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麥怎麼施肥可以高產?

A雨小寶


小麥怎樣施肥可以高產?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栽培管理上,怎樣科學合理的施肥,是保證小麥高產的重要內容之一。水、肥、土、種、密、保、工、管,是小麥豐產的基礎。

小麥施肥可分為底肥、追肥兩種方法。什麼時候施用、施用多少,掌握得好,恰到好處,方能豐收。否則,勞民傷財,適得其反。


一、底肥

麥收胎裡富,底肥質與量是決定小麥豐產的基礎條件。要根據目標產量,合理科學地施肥。最好的辦法是測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選用復混(複合)肥,保證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全面的肥料做基肥。總量不低於35~50公斤。

通常目標產量1000斤/畝以上的,需氮磷鉀:畝施尿素17.5~22公斤,二銨18~22.5公斤、氯化鉀10~15公斤。有機肥3~5方/畝。微肥:硫酸鋅1公斤、硼砂0.2公斤、鉬酸銨30克、硫酸錳1~1.5公斤。


二、追肥

追肥可分為:苗期(冬前)、早春期(返青期)、中期(拔節期)、中後期(揚花灌漿期)。

(1)苗期(冬前管理)。冬前可以澆凍水或不澆凍水。需根據整地造墒質量、苗情苗勢而定。如整地質量差,墒情、苗情及土壤情況需要澆水的,澆水同時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加施鉀肥7.5~10公斤。

(2)返青、起身期管理:也需根據墒情及苗情決定是返青期水肥管理,或推遲到起身拔節期水肥管理。需要澆水時,結合澆水追施尿素20~25公斤/畝。



(3)中後期水肥管理:拔節、抽穗、揚花及灌漿期,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時期,水肥管理要跟上,不可受旱。注意在孕穗、揚花灌漿期,各澆一水,根據小麥長勢,酌情追施適量的尿素,一般7.5~10公斤/畝,此期不可過量追施尿素,以免貪青晚熟。

注意做好水肥管理外,還需及時中耕、化學除草、控旺、防治病蟲害,在拔節~灌漿期間,噴施2~3次葉面微肥如磷酸二氫鉀、蕓薹素、愛農等,有益小麥增加千粒重,穩產高產。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時候最大的記憶,快樂並痛的大概就是撿麥子了,等別人家用鐮刀收割完之後,和村裡的小夥伴們就開始進地掃蕩撿麥子,那個時候家裡窮,沒有什麼零花錢這類的說法,撿的麥子自己回家用棍子把麥粒打出來,賣了錢自己留著,買個西瓜買個冰棍,那個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家裡面的麥子能夠高產,一畝地收穫上幾千斤,父母也開心了,我們也能吃點好吃的了。

小麥怎麼施肥可以高產?

毫無疑問,我們首先應該搞清楚,小麥在生長當中主要需求的微量元素就是以氮磷鉀為主,其中以氮肥的需求量最大,通常來說每畝地氮肥需求量不能低於30斤、磷肥不能低於15斤、鉀肥用量在25斤,這只是土壤肥沃程度來說的,一個最基本的保障小麥正常生長的最低氮磷鉀肥含量用量,實際上現在用於常年的化肥濫用,土壤質量遭到損害,其實際用量遠遠大於這個數字。

小麥施肥高產的關鍵就在於,底肥充足,追肥及時,兩者缺一不可,尿素、二胺、複合肥以及農家肥混合使用才能確保小麥的高產豐收,不要過度的相信單一的使用具體一種肥料,要在保障氮磷鉀肥料的同時,注重多微量元素的注入,一炮轟的施肥方式簡單快捷,讓農民避免了多次施肥的辛苦,但是和傳統的種肥、追肥的過程來說,一炮轟的施肥產量上面遠遠不如按小麥的具體生長環節來合適的追肥使用。

一炮轟施肥的意思是說,在小麥的播種前,一次性的給麥地施入充足大量的肥料,然後在小麥的生長當中不在進行追肥和種肥的管理。

小麥底肥是確定保證小麥生產豐收的關鍵,父老鄉親們千萬不要對於底肥掉以輕心,只有底肥充足了,才能保障小麥在幼苗階段就能為高產豐收打下基礎,確保小麥的出苗率完整,以及根系的生長能力,進而保障一個壯苗的小麥安全過冬,如果底肥不足,那麼就會造成小麥在冬季出現,苗小苗黃,弱苗的發生,很容易引起凍害的發生,導致小麥不能順利過冬。

底肥一般來講,以小麥專業複合肥為主,當然了大多數農民一般也是會有傳統的二胺尿素,如果只是單一的使用二胺尿素,那麼就必須對小麥後期進行追肥,不能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底肥可以是複合肥和二胺尿素兩者相結合使用,當然瞭如果有條件的,在犁地播種前期,使用大量的完全腐熟過後的農家肥是效果最好不過的了,底肥要充足,就像我們人一樣早飯一定要吃飽。

我們菏澤農村來說很少採取種肥施肥的,大都是播種時候施肥一次,等到小麥年後返青澆水的施肥,每畝地在進行10到30斤左右的追肥,而追肥一般都是以尿素為主,尿素的作用可以施農作物在具體一個時間段快速的返青生長。

具體分析農家肥、尿素、複合肥的具體使用功效說明

農家肥和複合肥所含營養全面

農家肥和複合型在作用上面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本身富含大量的有機質、自身含有的營養元素含量充分全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質量,農家肥和複合肥不僅僅是隻含有小麥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元素,並且還包含小麥生長當中所需要的其餘微量元素,比如鎂、硫、鐵、鈣等,豐富的微量元素供應,可以確保小麥在生長當中,營養吸收全面均衡更加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肥效持久,貫穿小麥的整個生長週期

農家肥所含有的有機養物,很大一部分不能被小麥直接吸收,而是要經過一個分解轉化的過程,所以來說其給小麥長成提供養分的時間就必然持久,緩慢釋放長期有效,一般來說農家肥都會有長達幾個月的肥效持續期。

尿素的基本使用說明

尿素是一種短期高效的化肥,是小麥高產豐收的關鍵,過年開春之後,小麥返青澆水追肥的不二選擇,尿素的特點就是,能夠在短時間能促進小麥快速的返青生長髮育,加速小麥植株的生長速度,尿素的肥效期只有40到60天,也就是說當你在追肥的時候,尿素所能提供的肥效時長,只能維持在二月之內,過來這個時間段,尿素的養分就會被揮發一空,不能持續給小麥繼續進行營養的供給,而且我們要注意的就是尿素一般在使用7天之後才會出現效果,揮發肥效,所以農民朋友在追肥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時間點,做好因地制宜提前追肥的打算。

綜上述,受制於各地的土壤質量不同,小麥對於施肥的要求是各有不同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那種回答說小麥每個生長週期都需要施肥的介紹,從我個人來說純粹就是胡說八道,沒有實際的現實種地經驗,每個階段都施肥,那得花多少錢?浪費多少功夫?現在好質量的小麥才賣到1.15元,一畝地的收成能賣夠化肥錢不?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感覺我的回答對你有些用處,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和關注。


農村小小李


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雪,來年枕著饅頭睡"。在冬天一場雪對於小麥來說,至關重要。但是來年的小麥能不能高產,一方面需要冬天的降雪,另外一方面更需要科學的管理小麥田,才能使得小麥高產甚至增產。

在北方的農村,對冬小麥冬季管理總結起來,就是五個方面,只要這五個方面管理得當,那麼來年的小麥產量用北方方言說那就是“麼麻噠”。

第一、冬天小麥澆凍水

北方的冬天寒冷且漫長,冬小麥在這個漫長的生長週期內,難免會出現凍苗,如果不能提前預防,輕則小麥減產,重則小麥全部會凍死,顆粒無收。所以農民對這個問題很重視,在每年立冬後,平均天氣溫度在0度以上的時候,會為小麥澆凍水,凍水滲透到小麥根系土壤側,為小麥根系提供一個穩定的水環境,使得小麥地土壤溫度恆定,預防冬季降溫和下雪凍壞麥苗。所以預防小麥地凍苗常用的辦法就是灌溉凍水。

第二、冬天麥苗長勢過旺

我們都知道凡事都需要一個適可而止。小麥也一樣,如果小麥長勢過旺,會致小麥倒伏,會出現小麥成片的爬著,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同時也會導致小麥在結穗後,由於頭重,腰太長,麥穗受重力作用下垂嚴重,影響麥穗的生長髮育。對於這樣情況,農村地區目前所用的措施就是給長勢旺的麥苗噴灑相關的抑制劑,控制麥苗長勢。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噴灑農藥的時候一定是天晴微風,防止噴灑到其他正常麥苗,影響整體產量。

第三、冬天麥苗萎靡不振

小麥麥苗萎靡不振是多個因素造成的,需要對症下藥。一般遇到比較多的就是天氣原因乾旱,或者是播種的時間過遲,再者就是土地營養不好。一般發現這種情況就應該相應的補救,麥苗土壤乾旱的時候就需要及時灌溉麥田,土地營養不夠的時候就需要為麥地及時性的追肥,保證麥苗生長髮育所需。簡而言之就是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第四、冬天小麥施肥

俗話說”人靠飯養,麥靠肥長“。在北方秋季播種小麥的時候,會同時給小麥施肥。由於小麥在越冬季以後對土壤的營養礦物質消耗很大,播種時的施肥基本消耗的所剩無幾,為了保持小麥的營養吸收所需,在冬天的時候需要為小麥補充一次肥料,俗稱“追肥”。冬天補充肥料的時候,主要是氮磷鉀肥為主,最好在灌溉凍水後施肥,同時施肥後鋤地,一方面能讓麥苗吸收營養,另外一方面疏鬆土壤,增加了土壤的空氣流通性。

第五、冬天小麥苗鎮壓

俗話說“冬天壓麥泥,勝過一條被“。每年冬天在下雪之前,小麥地都需要鎮壓,拖拉機拉一個大滾筒,將麥苗全部壓著貼在地面。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能夠預防冬天太冷,小麥苗會出現凍苗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能夠起著小麥地土壤保墒的作用。一般北方的小麥地都需要鎮壓,但是對於北方河西走廊部分地區的小麥是沙土地種植,這種小麥就不需要鎮壓。

以上所說的五個方面是北方農村小麥冬季管理的五部曲,只要這五個方面做好了,來年小麥就能高產。這些經驗都是廣大農民朋友總結出來的。

農村諺語說得好”只要功夫深,土裡出黃金“,就很形象的說明了小麥科學化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對麥用心呵護了,麥地就能高產,增產。





黃勇在新農村


在未播種前,需要這三種肥料一起施,

有機肥、土雜肥、複合肥或者小麥專用肥。

一百公斤為單位,每一百公斤小麥粒需要施純氮4公斤左右,磷肥3斤左右,鉀7斤左右。合理撒肥,事半功倍。

小麥最怕在胎裡瘦,所以在耕地時施足底肥很重要,記得有機肥、土雜肥、複合肥一起施,缺一不可。

返青期,看下小麥長勢如何,苗旺的話不需要追加肥,不好的話追加8-10公斤的尿素

其次是拔節期和孕穗期,每畝地追加尿素15-20公斤

最後在後期的時候,採用葉面噴肥,比如氨基酸,腐殖酸,海藻類等葉面肥,大概施百分之零點五到百分之二左右,千萬別多施,寧願少施也別多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鄉村猜猜姐


(1)高、中產麥田。

高產麥田地力水平高,生產條件好,連年氮肥投入量過大,但鉀肥投入相對不足。在施肥上要增加有機肥的投入,全面實施秸稈還田,按照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原則。高產麥田(500千克/畝以上)畝施有機肥4米3、純氮(N)14~17千克、磷(P2O5)8~10千克、鉀(K2O)8~10千克。施肥方式,磷肥一次底施,氮肥30%底施、60%拔節期追施,10%於小麥孕穗期追施;鉀肥70%底施,30%拔節期追施。中產麥田畝施有機肥3.5米3、純氮(N)12~15千克、磷(P2O5)7~8千克、鉀(K2O)5~8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底施,60%拔節期追施;鉀肥70%底施,30%拔節期追施;磷肥一次底施。微肥施用,可選用硫酸鋅或硫酸錳拌種,每千克種子用肥2~4克。小麥生長中後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以增加小麥千粒重。

(2)晚播麥田。

晚播麥田因騰茬晚,播種後延,冬前積溫不足,要重肥促苗,以達到冬前苗壯,春季轉化快的目的。高產田畝施有機肥3米3以上,純氮(N)14~15千克、鉀(K2O)6~7千克、磷(P2O5)8~9千克;中產田畝施有機肥3米3以上,純氮(N)12~14千克、磷(P2O5)6~7千克、鉀(K2O)5~6千克。施肥方式,氮肥40%~50%底施,50%~60%拔節期追施,磷鉀肥一次底施為宜。中後期針對性葉面噴施多元微肥。另外,麥棉套作區由於鉀消耗量較大,可適當增加鉀肥用量。




善良的簡單


據測算,一般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約需吸收氮素3千克,磷素1-1.5千克,鉀素2-4千克。然而,由於小麥的生長週期較長,一方面要在整個生育期不斷供給養分,另一方面要在生長的關鍵時期保證有足夠的養分。因此,在肥料的施用上要把肥效慢的農家肥、土雜肥等和速效性的化肥合理搭配,才能保證小麥高產的養分需求。

夏茬田收穫後及時耕作滅茬,到秋末再旋耕碎土、施基肥,整平土壤,等待播種。秋茬田隨收隨耕,可將耕作整地、施基肥、秸稈還田一次性作業完成。耕作可採取深耕或旋耕,深耕可隔年一次,深度要達到25釐米以上。前茬種植玉米,秸稈還田的注意,玉米秸稈粉碎長度≤7釐米,留茬高度5~7釐米,越低越好。耕深20釐米以上,將秸稈耕翻入地下。如果採用深松技術,要配合旋耕,將秸稈切入土層,旋耕深度15釐米以上。

具體操作:

1、整地施肥:結合秋播前的耕作整地施肥。整地時,一是要求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農家肥缺乏時,實行小麥、玉米秸稈還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測土配方,科學施肥。中高肥力地塊,一般基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磷酸鉀15-20公斤,硫酸鋅1-2公斤或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菌肥20公斤等。隨著耕地,將上述肥料 施入土壤中。

整地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境,是保證全苗和培育壯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標準是: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釐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後復平,避免出現墒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墒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鬆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無架空暗壟等。

2、種子處理:選用品質優良、單株生產力高、抗逆性強、經濟系數高、不早衰的良種。旱地小麥可以選擇抗旱性較強,對條鏽病、白粉病中抗以上,株高85~95釐米的中大穗品種。水澆地建議選擇抗倒伏(株高90釐米以下),株型較緊湊,對條鏽病、白粉病中抗以上品種。播種前進行藥劑拌種或直接選用包衣種子,防治小麥條鏽病、白粉病、黑穗病、全蝕病、根腐病,可以用三唑酮拌種;防治地下害蟲、麥蜘蛛、麥蚜、小麥黃矮病,可選用用辛硫磷。

3、適期播種:在影響小麥形成壯苗的因素中,溫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為培育壯苗,形成根系發達、莖櫱數較多的小麥生產群體,應充分利用熱量資源,要適期播種,從而為小麥高產奠定基礎。一般小麥在田間持水量為70%~80%時最有利於出苗。因此,當播期、土壤墒情發生衝突時,一定要做到適墒播種,可晚播3~5天,從而使小麥全苗。一般在日均溫、冬前>=0℃積溫分別為16~17,650℃時播種最佳,在越冬期能夠形成6葉1心壯苗。

若播期過早,麥苗易涉長,冬前群體發展難以控制;土壤養分早期消耗過度,易形成先旺後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蟲害、凍害等。一般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分別在10月上中旬、9月底播種。播期過晚的缺點是:

①溫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齡小,冬前營養生長量不夠而形不成壯苗:

②根系不發達,分櫱少,體內有機養分積累少,抗逆性差;

③發育延遲,穗分化開始晚,穗頭小;

④成熟延遲,種子形成和灌漿過程處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千粒重降低,顯著減產,影響品質。不同地區條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

4、播種量:根據小麥品種特性、播種期確定小麥的播種量。播種量大約在10-15kg/畝。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因品種制宜。中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高產田若播量過大,易引起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個體生長弱,易倒伏,若適當降低播量,群體不會過大,個體促壯,抗倒,穗大,產量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不同的品種要掌握一定的播種量。

5、播種深度:播深一般以3-4釐米為宜,深淺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齊,苗壯。播種過淺,易落幹,缺苗斷壟,易受凍害;過深出苗率低,出苗時間長,苗弱,分櫱晚,分櫱少,次生根少,難以形成適宜的群體結構。

6、科學施肥與除草:為防止發生缺苗斷壟現象,保證小麥安全越冬,要及時進行灌水,使小麥形成壯根。為使雜草防治效果較好,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下旬進行化學除草。2月中旬至2月底,3月中下旬分別追施速效化肥,促進小麥返青拔節,提高小麥的分櫱率。3月初要澆返青水,肥力中等、群體偏少與肥力高、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分別在拔節期稍前或拔節初期、拔節後期進行追肥澆水。

7、化學調控防倒伏:小麥倒伏分為根倒伏和莖倒伏2種,一般主要是莖倒伏,主要是由於前期氮肥施用量較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好,小麥徒長旺長,基部節間過長,後期出現大風天氣小麥易發生倒伏。因此,在小麥生產中,應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進行科學施肥澆水。

8、抽穗及灌漿成熟期管理:小麥抽穗揚花期(4月中、下旬),為防治小麥蚜蟲、吸漿蟲、粘蟲、鏽病、白粉病和赤毒病等,延長小麥生長期,提高產量,可噴施殺蟲劑,連續使用1~2次。同時,灌水1~2次,第1次灌水在初穗揚花期進行,以保花增粒促灌漿,達到粒大、粒重、防止根系早衰的目的;第2次灌麥黃水,以補充水分,併為復播第2茬作物做前期準備。

9、適時收穫:一般在6月上中旬小麥基本成熟,整個麥田2/3的麥穗發黃時收割,小麥蠟熟末期是最佳收穫期。但小麥不可過於成熟,以免籽粒脫落而減少收成。


鄭漂劉大哥


關於種植小麥是否高產,不僅要考慮施肥量,還要根據地塊土壤肥力、小麥品種、往年產量水平和氣候條件適宜情況來判斷,以及小麥生長過程中的農業管理措施是否及時有效,總依託於施肥就穩產保收,那麼種地就容易多了,何必農戶年復一年的辛苦勞作呢!:下面結合我們這邊農戶施肥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常見施肥之底肥。由於我們這邊氣候適宜一年兩季農作物,主要以種植冬小麥和夏玉米為主,現如今隨著這兩類農作物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使得農戶種地相對輕鬆很多,而至於種植冬小麥的底肥,我們這邊以撒肥加翻耕方式進行 例如我們家去年底肥為磷酸二銨和農業用硫鉀肥混合為主,然後翻耕土地後晾乾進行種植小麥。而今年則直接購買了複合肥料,也是施肥翻耕方式進行!至於每年底肥使用情況考量因素,主要為肥料價格和當地農資經銷商所推廣的肥料品牌,然後再根據自家地力選擇合適的肥料!

常見施肥之追肥。我們這邊種植冬小麥後的農業管理措施年前很少,主要以澆越冬水和打藥控旺、除草等措施為主,而追肥時間一般會安排到年後小麥返青澆水時進行,主要以尿素等氮肥為主,畢竟冬小麥生長過程中主要以氮鉀肥為主,磷肥需求量較少。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小麥生育期內需求氮肥會有兩大高峰期,其中年前集中在麥苗分櫱期間,約佔氮肥總需求的13%左右,而年後到了拔節孕穗期間也會迎來需求高峰,所消耗氮肥量大概佔到35%~40%左右,而此時需要鉀肥量則佔到70%左右,磷肥也能佔到60%~70%左右,所以說,小麥返青後及時追肥也是穩產的重要農業措施。



而至於施底肥和追肥比例,則需要因地制宜,建議將有機肥、磷鉀肥、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集中在播前作為底肥一次性施肥即可,而至於氮肥則可以按一定比例作為基肥和追肥方式進行,可以根據不同地塊肥力來考量。例如高產地塊可將氮肥40%作為基肥,中產地塊則可以各一半,而低產地塊或水肥不足、土壤貧瘠的地塊建議底肥所施氮肥比例控制在60%以上。

另外,具體施肥時間和施肥量並一定按部就班,最好根據水肥條件、苗情長勢和種地收益產值而綜合考量!例如現在糧食價格不理想,施肥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施肥頻率會佔用更多人工成本,使得種植成本上升而種植收益下滑,進而縮小了種植效益!因此說,即便施肥能把小麥產量提升,卻因高昂成本導致最終利潤越來越少而得不償失!


龍百曉生


小麥為一年生收穫的產品主要是籽粒,小麥對肥料的吸收量因品種、氣候、產量水平、土壤和栽培措施小麥收穫後的用途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異。小麥獲得高產就要結合不同的地力和栽培措施,按照小麥各階段的需求合理施肥才能既恰到好處,又不產生浪費。下面燕趙農業就來仔細回答這個問題。

小麥是咱們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咱們國家目前有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以冬小麥為主,小根據種植制度以及栽培特點和播種成熟期早晚等標準,有關專家把咱們國家的小麥產區劃分為:東北春麥區、北部春麥區、西北春麥區、新疆冬春麥區、青藏春麥冬麥區、北部冬麥區、黃淮海冬麥區、長江中下游冬麥區、西南冬麥區和華南冬麥區,其中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為冬小麥主產區,因為小編所在的省份河北省處於黃淮海冬麥區,所以我的回答主要結合河北省高產創建中怎麼施肥讓小麥產量高,其他地區的麥農可以參考,但要適當區別對待。


一、冬小麥的需肥特點

小麥產量不同,對肥料的吸收量不同,吸收比例也有較大差異。小麥生育期較長,整個生育期需要氮、磷、鉀數量及其比例因自然條件、小麥品種、栽培技術、施肥水平等不同而存在差異。

一般產量水平下,每生產100千克小麥將粒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2.5~3.7千克,磷0.8~1.5千克,鉀2~5千克。氮:磷:鉀比例約為2:1:2或3:1:3。

當然,不同產量水平需肥量有一定規律,從低產到高產,隨著小麥產量水平提高,需氮肥量增加;高產以後隨產量進一步增加,小麥對氮需求下降。磷、鉀肥需要量隨產量提高而増加,特別是鉀在高產條件下呈明顯增加趨勢。明白了這個趨勢,咱們也就知道哪些是小麥形成產量的關鍵元素,我們在備肥和施肥中也就容易把握尺度了。

二、不同時期需肥不同

眾所周知,小麥從苗期到成熟期各生育時期吸收積累養分的數量和模式不同。

1、苗期。苗期氮素代旺盛。同時對磷、鉀反應敏感。因此,保證苗期氮素供應,可以促進冬前分,培育壯的、小麥安全越冬、壯杆大穗打下早礎。但是要掌握一個度,不能過多,氮肥過多會造成分櫱過快、出現旺長,造成群體大、個體差的局面。由於麥苗小,根量少,溫度低,吸收養分能力較弱、養分積累不多、這個階段咱們需要施用的肥料只能佔總量的10%。

2、拔節期。拔節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幼穗分化、植株發育、莖稈充實需要大量養分和碳水化合物。這個階段吸收的特點是代謝速度快,養分吸收與積累多。氮、鉀的積累已達到最大值的一半,磷佔40%左右。

3、孕穗期。孕穗期幹物質積累速度達到高峰。這個時期養分吸收速率遠大於拔節期,尤其是磷、鉀吸收速率比拔節期大4~5倍。地上部的氮積累已達最大值的80%左右,磷、鉀在85%以上。拔節期至孕穗期滿足氮素供應,可以彌補基肥的養分經前期消耗而出現不足,提高成穗率,鞏固成穗數,促進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數。

4、揚花期。抽穗開花後,小麥以碳代謝為主,根系吸收能力逐漸減弱並喪失,養分吸收隨之減少並停止。因呼吸作用消耗,地上部養分積累在灌漿後減少。

總的來看,小麥在整個生育期內對氮吸收有兩個高峰,一個在分櫱盛期佔總吸收量的12%~14%;另一個在拔節至孕穗期,佔總吸收量的35%-40%。這兩個時期需氮的絕對值多,且吸收速度快。小麥吸收磷主要在拔節至孕穗期,這個時期磷的吸收量可達總量的60%。苗期磷吸收量雖然只佔總量的10%左右,但此時磷營養對於植株,尤其對根系生長極為重要,是小麥需磷的臨界期。小麥幼穗分化期間,磷代謝比較旺盛。此時磷素營養條件好,幼穗發育時間長,小穗數增多、導致穗大粒多。小麥對鉀的吸收在拔節前很少,拔節到孕穗期需鉀最多、吸收最快的時期,吸鉀量可達總吸收量的60%~70%。這時保證充足的鉀素供應,可使小麥植株粗壯,生長旺盛,有利於光合產物的運輸,加速灌漿,對穗粒數和粒重有較好作用。同時還可以提高籽粒中的蛋白質含量,改善小麥品質。

三、怎麼施肥恰到好處不浪費

按照最近幾年我們在河北省小麥高產區的情況,並適當考慮秸杆還田的歸還作用和施肥試驗結果,我們給河北省高產區小麥種植戶的一個既不浪費又能恰到好處的施肥量是這樣定的標準。

1、施氮量的確定。按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籽粒吸收氮肥3千克,每公頃產量7500千克計算,每公頃可以施氮225千克,即吸收多少施入多少。同樣,每公頃9000千克的產量指標,可以施氮肥210~240千克。

2、施磷量的確定。按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籽粒吸收磷1~1.5千克,每公頃7500千克的產量計算,每公頃可以施磷75~112.5千克,根據測定如果全部玉米秸稈還田,每公頃可以歸還土壤2.5千克左右。因此,每公頃可以少施22.5千克,即施用52.5~90千克。

3、施鉀量的確定。按每生產100千克籽粒吸收鉀3千克,每公頃7500~9000千克的產量計算,每公頃應該施鉀225~270千克。但是,北方土壤中含鉀量較高,可以供應較大部分的鉀肥。根據近年河北省的施鉀試驗結果,在每公頃7500~9000千克產量水平下,施鉀量超過105千克後幾乎不增產。

四、底肥和追肥的比例劃分

有了前面小麥需肥規律、小麥需肥特點以及對各種元素的需求量,我們基本上就能結合小麥的需肥高峰,結合它對某一元素的需肥特點進行追肥和用肥了。為了更細緻的為麥農解答,我經過查詢最近幾年我們在基地的各項實驗數據,並對數據做了綜合對比,給麥農朋友們一個底肥和追肥的基本劃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施足底肥對促進幼苗早發培育冬前壯苗打好高產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在不同產量水平下的研究結果。拔節期以後仍要吸收佔總吸收量50%左右的氮素。因此,在保證適量底肥的基礎上,拔節期還應適量追施氮肥。小麥對肥的吸收具有溫度效應,溫度較低時肥有效性較低,不利於小麥吸收,溫度提高時則相反。因此,,磷肥一般作為底肥一次性集中施用,鉀肥一般也全部作為底肥。小麥底肥應採取粗、細結合,氮、磷、鉀配合的施用方法。根據拔節期前後吸收氮的比例和施肥試驗的產量結果,一般保肥能力強的黏質土壤,可將全生育期氮肥總量的50%或以上作底肥施用。保肥能力較差的沙質土壤適當少些,約佔全生育期氮肥總量的40%作底肥。因此,一般產量7500千克/公頃以上的麥田,需施優質有機肥60000~75000千克/公頃,氮肥總量的50%及全部磷、鉀肥,約相當於磷酸二銨180千克/公頃,尿素150千克/公頃,氯化鉀或硫酸鉀250千克/公頃。

總結: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小編專門查詢了省裡近幾年的高產創建試驗示範記錄,通過一個下午的時間對比分析數據,然後整理寫作出本文,希望能給廣大希望小麥高產的農民朋友一些幫助。按照上述四個方面均衡施肥,不但能夠實現高產,而且還不浪費。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缺鋅、錳、硼等土壤應補充相關微肥15~30千克/公頃,或者購買一些配置好的小麥專用肥600~750千克/公頃。


燕趙農業


記錄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分享農村的各種經驗和知識。大家好!我是大巴山老么,關注我即可瞭解更多關於農村的那些事!今天咱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小麥在種植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一些技巧和管理過程中的一些方法。

小麥種植,想要高產,施肥很關鍵,怎樣施肥才能高產。

1、深耕施肥

什麼是深耕施肥,就是在小麥播種前將有機肥和化肥一次性施足,一般來說降水區域少的地方不需要追肥,一次深施即可。

2、施基肥

小麥施肥的原則是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由於我國當前不少區域由於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不足,適量的增施有機肥可以改善土壤土質情況,對小麥產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3、施追肥

小麥在種植過程中要注意施追肥,不過要看小麥生長行情,如果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可以適當的早施追肥,如果苗情好,分櫱情況也好,可以適當的晚施,小麥分櫱少,苗情不好,長勢弱,應適當早施。

小麥施肥推薦:複合肥料18-22-5該複合肥特點:根據作物需肥規律,經科學配方研製而成,主要養分氮、磷、鉀配比合理。易於作物吸收,施用該肥,能促使作物莖葉茂盛,增強作物抗寒抗旱能力,增強對病蟲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增產效果明顯。

施用方法:作基肥施用效果更好。基施大田作物40-50公斤/畝,追施20-30公斤/畝。肥料建議用量僅供參考,具體使用量可依據當地土壤狀況及農技推广部門而定。

注意事項:作基肥時避免與種子或苗株根系直接接觸,幼苗追肥時要稍離根部,避免出現燒根燒苗。

4、葉面施肥

小麥生長後期常受乾熱風危害造成減產。可以用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每畝噴50公斤肥液,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左右)在抽穗揚花期每隔10天噴施1次,噴施2-3次,可以促進小麥灌漿結實,並減輕乾熱風的危害。

以上就是小麥高產種植方法,當然這些種植技術僅供參考,具體操作還需要結合當地的環境氣候,以及小麥品種等來決定,建議大家平時多和有經驗的老農學習!





大巴山老么


冬小麥是我國一些地區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那冬小麥如何施肥才能高產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冬小麥的高產施肥技術。

冬小麥需肥特點

  起身至拔節是氮追肥的關鍵期冬小麥返青後至抽穗前,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這是決定小麥有效穗數、穗粒數的關鍵期。因此除了將全部有機肥、磷、鉀肥和一部分氮肥作基肥外,大部分氮肥主要作起身至拔節的追施。

  植株個體和群體矛盾突出冬小麥是單株分櫱的越冬作物,每畝有效穗數與畝產量密切相關。但分櫱期對氮肥敏感,過量施用容易造成無效分櫱增加和植株倒伏。小麥的長勢和分櫱還與品種特性、播種量和播種質量、土壤肥力和墒情、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有關。所以春季追肥要根據苗情因地制宜,分別進行綜合管理。

  輪作施肥要兩茬統籌兼顧冬小麥多與夏玉米等輪作,在施肥上應該考慮輪作施肥特點,將兩茬作物視為一體。科研和實踐證明,兩茬高產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當,但磷肥應該主要施給冬小麥,鉀肥主要施給夏玉米。小麥播前適當深耕不僅能滿足冬小麥的需要,還為後茬夏玉米的根系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冬小麥施肥技術

  具體做法是,首先要明確施肥田塊所在的種植區域,將近3年連續高產的平均產量再提高10%-15%作為目標產量,然後查找相應的施肥量。關於肥料分配,有機肥和磷、鉀肥全部作基肥;對氮肥強調施肥重心適當後移,除了西部雨養旱作麥區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華北雨養冬麥區55%作基肥外,其餘多數麥區,基肥施氮量不超過總量的一半,其餘主要作追肥,在起身至拔節期施用。

  因地制宜。冬小麥苗情是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生產管理等綜合表現,要以右表為基礎,根據具體苗情,分別採取不同的水肥管理措施。

冬小麥高產施肥技術

  對返青前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苗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對返青前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苗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對返青前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苗麥田,可在起身後至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2-15公斤;對返青前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採取中耕鎮壓,減少氮肥施用,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此外,要考慮地區特點:在北方和西部地區,對旱茬麥田,要適墒整地和播種,隨耙隨播種;在小麥後期進行一噴三防,即將適宜的化學農藥與尿素、氨基酸、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混合或配合噴施,以達到防病蟲害、防乾熱風、防早衰和增加粒重的目的。在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春雨較多但拔節期時有乾旱,既要排水防澇又要灌水防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