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小個子“大女主”詮釋責任與擔當


小個子“大女主”詮釋責任與擔當


小個子“大女主”詮釋責任與擔當


小個子“大女主”詮釋責任與擔當

  N晚報記者 吳 覺 嘉善縣委報道組 張文燕 宋依依 圖片由嘉善縣天凝鎮新聯村提供

  

  “沈書記,我不會申請綠碼,您能幫下忙嗎?”

  “上次託村裡幫忙採購的用來醃製雪菜的食鹽,能不能幫忙送過來?”

  “燕麗,我想要辦理通行證,需要提供什麼材料?”

  ……

  3月6日一大早,沈燕麗的手機就響個不停。

  這段時間,類似的電話和請求,她收到不少,都一一答應,也一一落實。

  1973年出生的她,是土生土長的嘉善縣天凝鎮新聯村人。從1996年開始,她就在村裡工作,2008年擔任新聯村黨總支書記。疫情期間,這個身高只有155釐米的小個子女書記,更是當起了“村民們的主心骨”,全力以赴確保打贏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場硬仗。

  “工作靠的是熱情,不看個頭,也不分性別。”做起事來,沈燕麗和自己說的話一樣乾脆利落,在村民們的手機裡,留著不少她風風火火忙碌的照片:戴著口罩幫隔離點的村民餵雞餵鴨,大包小包幫村民採購生活必需品,幫助村民申領健康碼……

  3月3日,2020年2月浙江好人公示,沈燕麗榜上有名。

  

  全市首例 她帶領村幹部提前部署摸清家底

  

  1月24日,除夕。

  這天,原本應該喜氣洋洋過大年的嘉善天凝鎮新聯村,被一片愁雲籠罩。

  原來,村裡確診了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是剛從武漢回來的,這也是嘉興首例確診的輸入型新冠肺炎病例。

  天凝鎮新聯村位於鎮的西南,全村戶籍人口有349戶、共1464人。村裡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在武漢從事布匹面料生意以及求學的人有47人。

  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會陸續回村,也正是這個時候,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

  “其實,在得知該村民被送到醫院檢查的消息後,我心裡就非常忐忑。到底有多少武漢返鄉村民回到了新聯村?他們中有多少人攜帶病毒?一系列的問題撲面而來。”沈燕麗說,在全村開始陷入恐慌的時候,她一定要冷靜下來,先摸清家底。

  為此,在1月22日和23日這兩天,沈燕麗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邊安撫村民情緒,一邊耐心解釋疫情防控情況。與此同時,他們也讓從武漢回村的36位居民簽訂了承諾書。

  除夕當天,天下起了小雨。

  確診的消息傳來後,來不及撐傘,沈燕麗就和村幹部分組上門,勸說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35名重點人員去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

  “我們又不是從武漢回來的,為什麼要被隔離?”

  “我家裡有雞鴨,人走了,它們不是要餓死了?”

  “為什麼不能吃完年夜飯再走?”

  ……

  有人不理解,有人謾罵,沈燕麗苦口婆心、好言相勸,用真誠說服每一戶村民。“當村民沈志明把大門鑰匙以及家裡的2萬元現金交給我保管時,我其實很受觸動。”沈燕麗說,村民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相信,這是對他們工作最大的肯定。

  經過5個小時的勸導,35名重點人員被成功轉移。

  “不串門,不請客,手機拜年,健康就好……”一級響應期間,在沈燕麗的建議下,每天一大早,新聯村17個網格員拿著小喇叭走村串戶喊土話,村民的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村裡老人多,用土話做思想工作更方便。”黨員志願者沈立華說。

  

  7減去4 3個人即使再難也要扛起來

  

  其實,去集中觀察的35人中就有2名村幹部,村委會主任又臨危受命去負責隔離點的看護工作,這讓原本就只有7個人的幹部團隊顯得更加“勢單力薄”。禍不單行,由於父母從武漢經商回村,另一名村幹部也必須居家隔離。

  7減4,這是一道再簡單不過的數學題。

  這意味著,全村的大小事都要落到剩下的3名村幹部身上。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該如何開展村裡的防控工作呢?這個問題困擾著沈燕麗。

  1月23日,從鎮裡探討防控方案回到家,已經是凌晨3點。洗了個澡,稍微眯了一會兒,她又去上班了。

  為了能及時處理工作,又不打擾家人的正常生活,除夕夜,沈燕麗讓丈夫幫忙在辦公室裡支了張小床,在一級響應的40天裡,每天晚上她都睡在辦公室。新聯村黨總支委員沈雅華回憶說:“她一直守在這裡,和全體村民一起,用200%的精力努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從除夕開始,村裡陸續設置起了4個卡點。

  300多戶村民居家不出,小到幾個蒜頭、一隻打火機,都要人代買。村民有需求,專人來跑腿,小個子沈燕麗,一下子成了村民們的依靠對象之一。她小小的身板撐起了新聯村這個“大家庭”,買菜、送水、配藥……她每天走2萬步以上,兩三分鐘就要通話一次,大半個月裡體重掉了10斤。

  據不完全統計,在新聯村,包括沈燕麗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在疫情期間提供的代辦服務多達上千次。

  “除了深夜,我的電話沒停過。”沈燕麗說,他們不僅要解決閉環防控等大問題,還要處理村民的各種生活瑣事,比如很多村民有慢性疾病,還有的骨折、傷口要拆線等,需要她時常幫忙聯繫相關醫院的醫護人員。

  看著女書記身體力行,村裡的男村民坐不住了。

  村民錢建明談及書記的工作,不禁有些激動,他特地找出其他村民偷偷拍的照片,照片中沈燕麗正在餵雞餵鴨。原來有個村民在被送去隔離點前,把家裡的雞鴨拜託給了沈燕麗,她二話沒說就答應下來:“你放心好了,我親自喂。”在沈燕麗的感召下,錢建明自願報名值守卡點。

  村民劉翠妹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她給沈燕麗發微信,表示願意當志願者。

  在沈燕麗的感染下,丈夫江明新也加入了進來,主動去卡點值守。在浙江農林大學讀大四的女兒則幫忙統計報表和辦理通行證,甚至連70歲的老父親也陪同醫務人員,去有需求的村民家測量血壓、血糖。

  

  奮鬥不止 幫助村民復工復產只爭朝夕

  

  “只有輸入型、沒有感染型”,在這個目標下,新聯村村幹部、網格員、黨員、志願者擰成“一股繩”,構建了居家觀察區域閉環管控的嚴密防線,確保疫情內控到位。

  在疫情期間,新聯村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4例,均為武漢輸入型病例。目前,這4名患者已經全部治癒出院。

  3月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從一級調整為二級,這也讓沈燕麗稍稍舒了一口氣。

  可是,忙碌卻遠未結束。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要兩手抓,在全市拉開復工復產大幕的同時,新聯村的村幹部也為此奔波著。

  前段時間,新聯村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缺食鹽。

  原來,新聯村是遠近聞名的雪菜種植大村,全村有三分之一的農戶種植雪菜。近期正是雪菜收割時節,由於物流尚未完全恢復,農戶購買醃製雪菜的食鹽存在困難,而且檸檬黃等材料的購買也困擾著大家。

  為了確保雪菜不受疫情影響按時上市,沈燕麗一邊忙著聯繫廠家購買醃製鹽,一邊讓村裡的志願者收集農戶的需求。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近3000包食鹽終於如期送到了村裡,並由志願者送到有需求的村民家中。

  就在此時,鎮裡的一個生態農業項目也選擇落戶新聯村。

  該項目的啟動將為這個純農業村帶來全新的發展,不過,項目需要73畝土地,涉及75戶農戶,時間緊、任務重,沈燕麗又一次馬不停蹄地走家串戶。看到沈燕麗忙碌的身影,想到整村居家觀察期間她為大家奔波勞碌,村民們對她的信任感倍增。短短一個星期,75戶農戶全部在土地流轉協議上籤下了名字。

  奔波的腳步從未停歇,她又出現在各個村民的家中。

  “惠芳姨,過幾天你要去嘉興帶孫子,我幫你在手機裡申請好嘉興健康碼。”一大早,沈燕麗就出現在村裡各個地方,她記掛著歲數大又急於在近期外出的村民,擔心他們不會申領健康碼。

  “張師傅,你們要辦理通行證的話,可以把資料給我們,我們統一去辦。”“你們外出打工,記得來村裡開個證明,方便當地及時瞭解情況。”“你車票都買好了,路上記得要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防護工作。”……

  3月6日這天,等到挨家挨戶上門做好工作回到辦公室,已經是中午12點,她匆匆扒了幾口飯,又開始忙著整理材料。在這個小個子女支書的身上,充滿了柔情、力量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