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马国兴: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


马国兴: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

弟子问:师傅论拳时,常常述说“形体功夫”要达到“柔若无骨”,而有时又说“柔弱无骨”。此两者有何分?“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是什么关系?应如何修炼?

师答:形体功夫“柔若无骨”是为了自身更好地适应拳术技攻防变化需要,众前贤根据实践经验和拳术理论探讨,提出对“形体功夫”具体意境描写。“柔若无骨”即是根据老子《道德经》中“骨若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则而来。是拳门对“形体”练习和运用规范出具体要求。而“柔若无骨”是习拳初期对“柔弱无骨”描述性用语。待内功修炼出内劲,外功修炼形体,内外合一,确实达到运用攻防招内变无滞碍“柔若无骨”描述意境时,便可以称之为“柔弱无骨”之境界。

“柔弱无骨”是自身形体功夫境界写照。关键是“弱”,此项“弱”不是无能为力“弱”,而是“蕴含着强大无比之势”存在,而此“弱势”存在方式体现在外形柔上,只有到“柔”,才能保证外形“弱势”正确。故“柔弱”是不能分开。

拳中形体要达到“无骨柔弱”程度,才能是“蕴蓄、发放”自身内劲最大拳势威力方式。这就是“将有形之骨架强硬练到似无骨架之柔弱”运动变化方式,才是真正传统拳术中形体功夫。才能到自身拳架之拳势“柔行气,刚落点”打化合一攻防统一、同一而用意境。即以柔用刚、化打合一之境界。

因为,拳术中外练“筋骨皮”中“筋、皮”都有可塑性,这是筋、皮本性决定。只有“骨”虽然以固体形式存在,而两骨节之间骨段形态是不能改变。自身整体骨架全靠各骨关节灵运动,才能保证我们、工作、劳动需要。但是一般范围内骨关节运转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拳术较技攻防之用,满足不了攻防变化运用需要。


马国兴: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

故前贤提出“肌肤、骨节开张”,充分松、运转各个骨关节方,使之达到自身各个骨关节在理允许最大范围内,按照一定方修炼,使各骨关节随“意”圆转自如,再作多关节有序而合章“圆转屈伸,曲直相互变化”运动,可使自身拳招攻防变化达到“柔弱无骨,顺随为”意境。方可使自身最充分到“柔行气,形体柔弱无骨引化自如境界;刚落点,接骨斗榫,形如钢铸,内劲发之,‘无坚不摧’之势能”。即可到形体“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功夫艺境。这才是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劲势”,形体攻防能力。这才是拳术攻防“练习和运用”正确方。由此论述可“柔弱无骨”是自身物质力量最机动灵准备和积蓄方。是较技攻防“物质基础”功夫内容。当有“上层建筑”方面,即自己“精神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运用水平内容,即“以柔用刚”之技术方之心理,这里就不论述了。由此可,“柔弱无骨”功夫不单是“形体”单纯运动修炼结果,而是“形、意、气、劲”各种功夫意境共同参与修炼而成。尤其是内劲直接参与,体现了内劲、形体相互共同完成外形之基础功夫,而内劲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导作用,因而内劲至健,运行在骨节间隙中,故“柔弱无骨”形体功夫好,是内劲功夫精纯表象之一。由此推出:

修炼内劲功夫又是“柔弱无骨”功夫基础。“形、劲”相互为用,方有“以柔用刚”之真功夫。

“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两种功夫是什么样关系?首先要道两者皆为功夫艺境。然形体“柔弱无骨”功夫艺境可以没有“骨响齐鸣”艺境。“骨响齐鸣”功夫艺境成熟便蕴含着“柔弱无骨”功夫艺境。因为两种功夫皆根据“离火之清灵;坎水之松沉;巽风之虚其形质,以气势为用”而修炼。但是“骨响齐鸣”又多修持了“震雷之雷鸣”功夫而成。详细内容请观看“易经/八卦篇”。这两种功夫开始修炼方基本相同,只是最终练小有区而已。但是运用于攻防中“骨响齐鸣”功夫更好。

下面将具体操练“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方分条目阐述清楚。以备学拳者自用、自悟。

修炼“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基本要领:心清、气静、形虚,气运,顺随为,即顺随自身各个关节理化技能运作、循序渐进是则,日复一日,持之以恒是功夫。最终达到“柔弱无骨”、“骨响齐鸣”、周身一家,浑身无处不通灵意境。重要是“内劲”功夫修炼为基础、为指导。

这里只以形体练来述说,内劲功夫意境在其中了。拳谚云:“意气君来骨臣”便是则。习拳者同时亦要充分结合本门派、本拳种独特修炼方而练,见效会更快,效果会更好。

《苌氏武技书》中云:“太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是诸门前贤皆都提出同一观点。那肩是第一:肩,含有“肩”、“肩胛”两个部位,皆要“松圆转自如”是功夫。而功夫好者“肩”松下如挂在身上一般。

“肩”:

一些拳种有“以肩为轴直臂转肩轴”方,前挥臂;后挥臂;前后同时挥臂。属于纯形体练,效果不错。

摇肩转动肩胛骨肩:

无极站式,双肩自然下垂,左肩膀上提后摇转,再向下前转出,复立提向后摇转,三次;右肩如是向后要转三次。再左右肩先后连续画8字,向后摇三次,为一周期。初练时动作疏,运转方正确,熟练后,大约一个月左右,必需增加摇转次数,每次修炼达到500次周期以上才见质量效果。此时“胯再肩膀下落是必需上提”,此乃上下相随功夫基础。

以后再一次演示下例诸:呆架展手摇肩;怀中抱月摇肩;怀抱太极摇肩;鹤翔飞天摇肩;螃蟹横行摇肩、鸭子浮水摇肩、大鹏展翅摇肩。皆从不同方位、角度练习肩部功,各皆具妙用。如以“行功”修炼,可有全身步基础功夫。歌诀:左肩高提右肩垂,右肩高耸左肩低。前冲后撞尖跟力,挟山超海名更奇。

拳中“肩”为一身之前锋,具有八面肩头之作用,以成拳“八面之威风,肩负一身之重任”,故摇肩不可忽视之。

肘:

内划圈挥手转肘;外划圈挥手转肘。方简单,是用手根基。

腕:

内转圈腕;外转圈腕;抖手腕。使用手腕轻轻划圆功。

手乃围护自身之门,应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以熟为要,故手有“腕指利”之说。

然而需要与身、步配合运用才是真功夫。

“肩肘腕”三节同练:

单推手(术名阴阳八卦连环手)有:自己练;二人同练,乃常见三节同练;提手拧裹外翻背锤击;回手拧裹内翻下按掌;单、双臂顺逆缠绕。肩肘腕三节实乃“臂”也,臂乃一身之门户,手为“天门”;肘为“人门”;肩为“地门”。拳中“三门宜固,束抱为固,狭义是固,固则顾矣”。能“顾”则对手不可入也。使对手进入门内,必落空处,击之必犯,乃得“打”之妙矣!门户宜闭固是一也,门户开亦是一也,引进落空者是。开门有,是功夫。开不得,开则身易涣散。对手易乘之可揭可挑,而我自身难保矣!臂为门户不可不精研之,“肩肘腕”三节同练诸,乃修拳中“门户开关”之大矣!不可轻之。

滚头颈:

一般都是前低头,后仰头,左视,右视。再将头置于肩上,左右前后滚动圆转,每个方向转动八圈,换方向转八圈。颈椎松静,头却滚动自如,初练要慢,滚动均匀是功夫。头者身之魁,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顺顾,呼吸相通,以灵为主。顾左顾右,头正,项竖,或随身以相转,或领身以相转,学者亦当领会也。用详见《易经/三才篇》

松动脊椎和圆转摇动脊椎;松动胸骨;开锁骨,属于内功习练范畴,方在《论站桩》一文中,可结合运用。

松腰:

摇转上身腰,松胯胯松腰,俗称“刷腰”,每个方向各八圈。

胯:

开胯,左腿站立,右腿向前提膝,右向外摆,周而复始八次,换右腿站立,左腿提膝外摆,如前。两腿交替运作,初期站立不稳,可手扶它物,熟之可独立胯运转。此开胯最好,可以与童子功“外摆莲腿”媲美,是运用腿基本功夫。

站立转胯:

平转左、右外圈转;水平运8字转。立转:两胯尖平行立转车轮;左右两胯交叉前后立转8字。

腰乃身之枢轴,故要灵圆熟,方有虚实之变化。直鞭坚固则发招脆爆,劲势沉长,力从腰出,气从腰运,腰之上下相通为用是正也;胯、臀:骨为胯、筋为臀,诸前贤有以胯说臀者;有以臀含胯说者。

我乃胯臀合一而论,乃从简之说,而以胯言。胯者,下身所重者在“臀”,故有“溜臀、泛臀、敛臀、裹臀、翻臀(前上翻之名)”,后翻名曰:“掀”,此两者不可混用,“掀臀”之,乃少林拳之“雷天鼓”等,各种方之。故胯与肩应该相合,“收来无空间”就是言说“胯与肩相合,左摆右转肩胯同动,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筋节俱紧贴对手身上”,又名曰“一片”。此可以佐证“功夫在身上”说之正确。此乃上乘意境。

膝:

金鸡独立式,内、外摆腿转圈膝,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转膝:即以膝盖画圈左、右旋转,有单膝、双膝之分,有跪式柔转和水平柔转之分,皆以正、反各八圈为准而变换之数。

膝乃下盘之门户,宜平分内外而有扣意,不可敞开,即不可外开,若开则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后腿取跪势略带压下,仅身坐至将与前膝平即住,置身在两腿中间,皆不可过,过则“弓把软”,即膝软则腿力不坚。此虽不必拘,旨在不失而能随之变用即为真。。

踝骨:

金鸡独立提膝转脚,以脚尖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踝骨:有虚实步拧转实腿踝骨;摇山晃海旋转踝骨;脚尖点地屈腿摇踝。

胯膝踝三节同练:平开步,疾步,即熊步,丁步等站式,以劲道下成8字两腿顺逆虚实拧裹转换,转身或不转身皆可,只腰以下运动,上身安静虚灵随动便是,意在肩胯应合,旨在腰中求虚实变化正确。

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体虽强,皆为虚器,妙在足趾钉下,足根坚固,劲意在踝,则足无虚前虚后不平之病,是名为“敷”,这样则“退步轻灵,踹步迅捷,探步灵,转步圆如”,其余般步,俱遵成式运用。此乃拳中“步如猫行,如履薄冰”步之功夫,意成至此,根既坚固,周身可一气贯穿俱,随其所用之无不可颠人矣!然关足之搀力,腿亦有功焉,腿宜悬而缩,以而硬,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乃下盘之紧密者也。由此可“膝胯踝”三节同练乃下盘之紧密腿功夫,有时步、踢,拦拌等功夫基础。故应熟习而精之,便可获得全身整体功夫之大用。

手掌指松:

虚空正反拧转阀门,立拧,俯拧,仰拧。意念贯注各个手指关节按顺序松,直至指尖,循环往复,宜轻灵松,处处到位是功夫;波浪勾伸“掌、指”。动作虽小,作用极大,是其特点。

脚掌指松,基本与手指一致。但是脚掌指动范围小,故而微妙,应该细心体会。

左、右肩8字正反摇转;左肩,左胯上下8字摇转;右肩,右胯8字摇转;左肩、右胯和右肩、左胯交叉8字摇转,皆以正反两方向为准儿习之。

以上各种方,

初练时皆为“形体”修炼,有“内劲”时,即应结合“内劲”顺逆运行修炼,效果极佳,仍为修炼。

全身一气贯穿有两种基本线路方,而存在三种形式。

“左手足,右手足”上下一气贯穿。“右手对左足,左手对右足”交叉上下一气贯穿,是两种基本方。最终达到左右手足随意横向、竖向一气贯穿,即第三种形式。虽然是三种形式,其中含方很多,不再阐释。

全身修炼开始时,不用攻防招式,只是按而修,熟练后,随意而动则抻筋拨骨,上下九节,节节贯穿,身拧裹钻翻螺旋,内劲、形体时时处处“时空统一”。内变自身无牵拉、阻滞,外变体内虚空应之,便是柔弱无骨功夫成矣!此时如以“太极边球”修炼,效果更好。再以此“柔弱无骨”艺境,演示各种攻防招,便能通明招攻防运用为何了。“顺随而用、以柔用刚”才是拳用招真谛。继之便可逐步修炼形体“蛇动、蚕动、蠕动、蛹动”等不同层次“柔弱无骨”功夫艺境。

“骨响齐鸣”功夫就是这样修炼出来,体现出“局部单练和整体综合修炼统一性”。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成功宝,才是成功保证。

功夫照而修炼,处处用心而不急求,只求练正确,流畅,功夫自然就上身。拳术攻防招发运用,都是一种内外有章自由运用动;拳术修炼和运用存在有度而无定式道理。针对拳术攻防之道修炼和运用特点,习拳者要将拳练,就是说“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领会、体会拳练习和运用“神韵、意境、气度、劲势形态、中和。只有这样“层层明道理,步步见功夫”,才能有自己“功夫”不断提高,升华,达到学以致用目。

柔若无骨和骨响齐鸣功夫如是修炼。即拳术攻防之道中一切技术、技巧、功夫内容,皆如是修炼,即“得,按”而修。拳谚云:“得师一重千金”就是对“正确修炼方”肯定。“从师处得,功在自身修。”诚不误也。

如果单从演习拳术套路,或单从习练单招攻防而求出柔弱无骨或者骨响齐鸣功夫,效果较慢,时间漫长,得不偿失。故由此专项系列练求之,见效最快,效果最好。并同时可兼习其它练拳方,如:打套路,拆手,站桩,操手等。可获得综合提高全面效果,这是经过几代人精心研习而获得经验。

上述系列操练方是“家父”亲自传授给我练习拳术攻防之道具体方,而使我得到骨响齐鸣功夫,才有变化时“柔弱无骨”艺境之运用。而我又传给“弟子”们,他们亦先后由此获得“骨响齐鸣”功夫,有“柔弱无骨”之用招。故可以说“此系列方”是修炼拳术攻防之道比较正确方之一。

如习练此系列方,再配合“打展手”方,乃为比较全面练拳术攻防方了。柔化刚发即在此中。今应弟子之问,而全面细致论述,是为习拳者开一方便之门。

应该道:各部位骨关节构造不同,各部位骨关节具体功能也有区,故修炼拳术攻防之道圆转运动,松各关节具体方也不相同。但这不尽相同方确能使各关节圆转运动达到浑身攻防用招“柔弱无骨”艺境确是一致,有利于“以柔用刚”之技术方实施,乃是真实、一致功夫。因为拳乃俱天然之妙,非人力所能为,然需人合理按而修之,乃定而不可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