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安徽最北的縣,超過2200年曆史,誕生過一位開國皇帝

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安徽省最北端的一個縣,碭山縣。

安徽最北的縣,超過2200年曆史,誕生過一位開國皇帝

碭山縣,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古稱下邑。位於安徽省最北端,地處皖、蘇、魯、豫四省七縣交界處,東南連本省蕭縣,由南到西部分別與河南省永城市、夏邑縣、虞城縣毗鄰;西北部與山東省單縣相連,東北部與江蘇省豐縣接壤。總面積1193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碭山縣轄13個鎮,總人口98萬。

《水經注》:“獲水又東逕碭縣故城北,秦立碭郡,蓋取山之名”。《寰宇通志》:“碭山,在碭山縣東南七十里,縣之名取此。碭山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屬宋國。戰國,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改屬齊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燕國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聯軍攻齊,齊國戰敗,原宋國領土歸屬魏國。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滅魏國,置碭郡,為三十六郡之一,在縣境設下邑縣。

安徽最北的縣,超過2200年曆史,誕生過一位開國皇帝

北齊(555年)廢碭郡、碭縣,置安陽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陽縣為碭山縣(治今永城市芒山鎮)。唐,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東)屬瞧陽郡。宋,碭山縣(治今碭山縣城)屬單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碭山縣隨徐州改屬中書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為府,碭山縣屬徐州府。1953年3月6日,碭山縣改屬江蘇省徐州專區(駐徐州市)。1955年2月21日,將碭山縣劃入安徽省宿縣專區。1979年9月10日,以宿縣城關鎮為基礎設立縣級宿州市。998年12月6日,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宿州市轄原宿縣地區的蕭縣、碭山縣、泗縣、靈璧縣和新設的埇橋區。

碭山縣歷史上出過一位開國皇帝,那便是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溫。乾符二年(875年),他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中和二年(882年)他歸附唐軍,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義軍。因鎮壓義軍有功,從此一路高升,最後成為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安徽最北的縣,超過2200年曆史,誕生過一位開國皇帝

天覆元年(901年)他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把他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他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宣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朱溫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乾化二年(912年)被親子朱友珪所弒。在位六年,卒年61歲。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宣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