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北嶽廟和石邑城,竇王廟和竇王城,及飛石殿的千古之謎?

難解的歷史之謎,北嶽恆山你的源頭在那裡?北嶽廟飛石殿,石從那裡飛來?

《大宋重修北嶽廟碑銘》也承認“天下之五嶽,獨有北嶽名不著”。嶽有詞“不知廢於何代,今廟曲陽由唐以來,記刻皆不載廢遷之由”。

北嶽恆山是走失的孩童不知根,宗親在石邑城,封龍山是歷史上最早的五嶽恆山,它的山腳下就是歷史悠久的古石邑城,曲陽五嶽廟內的飛石殿就是最有力的佐證。

北嶽廟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城西側,是歷代帝王祭祀北嶽恆山的場所,該廟始建於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 。(但在廟中建飛石殿這種類型的建築在五嶽廟中是絕無僅有的。 飛石殿建於何時,史籍中沒有記載,關於在北嶽廟內建飛石殿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 通過考證, 認為飛石殿是明代嘉靖初期的建築, 它的建立是人們接受了飛石自北嶽恆山飛來的傳說,又通過飛石將北嶽和北嶽廟聯繫在了一起,象徵性地將山和廟構築到一組建築群之中。

《隋書地理志》記載明確, “恆陽(舊指曰上曲陽),後齊去上字,開皇六年改為石邑,七年改曰恆陽,有恆山、有恆陽溪”。就這本寶貴的隋書地理志明確的告訴我們,也就是公元587年從石邑搬遷到上曲陽,公元588年南北朝時北齊的上曲陽把上字去掉,從此有了曲陽,有了恆陽,有了恆山,有了恆陽溪。追根溯源曲陽的五嶽恆山來自石邑。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曲陽縣因盛產石料改名石邑縣,次年改名,恆陽縣。

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石邑縣治移至今獲鹿縣東南萬夏村(今石家莊市橋西區振頭村)。同年罷常山郡,井陘縣改屬恆州。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復改井陘縣為石邑縣。

從這些史料中我們不難看出,是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廢封龍山腳下石邑縣,改成了竇王城。廢上曲陽改為石邑縣,北嶽廟改為竇王殿。舊曰指上曲陽,石齊去上字,開皇六年改石邑縣,七年又改曰恆陽,有恆山,有恆陽溪。

時光流轉,失去“遙祀北嶽之地”光環的北嶽廟,在百姓中留傳更多的是“竇王殿”的稱呼,以至於數千年來,很多當地人甚至只知道竇王殿,而不知道北嶽廟,更不知道這座廟歷史上曾有的輝煌。

一個“竇王殿”的稱謂,透出了這座古廟的神秘和傳奇,也見證了封龍山腳下的一座石邑城改成竇王城,以至於數千年來,很多當地人甚至只知道竇王城,而不知道它就是石邑城,更不知道這座古城幾千年的輝煌。更不知道北嶽廟改成竇王殿原來的上曲陽改成石邑城被誤讀了千年的歷史事實。

《獲鹿縣志》記載,石邑城當地人俗稱竇王城。在縣西南封龍山下故邑鄉之西,至村一里。城周圍三里,舊址斷續,尚有城形,中有石高三丈,俗稱萬聚山。

曲陽北嶽廟(飛石殿)的千古之謎終於解開,它就佐證封龍山就是歷史上五嶽恆山,石邑縣的廢遷特別是城中有石高三丈的記載,為什麼在北嶽廟建飛石殿的千古之謎迎刃而解!飛石殿的飛石來自石邑城,來自最早的北嶽恆山封龍山。

北嶽廟和石邑城,竇王廟和竇王城,及飛石殿的千古之謎?


北嶽廟和石邑城,竇王廟和竇王城,及飛石殿的千古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