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當善意被傷害,他們仍做“擺渡人”,選擇繼續善良……

文|梅梅


新冠病毒肆虐的中國,每天都有無數感動人心的故事在上演。但陰暗的角落裡卻還有一些小人在狂歡。

2月25日,疫情期間僅憑一輛電動車,自費一萬多元,冒著風霜雨雪為周圍人送藥、送食物、送口罩的武漢中學老師吳悠(網名“海邊的萬物理論”)被舉報了。他發的微博曾燃起多少人的希望,但現在卻透著一絲傷心、一絲無奈。

當善意被傷害,他們仍做“擺渡人”,選擇繼續善良……

這位武漢城裡的“擺渡人”,以一己之力幫助了600多名病患。而有一些人,就因為有他的幫助,才得以最終熬過難關。

布衣單車,無懼於病毒侵襲的逆行,是善良支撐起的勇敢。

頂風冒雪,往返於生命之間的穿梭,只因流淌大愛的熱血。

他不是披荊斬棘的英雄,但平凡人的熱血不就是讓他挺身而出的盔甲嗎?

那些蠅營狗苟的小人不知道,他們的舉動不僅可能涼了熱血,還可能寒了人心。

可是,被誤解的吳悠第一時間擔心的卻不是自己的處境,而是“求助者會因此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失去一個被幫助的機會。”

單純的善良讓人動容,充滿包容的善良讓人流淚。

吳悠的善良,也讓我想起傷醫事件中被病人重傷,在鬼門關中轉了一圈,首次發聲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

當善意被傷害,他們仍做“擺渡人”,選擇繼續善良……

陶勇是誰?

是年輕一代中少數去研究眼科疑難雜症的專家。

是同事眼中“技術好,人品好”的帥哥醫生。

是“愛他的事業愛的死去活來”的醫學研究者。

是曾創造一天做86臺手術個人記錄的工作狂人。

是被砍後對妻子說“幸好被砍的是我,我年輕,跑得快!

是ICU中醒來後,滿含委屈問同事“為什麼會是他?(傷醫者),咱們對他挺好啊!”的無辜大男孩。

是想要告訴傷醫者“其實這個社會沒有他想得那麼黑暗”的最單純善良的人。

是知道自己很難完全恢復時,淡定地說“我也打算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推廣到全國各地……接下來正好有時間加速做這個事。”

是說“因為我看過太多悲慘的命運,所以我包容得更多了,也能接受更多、更重的打擊。

我不願寫下悲慘的細節,也不願出示血腥的圖片。因為,我不為喚起同情,只為喚起感動和尊重。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被舉報的吳悠說“我會一直堅持,直到不被需要”。

被傷害的陶勇還在計劃傳遞知識技術,為更多人服務。

善意被傷害,卻仍然堅持做“擺渡人”,繼續善良下去!

這樣的人在中國又何嘗少呢?

因力推抗新冠病毒藥物被詆譭為兒子賣藥的李蘭娟院士還在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前線奮戰著。

因善意的新冠疫情提醒發聲被訓誡的李文亮也曾躺在病床上還想著康復後回到抗疫一線。

……

他們,從不曾因為生活中有泥潭而放棄仰望星空。

他們,代表的正是美好而堅強的中國精神,代表的正是善良而豁達的中國包容。

中華民族,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才能在文明的長河中綿延不絕,逐漸壯大。

我們讚美這種精神,希望人擁有這種精神,即便平凡,也會努力,因為社會會因每個人的努力而變得更美好。

我們讚美這種包容,卻並不希望社會需要這種包容,因為那意味著善良被傷害,美好被踐踏。

那個舉報吳悠的人,出發點是什麼?

那個傷害陶勇的人,良心不會痛麼?

我們害怕損人利己的人,更怕損人不利己的人,最怕他們傷害損己利人的人!

人性最大的惡,是去傷害善。

人性最大的善,是能寬恕惡。

可,一個社會要美好,既應當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更應當有用體諒回饋體諒,用包容回饋包容,用尊重回饋尊重,用善意回饋善意的覺悟。

願我們每個人都被溫柔以待,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對他人溫柔以待。

願每個人的善良都不再被傷害,願每個人都不會傷害他人的善良。

願善之花種在每一個人的心田,讓世界更美好,讓人心更柔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