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公司上班辞职了,在辞职后公司人事在群里发布公告说被辞退,该怎么办?

涛3769


遇到这样的情况请控制好内心的小宇宙,用小拳头砸完自家的墙后,待心情平稳下来以后,用理智的思维和行动为自己去维权。

员工主动离职后,很多人事在公开场合却说是被公司辞退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自欺欺人”的尴尬心理,“掩耳盗铃”的面子工程

在员工辞职后,人事部的人能在群里这种公开场合说员工是被辞退的,一般不是老板的尴尬心理在作怪,就是做人事工作的人的尴尬心理在作怪。从古至今,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是很爱面子的,说实话,我本人也不例外。

员工本来是正常辞职,如果做人事工作的人在工作群里发布一条该员工被辞退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挽回老板或者人事部的面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可能觉得发布这样一条消息,就会感觉到在职的员工会这样说:你看某某不好好干活,被公司辞退了吧!

其实,这在行为学上被称为“掩耳盗铃”,偷铃铛的害怕被邻居听见,就捂着耳朵偷邻居的铃铛,只是自己听不见了,别人什么都听得见。这种员工正常辞职却说成员工被公司辞退,和掩耳盗铃没有什么区别,以为自己这样说,别人就会这样认为,纯属自欺欺人。

第二、权威永远第一位,神圣不可侵犯

公司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和第一种“掩耳盗铃”,以及“自欺欺人”的面子工程有关。公司这种权威不是建立在机制和制度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小我”的权威基础上。

能在群里发这样没有含金量的消息,说明不是人事在维护公司的权威,就是在维护自身那点可怜的权威性。一个公司没有优良的机制和制度观念,不依靠良好的机制和制度去运转一切,是没有任何权威可言的;一个人事不助力公司建立良好的机制和制度,拥有不了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没有任何尊严可维护的。

“权威永远第一,神圣不可侵犯”,不是依靠这种“小我”之心来赢得的,是要靠公司在良好的机制和制度下酝酿出来的优秀企业文化来获取的。所以,类似的举止行为还是不要去做,以免贻笑大方。

第三、想通过舆论上的拉票,让在职员工与离职员工“绝缘”

我在现实的职场中见到过很多公司“小我”的一面,一个干了好多年的老员工,因为不满公司的现状而选择辞职。公司不但不去想办法提高自身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却很像农村嚼舌根的村妇一样,逢人要么说某某背叛了公司,要么说某某工作表现不佳被公司劝退了。

这样说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将辞职员工的名声败坏,让舆论倒向自己这边,替自己的“小我”思维拉票,意在让在职员工不要去和主动离开公司的员工发生任何关系。

实际上,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请问有些员工离职后,和前公司的同事还能有多少联系?在群里发这样虚假的消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会徒增那些知道真相的员工对公司的反感,反而可能会促使更多的员工离开公司。

揣摩完公司为什么会发这样的消息后,接下来,该说说明明是主动辞职的,却被说成是辞退的,当事人该怎么办?切记,此时不要激动,不要心痛,也不要沉默,应该这样做:

你要“作死”,我就让你“死”

如果主动辞职后遇到这样的怪事儿,想尽办法把人事在群里发消息的截图弄到手,要干什么呢?会大有作为的。拿上这个截图向公司扬言要去劳动监察部门状告公司非法辞退。一般情况下,会得到两种结果:

第一种,公司如果拿不出你的辞职单,不能证明你是主动离职的,要面临经济赔偿金。

在这里假如题主提问中的主人公在公司干了三年,每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赔付经济补偿金的二倍的赔偿金,即我们常说的2N赔偿金。也就是说,你工作满三年,按照你的月平均工资,要赔偿你60000元。这个数目可不一般啊!

第二种,公司如果拿出你辞职时填写的辞职报告,证明你是主动辞职的。

你可以要求公司人事在群里发一条你是主动辞职的消息,为你澄清事实。这样的话,既能为你挽回被辞退的误会,又能为你平衡心理,两全其美。你可以这样想:这一切都是公司自作聪明的结果。

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事人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对待,做出理智的行为为自己维权。切不可冲动,暴怒,以防事态恶化,给自己产生负面的影响。作为公司也要大气处之,不要因为员工不在你这里上班了,就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恶意诋毁离职员工,这样做,得不偿失。

感谢阅读,我是杏豆,企业培训师,劳动纠纷咨询师,社保专家,专注职场干货分享,感谢阅读、点赞与评论,欢迎关注向我提问!@笔记簿杏豆


笔记簿杏豆


我曾经也遇到过和你类似的情况,那是我职场生涯遇到的最奇葩的公司和领导。

我提出了辞职,人还没走,第二天,领导就把我踢出了公司的工作群,然后在工作群内发了一篇针对我的文章,大意就是:之前很看重我,没想到我这么受不住打击,我离职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与公司无关,公司是很好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本来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我同事一大早看到马上就发给了我。我当时真的很生气,心想,有本事就不要把我踢出群,为什么发了又不让我看到,是因为做贼心虚吧。也很想和她当面对质。但后来冷静下来我还是忍住了。

同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虽然领导给你泼了脏水,但同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谁非,明事理的人自然知道。那些阿谀奉承,站在领导那一边的,我们也没必要让他理解。随他们怎么看,我不在乎。所以,当天我看到那篇文章后,好几个同事就跟我一起吐槽了她,也安慰了我,让我也知道,原来大家都不喜欢她的工作方式和为人。

职场上什么人都有,本职工作做好,无愧于心

职场上鱼龙混杂,各种奇葩都有,我们无法控制别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管好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心,哪怕是提出了离职,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其它的我们管不了,也不要让自己徒增烦恼。所以,我没有和她争执。因为我在职期间,努力做了我该做的,公道自在人心。

你的情况与我不同,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已经拿到了离职证明,离职证明上写明是自动解除劳动关系的,那就没事。随便你前人事发公告怎么说,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因为你下家公司一般只会要离职证明。万一他们要做背景调查,你也可以找关系好的同事帮你做,总之不会有影响。

如果人事是要在你的离职证明上写明你是被辞退的,并要盖公章,那无乱如何都不能接受和妥协。要讨回公道。收集证据,与人事和公司对质。


豆芽的小窝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有妙招!请看文尾!

我们先从离职的方式聊起!

一、员工的离职方式

一般来讲,员工离职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四种:

1、自离。也就是员工自动离职了,甚至连他最后那半个月的工资都不要了!这种情况往往是发生在:员工已经找到了非常理想的工作,要急着去新公司上班。他听说辞职要提前30天申请,担心由于时间太长,会把新工作脱“黄”了,干脆告诉公司人事部,他来不及了,必须去上班。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员工觉得留在这里一点意义都没有,公司太烂了,晚走不如早走!

2、辞职。这是最常见的离职方式,即员工按照公司的规定,提前30天向领导递交辞职申请书,先找领导签名、之后再找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签名,最后,成功离职。

3、辞退。就是企业炒掉员工,而需要赔偿员工经济补偿金的离职方式。如果提前30天,赔偿金为N个月的工资;如果当场炒掉员工,要员工明天不用来上班,赔偿金为N+1个月的工资,这种情况,工资都是要当天付清的。

4、协商。就是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双方经协商一致之后,员工不再来公司上班,企业也不用给经济补偿金。

二、离职方式不同,对双方的影响也不同

1、自离。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除非这位员工在离开公司之前,到前台去大吵大闹,才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对员工来说,他的损失是被扣工资。

2、辞退。对员工来说,名声很不好,说明该员工是因为能力或者态度不行等原因而被企业干掉了。不过,员工也拿到了应得经济赔偿金。而对企业来说,虽然付了经济补偿金,但对企业的品牌没有什么影响。

3、辞职。对员工来说,虽然没有什么补偿,但他处于主动的地位,因为是他炒掉了公司。但对企业来说,还是比较影响的,特别是留下的那些员工,眼睁睁地看着同事辞职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新员工,会怀疑这家企业:公司是不是很烂啊?怎么整天都有人辞职?

三、员工离职,企业怎么操作?

1、我的个人经历

曾经记得:我在一家企业担任HRD的时候,突然某天被一位业界很出名的猎头顾问找到了,他把我介绍到一家集团公司去担任企业大学校长。这件事,我如实地告诉老板,老板要我三个月之后再离职,我答应了。

在离开公司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我从不跟其他同事谈起我要走这件事!因为很多同事都是我招来的,如果我走了,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终竟有一天我是要走了,怎么办呢?我跟老板商量之后,在开部门会议的时候,我先安排了工作,接着告诉各位同事,我要去北京一趟,参加一个很高端的关于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时间长达半年。

而在离开公司之后,我还回来公司一趟,跟老板和同事聊过一次,告诉他们我在北京参加培训的情况。

可以这么说,我这样离开公司没有对公司造成任何的影响。我的离职申请,只有老板一个人看到。


2、很多企业的错误操作方法

一般来讲,如果公司比较大的话,员工辞职,对企业式没有什么影响的,比如,富士康,每天起码辞职几百人,而每天照样有几百人来应聘。

但是,对于仅有十几号人的小公司来说,任何一个人的辞职,可能是一枚“深水炸弹”。

所以,针对一些很高调辞职的员工,HR非常恼火,为了公司的面子,该员工刚走,就告诉其他同事,他是被老板炒掉的。更有甚者,员工还没被提出微信群,结果,HR部门的同事就在群里公布,某某被辞退了。

四、笔者的建议

其实,员工高调辞职,HR却说该员工是被炒掉的,这是一种双输的结果。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笔者认为:

如果你想辞职了,整个离职过程就静悄悄地操作,不要让身边的同事知道。如果其他同事问你是不是要辞职了,你就说:向领导请假呢!之后,跟领导统一口径,说你是请假了,还没离开公司。


可能我的建议,你会觉得有点不必要!

不过,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提出辞职,那说明是自己首先抛弃了企业,你也应该为企业着想啊!给人家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如果自己很高调离职,老板为了面子而说你是被炒掉了。闹成双输的结果,在这个时候,你争辩也没有什么用,既然你都离开公司了!


陈权高级顾问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自己提出辞职,临走的时候还要被公司说成辞退,故意被恶心一下。说明这样的公司很垃圾,这个人事的做法不厚道,离开真是很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还在这个群里的话,我建议你要做的第1件事是把这个公告下载下来,搞个群截图,先保留好证据。然后可以在群里说,"公司辞退我却不给任何补偿,我的今天就是各位未来的明天。"

说完后要求人事给个说法,如果是口头上,不要忘了录音。如果人事不道歉,仍然坚持是辞退的话,你就正式向公司提出按标准给予补偿,对方不予理睬的话,赶紧准备准备,提交材料仲裁,既然你能恶心我,我就不能恶心恶心你?先不论自己的权益会不会得到仲裁支持,也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主张。

记住,不要惹事生非,但如果被对方挑衅,也不要怕事,这世界总是有讲理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人事,真的是很愚蠢。人还没有走路,就忙着在群里发公告,这得有多大的仇恨啊,为了争一时的义气?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人事做这种事情,是得到老板授意甚至要求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事作为执行者,应该以专业的态度跟老板讲道理,告诉老板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和补偿。如果这样的话人事不说,那就是人事的问题,说明没有尽到职责,如果也极力说了,老板仍然一意孤行,那只能去照办。

每个人总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以及行为后果负责,老板有钱人性,他愿意承担,那就随他呗,就让他吃吃苦头,让他明白这世道究竟是谁的天下。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你辞职的下家已经找好,很快就去上班,你离职的公司怎么说你都已经不会对你产生任何影响,你也不想再为这样的事情纠缠,那就没有必要说什么,一笑了之。当然了,工资一定要结清,否则必须找对方的枇杷。

其实对这样的事情员工都不傻,你被辞退的公告被发布在群里,员工看了怎么想?显示是公司的一种出气行为,假设有一天自己走了,是不是也会被同样对待?员工是有理由相信的。

可想而知,抱着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死心塌地的为公司干,又怎么可能相信公司相信老板,怎么可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所以这样公告的做法,无非是图一时痛快,其实对在职员工的负面影响很大,真的非常愚蠢。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关注我了解更多。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那样更好。因为自己辞职只能领取你上班当月的工资。而单位辞退你需要补发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上述第36条、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二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知天命513652050


作为一名HR老司机,先说说我的看法: 在企业中,辞退往往有着丰富的含义,而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辞退往往意味着被开除。

所以,不要主观的认为你离开这家公司,人事宣布你是辞退,对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离职原因是什么就写什么,不该背的锅坚决不要背。

下面来具体分析一下。

1.为什么说辞退往往意味着被开除?

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员工主动辞职,第二种由企业辞退,第三种协商解除。

员工主动辞职,是员工离职的主要形式,由于是由员工发起,企业一般不需要支付赔偿金。企业辞退。企业辞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由于员工具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涉嫌刑事法律等,这时辞退员工,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赔偿金。

所以,我看回答里,有人说企业辞退员工需要支付赔偿金,是以偏概全了。你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违反了企业相关规定,企业不要求你支付赔偿金就不错了,还会赔偿你?

有哪些情况需要支付赔偿金?一般这种情况是由于企业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企业裁员,因员工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岗位等情况。

而遇到这样的原因,企业往往会通过与员工沟通,最终协商一致解决,这样就不用支付赔偿金了。所以,企业口中的辞退往往指的是因员工个人原因导致的过失性辞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除,因为开除具有一些时代色彩,所以现在很少这个字眼,而代之以辞退。

2.辞退对以后工作的影响

我看有的回答里说,看是否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再做决定要不要追究,我认为是不对的。你是因为工作过失被开除的,怎么会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影响?

1)影响你找工作

一般来说,比较正规的企业在员工离职时,会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在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时也需要员工提供。 而如果在你的劳动合同证明书里,写的你的离职原因是辞退,你觉得你还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

2)影响你的职场口碑

工作的人都知道,职场中的圈子往往很小。人事部在你之前的工作群里,宣布你是被辞退的,你曾经的同事会怎么想你?会不会认为是你工作当中出了什么过错?

如果你前同事,去到你以后的公司,某一天突然提到你离职的原因,你新公司老板会怎么想?

所以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认为离开这家公司,离职原因对你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

为了消除不良影响,当务之急你需要这样做:

1.收集证据

人事部在群里宣布你辞退的截屏、你的辞职申请书、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书或者是相关证明文件等。收集好这些证据,作为你与HR对质的本钱。

2.联系HR,要求澄清事实

拿着这些证据,联系HR,要求其澄清事实。一般来说,双方对你的离职原因都心知肚明,你有相关的证据,HR不敢太为难你。

首先,你要要求其在人事群里,澄清事实并道歉,注意这里要保留截屏。

另外,自己翻阅档案,以及公司同意解除劳动的证明文件,看离职原因是否已更改。

总之,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抓住关键证据,及时联系,要求澄清事实,维护自己的权益。

500强资深HR,某年211高校考研状元,超强逻辑控,持续输出职场干货。关注我,为你解答职场疑惑。如果你有其他意见,也欢迎留言补充。

夕小月


这的确是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况:员工“自离”却在公司群里被当做“辞退”广而告之,两者性质上根本不一样,你的处境已经由主动变成了被动。


主动辞职意味着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你可能认为公司或者目前的岗位不适合自己,自己也经过谨慎考虑而做出的决定;但是被辞退的话,大多数是因为犯了重大的错误,或者自己能力不行,不适合目前所处的岗位等,总之听上去就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如果你是个在乎面子的人,那你一定觉得非常难受,明明与自己无关,为什么自己成了被冤枉的那一个人?为公司所付出的难道都是无用功吗?这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打击的确不小。


你可以从以下一些途径选择一种适当的处置方法。

01

负责发这个消息的人是人事部,人事部通常是个比较严谨的岗位,对于这些消息的发布,应该都经过严格的把关。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出现差错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为“辞职”和“辞退”这两个词语,只差了一个字,人事手滑不小心点错了,那你就替他背了这个锅。

所以你要去确认,是不是打错字了?但目前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发出来之后,人事没有接下来的挽救措施,也没有补充说明,证明真的是有意而为之。


02

和负责的员工离职的人事经理要求解释

负责发布这个消息的人是谁?你应该对这个了如指掌,就算辞退了,联系方式也还是在手机里面的,不会那么快就断绝一切往来吧?所以你可以要求负责编辑这个文案的人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复。

工作上的疏漏也好,出于公司某种目的也好,总之你需要得到一个很好的交代,如果你觉得道歉是必须的,那么你也可以要求他们道歉。想想自己为了公司付出了那么多的辛劳,现在辞职了之后就过河拆桥,未免显得有点不太人道了。

03

在群里单独澄清

你退出群了吗?既然你能看到这个群消息,证明你还是留在群里的。当公司误解你,给你穿小鞋的时候,证明公司有它自己的目的。事实上,很多公司都会这么编辑通知,把那些不适合的员工劝退,然后对外公布主动离职。

如果你还没退出群的话,你可以站出来澄清,态度要严肃且坚决。因为你和这个公司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在走之前他们也没有义务要对你这么做。所以,把该撇清的关系撇清,该说明清楚的问题就当面讲明白,否则后患无穷。



大胆的站出来告诉大家你是无辜的,你是主动辞退,而不是被公司辞退。胆子大一点的话你可以“艾特”你的老板,让他给你一个满意答复。

这种方法叫“鱼死网破”,但是请谨慎使用,因为在职场上,除非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否则不建议撕破脸。毕竟人家掌握着你大量的个人信息,还有比你有更宽广的人脉。万一在背后使点坏手段,那你就真的束手无策了。

04

申请相应的手段介入进行反击

之前有看到过这样的类似案例,有一个最终极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求警察或者法律的协助。这对于一个人的名誉已经构成侵权行为,所以在法律上,应该也在受保护范围内。

对于法律我了解的,没有那么深入,但是从这个事件的性质上来看,你的声誉是遭受了的影响,并且是在公司群这么大的一个圈子里面。

无论出于公司出于何种目的,这样做都是不对的。对员工使出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员工也有通过法律发起上诉的权力。

05

一笑而过,各自欢喜

如果你平时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不太喜欢去计较得失,那你也没有必要去澄清这些东西。因为你即将要离开这个公司了,这里的这一切都与你没有关系。他们也对你的看法也不会,持续影响到你的生活,他们最多会在私底下讨论那么一两句,这个风波就过去了。


个人的话,比较倾向于这种选择处理方法,因为我平时也是这样的人。既然我们即将撇清的关系,那随你怎么说吧,反正清者自清,就算受到了其他同事的误解,那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我将来的求职道路,不会因此受到多大影响。

06

小结:

情场里有一句话叫“一别两宽,各自欢喜”,我想也适用于职场里的这些情况。不过你心里得始终明白,公司这么做是它的不对,你这么做单纯是因为你不喜欢计较得失,而不是因为它们这么做有道理。到了有必要维护正义的时候还是伸张一下吧,免得别人觉得我们太好欺负了。

不过,冤冤相报何时了?虽然人善总是被人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以怨报怨,去做个恶人啊。


职男小井


这是一种名誉上的侵害,是损害了当事人在职场上的名誉,让损害人日后找工作更加困难。

建议当事人应该对此要求公司发表公开声明,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具体的做法建议可以按如下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收集证据。

你要保存你辞职单,将公司人事在群里发布的消息截图,必要的时候到公证处对此电子证据进行保存公证留存证据。

第二步,正式向公司提出要求,要求纠正对外发出损害你名誉的错误信息。

要求公司对此予以纠正,这可以通过快递发出你的要求,但你要快递回单存根上写上是什么内容的快递,并要求快递员盖上邮戳(最好使用邮政快递,他们的邮戳在法院里是最权威的),因为这也是证据。

要求公司就在群里声明你是辞职的事实,消除影响,及时停止对你名誉的损害。

第三步,如果公司不予以纠正,升级你的行动,到法院起诉。

只要你证据齐全充足,这样损害名誉的官司并不难打,公司败诉的概率极大,你可以要求公司赔偿你的损失,并在媒体上公开声明你是辞职离开的。


进入起诉阶段,估计你原来所在的公司就会与你达成和解了事了。

如果你一定要法院判决的,法院会作出判决的。

具体的诉讼事务流程,你可以咨询当地的律师,他们会教你怎么做的。

希望以上建议可帮你挽回你名誉上的损失。

杨辉讲师,分享职场正能量,敬请点赞及关注,谢谢!


杨辉讲师


题主的问题,说明是自己辞职在线,而认识在群里说是辞退,其实从管理上将,也是有他们的原因的

离开的时候,公司再最后利用你一次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离职后,对于公司来讲,就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但是一些公司的高层,命名是员工辞职的,却说成是辞退,这样是为了给其他员工一些精神压力,同时我相信,既然群里会发,那么开会的时候,也会把你当成案例,不会说你的好,用来借机刺激其他员工的上进心,想表达出来的就一个,不认真工作,就是要淘汰

但是事实,不是管理人员说的那样,对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个人认为,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从来两方面分析

如果是行业的知名人士,留个群里的证据,维权

如果我们是行业内的知名人士,那么在辞职的情况下,企业说成辞退,会对我们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辞职的时候,我们有交接,有证据,我们可以委托律师进行维权,如果企业销毁了证据,我们可以到劳动局,既然是辞退,为什么没有2个月的赔偿金,当要到赔偿金的时候,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不会再说成是辞退了,当事情发生了,我们要的,就是一个道歉,不给赔偿金可以,但是发消息的,我们可以要求他在人事群,针对这件事道歉,否则,就不要客气

如果说辞退,对我们不会造成影响,就当没发生算了

如果公司在人事群,发布说辞退了我们,如果对我们没有影响,既然我们已经走了,毕竟是为了生活,我们也没时间给他耗着,找个好的工作,开始干久可以了,而后,公司以后有什么事情电话我们,全部拉黑即可,因为一般辞职后,公司还是有很多事情,会电话我们询问的,既然他们不仁,我们也不能再做老好人

当然,如果我们气不过,可以将人事群的信息,截个图,直接去找公司的老板,记着,不用去找劳动局,找企业老板即可,就要2个月的补偿金,并说明情况,或者给补偿金,或者管理人员收回自己的话,重新在人事群里面说明是个人辞职,老板不会为了维护管理人员的形象,去掏腰包,给2个月工资的,最后,他们只会说成打字打错

综上,至于如何处理,还是题主个人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欢迎关注,一起讨论


凝霜寒


【职场笔杆子创业】独特观点:员工“辞职”,被公司“广而告之”说成是“辞退”,不得不说公司的做法有点“阴损”,有“一箭双雕”之意:

(1)“杀鸡给猴看”,“猴”是真猴,但“鸡”是“假鸡”。

员工本来是“天鹅”,但被公司在内部群里抹黑成为“鸡”,真得有点“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感觉。员工自然有种“被欺负”或“被玩弄”的感觉,甚至觉得“人格”都有点受到侮辱。

关键是,公司想通过“杀鸡”的方式,让公司剩余的员工“长点教训”,工作要“上心”,不能马虎大意、粗枝大叶的,更不能“犯错”。

(2)“里子受损,面子来补”,公司有点“不服气”,因为职场中总是“店大欺客”,公司就是“店”,员工就是“客”,店小了员工往往会受得尊重,店大了员工就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没有尊重感。

A. 公司和员工,都讲求“形象”、讲求“声誉”。试想: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隔三差五就会有员工提出辞职,公司在职场中的“面子”就很难挂住,员工没有“归属感”。B. 更可怕的是,员工的每一次“辞职”,都在会公司内部引起一定的“恐慌感”,造成一定的“不安感”。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员工对现任的岗位都不满意,一旦周边有同事选择跳槽或辞职,通常都是找到了更好的去除,而自己还是“原地不动”,自然内心会有种“落差感”,从而造成一定的恐慌,总认为“跳出去”的员工,要比自己好一些。

(3)员工的辞职行为,被公司某些领导看成为“肉中刺、眼中钉”,或者是员工辞职时于公司的某些领导发生了“不愉快”,抑或是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思选择辞职时间和辞职要求。

“别拿鸡毛当令箭”,很多公司的部门领导在下属面前经常是“作威作福”,仗着手中的权力,不拿下属“当回事”。

尤其是在员工的辞职问题上,很多领导觉得下属没有提前与自己通气,或是提前没有告知自己,而是到了跟前,向上级递交辞职信后才告诉自己,这就让部门领导有点“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有点“窝火”,觉得自己才是下属首要汇报的领导,而自己竟然提前不知情,有点想“拿住”下属的意思。

【职场笔杆子创业】认为:无论是“杀鸡给猴看”,还是“里子受损,面子来补”,抑或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员工“辞职”被说成“辞退”的行为,直接让员工的形象跌入“悬崖”,使得员工在今后的职场发展中很难“立足”,因此不好的职场影响已经注定。

面对这种不利处境,尽管员工已经“辞职”,但是个人名誉和权益的维护,十分必要,不能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思想,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逃避”意识,一定要敢于正面回应。

一、明确对方“身份”,有的放矢

员工毕竟已离开公司,人事部门在工作群里“故意”将员工主动“辞职”写出了被公司“辞退”,毫无顾忌地在内部群里对员工的职场形象进行了不好的“定性”,给员工的名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影响。

如果员工贸然去前公司理论,只能给自己的形象“抹黑”,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坐实公司的“定性”。

【职场笔杆子创业】建议:

尽可能地了解清楚,内部群里发消息,是公司领导的决定,还是人事部门的意见,如果是人事部门的意见,可以直接进行沟通,但语气和态度一定要委婉,不能带着情绪,因为这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情绪反弹。

【建议一】:如果确认是人事部门内定发的信息,而员工又没有和人事部门人员有过矛盾与不和,那么员工可以选择直接和人事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达到更正信息、改变形象的目的。

【话术建议】:“曹经理,您好。我是某某员工,前几天我刚办理了辞职手续,主要是因为家里情况特殊,不得不选择离开公司,内心其实也舍不得大家。我打电话主要是想沟通一件事情,担心是不是部门工作人员疏忽,在公司内部群里将我离开公司写成了‘辞退’,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我的影响挺大的,不得已我才拨通了电话,想看如何进行更正下,大家都是同事,免得伤和气。”

【建议二】:如果员工以前和人事部门的领导有过不和或矛盾,感觉是人事部门的领导故意“黑”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想给自己“使绊子”,那么员工完全可以直接找到公司领导,向上级领导反映,以此挽回自己的名誉和形象。

【话术建议】:“领导,您好。我是单位的员工某某某,前几天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选择辞职,离开了工作已经5年的地方,内心也有很多不舍,尤其是和领导、同事们朝夕相处的情景也是历历在目。今天我主要想向领导反映一件事情,因为影响到了我自己的形象和名誉,才不得不打扰领导了。”“以前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估计闹了点意见,结果人事部门人员在公司内部群里,将我‘辞职’写成了被公司‘辞退’,好像是因为我工作能力或是工作失误才被公司开除辞退了,抛开个人形象不说,也会影响到我今后在职场的发展,恳请领导能够予以核实,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让能够澄清这个事实,免得让领导和同事们误会。”

【建议三】:如果是公司领导的意见或授权,人事部门只是“执行者”,那么员工选择直接和公司领导进行沟通和对话,很可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心理预期不要太高,要做好“两手准备”:

(1)“沟通为先,以礼对话。”无论是谁的决定,都要先进行沟通和对话,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因为员工个人和公司的“体量”不在一个平台,所以“硬态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够选择平和的方式和态度解决问题的,就不要采取情绪式的方式,这是处事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底线;二是可以探得公司的态度和想法,或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给自己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举措。

(2)“法律规章,维护形象。”职场中,经常听到是员工的个人利益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很少能够听到员工的行为侵害了公司的利益。

为什么?因为“不对等”,实力的天平永远在公司这边倾斜着,所以员工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只靠对话有时很难予以解决,拿起法律的规章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起到的作用还比较好一些。

【小结】员工想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名誉,首先要弄清楚:内部群里发信息的对象到底是谁,是人事部门还是公司领导,自己与对方到底有没有矛盾与不和,如果不存在,沟通和对话,则是维护形象的主要方式;假如自己与对方曾经发生过磕磕碰碰,根据职场经验,员工靠对话和沟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拿起法律,才能有的放矢。

二、借助有利“证据”,维护形象

无论是人事部门的“过错”,还是公司领导的决定,员工要想维护自己的形象和权益,在不平等的对话平台上,想要让公司做出改变决定的意见,现实中其实很难。

人事部门代表的就是公司,让人事部门收回决定,等于是公司被“打脸”,纵然和领导没有隔阂和矛盾,但员工毕竟已离开了公司,所以说话的分量和影响力几乎没有,沟通对话的效果其实很有限。

如果是人事部门的“过错”,我建议员工需要做好以下五件事情:

(1)保存内部群里的“截图”,以防被对方删除,或是“倒打一耙”,认为员工是在“污蔑”。

(2)任何员工离职时都在人事部门办理了离职手续,可以仔细回忆和寻找关于“离职”的所有旁证。比如,离职手续单、离职签名表等,凡是能够多方面证明自己离职方式的,就要争取搜集齐全。

(3)提前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公司侵犯到员工的个人利益时,员工都有哪些举措来维护自己的形象,做到心中有数。

(4)事先在内心想好对话沟通话术,既要语气委婉,又要柔中带刚,能够让对方既有台阶可下,又有所惧怕。

(5)做好“撕破脸”的准备,尽管自己时奔着平和的态度去和公司进行沟通的,然而现实往往就是你越低下,对方越趾高气扬,不把你放在眼里,对你提出的要求也不会予以重视和理睬,因此这时员工想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就不要顾及当初的情分和面子。

三、抛却“不好意思”的心理,坦然面对

如果员工不得已采取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一定要抛却一种心理:总认为是自己主动“辞职”的,总觉得是自己“不好意思”,有一种“道德”的意识,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公司,是自己“攀高枝”,跳槽辞职者的心理,大抵如此。

(1)回过头来细想:任何一个企业的HR或是公司领导,怎么可能讲“辞职”写成“辞退”,而且还光明正大地发到公司的内部群里,让所有员工都看到消息。

(2)事实或许只有一个:企业HR或公司领导就是“故意为之”,想借着员工的辞职,再榨取员工的一点价值。当然,或许企业认为反正员工都辞职了,也不在内部群里,这种“掩耳盗铃”或是“不予重视”的心理,本质上是企业对员工的不尊重!

(3)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这种职场现象并不鲜见,双方的心理似乎都有一种默认的共识,企业觉得员工已离开,在群内发一些不关痛痒的消息,员工就算看到了,也不会在意,或是和公司讨要说法,觉得这些可能性很小。

现实中,很多员工的确是这么做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是自己以前的公司,面子比较薄,而且对自己的影响并没有发生实质上的利益侵害,很多员工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逃避的方式来对待。

【职场笔杆子建议】:员工和企业,都是平等的“合作体”,员工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利去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能有“面子薄”的心理,不能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公司,职场的离职跳槽是“正常现象”,不存在“道德”因素。

结 语

人事部门将员工的主动“辞职”在内部群里定性为“被辞退”,对员工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今后的职场发展,长远来看对员工造成了实质上的损失。因此,员工一定要抛却“不好意思”的心理,不要有“面子”阻碍,不能有“大事化了”的心态,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员工首先要弄清的就是对话和沟通的“对象”是谁,到底是企业HR还是公司领导;其次,要做到交流沟通为先,礼要走在前,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拿起法律条文来维护自己的名誉;再次,要做好维护利益的“五步骤”,一是“存群内图”,二是“寻找旁证”,三是“制度条文”,四是“沟通为先”,五是“法律途径”。通常来讲,只要员工做到了这几点,自己的形象一定能够得以维护。

—END—

【职场笔杆子创业】始终相信:“一支笔足以撬动职场,一支笔足以结识你我!”我是【职场笔杆子创业】,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为你解疑释惑。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有用,希望【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