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區天橋街道——“寶媽”防疫隊,衝鋒抗疫永在線

安徽網蚌埠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面對疫情,天橋街道街居全體工作人員奔赴一線、主動作為,為轄區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道安全防線。其中,有這麼一支特殊的隊伍,她們在防疫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人手緊的情形下,毅然決然的將自家年幼的孩子安置好,奔赴防疫戰場,用自己的雙手為防疫工作撐起一片天,它就是“寶媽”防疫隊。

華昌街社區“寶媽”一直在線

韓芬,華昌街社區副主任。自防疫工作開始,韓芬每天在一線忙碌著,丈夫在外工作無法返回,父母受交通管制影響不在身邊,7歲的女兒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韓芬一邊工作一邊擔心著自己的女兒,女兒白天想媽媽時候就通過視頻講兩句,為了不影響工作,韓芬交代了兩句就投入到工作中,因為她知道,面對疫情防控重任,面對居民的生命安全,作為社區工作人員,保護居民群眾的安全健康是她的責任。疫情防控期間,正值孩子的生日,原本跟孩子說好下班就回家給孩子過個沒有蛋糕的生日,可是下班回家不久,接到電話有緊急事務需要回社區處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不理解,她毅然回到社區加班完成了緊急任務,誰也沒看到她出門後默默的擦去了眼中的淚水。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石淑鈺,華昌街社區基層特崗人員。從年初二接到防疫緊急通知後,一大早從老家鳳陽冒著大雪趕回蚌埠,安頓好兩歲半的孩子和母親後,立即投入到防疫宣傳和摸排工作當中。考慮到老年人、兒童是此次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石淑鈺和同事們親自上門一家又一家的宣傳,用耐心講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努力讓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家裡有孩子的居民減少出行,做好自我防護措施。石淑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時候忙到半夜才能到家,她家兩歲半的孩子還不知道什麼是疫情,但是每天都會等待著媽媽深夜歸來,懂事得讓人有些心疼。疫情開始初期資源匱乏,她白天上門排查沒有防護服,口罩是唯一的裝備,身處險境晚上回家也不敢靠近兒子,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成功打贏疫情狙擊戰,她就能好好抱抱兒子和家人團聚在一起。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張舒婷,華昌街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她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同時也是一個1歲多寶寶的媽媽,接到抗疫通知後,大年初二便與社區全體人員一起堅守崗位至今40余天。每天走街串巷,張貼通知、上門宣傳抗疫守則、堅守門卡……為了抗擊疫情,她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了家裡的老人。“寶寶,你要聽奶奶的話,媽媽過段時間就去接你。”這是她與家人視頻說過的最多的話。抗疫多久,她就有多久沒有與孩子見面,就有多久沒有抱過孩子。只能在視頻電話的時候看看孩子的近況,問候父母的情況,對孩子、父母心中滿是愧疚。抗疫任務艱鉅,她表示:即使再思念孩子,也得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不負韶華。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喻義巷社區“寶媽”們在行動

張潔,喻義巷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委員。今年的春節,張潔原本準備在家為家人好好做一頓飯,多陪陪孩子。然而當她收到街道社區下發的防疫緊急通知後,張潔便義無反顧地返回社區,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臨行前,三歲的孩子在門口嚎啕大哭,張潔讓丈夫把孩子抱回屋,勇毅逆行。大年初二開始,張潔便聽從社區安排,前往包保小區工務段前院小區開展工作。一張桌子、一本臺賬、一支測溫計、一壺酒精,這就是她工作的全部工具,但對疫情防控的認真程度卻絲毫不減。她深知要做好防控,就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她在認真做好排查的同時,耐心聽取群眾訴求,在設卡排查、體溫檢測過程中注意記錄群眾呼聲、回答群眾問詢,用心排解群眾的恐懼和焦慮,細緻提醒防疫期間的注意事項。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馬玉蓮,喻義巷社區工作人員。她的孩子才一歲零三個月,正是需要母親的時候,當接到街道緊急通知,要求各單位報送近期武漢返蚌或與武漢人員接觸情況的人員信息收集統計時。在計劃生育部門工作了好幾年的她敏銳地察覺到重要性,第一時間趕回社區,為保障信息報送的及時性、準確性,她迅速行動、仔細收集、核實每一份數據並進行彙總。她的孩子從2月5日開始嗓子發炎、感冒,家裡愛人也要返回鐵路上工作,而婆婆在家自行隔離。家裡的一大攤事情,只能交給年邁的公公。她一邊工作一邊通過視頻安撫在家的孩子,眼眶裡泛著淚光,年初二至今一個多月,她每天都忙到夜裡12點,宣傳、排查、統計、消殺,對於每天滿滿的工作,她沒有任何怨言,認真負責,迎難而上。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葛云云,喻義巷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作為“寶媽”隊伍的一員,大年初二開始,葛云云將2個月的寶寶交給公婆照顧後,奔赴一線與網格員一起,在第一時間將200餘份“緊急通知”張貼至自己包保的工務段前院小區大門口、單元樓口,並將防疫知識進行整理,利用社區微信群廣泛宣傳,通過宣傳使居民能夠做好自我防護。並且做好小區門口值守工作,勸導進出人員佩戴口罩,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及時登記和體溫測量、消殺工作。有一天,孩子發燒,她正在崗位忙碌著,脫不開身,一邊工作一邊擔心孩子的情況,等工作結束後才能跟家人通個電話詢問孩子狀況,她堅守崗位,不放過值守的任何一個環節,用認真負責守好小區“防疫門”。

天橋街道科室“寶媽”堅守崗位

李麗竹,天橋街道黨政辦工作人員。她的寶寶還處於哺乳期,從年初二開始,她每天喂好奶後就立即奔赴防疫一線工作中。她每天負責採購、登記、發放物資,每日彙總上報物資儲備和消耗情況,物資有些是成箱的 ,有些是散裝的,每天都能看到她將物資搬上搬下,歸納統計忙碌的身影。面對一桶桶非常重的酒精,她也能一個人一桶一桶的移至安全存放處。防疫初期,為了及時補充各值守點的物資,她親自給各值守點送去口罩、測溫儀等必備物資。她的孩子還小,免疫力不強,有天晚上,當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發現寶寶身上開始起紅疹並伴隨著發燒,情急之下,抱著孩子就趕赴醫院,一晚上在醫院陪伴著孩子,不敢睡生怕孩子有異常,第二天一大早看到孩子情況好些後,把孩子交給家人就前往單位工作忙碌起來,因為她知道每天都有人員要領物資,物資不能斷。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曹晶晶,天橋街道財務科副科長。她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最小的孩子才三歲。老公是名超市工作者,為了抗擊疫情,夫妻倆二話不說一起奔赴一線,將兩個孩子託付給年邁的父母照顧。從年初二開始,她就在自己包保的小區值班點進行居民出入登記、辦出入證、噴殺消毒、體溫測量等工作。對每一位來辦理出入證的居民不厭其煩地核實信息,與社區居民打交道成了她工作的重點,通過努力,每個居民也都非常配合她的工作,每天中午她還利用吃飯時間,對武漢等疫區返蚌人員進行電話核實,總是第一個將核實情況準確彙總上報。每天小區門口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每天的早出晚歸,她已經有很久沒有好好陪伴在孩子身邊,她每天都很牽掛孩子們的情況,為了不影響孩子們,她每次打電話給家裡老人詢問孩子情況後囑託兩句就早早的結束通話,面對防疫人力的不足,她選擇與同事們一起保衛家園。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除此之外,天橋街道“寶媽”戰疫隊中還有很多“寶媽”們為了千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康,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將對孩子們的牽掛轉變成防疫一線的動力,用自己母親般的責任築牢防疫工作“安全網”, 他們戰鬥著的靚麗身影,構成了天橋街道一道道最美的風景。(馬曉婕)

蚌山区天桥街道——“宝妈”防疫队,冲锋抗疫永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