信奉他的學生必然也好不到哪裡去,跟久了,一股子邪氣就出來。錢被騙掉,企業也無心經營,周邊的人都把你當瘟疫了 ,這時候企業不倒才怪。

最後,企業本身就有問題,本來就會倒,傳統文化不是關鍵因素

有些老闆去學傳統文化,本身就是自己出現了大迷茫,身體出現了大狀況,或者說企業出現了大問題,他沒法解決,也沒法跟人說,於是就寄希望在一些冥冥之中的東西哪裡。或者老闆本身只是想找一個緩解,但是一不小心難以自拔,沒有理清理想和現實的關係,變成逃避了。結果本身問題沒解決,還產生了新問題,問題越累越多,積重難返,最後只能倒閉。


所以,不管什麼東西,都得把握一個度,都得慢慢來,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變成逃避真正困難的理由,也不要忘記了正事。修身養性當然是好事,但好事做壞了,那最終受苦的還是自己。


其實也有很多成功的正面的案例,真正有心的不妨去學習和了解下。


李藝泓


學佛跟他的企業倒閉是兩回事,是他個人的處事方式和行為模式的原因。

學佛是學佛菩薩的慈悲精神,簡單一點就是學“做人”,遇事不執,不斤斤計較,對人,寬懷大量,不盯別人缺點不放,換位思考,孝敬父母,不殺生,多培養慈悲心,樹立起正能量,做到寬宏大量,愛社會,敬父母,團結友愛,愛工作,愛學習,愛助人,這才是佛性。

學佛了,經營上要誠實,不欺詐,愛員工,多學習,制訂制度,勤,善,創造財富,造福員工,造福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學佛!

阿彌陀佛!


ZZH晴陽藍天風和日麗


老闆學佛公司倒閉不算什麼。就是皇帝學佛國家也會滅亡。。

梁武帝安定天下之後做了皇帝。開始信佛,心地慈善,在位時四次出家,都被大臣給接了回來,上朝就給文武百官講法。還大赦天下,皇宮貴族犯法也都寬仁以待,梁武帝自己吃素,並且號召全國百姓全部吃素。

他建寺供僧,一個城裡都有僧侶十幾萬,全國僧侶無法計算,傾空國庫建造寺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就是李商隱描寫當時都城的真實寫照,遍地都是廟宇。

按說應該是功德無量了吧,可是達摩來到中國來見了梁武帝,問達摩,我建這麼多廟宇,供養僧眾,有多少功德。達摩說,你無功無德。。後來沒多久侯景叛亂,梁武帝丟了江山,後來被困在臺城活活餓死的。丟了江山也丟了小命。佛祖也沒有出現保他一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