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小區帶娃,46歲寶媽和46歲奶奶的差距一目瞭然,真的太現實了

二胎放開後,有個奇怪的現象,不少80 後90後的寶媽們不熱衷於生二胎,身邊不少70後的媽媽們,卻想抓住生育的末班車,拼個二胎。

楊大姐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46歲了,女兒正在上大四,楊大姐不顧女兒的反對,硬是想要再生個,今年終於如願了,二胎生了個兒子,湊成了一個“好”。

小區帶娃,46歲寶媽和46歲奶奶的差距一目瞭然,真的太現實了

多年不帶孩子的楊大姐,也正式加入了小區遛娃的隊伍,不過隨即而來的還有很多尷尬。

楊大姐看到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姐妹兒推著小推車在遛娃,就主動去打招呼:“呀,你家寶寶真可愛,眼睛好大呀!這是你女兒?”

另一個大姐笑笑:“這是我孫女。”

楊大姐聽後臉上有點尷尬,而那位大姐緊接著也禮貌性地反問過來:“這是你孫子吧?”

這下楊大姐咧嘴尬笑了一下:“是我兒子。”

雖然開篇有些尷尬,但是帶娃的寶媽和奶奶姥姥們都知道,因為孩子的原因,大家很自然地有了更多的話題,所以也能很快消除尷尬,聊得更深入一些。

熟悉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楊大姐和那個王大姐兩個人今年都是46歲,只不過身份卻差了輩兒,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奶奶。

小區帶娃,46歲寶媽和46歲奶奶的差距一目瞭然,真的太現實了

同樣的年齡,不同的角色,46歲媽媽和46歲奶奶的經典對話,令人唏噓,也道出了人生巨大的差距。

一:同樣是帶娃,辛苦程度差距太大

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帶娃,46歲的媽媽和46歲的奶奶辛苦程度卻大不相同。

46歲的奶奶面色紅潤,氣色好,雖然也帶娃,但她只是輔助性的,因為還有她的兒子兒媳,她只是負責白天幫忙帶帶,晚上孫女還是跟著媽媽睡,週末也有兒子兒媳婦。除了帶孩子和白天做做飯,其他家務也不用她做,所以奶奶要輕鬆得多。

46歲的寶媽卻面容憔悴,面色蠟黃,可能是因為剛生過娃的原因,高齡產子,身體沒那麼快恢復,年齡大了,自己一個人帶娃也有些力不從心,一天24個小時,除了丈夫下班搭把手以外,其他的時間都是她一個人帶,除此之外,還有一堆的家務等著她去做。即便是家裡有老人,年齡也已經七八十歲了,老人只要自己能照顧好身體就已經不錯了,不可能幫著帶孩子。

小區帶娃,46歲寶媽和46歲奶奶的差距一目瞭然,真的太現實了

二:後半生的巨大差異

談到未來的打算,46歲的奶奶滿臉的憧憬,雖然以前也吃了不少的苦,但現在的她終於苦盡甘來,壓力都成了過去,屬於她這一代的責任,她已經盡到了。

未來只是幫兒子媳婦帶幾年娃,等到孫女上學以後,她就準備各地去遊玩看看,怎麼開心怎麼過,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而46歲的媽媽說自己還要再奮鬥至少20年,因為二胎才剛剛出生,她不敢老,還要卯足了勁兒去拼搏。

雖然以前有一些積蓄,雖然原來的生活條件也不錯,但自從兒子出生後,她花錢就變得小心翼翼了,捨不得請保姆,因為她想著要多為兒子留點積蓄。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費用根本沒法估量,等孩子上學後各種輔導班、培訓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所以兒子上幼兒園後,自己還要趁著年輕繼續工作,多為兒子的教育費用攢點錢。

小區帶娃,46歲寶媽和46歲奶奶的差距一目瞭然,真的太現實了

結語:

同樣的年齡,因為輩分的轉變,一個生活品質逐漸提高,而一個卻急劇下降,這就是差別。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差距,不過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後悔,苦點累點都是自己選擇的路,但看到可愛的孩子時,也是另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不過,俗話說“到什麼山唱什麼歌,什麼年齡的人做什麼樣的事”,鹿媽還是覺得,高齡產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模仿得來的,想要二胎還是在適當的年齡去生育,超過40歲以後真的要慎重考慮。

要一個孩子,不僅僅是家裡多了一雙筷子,生下孩子容易,難的是養育的過程和教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