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喀斯特」是一種什麼地形?它是如何形成的?

徐彬凱


石灰岩是一種在地表廣泛分佈的沉積岩,所以喀斯特地貌在地球表面的分佈也十分廣泛,在我國的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有大面積的喀斯特地貌分佈,我國西南地區降水豐富,氣候高溫多雨,十分適宜喀斯特地貌的發育。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初期,流水會順著石灰岩的節理(裂隙)開始溶蝕,形成溝槽,大片的石灰岩層被溶溝分開形成石柱和石筍,比如我國雲南昆明的路南石林。

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中期,隨著流水溶蝕作用的不斷加強,溝槽不斷的向地下侵蝕,深度超過100米後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內的水進入地下水,併發生橫向侵蝕,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觀。比如我國貴州省綏陽縣的雙河溶洞、廣西省桂林的七星巖等都是著名溶洞。

在喀斯特地貌發育的後期,隨著流水在地下岩層中不斷的進行溶蝕,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間越來越大,最終無法承受上方的岩層重量而發生坍塌,在地表保留部分形態,形成天坑、天生橋、坡立谷、峰林等景觀。比如我國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貴州興義市萬峰林、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景點,喀斯特地貌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都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


地理沙龍


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根本原因在於岩石的可溶性,這種可溶性岩石大多為石灰岩。據中國甘肅網報道,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在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的石灰質含量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因此其被溶解分割後的形狀也不同,於是便形成了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喀斯特地貌。此外,氣候對喀斯特地貌的影響也較為明顯,如我國西南部地區氣候溼潤,降水量大,地表徑流相對穩定,流水下滲作用連續,因此岩溶作用才能延續進行。


皮卡秋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撞擊淺海環境的地球導致地臺活化。

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裡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碳酸鹽逆掩形成“喀斯特”地貌;碳酸鹽裡形成的“溶洞”是隕石坑衝擊波的主要“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