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

世界三大宗教簡介: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為聖經,信仰人類有原罪,相信耶穌為神子(耶穌為救世主)並被釘十字架從而洗清人類原罪、拯救人類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發源於猶太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世界三大宗教,估計現在全球共有21億的人信仰基督教,佔世界總人口30%。

“基督”一詞是希臘語,原意為“受膏者”,即希伯來語“彌賽亞”的對應詞。彌賽亞最初指猶太人的王在加冕時受膏油,但《舊約全書》聖經的預言指耶穌。基督在《新約全書》聖經中,常同耶穌連用或換用,意思是救世主。

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

一、基督教創始人簡介

公元元年(實為公元前7年10月2日),迦南(巴勒斯坦)拿撒勒鎮童貞女瑪麗亞因聖靈感孕,與未婚夫約瑟(猶太人)去伯利恆登記戶口時,於伯利恆城客店的馬廄之中生下上帝耶和華的獨生子耶穌。

公元29年(實為公元23年),30歲的猶太教拉比(即教師)耶穌找到表兄施洗約翰在約旦河受洗,並創立基督教。開始通過比喻教導眾人,驅魔和行醫,宣揚天國的信息。耶穌曾行過很多神蹟,讓瞎子復明,跛子行走,死人復活。在傳道過程中,耶穌不斷指責猶太宗教領袖和祭司違背聖經舊約中對以色列各部族的要求,違背耶和華的意志,必定受到耶和華的懲罰。由於他的信仰及其實踐與猶太宗教領袖尖銳對立,受到猶太權貴迫害。而宣稱自己是耶和華的兒子也是不能被當時的人所接受。

公元33年4月1日星期五(猶太曆正月十四),因為猶太公會不滿耶穌基督自稱為上帝的獨生子、唯一的救贖主,把他交給羅馬統治者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星期日)耶穌復活,顯現於諸位門徒,復活第40天后耶穌基督當眾昇天,預告自己將在世界末日再度降臨人間,拯救人類,審判世界。

耶穌的生平事蹟都記載在四福音書中,主要有降生、受洗、受試探、傳道、呼召十二使徒、登山寶訓、行神蹟、遭棄絕、進入耶路撒冷、詛咒無花果樹、最後晚餐、被捕、受審、釘死、復活、昇天。其記載的耶穌生平事蹟寥寥無幾,童年的事幾乎未提到,只在《路加福音》第2章講到他12歲時跟隨父母去耶路撒冷,在聖殿裡坐在教師中間聽講發問的情景。然後就是第3章第23節說“耶穌開頭傳道,年紀約有30歲。”此外,福音書記載的都是他傳道以後的言行。

綜合現有的資料和研究成果來看,關於耶穌生平我們可以肯定下列幾點:①生活在公元1世紀初;②30歲左右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教;③曾收12個人為門徒(亦稱“使徒”); ④遭到猶太教上層分子的嫉妒和迫害;⑤後以“謀反羅馬”罪被釘死與十字架。

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後世定為公元紀年的元年。但因計算錯誤,耶穌實際出生的年份應為公元前7年(出生的確切日子已不可考)。公元354年,羅馬主教以太陽神的生日儒略曆(公曆的前身)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公元440年,羅馬教廷確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二、基督教創教過程

公元1世紀基督教發源於巴勒斯坦(舊稱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繼承《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出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母親名叫馬利亞。公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基督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叛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認為基督教只是猶太教的一支,從公元60年代中期羅馬政府的迫害就開始了。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後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佈米蘭詔書,羅馬帝國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國教。當時的基督教被國王作為統治奴隸的工具,為控制奴隸們的精神為主,當時歐洲歷代君主都是靠基督教的功勞統一國家。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於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並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裡眾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願意接受他為主,並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藉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分子。

三、耶穌十二門徒

聖經中四次列出十二門徒的名字,都是一雙雙一對對的。某某和某某,某某和某某。因為主耶穌差遣他們出去傳道也是兩個兩個的。但其中有兩對本是親生兄弟,就是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雅各布和約翰。根據古老的教會傳統,使徒們後來分成三組:彼得、安德烈、馬太和巴多羅買到黑海一帶傳道;多馬、西面、德丟到了帕提亞;約翰和腓利前去小亞細亞。

1、彼得:加利利海的漁夫,使徒安得烈的哥哥,本名西門巴約拿,後被耶穌改稱西蒙彼得。彼得晚年在羅馬竭力廣傳福音,因他熱切傳道的影響,許多人離棄偶像,歸向真神。後來暴君尼羅大肆逼迫,並下手捉拿彼得。據說彼得被處死前,曾對刑吏作如此的要求:“請把我倒過來釘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為我豎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樣受死。”彼得殉道之後,被葬在羅馬城的地下墓室裡。他的墓室剛好位於今日梵蒂岡小教堂的聖壇底下。被尊稱為第一任教宗(即後來的教皇)。

2、安得烈:加利利海的漁夫,使徒彼得的弟弟。被稱為領人歸主的傳道模範。耶穌殉難後安得烈成為七洋的航海家,到處傳福音。羅馬帝國亞該亞省的帕特拉(現今希臘)是安得烈最後的宣道站,也是他被釘死之地。相傳其十字架為“X”形,從此此形的十字架就為“聖安得烈十字架”。

3、雅各布(大):漁商西庇太與撒羅米之子,使徒約翰的哥哥。當時被稱為“大雅各布”。在傳道時被希律王亞基帕一世殺害,成為十二個門徒中第一位為主殉道的使徒。

4、約翰:漁商西庇太與撒羅米之子,使徒大雅各布的弟弟。約翰在十字架下受耶穌特別託付,照顧聖母瑪麗亞。從此,約翰就接瑪麗亞到自己家裡去了。約翰是門徒中最年輕又最早跟從主的,他也是活得最老,最後離世的,大概活了一百多歲,因病去世。是十二個門徒中最後一個為主殉道的使徒。

5、腓力:彼得、安得烈兄弟同鄉。據傳他在小亞細亞的希拉波立,帶領許多信奉蛇神的人信主,毀壞蛇神的偶像,遂觸怒官員與以迷信牟利的祭司,而將他下獄,施以酷刑,最後被倒釘十字架而死。

6、巴多羅買:一般相信他就是拿但業,是腓力領他信主的。耶穌復活後在加利利海濱向七個門徒顯現時,拿但業也在內。據說耶穌昇天之後,巴多羅買帶著馬太福音到印度傳教。最後在亞美尼亞被異教徒棍打、釘十字架、再用刀殺死。

7、多馬:耶穌昇天之後,他堅定不移的往帕提亞及印度傳福音、建立教會,在異教黑暗地區中,首次點燃基督信仰之火;結果他被異教祭司以長矛剌死。後來,印度王后因多馬墳墓的泥土獲得病癒而信了主,國王也跟著信了。目前在印度不但有一些以多馬為名的教會,而且還可找到他不少遺蹟。

8、馬太:又名利未,原為羅馬帝國迦百農(現今以色列北部)一稅吏,在稅關見耶穌後皈依耶穌。曾到中東、北非傳道,建立教會,並在波斯殉道。

9、雅各布(小):亞勒腓的兒子。因身裁矮小或年紀比亞庇太的兒子雅各布為小,故被稱為“小雅各布”。他將福音傳到埃及。據傳說,他是在基督徒受逼迫期間,被處鋸刑,身首分離。另有傳說他曾到波斯傳道,就在此殉道。因聖經上只記了他的名字,他經常被稱為“未受歌頌的聖者”。可見他是許多寂寂無名的殉道者的寫照。

10、達太:亞勒腓的兒子,小雅各布的哥哥。曾到今日土耳其境內,因治癒國王押迦的重病,而將土耳其人民帶領歸主。終因在波斯傳福音,致使當局不滿,遂遭釘十字架處決。

11、西門:在跟隨主之前是奮銳黨(又稱匕首黨,古猶太教教派)黨員,是一個狂熱的愛國分子,也是個嚴格謹守摩西律法的人。相傳西門除了在猶太地傳福音外,也曾到過非洲、美國,主要的傳道區域在美索不達美亞。後來亦在波斯為異教徒所殺,有種說法是釘十字架而死,也有人說西門是被鋸成兩段而死。

12、猶大:耶穌的理財管家。耶穌傳佈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猶大因不忍活著看耶穌被釘十字架,便在絕望中於耶路撒冷城郊一棵樹上自縊身亡了。

耶穌昇天後,眾使徒搖籤選出馬提亞,取代了猶大第十二使徒職分。馬提亞原是七十門徒中的一位,相傳他在耶路撒冷殉道,先被人丟擲石頭,後斬首而死。

此外,保羅也叫第十三門徒。保羅是一個對上帝熱心的法利賽人,熟悉各種猶太律歷,恪守摩西律法,因耶穌所傳的福音和猶太人固有對摩西律法認識的巨大沖突而積極參與迫害基督徒。有一次保羅前往大馬士革追捕基督徒,在途中得耶穌基督親自顯現而悔改信主,成為上帝揀選的器皿。保羅是第一個去外邦傳播福音的基督徒,是世界上第一位穿梭外交家。他被歷史學家公認是對於早期基督教會發展貢獻最大的使徒,可稱為基督教的第一個神學家。基督教在希臘、羅馬的迅速傳播,與保羅的多次遠行傳道密切相關。保羅後來被羅馬皇帝尼祿處死,為主殉道。

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

四、基督教主要經典

基督教的基本經典是《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聖經》。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的聖經並不一致。新教的《舊約全書》有三十九卷。天主教和東正教的《舊約全書》共四十六卷,當中包含了其他宗派劃為次經的數個書卷(即“旁經”:《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瑪加伯下》四卷),其次又在文集中增加了《智慧篇(索洛蒙的智慧書)》、《德訓篇(希拉赫的智慧書)》。

1、《舊約全書》: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啟示性經典文獻,內容和猶太教的《塔納赫》(亦稱《希伯來聖經》)一致,但編排順序不同。主要包括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大小先知書四部分,總共三十九卷(希伯來古本為二十四卷),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陸續用希伯來語寫成。

①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五卷。記錄了神的創造、人的尊嚴與墮落、神的救贖、神的揀選、神的立約、神的律法。這部分成書最早,公元前444年就被確定為聖經。

②歷史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慕耳記》(上下兩卷)、《列王記》(上下兩卷)、《歷代志》(上下兩卷)、《尼希米記》、《以斯拉記》、《以斯帖記》、《約伯記》十三卷。是以色列——猶太國的興亡史。

③詩歌智慧書:《詩篇》、《箴言》、《傳道書》和《雅歌》四卷。主要是關於禮拜儀式、詩歌、文學、歷史等作品集。

④先知書: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五卷,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十二卷。記錄了曾經教導和帶領猶太人的先知事蹟。

《舊約全書》是亞伯拉罕信奉的唯一神耶和華上帝與亞伯拉罕的後裔達成的“聖約”,也就是猶太人與耶和華的聖約,亦稱“亞伯拉罕之約”。這個聖約的內容是耶和華承諾亞伯拉罕的後裔(指上帝的選民)將來會被降臨的彌賽亞(即耶穌)所救贖,這群選民的聚集形成為屬靈的國度,這個屬靈國度就是基督教會。

另外,基督教《舊約全書》順序上以先知書結尾,不同於猶太教《塔納赫》以《歷代志》結尾的傳統。同時,基督教舊約還包括了死海古卷、七十士譯本以及其他古代文本的內容。此外天主教和東正教聖經還包括了《耶熱彌亞之書信》以及《艾斯德爾傳》和《達尼爾》較之《以斯帖記》和《但以理書》多出的內容。

2、《新約全書》:是基督徒與他們所信仰的神子耶穌基督達成的新聖約,以取代了先知亞伯拉罕和摩西與耶和華達成的舊約。《新約全書》有二十七卷,包括福音書、歷史書(使徒行傳)、使徒書信和啟示錄。

①福音書:有《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四卷。四福音都記載了耶穌早期傳道生活、行神蹟及死裡復活的事。但每卷福音書的內容也各有差異,因為每位作者都想表達耶穌基督不同的一面。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福音分別描述耶穌基督為:君王、僕人、人子、神子。

②使徒行傳:是介紹耶穌基督昇天後,他的門徒們傳道、殉教的事蹟,其中包括保羅門徒路加寫的關於保羅的事蹟。使徒行傳是前四卷福音和各卷書信中間的橋樑,它是福音書的後續,也是書信的前序。所以本書確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的性質與功用。又被稱為“基督教的史詩”。

③使徒書信:包括保羅書信和其他門徒普通書信兩部分。

保羅書信:《羅馬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十三卷。是保羅寫給各地主教以及來信詢問教義的人的回信,保羅書信中解釋了許多有關基督教教義的疑難問題,闡明瞭教理原則,是基督教的重要文件。

普通書信:《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彼得後書》、《約翰壹書》、《約翰貳書》、《約翰叄書》和《猶大書》八卷。

④啟示錄:主要是對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其中許多神話和比喻,成為基督教世界藝術的經久不衰的源泉。

與《舊約全書》不同的是,《新約全書》並非用猶太人的母語希伯來文寫成,乃是由希臘文寫成,因為新約時代的巴勒斯坦早已被希臘化了。猶太教並不承認《新約全書》為正典。

五、基督教基本教義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耶穌是神子,是唯一真神,曾死而復生,因信得救。此外基本教義有:上帝創世說、原罪救贖說、天堂地獄說;《聖經》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是基督教的經典;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標誌;信奉的“上帝”本體上是獨一的,包括聖父、聖子、聖靈(聖神)三個位格,格不能亂,體不能分。

上帝:上帝是唯一的最高的神聖的存在者、人格神、絕對完美的終極存在。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聖靈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原罪: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於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救贖: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他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

啟示:人有靈魂,依生前行為,死後受審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進入永生。怙惡不悛者,將受公義的刑罰與滅亡。世界或許會有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卻是永生常存。上帝本身、上帝的意志和上帝的話語自我顯示並在人間的傳播。啟示是上帝的恩賜。基督徒根據啟示認識上帝和信仰上帝。

六、基督教主要教派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但在基督教的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三教都統稱基督教。儘管有三大教派,但是基本教義都是相同的。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去世,他把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分給長子阿卡狄烏斯,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誌著奴隸制在西歐的崩潰。此後,西羅馬的版圖漸漸分裂成十個王國。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同時,促成了基督教西部派別和東部派別之間的分化。

西部的羅馬教會自認為是耶穌門徒彼得的繼承者,堅持認為其在各宗主教區中擁有首席地位;東部的君士坦丁堡教會則在東羅馬皇帝支持下與羅馬教廷爭奪勢力範圍;再加上教義方面的分歧,終於在 1054 年相互開除教籍,正式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又稱色路拉里烏斯分裂。天主教以羅馬教廷為中心,權力集中於教宗(教皇)身上;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於東羅馬帝國的皇帝。

16世紀,德國、瑞士、荷蘭、北歐和英國等地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它產生出脫離天主教會的基督教新教教會。領導人物是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他們建立了新教和聖公會,脫離了羅馬天主教。中國所稱的“基督教”,基本上都是這個時候產生的新教。

1、天主教:目前全球約有11億天主教教徒。信徒主要分佈在西歐、南歐等國。天主教注重從上治下的聖統制,以教宗(教皇)治理普世教會。以教區主教治理地方教會。

2、東正教:目前全球約有4億新教教徒。信徒主要分佈在希臘、土耳其、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東歐國家。東正教派的神學和對於經卷的解釋都是遵循基督教興起初期所傳下來的典範。他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要繼續和延續基督傳給他最初使徒,以及使徒傳給早期教會僧侶的神學和信仰。從某種意義上說,東正教是最保守的基督教派。

3、新教:目前全球約有6億新教教徒。信徒主要分佈在北歐、美洲、非洲、亞洲。以信徒和地方教會為主體,由信徒選出的“長老團”集體治理其地方教會。新教具有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不同的教義。只有聖經為最高的權威,並只承認洗禮和聖餐禮兩者為聖禮,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注重聖洗、堅振、告解、聖體、病人傅油、聖秩(神品)、婚配七大聖事(聖禮)的傳統截然不同。

七、基督教主要節日

1、聖誕節: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之日。其實,很長時間以來聖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在西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於西元354年,羅馬主教以太陽神的生日儒略曆(公曆的前身)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公元440年,羅馬教廷確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教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由於東正教會使用儒略曆,而羅馬天主教使用格里高利曆,因此東西方教會在不同的日期慶祝平安夜。羅馬天主教會大主教區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東正教會則在1月7日慶祝聖誕。

2、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的節日。耶穌被羅馬統治者釘死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的那天,是在猶太教安息日的前一天,後來基督教會規定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為受難節。因為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是不確定的,所以受難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0日至4月23日之間。

3、復活節: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覆活的日子。基督教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歷史學家根據《聖經》和猶太人逾越節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之後月滿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就是《聖經》中講到耶穌復活的日子。由於每年的春分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復活節的具體日期也是不確定的。但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4、昇天節:為紀念耶穌基督復活40天后昇天的節日。公元四世紀,基督教會規定在復活節後第40天的星期四為耶穌升天節。基督教徒認為,耶穌昇天具有重大意義,這是因為他們相信耶穌死而復活後,要享受榮耀並被高舉,而且他已經回到天父身邊。

5、聖母升天節:為紀念耶穌的母親瑪麗亞靈體(靈魂與肉身)被接進天堂的節日。天主教於公曆8月15日舉行,東正教於公曆8月27日舉行。

所有的節日,因為是根據猶太教曆法、儒略曆和格里曆(公曆)、陰曆三者換算之後的推算而來,故常常飄忽不定。這也就是為什麼連耶穌的生日和忌日這麼重要的日子至今都難以確定的原因。

八、基督教主要聖地

1、耶路撒冷: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的聖地。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耶路撒冷老城區東北部為基督教區,著名的耶穌殉難教堂就位於這個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耶路撒冷曾由聯合國託管。在聯合國的決議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在建國時定都特拉維夫。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西耶路撒冷。1950年,耶路撒冷成為以色列的首都。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國會立法確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佈定都於此。大多數國家和聯合國都不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認為該市的最終地位尚未確定,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談判決定。多數國家都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在21世紀,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衝突的中心。

2、伯利恆:

巴勒斯坦中部城市。是基督教聖地,傳說為耶穌降生地。該城最著名的基督教古蹟是坐落於市中心馬槽廣場的聖誕教堂,地位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它位於耶穌出生的馬槽所在地伯利恆之星洞遺址之上。相傳耶穌當年就出生在這個長13米、寬3米的地下巖洞中的一個泥馬槽裡。

3、梵蒂岡:梵蒂岡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權國家(面積0.44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人口1400人左右,常住人口僅540人)。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是一個“國中國”。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是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梵蒂岡的元首即教宗(教皇),任期可達終身。新任教宗的選舉均在前任教宗去世後才慎重舉行。

公元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宗(即教皇),後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宗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19世紀,歐洲的民族主義興起,意大利的民族統一運動使聖座於意大利的教宗國領土愈來愈少。1861年3月,建立意大利王國。1870年9月,王國軍隊攻克羅馬,最終完成統一。而教宗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2月,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永久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梵蒂岡教廷雖有國家型態,但其存在乃建立於全世界教友之信仰基礎上,故其政治制度不同於一般國家。其中樞組織包括:

國務院:綜理教廷行政,並掌理教宗之樞密事務,首長為國務卿。下設一般事務組(掌內政)、外交事務組(掌外交),及九個聖部(信理部、東方教會部、禮儀及聖事部、冊封聖人部、主教部、萬民福音部、聖職部、修會部、教育部)。

宗教法院:聖赦院、最高法院及聖輪法院。

十一個宗座委員會:平信徒委員會、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家庭委員會、正義暨和平委員會、一心委員會、移民暨觀光委員會、醫療牧靈委員會、法典條文解釋委員會、宗教協談委員會、文化委員會及大眾傳播委員會(以上各機關首長多由樞機擔任,任期五年)。  

事務機關:宗座財務局、教廷財產管理局、教廷經濟事務局、教廷內務管理處、教宗禮儀處及分別掌理特定事務之委員會。

此外,教宗為治理梵蒂岡城邦,另設有“梵蒂岡城國管理委員會”。

世界三大宗教之基督教

九、基督教標誌十字架的來歷

十字架原是古代流行於中東和歐洲的一種刑具。因為這種刑具多由橫豎兩根木頭相交而成,形狀近似漢字的“十”,所以漢語譯做“十字架”。用十字架處死罪犯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行刑時,通常先把罪犯打得遍體鱗傷,然後剝光衣服,把兩手拉直,捆綁或釘在橫木上,把兩腳捆綁或釘在豎柱上,將受刑者折磨至死。

十字架是怎樣由刑具演變成為宗教信仰標誌的呢?根據基督教聖經故事稱:公元1世紀初,耶穌在各地傳教時,遭到猶太教當權者的反對,以“謀反羅馬”罪將他逮捕,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那裡,後被釘死於十字架。基督教認為,耶穌是為了替世人贖罪而被釘死於十字架的,故尊十字架為信仰標記(基督教徒在胸前劃十字的儀式,也是由此而來的)。於是,在基督教教堂內要陳設十字架或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像”,教堂的屋頂要立十字架,聖徒生前要戴十字架,他們死後墓前還要立十字架。

十、西方國家為何忌諱數字13

1499年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達·芬奇,在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繪畫了《最後的晚餐》,題材取自聖經馬太福音第26章。猶大向官府告密,耶穌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鎮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消息,此作就是耶穌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

達·芬奇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耶穌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表情。此作傳達出豐富的心理內容。

耶穌被12使徒中的猶大叛徒出賣並受難,受難日為星期五,最後的晚餐連耶穌有13人,所以在西方,13是人們忌諱的數字,並且與星期五一起視為凶日。

十一、基督教徒為何仇恨猶太人

雖說基督教的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基督教教義認為,是耶穌的12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30塊銀幣而出賣了上帝之子,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了基督徒們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視。因此,信奉基督教的歐洲人在宗教感情上是很難接納猶太人。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大眾化的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

同樣,這種社會心態也作為一種文化沉澱世代“遺傳”,並隨著歲月的推移,逐漸與社會經濟政治相結合,使之成為一種隨時可以被利用的社會政治的潛在力量。當這種潛在的東西某些政治野心家利用時,就會像火山一樣噴發,成為一種瘋狂的社會驅動力。

歐洲中世紀基督教徒對猶太人的歧視,使得他們背井離鄉流落世界各地。十九世紀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更是忍辱負重並遭到殘酷的大屠殺。

1965年,羅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上正式赦免了猶太人的“罪行”,從此以後,他們不再需要揹負“害死耶穌”的沉重罪名,這讓所有猶太人都放下了壓在心口的一塊大石。

十二、上帝與撒旦

基督教教義中關於上帝的概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上帝是有位格的獨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萬有的創造者;

3、上帝是歷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們的罪孽,令他們作他的兒女;

5、上帝將於世界末日審判世人。

6、上帝視人為寶貴。

關於撒旦,基督教教義認為,撒旦本來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是一位天使長,管理著眾多的天使。原是典範中的典範,充滿智慧,美麗無瑕。後來見上帝有那麼大的權力,心生惡念,帶領一些天使反抗上帝。上帝便把他們趕出天堂,撒旦跌入地下,成為墮落天使,做了魔鬼,公開反對上帝。撒旦汙穢人的心靈,控制人思想,驅使人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遠離上帝的真理。撒旦被看作與光明力量相對的邪惡、黑暗之源。撒旦曾經在上帝的園子伊甸園裡,化身為蛇引誘夏娃偷食禁果,受到上帝的懲罰。《聖經》中說魔鬼撒旦的標誌為666,亦稱獸的印記。

十三、世界著名十大教堂

1、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2、聖路易大教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法國區

3、聖約翰大教堂:美國紐約曼哈頓

4、聖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羅馬

5、聖馬可教堂:意大利威尼斯市

6、聖家族教堂:西班牙巴塞羅那

7、沙特爾大教堂:法國沙特爾城

8、殘廢軍人收養院新教堂:法國巴黎

9、朗香教堂:法國東部索恩地區

10、墨西哥大教堂:墨西哥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