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肠癌和饮食有关吗?一旦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肠道了呢?

周周爱生活


肠道分为大肠、小肠,大肠的癌症相对来说比较常见,小肠虽然有癌症,但是较少见。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其中结肠和直肠是癌症容易发生的部位。



直肠癌和结肠癌相对来说,直肠癌更加的常见,两者虽然部位不同,但是发病原因却都是和饮食习惯有关系,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增加大肠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

直肠癌是众多的肠道癌症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

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直肠是在大肠下半段,更加的接近肛门,所以直肠发生癌症时,对大便会产生影响。

因为肿瘤的位置,压迫肠道,所以常常会有便意,以及肛门重着感,也就是临床常说的里急后重的感觉。肿瘤上血管丰富,所以在大便经过肿瘤时,很容易使肿瘤上的毛细血管破裂,这表现出现就是大便带血;同时因为肿瘤的存在,可能会出现便秘,也可能出现腹泻,总之就是大便出现异常。

还有一个特征性的表现,就是在肿瘤体积较大的时候,占用肠道的较大的空间时,大便的粗细程度会发生改变,随着肿瘤的增大,大便会变得越来越细,这个是直肠癌的独特表现。

肠癌的癌症确实会受饮食的影响。当出现大便的改变,大便带血,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可能是直肠癌的表现,所以建议早去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张浩医生


1. 首先,明确告诉你肠癌和饮食是有些密切关系的!哪些人容易得肠癌?那些平时挑食的,特别是只喜欢吃肉,基本不吃蔬菜水果的;喜欢经常喝点酒的;喜欢吃辛辣刺激,比如火锅、麻辣烫、烧烤等等。


2. 一旦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需要到医院检查肠道呢?

首先明确一点,检查肠道一定不要等到出现症状了再去检查,一般有症状有表现的时候肠道多半已经有病变,这个时候再查也就晚了!所以,检查要趁早,要趁肠癌还处于萌芽之中(比如腺瘤)就把它扼杀掉。40岁以上,家里有肠息肉或者肠癌病史的患者最好每年到医院里查一查肠镜。早期发现肠癌抓紧治疗,其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比晚期肠癌好的多哦。

其次,如果出现以下一些症状,请抓紧时间就诊!

  • 第一,大便出血。大便不管是黑便还是血便,肯定不是正常的大便!特别是那些平时没有痔疮病史,没有胃病史的患者更加要警惕肠癌发生。
  • 第二,大便次数变化。原来你一天一次大便,最近几天一次或者一天好几次,有的时候还经常憋不住,那么抓紧做个肠镜看看吧。
  • 第三,反反复复发热,乏力,胃口差。这是肠癌的全身中毒症状,有些类型的肠癌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千万不要以为是感冒或者流感。

肿瘤探索者


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都是经过胃和肠道吸收消化的,那么肠癌势必与饮食有关系。一旦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肠镜?

带颜色大便

当肠道发生癌变时,癌症细胞会霸占正常肠道粘膜细胞的位置使其脱落跟随大便排出;癌症细胞还会侵犯肠道正常组织和微小血管使其出血,血液也会随着大便排出。因此会使得大便的颜色发生改变,主要是以红色和黑色为主。


拉肚子

食物经过胃吸收消化之后而逐渐形成液体流向肠道,肠道在进行二次吸收消化而逐渐形成软固体即为大便。当肠道发生癌变时二次吸收消化功能逐渐下降,使得部分液体未被完全吸收消化,而随肛门排出即形成拉肚子现象。

几天未解大便

医学上称之为便秘。肠癌属于癌症,它可以无限制的繁殖增长最后形成一个小肉体。肠道管腔内的空间变得相对小了很多,随着病情的进展,管腔变得越来越狭小,大便难以从癌变处经过由肛门排出。因此便有几天未解大便的情况出现。



李医生坚持用最简单的语言与大家分享医学知识,为大家提供方便。关注李医生告诉你,一起探讨和学习健康知识,有问题的可以在留言区评论。你的点赞和评论是对李医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李医生告诉你


18岁少女查出肠癌,医生提醒:这些“毒物”要少吃,以免肠道病变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保护伞”,一旦肠道病变,疾病也随之而来。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年轻化。

18岁女孩晨晨的长期受到便秘的困扰,然而,最近,开始出现消化不良、便中带血的情况,觉得不妙才去医院检查。然而,结果却让晨晨崩溃了,肠癌,还是晚期,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医生也很好奇,为何年纪轻轻,就查出肠癌了呢?

原来,晨晨是属于“干吃不胖”型的妹子,并且,自己十分热爱美食。从高中开始,便经常吃麻辣烫,到了大学,经常和室友到学校烧烤街撸串到了冬季,就吃滚烫麻辣的火锅。

路边的小摊美食,更是小娇最爱,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点。因为即便吃太多的食物,小娇也从来不胖,又可以满足自己的“口欲之腹”,所以,小娇从来没想过少吃一点。

医生了解后,不免惋惜,太多的年轻人,喜欢吃这些“毒物”,而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关系密切。

医生提醒:这些“毒物”要少吃,以免肠道“病变”

1、烧烤

有事没事,撸顿串,绝对是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烧烤类食物,确实十分美味,但是,对于肠道健康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食物,经过腌制、烧烤后,容易产生多种致癌物质,经常食用,会增加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因此,烧烤也要注意,少吃为好。

2、辛辣刺激的火锅

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冬季,滚烫的火锅,绝对最受欢迎。然而,不论是麻辣的口感,还是滚烫的食物,都会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因此,火锅也要少吃,尤其不要喝火锅汤底,更要等到食物稍凉以后,再食用。

3、加工肉类

热狗、香肠、火腿、腌肉、肉干、罐头肉或肉类酱汁等。这些加工肉类,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然后,这些食物,也会增加肠癌风险。研究发现,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可使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这类食物中,添加剂较多,进入人体内,容易破胃肠粘膜,进而诱发结肠或直肠的癌变。

4、麻辣烫

对于这种美食,相信不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喜欢吃。然而,这样调料多,又麻又辣又烫嘴的食物,会刺激加重胃肠道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此外,煮制麻辣烫的汤底,久沸不止、久涮不换,肉类、海鲜等所含亚酸胺多溶于汤中,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偶尔解馋可以,但不可长期食用,会诱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

那么,怎么预防肠癌的发生呢?

1、多吃火麻仁油:除了要多吃青菜保持肠胃中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之外,开可以到一勺火麻仁油和蜂蜜水一起喝,利用火麻仁油内含有的卵磷酸等成分,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2、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

3、每天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

4、年过40,每年进行结肠镜检查。

5、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对阻断大肠癌也很有效。绝大多数大肠癌从良性腺瘤发展而来,如及时肠镜下摘除,可实现完全治愈,这样就不会给大肠癌“可乘之机”了。

因此,肠癌的防治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做到早重视、早发现、早治疗,就能“肠”健康!


乐康丸子


您好,我是齐冬梅,能有幸回答您这个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一般容易患肠癌的人群有以下几种:

1.无肉不欢的人

有些人只吃肉,不爱吃菜,这样会使他们过多地摄入了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使身体缺乏膳食纤维,会极大地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蠕动。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容易在肠道环境里堆积毒素。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太久的话,很容易导致肠癌的发生。

2.长期熬夜的人

长期熬夜很损伤身体,会极大地削弱身体免疫力,肠道内的毒素会堆积起来,身体新陈代谢会减缓,不加以解决的话,很可能患上直肠癌。

3.腹型肥胖的人

肥胖是胃肠道癌症的既定危险因素。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对比得出:与体重正常的人相比,得肥胖症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2.37倍。其中腹型肥胖的人,更容易患肠癌。

4.有家族病史的人

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直肠癌患者得直肠癌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如果家中近亲患有肠癌,我建议您去医院检查一下以防万一。

当然,以上只是几种可能患肠癌的人群,并不保证这类人绝对患病,要判断自己是否患病,还需要明确的症状表现,比如:

1、大便性状发生改变

直肠距离肛门比较近,因为受到了制成恶性肿瘤的影响,大便形成的末端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大便的形状发生改变,比如大便不成形或者大便比较细。随着恶性肿瘤的生长,肠腔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患者会出现便秘或者大便变细。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请及时就医。

2、排便习惯发生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一天拉便1~2次而且排便非常的规律,但是当结肠或者直肠发生癌变时肠道会受到一定刺激,排大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当受到恶性肿瘤堵塞时大便排出不畅,甚至出现大便排除困难的情况。

3、大便中带有血液

几乎大部分肠癌患者会出现血便,这是因为癌症长出来,表面会出现破溃出血,血液和粪便混合在一起。因此血便也要引起注意。

4、大便性质发生改变

患有肠癌会让大便的质地发生改变,比如大便里面带有脓液、血液或者大便稀薄。另外随着恶性肿瘤的增大以及长时间受到刺激,会让患者出现腹部疼痛、腹胀,没有任何食欲、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嘴唇周围苍白。

如果您有了以上几种情况发生,请及时就医。

我是齐冬梅,大家有什么关于癌症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会尽力为大家一一回复。


中医齐冬梅院长


肠道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的场所,所以说拥有一个好的肠道对于人体有很大的作用,而肠道主要是被不良的饮食习惯、遗传、环境、肠道自身疾病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而且跟饮食习惯联系比较密切,主要是长期进食一些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导致的。


因此对于肠癌,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1、大便次数异常,大便是最能反应肠道病变的指标之一,而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会不断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亢进,所以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等症状。

2、大便性状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及肿瘤生长过大,会导致出现大便不成型,而且还会出现黏液脓血便,甚至出现黑便及血便等症状,还会压迫大便导致出现大便变细。


3、腹部疼痛不适,这是腹腔病变早期出现的症状,主要是早期由于肿瘤生长刺激导致出现腹痛不适,而且中晚期会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的症状。

关注我,为大家解答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全科马医生


肠ai预防始于饮食,多吃着3种食物,养护肠道肠癌危害之大,面对肠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说到肠癌,预防很重要,尤其是要重视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也通过食疗来养护我们的肠道,预防肠癌的发生。那么吃什么好呢?


1、火麻仁油蜂蜜水


火麻仁油、蜂蜜都是传统的肠胃道保健食品,能润滑胃肠、调节胃肠功能。而火麻仁油含有的亚麻酸更是具有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根据肠癌的发生和肠道的慢性炎症,以及长期的便秘有一定关系。经常喝点火麻仁油蜂蜜水能润肠通便。养护肠道健康,可有效的预防肠癌。但是食用蜂蜜一定不能用超过60度的热水冲服,以免造成营养成分被破坏掉,失去食用的营养价值。


2、地瓜


地瓜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蛋白质、钙质、维生素A、B群、B2、C及较低的热量都有一定的防癌效果;有研究显示,地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植物纤维等能有效预防肠癌,因此是一种预防肠癌的健康食品。但并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一次性吃太多则容易造成腹胀、泛酸等。


3、核桃


核桃中富含的高纤维素有利于心脏和结肠健康。每天吃少量核桃可减少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的产生,增加细菌含量,研究表明,核桃也可以像益生菌一样有益于结肠的健康,也证明了可避免结肠癌的发生。



肠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消化系统主要负责食物的储存、消化吸收,所以肠癌和某些饮食密切相关。



那些饮食会引起肠癌?

1、大肉,长期大量进食猪牛羊的肥肉,即高动物脂肪饮食。

2、大鱼,长期进食过量的鱼肉,鸡鸭鹅等禽肉、各种瘦肉。

3、不喜欢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或者进食过少或者进食不足。

3、长期进食霉变食物,尤其是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4、长期吃烧烤、烘焙食物。

如果天天大鱼大肉,而又不喜欢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粮,再加上不喜欢运动,喜欢长期久坐,缺少锻炼身体,肠癌是很容易找上门来的。



身体出现那些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

1、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表现。

2、无意间在腹部触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当然不用紧张,可能是干燥的大便。

3、大便带血,大便带有黏液或者大便带有黏液脓血便。

4、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大便之前肛门有坠胀感,想要大便的时候急得不得了,但是大便之后又会出现大便没有排干净的感觉。

5、大便变形,大便变细,甚至出现大便困难或者出现顽固性便秘。

以上的这些表现不是肠癌特有的,其他的肠道病变也会出现这些改变,只是平时喜欢久坐缺乏运动,又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人,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人,需要警觉,进一步检查,如果能够排除肠癌,皆大欢喜。


佳园道


有关。

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和我们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其发病诱因之一就是饮食不均衡,高脂肪、高热量、高动物蛋白饮食和过量饮酒,都会肠癌风险。

高脂饮食为何增加肠癌风险?

肠胃在消化高脂肪食物时,需分泌较多胆汁参与,过剩胆汁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此种致癌物长期作用肠粘膜,会增加癌变风险。

高脂饮食包括油炸食物、肉类、动物内脏、奶油制品等,当然,加工肉类、腌制食物、烧烤、熏制食物也会增加肠癌风险,要注意避免。

日常通过饮食如何预防肠癌?

1、减少高脂、高动物蛋白饮食,可多食用鱼、鸡、虾代替脂肪含量高的猪、牛、羊肉。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腌制、熏制、加工类食物。

3、多喝水,同时可适当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4、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按时吃,切忌暴饮暴食,少抽烟喝酒。

出现哪些症状要及时就诊?

肠癌一般无早期明显症状,建议有肠癌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肠息肉病史人群,定期做肠镜复查。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将肛门指检、粪便潜血试验列入每年体检项目,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引起重视: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开始不规律,便秘、腹泻交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有时还有里急后重、肛门下坠、排便不尽的情况,随着症状加重,大便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会出现大便变细、变形、有沟槽等情况。

2、便血

当粪便与肿瘤摩擦后,会导致出血,大多表现为黏性便、脓血便、暗红色便等,要注意和痔疮相区别,痔疮大多是滴血、鲜红、手纸带血,此时可通过肛门指检明确。

3、放屁多

如果不是因为饮食因素,出现放屁次数增多、屁臭等情况,要注意观察,可能是因为肿瘤发生在直肠,导致阻塞,继而放屁增多。

4、腹痛

当肠道肿瘤出现糜烂、感染时,会导致相应肠段痉挛出现腹痛,表现为持续腹部隐痛,也可能是阵发性绞痛。

5、腹部肿块

肠癌进一步发展,可能会明显摸到腹部肿块,按压时有明显痛感,此时病程大约发展到中晚期了。

最后,建议饮食习惯不好的年轻人,重视肠道检查,同时40岁以上人群,也建议做好每年肠道体检,早发现早预防。


肿瘤专家姜争


肠癌和饮食有关吗?一旦身体出现哪些症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肠道了呢?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西欧、最高,澳大利亚、发现结肠癌在北美、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

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贮存食物的残渣,形成粪便,结肠粘膜的腺体能分泌浓稠的粘液,这种粘液呈碱性,可中和粪便的发酵产物。当结肠患有癌肿时,生理功能受到了破坏,排便功能以及全身情况都受到了影响,如腹泻、排便困难、全身消瘦等症状。如果饮食中仍不注意,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促癌食品,便会加重结肠癌的进展,使全身衰竭。结肠癌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葱等致癌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研究证明,高脂肪膳食会促进肠道肿瘤的发生,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虽能降低血脂,但有促癌发生的作用。胆固醇本身并不致癌,但与胆石酸同时反应,有促癌作用,说明胆石酸是促癌因素。因此,结肠癌的病人,不要吃过多脂肪,脂肪总量占总热能30%以下,动、植物油比例要适当。也就是说,在一天的膳食中,包括食物本身的油脂量,加上烹调中用油,每日脂肪要在50克以下。有的朋友惧怕冠心病,控制动物脂肪很严格,经常以植物油为主,甚至不吃动物油,这样会造成体内过氧化物过多。因为植物油中碳链不稳定、易氧化,如果适当的吃些动物脂肪,就会使碳链稳定,不易氧化,并减少体内自由基的形成,所以一定要科学饮食,讲究油脂的合理配比,建议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为1:1:1。

膳食中应注意多吃些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绿叶蔬菜,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如果结肠癌向肠腔凸起,肠腔变窄时,就要控制膳食纤维的摄人,因为摄人过多的膳食纤维会造成肠梗阻。此时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品,如小米粥、浓藕粉汤,大米汤、粥、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脑等,这些食品能够减少对肠道的刺激,较顺利的通过肠腔、防止肠梗阻的发生。

肠癌的早期症状

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易与多种疾病混淆。早期主要有以下表现:

便血

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暗淡,黏附于大便表面。

黏液便和脓血便

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便与血液相混。

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腹泻或便秘交替

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腹痛和腹胀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贫血与消瘦

随病程进展,患者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甚至出现恶液质,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有以上表现时,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