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夏天,不想脑溢血,谨记“4慢”,远离“3物”,做好2件事,都指的是什么?

食万个为什么


什么是脑溢血?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发病主要与脑血管病变,即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等密切相关。脑溢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发病急且进展迅速。

脑溢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高发,近年来由于饮食不平衡、肥胖、烟酒无度、压力过大等原因,该病也有年轻化的趋势。

夏天,脑溢血高发!

脑溢血会在各个季节发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最为多发。

这是因为夏季气温升高会导致出汗增多、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阻力加大、心率加快,造成脑部小动脉壁压力增大。

而且,燥热的外界环境所引发的烦躁不安和情绪不稳定,以及老年人中枢神经对缺水反应不灵敏等,都会影响患者休息、进食和饮水,导致血压调控功能减弱,促使血压经常处于病发前的较高临界水平。

一旦遭遇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等因素,就会令原本较高的血压进一步急剧上升,引发脑溢血。

夏天,远离脑溢血,谨记四慢

1、慢起床

早上是一天中血压的高峰期,所以起床的速度千万不要过快,清醒一下,缓一缓,慢点起床。

如果起床的速度太快,体位突然的变化,更会让血压难以控制,从而引起脑溢血的出现。

2、慢排便

都说早上排便好,很多人也的确有晨起排便的习惯,但晨起排便切不可过急、过度用力。

如果早上排便过于用力,着急,可能造成脑溢血。尤其是便秘的人,要慢慢排便,平时注意补充膳食纤维,这样更有利于预防脑溢血。

3、慢运动

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高温的夏季可不建议你剧烈快速运动,否则身体很难承受,也会造成血压猛增,可能诱发脑溢血。

夏季运动,首选慢运动,比如太极拳、散步等,这些节奏慢的运动也能锻炼身体,也更安全。

4、慢生气

剧烈的情绪起伏,往往是脑溢血的直接诱因,尤其在夏季,人在燥热的环境里,为一点小事都可能动怒生气,此时一定要克制一下。

给自己三分钟,冷静一下,让自己慢生气,快消气,能更好地规避脑溢血风险。

夏天,远离脑溢血,不碰三物

1、太甜的食物

据说吃甜食能让人心情美丽,那些看起来就美美的蛋糕、糖果等,确实口味香甜,很受人喜爱。

但是,对于心脑血管不好的人来说,经常吃这种甜食可能会加重血管堵塞,所以,想要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远离脑溢血,最好不要吃太甜的食物。

2、太油的食物

红烧肉、腊肉、炸鸡肉等,这些泛着油光的食物中,脂肪含量特别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这些油脂吸附血管壁上容易形成斑块,使血管堵塞。

所以,日常生活中少吃这种太油的食物,或许血管更健康,脑溢血也不会找上门。

3、太咸的食物

可能很多人口味比较重,生活中常吃一些咸菜、泡菜或者是腊肠、腊鱼、腊肉之类的,这些食物经过长期腌制,可能口味比较不错,但是盐分过多。

如果长期吃太咸的食物,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更容易出现脑溢血。

夏天,远离脑溢血,做好两件事

1、补充好α-亚麻酸,养血管

α-亚麻酸是细胞膜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参与脂肪代谢,糖代谢等,经常食用还有助于清除血液垃圾,增强血管弹性,能预防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疾病。

紫苏仁油是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一种植物油,α-亚麻酸含量可高达66.7%左右,每天食用一点,可以将体内多余的脂类以及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斑块等溶解并通过新陈代谢,代谢到体外。

长期坚持,可平衡体内脂肪酸,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达到清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2、关注病发前兆,及早就医

脑溢血发生前,常有7个前兆表现:

头痛:脑溢血患者的头痛在开始时是间歇性的,然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严重的头痛。

头晕:临床上,许多脑溢血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眩晕。

舌根发硬、口齿不清:这类说话变困难是脑出血最常见的早期征兆之一。

视力障碍:眼睛突然出现视力不清,看到的东西都是模糊的,或眼睛突然变黑,视力短暂模糊。

一侧身体麻木:突然感觉身体一侧麻木、无力、活动不方便,手拿不稳东西,嘴歪、流口水、行走不稳定。

频繁呛咳:如果经常出现无法控制的呛咳,也可能是脑溢血的警报。

嗜睡:有些人可能在脑溢血发作前会十分想要睡觉,并且通过睡眠还不能消除疲劳。

如果有出现上述三个或更多的症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周周爱生活


脑溢血,也叫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

其突发性强,致死率高,也因此被称为“健康杀手”。

炎热的夏季,当气温升高至33℃时,发生脑溢血的危险性明显上升。

因此,夏季,更要警惕脑溢血的发生,切莫忽视。

脑血管“崩溃”前的10个信号,切莫忽视

1、眩晕明显,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摔倒在地上。

2、剧烈头痛,开始断断续续的头痛,后来转化为持续性头痛。

3、一侧麻木,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4、眼前蒙黑,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一只眼睛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

5、白天嗜睡,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6、经常呛咳,在喝水,或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

7、哈欠连天,不分时间、地点而情不自禁的打哈欠。

8、舌根发硬,突然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不清楚话,吞咽困难。

9、握力下降,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拿东西会掉在地上。

10、常流鼻血,高血压者,经常流鼻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夏天,不想脑溢血,谨记“4慢”,远离“3物”,做好2件事!

“4慢”

1、慢起床

起床过快、过猛,导致体位瞬间变化太大,血压升高,易诱发脑溢血。

因此,早上起床时,慢一点,先活动一下手脚,再慢慢起身,坐在床边,然后在慢慢下床。

2、慢晨练

清晨,人体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升高,诱发并发症。

晨练过快、过于剧烈,清晨血压容易偏高,一旦剧烈运动,会导致血压猛增,引起脑溢血。

因此,晨练时,慢一点,做一些动作缓慢的运动。

3、排便后慢起身

排便后,起身过快,清晨排便是一个好习惯,但起身时要注意慢一点,以免诱发脑溢血。

4、慢吸烟

早上后不要立刻吸烟,以免导致血液粘稠,诱发脑溢血,起床1小时后再吸烟。

夏天,不想脑溢血,远离“3物”

1、远离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含有较多的油脂,一旦摄入过多,会导致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增加脑溢血的风险。

因此,油炸类食物一定要少吃。

2、远离甜饮料

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冰镇饮料,觉得“解渴”。

然而,饮料中,大多含有大量的糖分,一旦摄入过多,容易导致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等,增加脑溢血风险。

所以,甜饮料也要少喝,温热的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品选择。

3、远离久坐

久坐后,突然起身,导致脑梗、脑溢血的病例,屡见不鲜。

长期久坐的人,血液循环会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心肌收缩乏力,长期久坐的人,患脑溢血、脑梗的可能性大大升高。

所以,夏天一定要注意,避免久坐。

夏天,不想脑溢血,做好2件事

第一件:控好血脂

血脂异常,是导致脑溢血的诱因之一。

再加上夏季出汗多,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所以,夏季预防脑溢血,首先要控制好血脂。

1、食用油、搭配吃

想要调节好血脂,食用油的选择是关键。

食用油,搭配吃,摄足3种脂肪酸,可调节血脂平衡,保护心脑血管。

将橄榄油、大豆油、紫苏仁油,按照2:2:1的比例搭配,约25克~30克。

植物油的食用,最好搭配吃,平衡内体脂肪酸,改善血管、血脂健康,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其中,紫苏仁油,含大量的α-亚麻酸,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每天5ml,做调和油、油淋菜、凉拌菜、拌酸奶等,都可满足人体需求。

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脂质沉积及改善纤溶功能,是目前人体最为缺乏的一种脂肪酸。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适当的补充α-亚麻酸,还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胆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帮助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勺这样搭配的食用油,调节血管,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大有益处。

2、多走路,快速行走

走路,尤其是快速行走,有益于改善血脂健康。

研究证实:饱餐之前,短时间的快速行走,可有效消除人体内的多余血脂。

餐前快步行走,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

每天,连续行走3千步,然后零星累积7千步,是最佳运动方式。

坚持3个月以上的持续运动,会有比较显著的降血脂效果。

第二件:控好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者,一定要稳定血压,除了要服用降压药以外,还可以喝点茶水。

1、管理好情绪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不利于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生活中,要放轻松,减少紧张的情绪,对于调控血压,十分有益。

遇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2、控制好降压药的使用

高血压的人,到夏天一量,发现血压偏低,正常了,挺高兴的,就不吃降压药了。

然而,这样做危害较大,不稳定的血压,容易导致脑溢血、脑梗的发生。

虽然,夏季,会导致血压偏低,但是否停用降压药,需准医嘱!

3、常揉降压穴

降压沟,又称为耳背沟,是人体的降压反应点。

位于耳廓背面,将耳朵翻过去,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触摸时,有一明显的点状凹陷处。

戴眼镜的人就更好找了,放眼镜腿尾部的位置就是降压沟。

按摩降压沟具有保健作用,不仅能够降压,还能对人体产生良心刺激。


食万个为什么


数据显示,每年因脑溢血丧命的人,在230万左右,被誉为“最快杀手”。

炎热的夏季,当气温升高至33℃时,发生脑溢血的危险性明显上升。

因此,夏季,一定要高度预防脑溢血,尤其是三高、肥胖者,更高提高警惕。

一旦出现4种异常,警惕是脑溢血前兆,切莫忽视拖延

1、突发剧烈头痛

突然间头痛欲裂,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但只要出现,就要警惕脑溢血。

一般来说,先兆症状出现后,2个月内发生的风险尤其高。

2、身体一侧麻木

大部分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3、突然失语

与他人交谈时,突然说不出话,或吐字含糊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所说的话,甚至有时“口不对心”,也就是说出的话与自己想说的话不一致。或出现嘴歪、流口水等。

此时,一定要高度警惕脑溢血,最好立刻就医检查。

4、流鼻血

如果,正常的流鼻血,并不可怕,但是,如果伴有高血压,还经常会出现流鼻血,就要小心了。

高血压患者,经常的鼻出血,半年内很有可能出现脑溢血。

夏天,不想脑溢血,谨记“4慢”

1、慢喝水

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一旦喝水过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增加血管负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2、慢起床

研究表明,人体清晨的血压,波动加大,最易诱发并发症。

因此,起床时,要慢一点,一旦起床过快、过猛,会导致血压瞬间升高,容易诱发脑溢血。

3、慢排便

排便用力,也会增加血管压力,导致血管破裂,诱发脑溢血。

因此,排便时,慢一点,切莫过于用力,便后起身,也要慢一点,以免诱发脑血管疾病。

4、慢运动

夏天运动,要选择慢一点的动作,切莫做剧烈的运动,否则出汗多,补水不及时,容易诱发脑溢血等血管疾病。

夏天,不想脑溢血,远离“3物”

1、远离香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动脉粥硬化的进程,还会使心跳加快,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增加脑溢血风险。

2、远离酒饮

酒精,可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加速动脉硬化,易造成脑血栓的形成,从而诱发脑溢血。

3、远离三高食物

三高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堵塞血管,增加脑溢血几率。

饮食上,要注意,荤素搭配,切莫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夏天,不想脑溢血,做好2件事

第一件:喝少三杯水,稀释血液

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可见,多喝水,对于血液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喝水,首先要喝好下面这三杯:

第一杯:早起后,一杯温开水

清晨的6:00-10:00,这一时间段,被称之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段”。

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占全天的60%以上。

经过一夜的睡眠休息,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也更易粘稠。

此时,喝一杯温开水,35-40℃左右,200ml。

不仅可补充体液,稀释血液,还可减少血栓的形成。

所以,早起后,不论是否口渴,都要喝一杯温开水。

第二杯:两餐间,一杯代茶饮

白天,除了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以外,在两餐之间,泡一杯代茶饮,还可消脂排毒,防血栓。

藕叶富丁茶,泡水喝,可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降低心血管疾病。

用黄花苗、藕叶、富丁,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黄花苗,泡水喝,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还可帮助人体排出更多垃圾毒素。

现代研究表明,藕叶中的黄酮和生物碱类,可使血清的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有所下降,同时,能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

研究表明,富丁对高胆固醇诱发的血TL、TC、LPO值升高具有降低作用,并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小。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改善血粘稠,保护血管健康!

第三杯:晚睡前,一杯温开水

晚上,人体睡眠时,血液流速会变缓,血液粘稠度,也会有高低起伏。

睡前,喝一杯温开水,不超过200ml即可。

有助于,减少夜间血液粘稠度,还可滋润呼吸道,助力睡眠。

第二件:适当运动,不久坐

久坐后,突然起身,也十分容易导致脑溢血,损害生命健康。

所以,要注意,不要久坐,适当的增加运动,对于保护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长时间,静坐不动,会导致血液速度减缓,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十分危险。

走路,是夏季最简单有效运动方式之一。

临床经验表明,每天一万步,有利于慢性病的稳定与康复,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的代谢物,有利于血管健康。

走路,谨记3+7更有效,即:每天连续行走3千步,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在一天内,零星累积剩余的7千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