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农村俗语:”娶媳妇看哥哥”,你知道下半句是什么?有道理吗?

农人达人秦建晓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是正儿八经的农村人,听到过一些俗语,我们这是:娶媳妇看哥哥 嫁人看婆婆。

首先 农村流传下来俗话一般由来已久,都是很有道理的。比如这句就是,娶媳妇时要看对方兄弟姐妹几个,脾气怎样 会不会讲道理,嫁人要看婆婆 ,看婆婆秉性如何 这样才能对以后的生活有帮助,才能生活更舒心。

我之前听说过一个事,一个女孩相亲的时候,因为这个男的家境非常好,他爸是个包工头,常年在外边包大工程,家里很是有钱,见面相亲的时候,这孩子的妈妈态度非常的傲慢,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对这个姑娘百般挑剔,但对自己孩子确实相当的溺爱,但是这个姑娘看人家很有钱,家境优越就上赶着贴上了这位公子哥。最后还是结婚了。婚后公公是个暴发户,婆婆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公公又是言听计从,儿子不学无术在外面又是欠债又是吸毒,很快儿子和媳妇生有一男一女,后来儿子就基本不回家了,几年前这个公公就和儿媳妇搞在一起了,被儿子抓到,给儿子买了几十万的车赔罪,过年的时候又被回来要钱的儿子抓到了,这次给儿子还清外面的赌债,儿媳妇带着孩子回娘家避风头了,婆婆也不敢说什么...

所以娶媳妇嫁人看对方婆婆、哥哥还是有点好处的!







山羊胡阳阳在农村


娶媳妇看哥哥,嫁夫婿看婆婆。这看起来有道理,是经验之谈,但又不是全对,有以偏概全之错。类似之说不少,如:买田看塘,娶妻看娘;穿衣看袖,娶媳看舅;娶妻看舅,嫁夫看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何婚嫁,各有不同。人会伪装会掩饰,有时互相见面交流未必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婚嫁是人生大事,马虎儿戏不得,直接了解不成,就从侧面进行。从旁从侧没有了有意掩饰伪装,就易见真面目,了解到真情况。兄弟姐妹间是有相同相似之处的,父母子女间是有遗传的,无论是相貌物质,还是性格脾气精神,都有遗传,同胞而出都有血缘关系,有相同相似处。所以无论嫁夫看婆婆,还是娶妻看哥舅,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都可了解到一定真情实况可供参考。


但人人之间又是有差别的,不是全相同的,所以也不能全看婆婆,都看哥舅。人又是有能动性的,并非全是天生天注定的,全然不变而加以全肯定或全否定都是会犯错的,凡事应一分为二,灵活看待,要有变化眼光才可。不可犯教条机械经验主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会受环境影响感染,是会变的,不可用固定眼光看人。看前看后,思前预后没错,从正从侧观也没错,但要有智有法,会一分为二灵活的看才是。切忌一刀切,一竿打横一船人。


树德汉硕


在过去这句俗话,在我的家乡大连庄河流传甚广。在近几十年来己经消声匿迹了,再也无人提及这句俗话。这句俗话的上一句是,娶媳妇看哥哥,后一句是,扶犁看托托。意思是只要这个女孩的哥哥人品好,妹妹的人品也不会差多少。后一句的意思是,要想把地摆的又直又好,扶犁的这个人,必须看前边的犁托托走的正不正。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犁杖前面都有一个托托,所以在我们当地人都用两句话。用来作为选择对象的标准。

其实,对于用这两句俗话来作为选择娶媳妇的标准。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定的科学的依据,一个家庭的儿女好坏不是决定在儿子身上。是决定在这个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在家风的教育上,俗话说的好,上樑不正下棵歪。父母自已本身人品底下,行为不端又怎么能带出好孩子,所以我说这不是选择媳妇的唯一标准。就是好的家庭哥哥也不是重要的依据,因为兄妹两人的性格秉性也不一定都一样。

扶犁看托托这句话,如果用在种地上,我还是认可的因为在农村合作化期间,确实有不少的好犁把子。地垄摆的又直又好,我也扶过几垅就是不行。深浅掌握不好不说垄还歪歪,犁把告诉我说。娶媳妇看哥哥,扶犁看托托。你只看准犁托托一点一点垄就直了,所以我对农村的这句俗话熟记于心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评论。

感谢广大网友们的阅读和评论。




大掌柜237


这个问题一个地方一种说法,我们这里说,娶媳妇看娘,找男人看爹。意思是如果是娶媳妇的话一定要看看媳妇的娘是不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只有女孩的娘讲道理,她教育的女儿才能是个贤惠之人。

找男人看爹,也是一样,只要爹的脾气秉性好生出的儿子肯定也差不了。

民间流传下来的很多谚语不是没有道理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宦门生下宦门子,小偷专把贼来生。

通过这些顺口溜可以看出家教和遗传基因对后代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娶媳妇看哥哥也是一样的道理。兄妹都是一母同胞,性格方面都有相同的一面,所以娶媳妇以哥哥为参照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些事情话虽这么说,但是也不完全相同,很多的人格魅力是在后天的熏陶中培养的,这就会出现同胞姊妹性格各异的情况,不管如何,只有接受良好的家庭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素质较高的人。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农村的老话是相当有意思的。今天叶子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农村有意思的俗语。

1、在选择配偶上老人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就是希望能够让儿女在婚姻中少走一些弯路。少受一些苦。买马看蹄子,娶媳妇看哥哥,说出了老人对男人找老婆的一些看法。

2、农村的老话很多都是流传了数千年的,流传下来必有他存在的道理。在以前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一般都困在深宅大院里,很少出门。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对女儿产生很大的影响。想要了解姑娘的品性,看看她的兄弟就行了。

3、如果男人要娶老婆就先看看她的兄弟姐妹在性格,为人处事方面是怎样的。那么这句话有道理吗?在结之前先看看对方家里人的人品,有没有太大的问题。对于两人以后的婚姻也是有益处的。如果老婆的哥哥弟弟人品有问题,那么也有可能会对以后的婚姻造成困扰。

4、男子如果选一个好姑娘做妻子,可以增加婚后的幸福指数。俗语最常说的是娶媳妇先看娘。这个是选择的窍门,娶媳妇先看娘,女儿像娘这句老话很多人都听过。很多的行为举止,女儿则是学习母亲最多的。

如果大家对我的回答还认可的,加个关注[呲牙]。





叶子在山上


娶媳妇看丈母娘,因为母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女儿,丈母娘,很大程度决定婚姻的质量,一个好的丈母娘既能影响了女儿的价值观,也会在婚姻出了问题时,及时指出女儿存在的问题,帮助这个小家庭回归正轨。如果丈母娘有问题,这个小家庭必定会出现问题,甚至在强烈的干预下,造成婚姻失败,一家之言,多多指正。


随心玲动


一个女婿半个儿,这是民间古人的俗语,却是生活的总结而旁征博引过来的,事实上不管作为婆婆,还是作为娘家人为人父母者都殷切的期望自己能有个好儿媳孝顺自己,娘家人也十分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个好的归宿,唯有一点不一样女方家显然不是十分热切女婿孝顺自己,广泛性的说更多的是娘家人愿望女儿不要受婆家欺凌,当然人品高于一切。


仁者呈祥


说法不一,我们这地方不是这么说法,但其意相通。

“取媳妇看三代,回头再看外奶奶”(外婆),即不解相信大家也会明白,其意是:看她本人,看她爸妈,再看她爷爷奶奶。

三代人在生活的长河里,他们的为人,她们的口碑,从而看她的家训,实际也是受家庭教育的程度,因她从小生存在那个环境里,耳濡目染,一般无大诧异!

古训:不怕不认字,单怕不懂事。在这里的“事”指是懂道理.讲事理。只有这样的人,她首先有了文明基础,即是某一点不足,方受调教,娶回才能会生活,疼子敬夫,孝顺公婆!

以上是我回答的“娶妻看哥”的粗浅内容,谢谢平台提问。


草根怪瘦


当然是经验之谈了。有很多很实用的乡下俗语都是经验之谈,这是好几辈子的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的,很有用的。娶媳妇先看娘:闺女像娘这是句老话很多人都知道。作为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很多的行为举止,包括一些生活之中的一些特征,都是去临摹自己的父母,而女儿则是学习母亲最多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很多时候也就能够代表着自己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教育、家风传递,都是会通过女性不经意表现出了的形态体现的。娶媳妇先看娘这句老话,放到现代也是很有道理的,丈母娘事多爱挑毛病,女婿上门做客也是难堪。 嫁夫先看爹:找个好婆家是一个女孩一生之中特别重要的事,为啥要说找婆家就先看公爹呢,其实这句老话是男人很多时候是一家之主“题外话,现在貌似现在很多家里是女人说了算”,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从他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也能够很清晰的透漏出家庭的信息,

父亲是办事利利索索,待人接物都是很有规章,这家的儿子自然也是很优秀的孩子。其实这句俗话就是告诉我们想要结婚的时候,先要观察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成员,不要盲目。只有各个方面相互契合了,你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在一起,不然哪怕你自己的爱人是一个讲理懂事的人,摊上一家子倒霉的亲戚,否者这场婚姻是不会幸福。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柠檬爱旅游


1.有很多实用的乡下俗语都是经验之谈,都是好几百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来的,很有用,很多时候,除了咸甜一串因素之外,很多的行为举止,包括一些生活中的习惯,都是临摹自己的父母,家里人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就能够代表着孩子的行为,会在不经意之中啊,形体都能体现出来,娶媳妇先看娘,这句老话放到现代也是很有道理的,丈母娘事多,爱挑毛病,女婿也难做 。

2.其实这句俗话就是告诉我们,将要结婚的时候,先要观察对方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成员,只有各个方面相互契合了,才能更好的生活在一起,不然你自己的爱人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但是摊上一家子倒霉的亲戚,事多的亲戚,以后生活也不会过的顺心,

3.农村的这些老话,虽然说并不是那么的准确也也是经过多年的观察之后,经验累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现在都是新事新办,结婚都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家里人也很少掺和,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双方的家庭条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毕竟孩子们自己愿意,双方的老人都会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