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因为我有着一年做地产中介的经历,让我迷上了最近由孙俪主演的热播剧《安家》。

剧中的很多地方都勾起了我的回忆,那个小小的中介门店,刁钻的客户,翘单的同行,还有那个永远充满斗志的经理,那群可爱的同事。

看了评论,很多人说《安家》中的同事太不真实,现实中的同事哪有这么友好。

我的读者也不止一次的告诉我:同事就是同事,永远都做不成朋友。

但曾经我的那群地产同事,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几个同事一起发传单,一起带客户,一起偷懒喝奶茶,一起在KTV里纵声嘶吼。

见我太久没开单,龙哥就带我一起成交客户。

刚毕业的小谢因为毛手毛脚打翻了样板房里的一个水晶装饰,是我们一起凑钱赎回被吓得呆若木鸡的他。

遗憾的不是有争吵,有矛盾,而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我们就不知不觉的渐行渐远。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时间到了某个节点,一位同事就退出了中介,然后第二个、第三个,我们这群同事基本都各奔东西。

辞职的后几个月里大家还会聚在一起畅谈曾经,后来就忙了,关系也淡了。想联络一番,也不知开口该说些什么好。

友情的改变不一定非是伤感的,但总是充满了遗憾。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玩得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的兴趣、爱好完全一模一样,甚至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孩。

他先表白,失败了,被我嘲笑。然后我再表白,同样失败,被他笑了回来。

连一向对我知之甚少的父亲,都知道我在学校有这么一个玩得来的朋友。

然后高中时期他回了老家读书,一年之间我们彷佛就断了所有的联系。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一次大学暑假回家,父亲突然问起:你初中的那个好友最近还好吗?

我这才记起他来,想起我们这么久没了联系。翻看QQ,他的空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早不对我开放了。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就是这么顺其自然。

都说如今交朋友的门槛低了很多,交换了名片就算认识;微信没事聊两句就算好朋友;若是有人和你吃几顿不谈事情的饭,那就算至交了。

城市越大,我们越孤独,再没有哪个人会关心你昨天晚上吃了什么,身边也没有了一个可以诉说秘密的朋友。

也是,长大后我们哪还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交朋友。

谁的时间不是被工作填的满满当当,‘朋友’不再是必需品,每个人都卯足了劲的追求成功。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怎样才能成功,他们过来人告诉你:要抛弃无用的社交,要自学新技能,要善于利用你的每一分时间。

交朋友这么奢侈、浪费时间的事,还是算了吧。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一直记得《重庆森林》中的这么一幕:

金城武拿着一堆的罐头坐在超市门口的阶梯上,这时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乞讨者,金城武递过去一个水果罐头,乞讨者看了一眼就嫌弃地扔回给金城武说过期了。

这一幕告诉我们,什么东西都会过期,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也都有期限。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亲情是有“有效期”的,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再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

事业也是有“有效期”的,一辈子做一行的人太少,我们总是在各行各业中沉浮。同时一个人可以干事业的年龄也极其有限,中年危机的引子,不正是源于‘事业’正在力不从心。

友谊的平均“有效期”更是只有七年左右,我们身边的朋友,大约每隔7年就会换一批。

  • 曾经无话不谈的初中好友,在上了不同高中后,就断了联系。
  • 曾经说好毕业就组乐队闯北京的大学舍友们,断了音乐梦之后也成了泛泛之交。
  • 曾经一起奋斗,彼此鼓励的好友,也渐渐忘了他们的样貌。

那些曾经最要好的朋友像是生命中的过客,去了旧的,来了新的。

但这就是现实啊,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热播剧《安家》的那群同事,让我们想起了渐行渐远的那些朋友

像我开头说的,我不为那些曾经的朋友而伤感,只是有些遗憾。

遗憾还没和那么多的朋友好好道个别,就断了联系。

真正的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少,因为走着走着,每个人的方向就不一致了。

成长速度的差距,性格的不相容,地位的悬殊,换来了彼此的隔阂。

但谁在下一站等你?不要着急,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正赶往与你相遇的方向。

这样想着,心中便多了一份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